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实际只讲述了现陆军装甲兵学院院徽下方中间的【1950】,</p> <p class="ql-block">简述人民军队首个战车学校初建及营区变迁。因年代久远,资料有限,又不是亲历者,还请各位老师多指教!不委托其他任何媒体发表!</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朱德同志诞辰136周年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1886年12月1日,朱德同志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p> <p class="ql-block">以前,看到一张朱德总司令视察装甲兵部队的照片。感觉介绍不大严谨。</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图片来源:《解放军画报》公众号</font></h5> <p class="ql-block">【勘误】应为:1952年4月22日,朱德总司令、 粟裕副总参谋长在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的陪同下视察第一战车学校(校址为现在的陆装基础部)。</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资料图</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琴心剑胆藏图</font></h5> <p class="ql-block">第一战车学校的原校址现为陆军装甲兵学院朱家坟营区。(图片来源:“陆军装甲兵学院·”公众号)</p> 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在天津大王庄成立,同年11月移驻北京长辛店二老庄。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负责培训初、中级指挥员和技术修理干部。并以苏军训练大纲为蓝本,开展正规教学,成为我军第一所正规的装甲兵军事院校。学校对外的番号:最开始是总字6101部队,后改为总字241部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琴心剑胆藏图</font></h5> 1951年1月1日,举行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div>1951年3月22日,改称第一战车学校;</div><div>1953年3月24日,又改称第一坦克学校;简称:一坦校、一校、老一校。<br></div><div>1953年4月20日,定为军级单位;</div><div>1966年6月,奉命迁驻山西大同装甲兵学院院址内;(校址移交63军189师)。</div><div>1969年2月3日,撤销。</div><div>办学19年,毕业学员11356名,培训外籍留学生152名。</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图片来源:“朝阳”美篇</font></h5><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cn/1uyipry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警卫第四师政治部战友情(上)</a><br></p> 1966年,北京军区63军第189师由河北获鹿县调防北京,归北京卫戍区建制;1969年改称北京卫戍区警卫第四师,对外番号:51118部队。营区为第一战车学校旧址。(门匾上的“为人民服务”应该是警卫四师时期的,保存至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图片来源:“永不消逝de电波”公众号</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69976661&ver=4202&signature=STEAOORJ9XgIWHKm4DXWqusp4E*FrBEoongGz3-2a1*d9Xm5cQgWmcA6Ded1fojCE5WPDxSBRDDzDywd8QiWagJEUEDEQaVomlDO03ArqI0lWxhN26WfFWmTZQCqCnr*&new=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北京卫戍区原警卫四师政治部战友情</a></font></h5> 1985年,警卫四师结束了卫戍北京的历史使命,转战山西临汾——回归北京军区63军189师建制。(营区交还装甲兵工程学院)。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琴心剑胆藏图</font></h5>1986年,全军第13次院校工作会议赋予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技合训”试点任务,该营区成为学院基础部。 2015年12月,国防和军队改革,装甲兵工程学院转隶陆军;<div>2017年7月19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原装甲兵工程学院、装甲兵学院(安徽蚌埠)、装甲兵技术学院(吉林长春)为基础调整组建陆军装甲兵学院,院本部设在北京。该营区现为,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本部朱家坟营区。(图片来源:“陆军装甲兵学院·”公众号)</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网络图片</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琴心剑胆藏图</font></h5>2011年5月7日,部分老一校子弟重归故里,在大礼堂门前合影。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现陆军装甲兵学院朱家坟营区导览:</b></p> <p class="ql-block">陆军装甲兵学院朱家坟营区,自1950年建校以来,已有71年的历史了,这里是陆军装甲兵学院的出生地,亦是一代代装甲兵人才梦想启航的地方。</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琴心剑胆藏图</font></h5>大礼堂依然是大礼堂。 <p class="ql-block">大礼堂建于1950年,礼堂外观设计为仿苏式风格,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多功能大型集会场馆,观众区分上下两层,可同时容纳1000 人。一代代装甲兵学子在这里参加热血沸腾的誓师动员,欣赏精彩纷呈的舞台表演,聆听饱含深情的理论授课。《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幸福像花儿一样》《天下兄弟》等多部热播影视剧曾在此取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槐荫下装甲兵学子,牢记使命,接续前行,用奋斗青春书写铁甲芳华。槐香阵阵,战车隆隆,时光荏荐、沧海桑田,老槐树根深叶茂散新枝,装甲兵昂首挺进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此处原为第一战车学校阅兵观礼台,建于 1950年,坐北朝南,高7米,宽16米,纵深 10米,2000 年改建为教学楼。军委装甲兵首长曾多次在观礼台上检阅坦克部队乘员。沙场秋点兵,热血写忠诚,从1986年“指技合训”期学员开始,历届装甲兵学子都曾在观礼台前接受检阅,从此迈出军旅人生第一步,融入滚滚铁甲洪流。</p> <p class="ql-block">教学楼是学员上课学习的场所,位于住宿区正前方、操场正后方,整体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共六层,是朱家坟营区最醒目的建筑。全套数字化教学系统、信息技术教室、听力教室等应俱全,为学员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保障。</p> <p class="ql-block">操场位于教学楼正前方,配有400米塑胶跑道、标准足球场、战术训练场和400米障碍训练场。学员们在这里挥洒汗水,释放青春热血。强健的体魄和身上的八块腹肌都是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宿舍区是学员们日常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共有三排营房,周围绿荫环绕,环境悠然。每个宿舍配有一台军网电脑,供学员查阅资料和线上学习。室内有俱乐部可供学员工作、学习、娱乐,可以说这里就是学员在部队的家。</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操场西北侧和东北侧的两辆坦克,在历史上功名显赫,曾在执行重大任务时表现优异,立功受奖。老前辈们留下的“宝藏”,时刻勉励我们在军校生活中砥砺奋进。</p> <p class="ql-block">原战车学校教职员工办公楼,建于1950年。老一辈装甲园丁曾在此处编写教案、组织备课、讨论攻关。办公室里彻夜不息的灯火,照亮了装甲兵奋进的征程。装甲兵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p> <p class="ql-block">装甲装备从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发、从单一装备到型号齐全,无不浸透着老教员、老专家的毕生心血。站在前辈们曾经无悔奉献的地方,至今仍能深切感受到一代代装甲兵人的如磐信念和使命荣光。</p> <p class="ql-block">战车学校是装甲兵院校建设的起点,是培养陆战之王的摇篮。现朱家坟营区是新学员四年军校生活乃至以后军旅生涯的起点站。未来的陆战之王将从这里走出……</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军队院校院徽展板前,手指陆军装甲兵学院院徽留影,摄影:《现代兵器》主编黄国志。</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陈小琴;</p><p class="ql-block">部分图文取自:《解放军画报》公众号,“陆军装甲兵学院”公众号,“永不消逝de电波”公众号、朝阳美篇等,感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因年代久远,又不是所有事件的亲历者,资料来源多渠道,文字属于拼凑,请各位老师指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相关链接:</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4jpgbva"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人民装甲兵70周年</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iqev85v"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许光达的黄埔军校毕业证书</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ljodl1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铁甲情缘</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afu3euo"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历史上的12月1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