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西乡河及咸水涌项目属于河道水体原位修复治理项目,治理范围西乡河从107国道至西乡河水闸,全长3km,水域面积8.19万㎡,咸水涌从南城桥至咸水涌水闸,全长2.6km,水域面积5.03万㎡,都属于感潮河段。 本次周报以西乡河的治理为主。
二、西乡河治理难点
1、由于有排污口使得治理难度较大。排污口分两类:一类是常排的排污口,数量为三个,排污量约每天2-3000方每天;另一类是下暴雨时雨污混流水,水量很大;
2、西乡河是三面光河道,很多生态措施不适用,难以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容易产生浮泥上浮情况;
3、西乡河是行洪河道,行洪时水量大,流速快,河道中设施容易冲坏,建立好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
4、西乡河是感潮河道,受海水涨落潮影响大。闸门密封不严,闸外污水通过闸门渗进河道内;
5、西乡河长期没有清淤,以前的污水进入量大,导致河道中污泥淤积严重,内源污染大。
三、西乡河技术亮点
1、技术方式,上游采用土著微生物+除磷载体,下游采用强化耦合生物膜;
2、构筑良好的微生物环境。在治理段最上游采用滴加土著微生物的方式,因上游水流速度较快,复氧条件好,微生物具备较好的生存环境。土著微生物进入河道无需度过微生物生存的适应期,直接进入对数增长期,微生物大量繁殖,“吃”掉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并顺水流流到下游。闸门关闭后下游水流很慢,复氧条件差,因此采用每隔10米铺设强化耦合生物膜曝气的方法,形成好氧+厌氧的环境,利用上游流下的微生物及下游本身存在的微生物去除有机物。除此之外,强化耦合生物膜也是很好的微生物载体,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由以上趋势图可以看出,氨氮、总磷、水质指标COD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随着前期强化耦合生物膜投放后,通过曝气及挂膜,恢复河道原本的生态系统,西乡河下游水质明显好转。相较于新湖路桥,兴业路桥段水质最差,但三个非雨天后水质基本能达到验收标准,新湖路桥的数据都达标,说明闸外水倒灌对水质影响很大,闸外水质很差。新湖路桥后期水质氨氮在6.0mg/L以下,总磷在0.6 mg/L左右,水质指标COD在50 mg/L以下未处理前新湖路桥水质数据氨氮为10.01mg/L,水质指标COD为58.34mg/L,总磷为1.37mg/L,显示了在上游土著微生物的配合下,强化耦合生物膜更好的挂膜能力及良好治理效果。5月8日和5月27日的暴雨袭击,外源雨污和冲击底泥致使雨后三天氨氮、总磷、水质指标COD浓度的增大,但经过处理,污染物浓度又逐渐变小。这段时间是深圳市的雨季,下雨较多,因此水质数据波动较大。
四、咸水涌治理难点
咸水涌治理难点分为治理难点和施工难点
1、施工难点
(1)桥和两岸分别是约1米宽的绿化带,绿植茂盛,导致措施放入河道难度大。
(2)接电难度大,周围缺少可以接电的地方。
2、治理难点
(1)上游来水水质差,水量大,水量约20000方每天,水质指标COD达到100多。
(2)南城桥至宝安大道居民排污未接管道,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3)咸水涌的位置环境影响治理。咸水涌上游全是暗涵,污染源难以调查并且流速很快,致使河道微生物水力停留时间太短,无法起到很好的治理作用;并且是三面光河道,很多生态措施不好上,难以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容易产生浮泥上浮情况;咸水涌是行洪河道,行洪时水量大,流速快,河道中设施容易冲坏,建立好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咸水涌是感潮河道,受海水涨落潮影响很大。闸门密封效果很差,涨潮时河道内外水位相差很小,闸外污水通过闸门涌入河道内。
(4)咸水涌长期没有清淤,以前的污水进入量大,导致河道中污泥淤积严重,内源污染大。
五、项目进度
西乡河于2016年5月20日、咸水涌于2016年5月29日施工完成,目前进入运营期。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西乡河虽基本能达到一期验收标准,但持续达标有难度。暴雨后雨污混流水及两个常排的排污口造成河道水质反复。
增加水质强化措施,确保西乡河能持续达标验收。
2、咸水涌因上游来水水量大、水质差,目前尚不能达到一期验收标准。
一方面在河道增加水质强化措施,另一方面正在编辑针对上游来水采取一体化处理方式的方案,希望能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
3、咸水涌水闸密封性能不好。
七、未来一周工作安排
1、沙福河方案编辑;
2、重新建立运营维护检测系统;
3、咸水涌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报告的编辑;
4、开展西乡河载体实验。
八、需要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
西乡河和咸水涌上游的截污问题, 跟深圳水务局沟通、协调存在一定难度,希望他们协住解决截污、水闸、河道管养方面的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