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朝天宫景区西为卞壸墓,这一部分就是街边公园,完全开放式的。东为江宁府学,机关单位,不开放。中为文庙,四周宫墙和大照壁连接,入棂星门需购票。</p> <p class="ql-block">卞壸(音 梱,不要不识或故意读成壶)墓:位于朝天宫西门外,为2008年重修后的面貌。前面有全节坊,后有享殿遗址有柱础,后为忠孝碑亭。进入卞壸墓牌坊:御赐全节坊,墓道尽头是卞壸父子墓碑亭,亭中有方高大但有些破旧的石碑,字适摸糊。是道光甲午年春由两江总督陶澍题刻所立:有晋父子忠孝卞公之墓。牌坊外西侧有一顶部开天窗的亭子 “ 卞壸井亭 ”。</p> <p class="ql-block">卞壸父子墓碑亭。</p> <p class="ql-block">隐约可见:有晋父子忠孝卞公之墓</p> <p class="ql-block">据传说:老朱觉得朝天宫旁有墓不吉利,想迁走。晚上做了个梦,看见了一口古井,井旁一白衣女子(卞壸之妻)指着他骂道:你难道就容不下忠孝之人的七尺坟墓?老朱听大臣讲述卞壸的故事后,不再迁墓。而朱棣有感于卞壸父子的忠孝,在墓道西侧特意凿了一口 “忠孝井"。</p> <p class="ql-block">忠孝井泉。</p> <p class="ql-block">卞壸塑像:卞壸(281一一328年)字 望之,济阴〈今山东曹县)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累事三朝,两度为尚书令。在平苏峻叛乱中与二子战至阵亡,死后葬于冶山。</p> <p class="ql-block">墓碣:墓碑的别称。墓碣之修建,墓,坟墓;碣,石碑,方的叫碑,圆的叫碣。出处一一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西牌坊外的两方碑。一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朝天宫,一方金陵新四十八景朝天宫阙。</p> <p class="ql-block">下马碑:东西牌坊外原各有下马碑一块,现仅存此西边这一块,上刻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碑高2.8米,宽0.62米,厚0.31米。朝天宫附近的“东止马营"“西止马营” 街巷名称均因此碑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西门牌坊。</p> <p class="ql-block">额上题:道贯古今。</p> <p class="ql-block">要绕过大照壁和秦淮河到东门进入朝天宫。</p> <p class="ql-block">万仞宫墙照壁面临运渎,全长近百米,每字约1米见方。仞,我国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仞。万仞宫墙语出《论语》……夫子之墙高万仞,不得其门而入。赞喻孔子知识渊博,文章水平非常之高。</p> <p class="ql-block">江宁府学:原位于成贤街。成贤街的名字来源于明代,明在此建立了最高学府一一国子监。此学府当时在世界上也是最高学府之一,当时通往国子监的道路,由于是即将准入仕途的学生使用,故此路被称为成贤街。至1860年清政府改称为江宁府学,清同治五年(1866)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为标榜儒家思想,将朝天宫改为孔庙,并将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江宁府学为机关单位,闲人莫入。后面为朝天宫东山园林景区,左边为南京市博物馆挂牌处。</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位于环境优美的朝天宫古建筑群中,馆藏文物10万余件套,以六朝和明代文物数量最多,质量最精。朝天宫素有“金陵第一胜迹"之美誉,背靠冶山,前临古运渎,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景区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东门牌坊,三间三拱门,中门较高,上有砖刻横额:徳配天地。</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所书,徳少一横,配多一横。传说很多,流行的说法是:曾认为老朱缺一点德,滥杀功臣,不配做皇帝。其实两字在古代都是通用字。</p> <p class="ql-block">西门牌坊,和东牌坊一样,横额题刻为:道贯古今,曾国藩所题。</p> <p class="ql-block">泮池网络照片,现在围挡,文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万仞宫墙北侧,半圆形,周围有石栏杆,泮池下部原有两组涵洞与宫墙外侧的运渎相通,池水终年不竭。1970年重新开挖,现与运渎已不再相通。</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位于秦淮区水西门内,是江南地区……朝天宫之名由老朱下诏御赐,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是明代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的道场和节庆前文武百官演习朝拜天子礼仪的场所,是明代最高等级的皇家道观。朝天宫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壸祠。文届正南有“万仞宫墙”照壁围绕,宫墙内为泮池,东西两侧各有砖砌牌坊。正面为棂星门,门内两侧东为文吏斋,西为武官斋。过棂星门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敬一亭。敬一亭东有飞云阁、飞霞阁、御碑亭等。1978年朝天宫被辟为南京市博物馆,2005年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的历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这里筑城,并设置冶铸作坊制造兵器,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作坊,聚集了一定的固定人口,从而形成了原始城邑。后人遂将朝天宫所在的山称为冶山,城墙合围的城市称为冶城,冶城是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东晋太元十五年(390)于此建冶城寺,东晋丞相王导将冶山改建为私人别墅,是为西园。王导常于此召集文人雅聚,将冶山冶铸作坊迁至清凉山一带,使得冶山成为名符其实的风景胜地。</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是中国南方最早的科研机构总明观所在地,是当时中国最高等级的社科研究机构。总明观分设文、史、儒、道、阴阳五科,请有名望的学者担任教职。……而后道教在冶山修建道观,从此冶山成为道教胜地。唐时冶山建太极宫,宋时在此建文宣王庙,这是冶山建文庙的开始,不久改为天庆观。苏轼、王安石、陆游等人也曾游历此处,留下了许多诗词名篇。元时,名为玄妙观……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建后改名朝天宫。……原山门内有南北碑亭一座,现南碑在大成殿丹陛前东面,北碑碑身已不存,仅保存了碑座赑屃,在大成殿西面。明末朝天宫部分毁于战火。清初,这里是道观,康、乾年间,随着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朝天宫得以重修,“宫观犹盛,连房栉比”。乾隆六下江南,五次登临游览朝天宫,每次都题诗寄兴。……清咸丰年间,朝天宫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清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五年,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将道观改为孔庙,并将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1946年南京成立“首都高等法院"院址在朝天宫。1978年南京市博物馆在朝天宫挂牌。</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文庙大门,四柱三间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棂星是古传说文星,主管文运。四柱内外各有雄雌雄狮一对,进门后是文庙一进院落,中央为人捐赠的孔子行教像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个条石滑梯,因为太多的孩子在条石上滑下去,久而久之条石上渐渐留下了两道屁股沟,也成了朝天宫较出名的特殊景观。这其中有没有你和你孩子们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香港孔子学院院长捐赠的“孔子行教像”雕塑。</p> <p class="ql-block">进棂星门后,东侧为文吏斋,西侧为武官斋。</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大成门面阔29米,因旧时门两侧陈放綮戟等用作迎接帝王或钦差大臣用的仪仗,又称“戟门"。大成门共5门,中门专供皇帝祭祀时出入,亲王、郡王走左右两门,一般官员只能走两端的金声、玉振小门。大成门后为文庙二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奉敕重建朝天宫碑介绍牌:朝天宫在明代进入了历史发展中最为辉煌的时期,自老朱赐名以来,朝天宫一直为皇家专用道场。成化年间对朝天宫进行了大规模重修,竣工后,大学士商辂撰写了《奉敕重建朝天宫碑》。碑高近6米,分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文记载了明初朝天宫的定位、规模及成化年间重修的始末,是研究朝天宫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露台四角的螭首。</p> <p class="ql-block">西侧的残碑介绍牌:出土于朝天宫东侧,碑身不存,仅存碑额和一碑座赑屃。根据出土地点结合文献记载分析,该碑应为明成化年间所立。</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为文庙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五进七间,面阔43.30米。殿前露台宽敞,四周有石质雕栏,四角有螭首。前后台阶中央都有浮雕龙陛,红墙黄瓦,飞檐翘角,斗拱排列,勾心斗角。</p> <p class="ql-block">殿中现呈展的是“丰碑展"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决策、建造过程等。</p> <p class="ql-block">崇圣殿:又称先贤殿,三进五间,面阔36.53米,建筑风格与大成殿略同。现围挡维修。</p> <p class="ql-block">龙蟠虎踞展厅介绍牌:展厅陈列面积4200平方米,汇集了从远古到近代南京地区出土的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以城市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内容,以南京地区出土的文物为支撑,突出表现南京这一中国四大古都的特殊地位。重点表现南京六朝、明代、民国三个时期都城的特点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敬一亭:据《明史》记载,明嘉靖五年(1526)颁御制《敬一箴》于学宫。《敬一箴》是嘉靖帝撰写的一篇箴言,要求天下恪守孔子的圣人之道。各地学宫纷纷将这篇箴言刻成石碑建亭供奉,所建之亭遂称为敬一亭,成为文庙的标志性建筑。敬一亭为八角亭,设在冶山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为八角攒尖顶,亭内石碑一通,碑高3.28米,宽0.64米,厚0.23米。碑上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五次游朝天宫时所题的诗文。一块碑上分刻有乾隆五首诗,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飞云阁:高二层,阁中悬挂清道光年间举人莫有芝的篆书“飞云阁”匾额。阁旁有御碑亭、飞霞阁。</p> <p class="ql-block">明代琉璃窑:是在雨花台窑岗村发掘的一处明代琉璃窑的遗址,专为明故宫、大报恩寺、帝王陵寝等皇家建筑烧制各类琉璃建筑构件。后将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10号窑整体搬迁至此处,进行保护和展出。</p> <p class="ql-block">竹林七贤石雕介绍牌:中国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世谓竹林七贤。东山园林中的这组石雕,生动再现了竹林七贤的名士风度。</p> <p class="ql-block">阮籍</p> <p class="ql-block">向秀</p> <p class="ql-block">嵇康</p> <p class="ql-block">山涛</p> <p class="ql-block">王戎</p> <p class="ql-block">刘伶</p> <p class="ql-block">阮咸</p> <p class="ql-block">冶城阁:2001年新建于冶山,阁以山名。据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曾设官冶于此。在冶山构筑楼阁、园林始于东晋初年,宋代建有冶城楼。新阁仿六朝建筑风格,为全木结构,雄踞山顶。登临凭眺,览今觅古,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本篇结束,谢谢驻足赏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