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县行政区划的变更(清顺治至2020年)

国光

<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供稿 王奋明</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制作 张国光</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抗战时的河曲县城(来自网络)</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朝顺治至咸丰年间,行政区划实行都甲制(都甲制,是民间古老的编制,是人们习惯使用的一种行政区划,盛于明、清两朝,在中国通行了 500 多年。县下设置“都”,都下设置“甲”,一般以序数命名。都甲的主要任务是征收田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国时期,“都甲”依人口的多少改为乡‹村›或镇‹村›)。清朝时期,全县行政区划分为 5 都 49 甲,分别为崇宁都(36 村)、丰豫都(43 村)、安义都(55村)、嘉治都(42 村)、忠信都(45 村)。</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清朝同治年间,全县行政区划分为 16 个地方。其中大地方 4 个(即:大峪地方,辖 36 村;九良津地方,辖 45 村;安家窊地方,辖 38 村;水沟地方,辖39村),中地方 6 个(即:巡检司地方,辖 20 村;都督窊地方,辖 26 村;阳沔‹miǎn›地方,辖 21 村;圪栽店地方,辖 30 村;天桥子地方,辖 30 村;尖山子地方,辖 27 村),小地方 6 个(即:唐家会地方,辖 15 个村;西沟地方,辖18 村;土沟地方,辖 18 村;沙泉地方,辖 16 个村;花花塔地方,辖 27 个村;)。</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现在的河曲县城(国光 摄)</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华民国七年(1918 年),全县行政区划分为 5 个区。即:一区,驻城关;二区,驻桦林堡;三区,驻巡镇;四区,驻长滩;五区,驻旧县。区政府下辖行政村,即主村。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全县有主村 68 个,辖附村 593个。</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巡镇(来自网络)</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0 年 2 月,河曲解放,3 月将河东解放区划分为七个区,区政府驻地及下辖行政村数分别为:一区,驻城关,辖 5 个行政村;二区,驻大窊,辖 5 个行政村;三区,驻鹿固,辖 11 个行政村;四区,驻桦林堡,辖 7 个行政村;五区,驻旧县,辖 5 个行政村;六区,驻单寨,辖 6 个行政村;七区,驻南天窊,辖 6个行政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3 年,二、四区合并为二区。河西长滩未解放,仍以四区入河曲区划序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 年 5 月,六、七区合并为六区,区政府驻单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6 年又将六区分为六、七区。区政府驻地除六区迁红崖峁,七区迁沙泉外,其余仍旧,各区下辖行政村数分别为:一区 11 个,二区 8 个,三区 9 个(四区仍为河西长滩),五区 8 个,六区 8 个,七区 6 个。</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8 年 1 月,长滩解放,成立了四区人民政府。3 月四区划入河府县,秋季仍划归河曲县。1949 年 3 月,二区所属桦林堡、杨家岭、楼子沟、韩昌沟 4 个行政村、48 个自然村划归偏关。此时河曲共有 7 个区、58 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地分别为:一区驻城关,二区驻树儿梁,三区驻鹿固,四区驻榆树湾,五区驻旧县,六区驻红崖峁,七区驻沙泉。</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旧县(国光 摄)</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0 年 3 月 29 日,全县重新划为 6 个区,105 个行政村、468 个自然村,各区行政村、自然村数:一区(16、36),二区(15、54),三区(18、45),四区(20、141),五区(19、84),六区(17、108)。</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0 年 6 月,四区(137 个村庄、13170 口人)划归内蒙,原六区改称四区。县东南边缘地区同时有 12 个自然村分别划归五寨、岢岚、保德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1 年 10 月,在沙泉又建立第六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3 年 6 月,行政村撤销,新设乡 56 个、镇 2 个,共辖 341 个自然村。乡镇名称及所辖村庄数:一区设 6 乡 1 镇,城关镇 6 个,焦尾城乡 4 个,坪泉乡 2个,楼子营乡 10 个,赵家沟乡 7 个,南沟乡 9 个,唐家会乡 3 个;二区设 9 乡,李家第一乡 5 个,碓臼墕乡 5 个,阳儿塔乡 4 个,刘家塔乡 3 个,南墕乡 6 个,上养仓乡 5 个,树儿梁乡 3 个,后川乡 7 个,大窊乡 6 个;三区设 11 乡 1 镇,巡镇镇 3 个,曲峪乡 3 个,夏营乡 3 个,大念墕乡 8 个,黄柏乡 7 个,杨乔窊乡6 个,阳坡泉乡 3 个,鹿固乡 3 个,下榆泉乡 6 个,寺墕乡 3 个,墕头乡 5 个,祁家墕乡 3 个;四区驻地由红崖峁迁单寨,设 9 乡,单寨乡 9 个,石板沟乡 6个,瓦窑坡乡 5 个,土沟乡 8 个,横梁会乡 7 个,红崖峁乡 10 个,沙坡乡 4 个,前川乡 4 个,王家山乡 6 个;五区 12 乡,旧县乡 7 个,井峪沟乡 7 个,铺沟乡7 个,葛真龙乡 5 个,沙坪乡 8 个,郝家墕乡 4 个,硬地峁乡 7 个,石梯子乡 7个,南沙窊乡 5 个,许家坡乡 12 个,火山乡 4 个,新窑乡 6 个;六区设 9 乡,沙泉乡 12 个,泥彩乡 8 个,赵家沟乡 6 个,火盘乡 6 个,韩家湾乡 6 个,涧沟子乡 6 个,前红崖乡 6 个,双神堂乡 7 个,书石墕乡 8 个。</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4 年 10 月,一、二、三、五区撤销。四区改称单寨区公所,六区改称沙泉区公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6 年 4 月 1 日,单寨、沙泉区公所撤销。58 个乡镇合并为 26 个乡镇,分别为城关镇、楼子营乡、唐家会乡、刘家塔乡、李家第一乡、大窊乡、树儿梁乡、南墕乡、巡镇镇、夏营乡、曲峪乡、鹿固乡、单寨乡、前川乡、土沟乡、寺墕乡、赵家沟乡、旧县乡、新窑乡、硬地峁乡、红崖峁乡、沙坪乡、沙泉乡、许家坡乡、尖山乡、阴塔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7 年 2 月 23 日,增设火盘乡、王家山乡两个乡。</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家沟(国光 摄)</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8 年 7 月 1 日,将原 28 个乡镇合并为 20 个乡镇。8 月 25 日,撤销乡镇,新建人民公社 14 个: 城关公社、巡镇公社、刘家塔公社、树儿梁公社、单寨公社、土沟公社、前川公社、旧县公社、许家坡公社、新窑公社、沙坪公社、沙泉公社、阴塔公社、赵家沟公社。9 月 2 日,合并为 9 个公社:城关公社、巡镇公社、刘家塔公社、单寨公社、土沟公社、前川公社、旧县公社、沙坪公社、沙泉公社。11 月 20 日,又合并为 7 个公社:城关公社、刘家塔公社、旧县公社、沙泉公社、单寨公社、巡镇公社、沙坪公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9 年 1 月,河曲、保德、偏关三县合并为河曲县。设 22 个人民公社:刘家塔公社、城关公社、巡镇公社、单寨公社、前川公社、土沟公社、旧县公社、沙坪公社、沙泉公社、赵家沟公社、偏关公社、老营公社、尚峪公社、寺墕堡公社、楼子沟公社、万家寨公社、保德公社、桥头公社、贾家峁公社、曹虎公社、杨家湾公社、陈家营公社。7 月份三县分治后,河曲重新划为 20 个人民公社:城关公社、刘家塔公社、树儿梁公社、巡镇公社、五花城公社、鹿固公社、寺墕公社、南墕公社、单寨公社、王家山公社、土沟公社、红崖峁公社、前川公社、旧县公社、沙坪公社、新窑公社、尖山公社、葛真龙公社、沙泉公社、赵家沟公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0 年 4 月,尖山、新窑公社合并为社梁公社,王家山、土沟公社合并为土沟公社,红崖峁、单寨公社合并为单寨公社。全县共 17 个人民公社,206 个管理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1 年 8 月,增设楼子营公社、新窑公社、红崖峁公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6 年,从沙泉公社分出阴塔公社。至此,全县成为 21 个人民公社,310个生产大队。</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鹿固(闫波摄)</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4 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撤社设乡,设立 4 镇 17 乡共 21 个乡镇,分别为:城关镇,楼子营镇,刘家塔镇,树儿梁乡,巡镇镇,五花城乡,鹿固乡,寺墕乡,前川乡,南墕乡,单寨乡,红崖峁乡,土沟乡,旧县乡,沙坪乡,葛真龙乡,社梁乡,新窑乡,沙泉乡,阴塔乡,赵家沟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1 年 3 月,全县乡镇区划调整,树儿梁乡并入刘家塔镇,五花城乡并入巡镇镇,寺墕乡并入鹿固乡,南墕乡并入前川乡,红崖峁乡并入单寨乡,葛真龙乡并入沙坪乡,新窑乡并入社梁乡,阴塔乡并入沙泉乡,其余乡镇未变更,调整后共计 4 镇 9 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0 年全县行政区划进一步调整,赵家沟乡并入沙泉乡改设为沙泉镇;旧县乡改设为旧县镇;前川乡分别并入单寨乡、鹿固乡,文笔镇改称西口镇。全县共设 11 个乡镇。分别是西口镇、楼子营镇、刘家塔镇、巡镇镇、旧县镇、沙泉镇、鹿固乡、沙坪乡、社梁乡、单寨乡、土沟乡。</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单寨(选自《单寨村志》)</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制作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