<p class="ql-block">丹河弯处是我家 </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转山,转水,转人文,转情怀,走过不少地方,看过许多美景,但最让我心动的是那故乡的一草一木,还有那割舍不断的情愫。可谓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吧。</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思乡之情日甚,也更能体会到父辈的家乡情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愁"。 </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是泽州县水东乡管院村,2001年撤乡并镇归入金村镇。因并入金村镇只有十几年时间,原水东乡17个村子的人们一般仍习惯称自己为水东人,我亦是如此。 </p> <p class="ql-block"> 老家位于金村新区,处陵沁线南、丹河西岸。丹河由北向南流经水北村东后突然向西折行,在老家村东华丽转身形成一个大河弯,然后一路欢快的向南流去,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特意来约见她的白马王子。 </p> <p class="ql-block"> 老家村不大,仅百余户四百余人。最大特点就是平,用晋城老话说就是"平展展没有坡"。 </p><p class="ql-block">老家名称可是大有来头,与英武神勇的周世宗柴荣有关。是后周、北汉巴公原之战(又称高平之战)时后周的军需管理机构所在地,故称管理院,20世纪60年代简称为管院。 </p> <p class="ql-block"> 老家村建于明代,过去村小民贫,既没出过名人,也没有过大户,所以像样的老宅子鲜见。村人几乎都姓牛,传说是打锅牛后人,祖祖辈辈有"洪洞树下打锅牛"的说法,向后人们诉说着先辈们的艰辛和不屈精神。 </p> <p class="ql-block"> 老家村虽小,但还是有几处古迹的。村正北有二仙庙,始建于宋代,历经沧桑,几经损毁,现存为清代建筑,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二仙庙西有一段民国时期建城墙,有阙门,外额书韩营旧址,内额书里仁为美。我曾查找多部古志,都记载了韩营旧址,但不知道什么缘故,旧州、府、县志均记载位于水北村。巜续凤台县志》载,韩营为金末乡勇屯兵处,指挥使姓韩,兵多韩姓,故称韩营。 </p> <p class="ql-block"> 紧邻阙门东北,有一间小庙称玉皇庙,为清代建筑。 </p><p class="ql-block">村正东有一阁,出阁下坡就是丹河。据说丹河以前甚大,曾漫阁淹村,所以以前每年都在阁祭河神。 </p>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老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东丹河建成了丹河龙门湿地公园,沿河为旅游路丹川西路;村北新建了府城街,还有一个大广场;村西有晋江公路,再往西就是金村大道、市委党校和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南不远是丹河龙门景区。村新修了办公楼、文化广场,村民住房多为二三层小楼。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依托湿地公园搞起了旅游,收入增加不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 虽然阔别家乡多年,但我的心一刻都没有真正离开过,那份难以割舍的深情就如血脉一般流淌在小村的每个角落,融入田间地头、沟渠河畔、校舍农家,感受着点点滴滴的细微变化。随着丹河湿地的大规模开发,记忆中的丹河已被人工雕琢的美仑美奂,正以开放的胸怀热情迎接远方的客人和在外的游子。我为乡亲冲破土地的束缚而高兴,对他们建设家园的激情充满信心。不管我身在何处,不管我离开多久,老家永远都是我心中最动听的歌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