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41大器晚成(曾仕强)

净月

<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华文化,它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之所以博大精深,主要就是靠这个“士”。什么叫做士,就是以前所讲的读书人,现在所讲的知识分子。</p><p class="ql-block"> 其实啊,这两个是有区别的。以前我们说读书人,一定是说他懂得道理,不懂得道理,你就没有资格叫读书人。现在的知识分子呢?他只懂得技术,他只懂得专业,往往反而不懂得道理,所以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遗憾。</p> <p class="ql-block">  老子当年把士分成三等,叫做上士、中士、下士。他为什么要分成上中下呢?因为道很深,不是一般人通通都能够了解。当然你最后可能了解,但是刚开始,你不可能完全了解。你看小孩生出来他不会说话,慢慢变成会说话。他很多事情不懂,慢慢地变成懂。</p> <p class="ql-block">  上士闻道,他是怎么反应的?勤而行之,第一个他不会去批评什么道。所以我们原来很喜欢讲论道,你如果读了《道德经》,你就会觉得,啊!原来自己已经不是上士了。你还论什么道?你还有资格论道吗?</p><p class="ql-block"> 人家上等智慧的人,他只要听到道,他跟它内心是相通的,他就非常勤劳,不断地去实践,用实践来增强他对道的感悟。他不但不会怀疑,不但不会评论,更不会到处去讲给人家听,他不会。</p> <p class="ql-block">  中士闻道呢?若存若亡。中士就很喜欢评论,这个是有道理的,这个文字上是这么来的,这以前是怎么说,现在怎么说,谁怎么说,怎么说……写了一大堆讲了一大堆,就证明他似懂非懂了。</p> <p class="ql-block">  那下士闻道的反应,就更妙了,大笑之。为什么会大笑呢?因为道,它所显露出来的,往往是跟下士所想象的,刚好是相反的,这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那大家一定觉得,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答案是根据老子来的,听起来也蛮可笑的,就是当然是这个样子。什么叫道,原来是这么玄,这么不实在的,我吃饭都来不及了,我还听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老子认为,不同思想认知水平的人,对道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闻道后的态度,也各有不同。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增加对道的感悟,成为上士呢?</p> <p class="ql-block">  老子分析完这三种现象以后,他就告诉我们,故建言有之。</p> <p class="ql-block">  什么叫建言?建言就是古人的言论。从古到现在所流传下来的那些,我们今天把它叫做成语,叫做典故。</p><p class="ql-block"> 你从这句话就知道,《道德经》也不完全是老子的创建。老子说,以前人所讲的话,我把它集结起来,他也没有创建,你要创建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那个真理是自古自古以来,没有天地以前它就存在的,你还有什么创建呢?老子所引述的,古人所讲的话,有这些,各位可以听听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p> <p class="ql-block">  这些话,有的我们听起来很熟,但是更多的,我们听起来总觉得怪怪的。为什么明道若味?若,就是好像的样子。你看真正光明的大道,看起来好像是暗淡无光的。你可以看到一片都是黑的,只要有一个亮点,就会觉得好亮好亮。社会很黑暗,稍微做点好事,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换句话说,你背景如果很亮的时候,你这个人再亮也不过如此嘛。这个大家其实从现象当中,你可以体会到,只是你猛然间听到这个,你就觉得很奇怪。这就证明我们的认知,经常是相反的,不是正的。</p> <p class="ql-block">  进道若退。前进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越来越退步。你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突然间懂了,觉得我进步好快呀,一考就考40分,然后40分又考到60分,你就觉得越来越难。60分要考到80分,那简直是没有办法了。你越前进得快,你就越感觉到好像天天在退步一样。</p><p class="ql-block"> 夷道若颣。平坦的地方叫夷,崎岖不平就叫做颣。宽平的大路走起来好像崎岖不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的体力会疲倦。</p><p class="ql-block"> 上德若谷,高尚的品德,它好像什么?好像很低洼的深谷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  大白若辱。大白的意思是说,你的功劳很大。若辱,好像受到耻辱一样。为什么?大家如果看到郭子仪,你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郭子仪他很会打仗,他每次战胜回来,他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就是辞职。人家都笑他,你回家战功彪柄,马上要升官了,你还辞职?其实在历史上,所有的将军里面,只有郭子仪,是福禄寿俱全的人,就是他懂得《道德经》嘛。</p><p class="ql-block"> 我一打胜仗回来,我就神气得很,谁最不高兴?皇帝最不高兴。他心里想,你回过头来要威胁我了,是不是?</p><p class="ql-block"> 人家郭子仪得到胜利回来辞职,就表示我没有想什么,我这是应该做的事情,你皇上不用担心,皇帝真的就把他贬了,贬了他就当正常的。虽然受到耻辱,他也很安静地去接受,然后一阵子又回来;又贬了,又回来。</p> <p class="ql-block">  广德若不足。广,就是广博,广大。你德行很广大,你就永远感觉修养不够,我很不足,我还要继续努力。</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叫做建德若偷?像这句话一听就觉得很奇怪。老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立德,你最好不要让人家知道。</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哲人,曾提出人生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树立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值得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为什么老子却告诫人们,立德之事,最好不要让人知道呢?</p><p class="ql-block"> 因为你一想让人家知道,你的动机就不纯正了。而且人家知道以后,人家会嫉妒你,人家就要想办法打击你。所以真正修身的人,他是不要让人家知道的,他好像自己是小偷一样的,生怕人家知道他在修养。</p> <p class="ql-block">  质真若渝。质真就是质朴,真实,但是好像很容易改变一样。渝,就是改变。</p><p class="ql-block"> 天真的婴儿,他没有主观,他没有成见,他随机应变,他做每样事情都很自然。就是因为他很质朴,很真实,所以他看起来很容易改变,好像他没有原则。</p><p class="ql-block"> 可是一旦长大就开始来了,妈妈我要你抱我。婴儿没有啊,婴儿从来没有叫妈妈要抱他,只有孩童才会有,买那个给我,那就是孩童,婴儿不会。</p> <p class="ql-block">  大方无隅。隅就是角落,像这个桌子它有四个角落。你为什么可以看得很清楚?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你看得这么清楚。怎么会无隅呢?这明四个隅嘛,因为它小,所以你看得到嘛。</p><p class="ql-block"> 这样各位才知道,方就是圆,圆就是方,因为方太大了,就跟圆一样了。这样我们才听得懂,说这个人很大方,就是他很圆通;这个人很圆通,就是他很大方。</p><p class="ql-block"> 大器免成这句话,你看你做一个小东西,可能两个小时就做完了。你如果要做一个万里长城,那可能多少年都还做不完。所以一般人都说大器晚成,因为它需要长时间努力。</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如果到了道的层次,你根本没有成不成的观念。成又怎么样?不成又怎么样?一旦有了功利性,一旦有了目的性,你这个人就很容易走偏。</p><p class="ql-block">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晚节不保,就是因为他还是要有成的观念。我没有成的观念,而且没有早晚的观念,哪里有早晚的观念?只要我活着,我就这么一路走下去。</p><p class="ql-block"> 大音稀声,大道的音,近乎无声,你听得非常清楚,但是一点声音都没。</p><p class="ql-block"> 大象无形,你看象,我们就用普通的象来看了。大象太大只了,如果这个小孩子啊,他看不懂这个象是什么形状,他看不懂。如果大人的话,你看到大道的象,它是近乎无形的,你看不到头尾怎么会有形呢?</p><p class="ql-block"> 道隐无名,大道,是没有名字的,是我们很勉强,才把它叫做道,你就不必再问道是什么了,不必再问。</p><p class="ql-block"> 因为它本来就没有名嘛,很勉强给它的名字,你还问它为什么为什么,那你不如不讲话,你不如不问,你勤而行之,你真正从实践当中去体悟,那不是更好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子引用了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话,最后他的给论只有一句话,夫唯道,善贷且成。他说天底下只有道这个东西,它是很大方的,你要借多少,我就给你多少,不跟你计较,也不收你利息,更不要你担保,而且它帮助你有所成就以后,它不居功,它功成不居,它把所有成就都让给你。</p><p class="ql-block"> 读到这里,我们应该很清楚地感觉到,老子修德的功夫啊,他不但要重视自己的积极性,他还有很多世俗所无法了解的领悟。因此他自己做给我们看,我们要不要学他,他也不管,潜修密行,建德若偷。</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啊,好好的安安静静地,不要做什么都要让人家知道,你就修自己吧。你就让自己一步一步地,从知识面,然后到道义面,然后到仁心慈悲,充满了慈爱,然后最后把这些德都忘记掉,那你就变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时候你跟道就非常接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