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想起手术,大多数人都会头皮发麻,尤其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硕大的房间内摆满了陌生的机器,带着口罩帽子的医护人员,还有那如临大敌的表情,更加使人冷汗直冒,心跳加快。那么在麻醉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什么样的风险?这些疑问可能是大部分患者心头挥之不去的谜团,下面我们就为您和您的家人科普一下麻醉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麻醉手术篇</b></p><p class="ql-block"> <b>什么是麻醉?</b> </p> <p class="ql-block">麻醉的含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它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p><p class="ql-block">它主要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的状态下,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麻醉方式。而全身麻醉是指通过静脉或者吸入全身麻醉药使病人意识消失、全身无痛、遗忘、达到最佳手术状态的一种麻醉方式。</p> <p class="ql-block"> <b>麻醉和手术前为什么要禁食、水?</b></p><p class="ql-block"> 如果胃内有食物,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呕吐或返流,胃内容物误吸入气管内可能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后果是致命的!</p> <p class="ql-block"><b> 我可以对我的麻醉方式进行选择吗?</b></p> <p class="ql-block">是的,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手术可以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麻醉医生了解您的个人情况后,会和您商讨几种可行的麻醉方法。在麻醉科医生进行术前访视时,您可以同麻醉医生进行商讨,制定兼顾手术需求和您个人偏好的麻醉方案。</p><p class="ql-block"><b>为什么要问患者既往病史和目前的身体状况?</b></p><p class="ql-block"> 由于麻醉和手术会对整个机体产生影响,所以麻醉医生要尽可能的详细了解您的情况。在为您消除手术不适的同时,麻醉科医生在手术中全程为您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保障安全。确切的掌握您的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有助于麻醉科医生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防范措施并准备紧急处置预案。</p><p class="ql-block"> <b>麻醉中会有哪些风险?</b></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手术和麻醉都会有风险。风险的大小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这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手术类型和病人本身的身体状况。当然我们会采取严密措施规避各种风险及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您的麻醉医生会向您详细告知术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您也可以就您心中的疑惑进行咨询。</p><p class="ql-block"><b>全身麻醉对智力尤其是孩子会有影响吗?</b></p> <p class="ql-block">现代麻醉采用的麻醉药物均是对人体影响极小、作用可逆的药物,手术结束后可经代谢完全排出。每年全世界范围内有上亿人使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依据现有的证据表明,短时间内接受全身麻醉,并不会对您或您的孩子造成严重影响。</p><p class="ql-block"> <b>麻醉手术前为什么要戒烟?</b></p> <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1.手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以及胃管的影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后患者因伤口痛,无力咳痰,使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出现肺部感染。2.频繁的刺激性咳嗽可使腹部肌肉震动,牵扯手术伤口,引起疼痛,甚至导致伤口裂开。</p><p class="ql-block"> <b>为什么麻醉了还有感觉?</b></p> <p class="ql-block">除了全身麻醉,多数麻醉方法本身并不影响意识,患者是保持清醒的,神经阻滞区域(已被麻醉部位)也并非没有了所有感觉、触觉、压力及本体感觉等仍然存在,只是温度、痛觉等已经消失。</p><p class="ql-block"> 小儿与成人相比,何者麻醉</p> <p class="ql-block">孩子手术前,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p><p class="ql-block"> 儿童与成人相比存在以下特点:1.主动配合差,婴幼儿还不具备表述能力,2.陌生环境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3.身体发育较成人还不完全,存在自身的解剖特点,4.手术刺激更易产生危急状况。因此儿童的风险较成人会高一些,但麻醉医生有成套的解决方案来保障孩子的安全。首先请你充分信任麻醉医生,相信麻醉医生也会和你一样关爱孩子,并更加周全地为孩子的生命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b>儿感童冒期间实施全麻的风险</b></p><p class="ql-block"> 感冒期间应该尽量避免实施麻醉,尤其是全身麻醉,感冒期间,呼吸道由于炎症反应极易激惹,麻醉期间及麻醉苏醒后的一段时间内(通常为1 - 15分钟),患儿出现憋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呼吸道合并症的概率明显增加。研究已经发现,患有“上感”的儿童上述合并症发生的可能性要较正常儿童高出2~7倍,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儿可能会更加危险。</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术后篇</b></p><p class="ql-block"><b>麻醉后病人回到病房,家属该注意什么?</b></p><p class="ql-block"> 全身麻醉苏醒后进回病房的病人都会给予吸氧并进行心电监护。如果病人睡觉的时候出现严重的打鼾或者说监护仪显示血氧饱和度低于91%(一般管床护士会告知陪护人这个项目在监护仪的哪个位置并且她会定期巡视),那么最好是让病人去枕平卧,或者是肩部垫高,摆成头后仰的姿势,这样就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了。有些病人会出现手术后的恶心、呕吐,这时候你要注意将他们的头偏向右侧,以便于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这些东西误吸入气管内造成窒息。</p><p class="ql-block"><b>术后镇痛会影响伤口愈合吗?</b></p><p class="ql-block"> 当然不会,手术后使用镇痛药/镇痛泵不仅不影响切口的愈合,反而会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免疫功能,促进早期活动,进而加快手术创伤的愈合。</p><p class="ql-block"> <b>什么是病人自控镇痛?</b></p> <p class="ql-block"><b>按压给药按钮后,止痛药物马上就会起作用吗?</b></p><p class="ql-block"> 不会的,因为止痛药物需要从血进入脑和脊髓才会起效,此过程大概需要5分钟过更长时间,所以当您准备做一些可能会让疼痛加重的活动时,例如翻身,咳嗽、下床活动等,应在活动前5分钟按压给药按钮。</p><p class="ql-block"><b>如果按压给药按钮后,疼痛没有缓解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如果您尝试多次按压给药按钮后,疼痛仍没有缓解,可以告诉病房护士,他们会帮您检查静脉输液是否畅通,是否正确按压了给药按钮,必要时,他们会通知麻醉科,由我们来为您处理。</p><p class="ql-block"><b>什么时候可以按压镇痛泵给药按钮?</b></p><p class="ql-block"> 当您觉得疼痛时,您就可以按压给药按钮,但同时因为镇痛泵里还预先设置了一个“锁定时间”程序,通常是15分钟,意思就是在您第一次有效按压后的15分钟内,镇痛泵都不会对您的再次按压做出回应,只有等到这轮“15分钟锁定时间过去”,您的再次按压才成为有效按压。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什么是重症监护室?</b> </p><p class="ql-block"> 重证监护室即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中文为加强治疗病房,即重点监护、加强治疗和研究危重病.使危重病人度过危险期的医疗场所。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病人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p> <p class="ql-block"><b>重症监护室相比普通病房到底有什么优势?</b></p><p class="ql-block"> 1.重症监护室装备精良,是医院的王牌军。它的建立,经济投入之大,装备之精良,技术力量之雄厚是其他科室无法比拟的。一旦出现意外,可以得到最及时的抢救和治疗。</p><p class="ql-block"> 2.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更专业,他们均受过专门训练,都能独立完成心肺复苏、心脏除颤、心脏起搏等抢救工作,在抢救病人时不慌乱,抢救成功率高。</p><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病人才需要进入监护室?</p><p class="ql-block"> 通俗地说,不论患哪种疾病的病人,只要病人的生命体征出现了明显异常,或者出现了有可能恢复的某个脏器功能障碍,或者该病人有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因素均可收住ICU。</p><p class="ql-block"> <b>为什么重症监护室不让家属陪护?</b></p><p class="ql-block"> 首先ICU收住的都是危重患者,抵抗力差,身体较为虚弱,更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扰,也更需要无菌、无病毒的环境;其次,如果重症监护室里家属不停进出,也会干扰医护人员工作,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