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成都三环路35公里,距五凤溪古镇不到2公里的金堂县五凤镇金箱村,有一个名人故居——贺麟故居,这是成都市区外距离市区最近的名人故居。 来到故居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哲学村”几个大字,这充分体现了贺麟在哲学界的地位。 贺麟(1902-1992),金堂五凤人,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史学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现代新儒家的早起代表人物之一。 少时在成都石室中学求学,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师从梁启超等国学大师。 1926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奥柏林大学、哈佛等三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德国古典哲学,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贺氏家族历来把爱国作为家规家训之首。抗战期间,他写的《德国三大哲人处国难时的态度》、《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等文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成为学术救国的代表。 贺麟对西方哲学有很深的造诣,对黑格尔、斯宾诺莎、怀特海等西方现代哲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 他早年主张“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认为“不可离心而言物”,在三十年代曾创立“新心学”体系,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倡导者之一。 他从事哲学教研、评介工作六十余载,学养深厚,治学严谨,桃李遍天下,许多学生都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 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南京方面曾三次派飞机接贺麟去台湾,都被他拒绝。 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派人找到贺麟,希望他留在大陆。他说,谁对中国有好处他就跟谁,明确了留在大陆的选择。1982年,贺麟在80岁高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贺麟的父亲叫贺明真,字松云,榜录名肇勋,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毕业于成都府师范学堂。1990年考授职官(担任职务的官吏),充邑县会议员,曾任五凤溪团总,就职邑县财政、教育部门,卒于1937年。 贺麟父母生五子,贺麟为长子,后面介绍的贺蕴章为四子。 故居始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四合院布局,土墙青瓦,木质门窗,现仅存堂屋、客厅及左右厢房。 宅院选址考究,功能齐全,为横向并联四合院布局,建筑风格质朴,是颇具特色的清代乡绅宅院,现为成都市历史建筑。 故居依山傍水修建在山坡前,门前一条小河潺潺流过,小河旁还修了一个大水车。 要进入故居,首先要经过一个名为“杨柳桥”的小廊桥,桥两边写有对联:水深鱼极乐,林茂马知归。 来到故居门前,抬头望去,故居的门楼位于一个小山坡上,两边的竹林遮住了门楣,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 走上台阶看到的是“大朝门”,即确定大门朝向之大门。上书有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幼矩先生题匾的篆书“心园”。 与大朝门并行,相隔不远的是小朝门。 大朝门两侧为门卫房,楼下为值班室,楼上为门卫人员寝室。值班室墙体下部条石砌成,作为掩体,掩体内侧向外斜向设置枪炮洞口,配土枪、火器若干,有效防护整个院落之正面。 门卫房的两侧是长工房,而小朝门的右侧则是碾房。碾坊,牛拉石碾,主要用于稻谷碾米,塘坊熬糖器件亦做碾压甘蔗之用。碾坊内置石磨,磨面用。 分别从大朝门和小朝门进去,再上几级台阶,通过小门分别进入各自对应的小院坝。 进入大朝门后看到的小院坝,开阔宽敞。 穿过院坝,正对面是大堂屋。 大堂屋庄重有气势,上有匾额“千秋万代”。 大堂屋又叫“先哲堂”,正中放置贺麟先生的半身塑像,两边有雕刻着精致花纹的木椅,木椅前有三个棕垫的跪拜垫子。 两边的墙上有国内外著名哲学家的介绍,堂内放有座椅供学习、座谈之用。 院坝的东厢房为贺麟陈列室、西厢房分别为文沱斋、文江斋,倒座房分别为文润斋和文流斋。 小朝门对应的小院坝相对要小一些,但也很精致。 小朝门对应的院坝正中是堂屋,供奉近代祖先(五服内,即:高祖以下)牌位之所,又称“供神堂”。 堂屋正中的匾额是“诗书传家”。 门口放有两张照片,分别是1923年贺麟新婚时在此处的照片和1985年贺麟回老家探视时在老屋的照片。 堂屋正中放有贺氏家族的牌位,两边悬挂贺氏家族中历代有名望的家族成员画像及介绍。 左侧是贺麟之弟贺光珏及其张氏的寝室。 这个院坝的东厢房是横堂屋和贺麟卧室(新婚时的住所),东北角是食堂,旁边设小粮仓、厨房。 贺麟(1902.9.20-1992.9.23),原名光瑞,原配刘自芳(1901-1957),生女:美英。继配黄人道(1917-2016),教授,生于四川江安。 横堂屋是家庭的一般活动场所,现陈列了有关金堂妇女界一些杰出人物的介绍。 在小朝门进入的院坝左侧,正对着的是“天官屋”。贺麟之父贺明真(榜录名肇勋)宣统元年(1909年)考授职官后,此屋专为接待官员之所。家中一般称为“小客堂”,雅称“天官(泛指官职)屋”。 此匾题“职官”,由贺明真亲笔书写,雕刻于宣统己酉年(1909年)(下图为原件)。上款“宣统己酉科”,下款“肇勋立”。 天官屋旁的房间内,陈列有贺麟先生部分遗物。贺先生之夫人黄人道先生2016年去世后,其全部遗物运回故居。这是贺麟北京干面胡同中国社科院宿舍旧居遗物的一部分。从这里可深切感受到贺氏简朴家风的传承。 遗物中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套布沙发,背靠、扶手到处都是补丁。这套沙发是贺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搬进北京干面胡同社科院宿舍时买的。贺麟先生的女儿贺美英说,很多年前,她曾给他们买了一套新沙发,结果贺麟先生把新沙发送人了,自己仍然用那套旧沙发。贺麟先生去世后,黄仁道先生继续用,一直用到她100岁去世。 穿过天官屋又是一个小天井,这里有贺麟父母贺明真、陈氏的寝室,寝室内的家具雕花精致、设计精美。 还有贺麟书房、凤仪书院和粮仓等。 凤仪书院是贺麟幼时读私塾处,到镇上上小学后此处为书房。 粮仓共三间,零食储藏量可达300石(稻谷1石约为57公斤),库房为木结构,地铺木板,防潮。 最里面是一个长长的回廊。 回廊的另一头有一个水池,也算是一个小花园。 穿过水池旁的亭子,左手边是绣花楼,右手边是“贺蕴章生平事迹陈列室”。 绣花楼,俗称小姐楼,是未婚女眷的居所。开间5.5米,进深4.9米,高7.9米,建于清乾隆8年,距今有近300年的历史。著名古建筑专家季富政教授评价道:这栋楼的文物价值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绣花楼的屋顶的做法非常独特,改悬山式为歇山式,全国仅见两处,保存完好的仅此一处。 贺蕴章, 少将,贺麟的四弟,生于1917年,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毕业后考入“战地服务团”,后随远征军新编二十八师赴缅作战。 后经野人山撤回昆明,考入空军官校联络室翻译官,后一直担任联络官工作,1949年去台湾。 他的夫人李燕平,湖南安化人。 在故居的左边还有一座小山,名为“寨子山”,海拔481米,是扼五凤至成都、五凤至简阳两条大道之咽喉。清咸丰年间,金堂简阳匪患猖獗,乡人惊惧。 贺麟曾祖父贺道四(贡生,曾捐建五凤溪凤仪书院)整顿团练,于此山顶一周垒高2m之石围墙,建成寨子, 置团丁若干,土枪若干,昼夜值守,保境安民。 贺麟,“东方黑格尔之父”,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这位赫赫有名的哲学大家,来自成都金堂五凤镇一个士绅家庭,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秉承诗书传家的家训,打下坚实学问基础。 如今这里不仅是哲学学术交流和家风教育基地,而且还是金堂县基层党员微党校的中心校,来这里接受教育的组织和个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