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课堂风采,促教师成长——记曾妍老师公开课《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曾妍

<p class="ql-block">  为加快课程改革,适应新教材新高考,也为了更好地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11月30日,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化学组开展了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由曾妍老师向大家展示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公开课,分为现场授课、议课评课环节。苏元平主任出席,化学组全体教师参加。</p> <p class="ql-block">  本次公开课授课分为四个环节:</p><p class="ql-block">1.自主学习</p><p class="ql-block"> 首先,曾老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先复习了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公式,完成化学计量数、物质的量等物理量的填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p><p class="ql-block">2.互动探究</p><p class="ql-block"> 曾老师布置探究任务,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尝试探索解题方法,合作完成例题。为了使学生的思维直观可视,曾老师请同学们上黑板进行作答,并给同学们进行讲解。</p><p class="ql-block">3.归纳提升</p><p class="ql-block"> 从讲解例题到归纳方法。曾老师在肯定了学生们的讲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归纳,总结了解题思路与方法。</p><p class="ql-block">4.评价检测</p><p class="ql-block"> 课程最后,曾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尝试归纳电子守恒的计算方法与思路,并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p> <p class="ql-block">  在议课评课部分,曾老师首先进行了教学设计思路的阐述。在新高考背景下,化学计算题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考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而计算常见于高考大题的最后几问。曾老师选用高考真题,降低了学生对于高考的恐惧程度;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调动起学生探究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最后,学科组老师进行讨论,并由王老师作为代表对本节课进行点评。王老师认为,本节课时间把控良好,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自主解决了计算中的主要问题;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以高考题作为例题,有优势亦有不足。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他们知识储备不够,高考题的难度较高,授课时应当选择经典题目,高考题可以在讲完这节课后作为思考题来激发好奇心,进行思维提升,达到巩固提高,挑战自我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公开课的展示和听评课活动,能有效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p>

公开课

老师

学生

评课

化学

高考

例题

小组讨论

探究

高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