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中,教研正当时——海口市琼山中学语文组11月第二次教研活动记录

莫紫珣

<p class="ql-block">主题: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教研展示开放周活动</p><p class="ql-block">时间:2022年11月29日</p><p class="ql-block"> 上午8:45~11:30 </p><p class="ql-block">主持人:赵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活动方式:腾讯会议线上直播</span></p><p class="ql-block">腾讯会议号:604-239-951</p><p class="ql-block">参与者:各校语文组老师</p><p class="ql-block">内容:</p><p class="ql-block">上课老师:李娇丽 </p><p class="ql-block">上课课题:《概括分析小说情节》 </p><p class="ql-block">讲座老师:海南华侨中学 白建东 </p><p class="ql-block">讲座课题:《“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考》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业精于勤,荒于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行成于思,毁于随。</p><p class="ql-block">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又是一个艳阳天,美好的早晨最适合徜徉于知识的海洋,迎着朝阳,2022年11月29日上午8:45~11:30海口市琼山中学语文组开放周活动于腾讯会议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会议主持人赵琨老师首先向参加会议的所有同仁们致以热烈的欢迎,会议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但是丝毫没有阻挡老师们的参与热情,短时间内,腾讯会议直播在线听课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值得点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环节一:授课展示</b></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授课篇章正式拉开序幕。赵琨老师先向老师们介绍上课教师——李娇丽老师,线上授课观摩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为高三复习课,李老师的上课课题——《概括分析小说情节》,课堂采用录播方式,通过线上腾讯会议向到会老师们做展示。</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概念。情节,指的是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 <p class="ql-block">  在授课中,李老师能够回归教材,从已经学习过的课文开始引导,温故而知新。</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祝福》主要情节,从而帮助学生强化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并强调本篇小说采用倒叙结构。</p> <p class="ql-block">  方法总结:按照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p> <p class="ql-block">  接着,又联系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强调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方法总结:按事件的不同场景(换地方就切分)、阶段(事件的前中后)划分概括小说情节。</p> <p class="ql-block">  通过课内文本的回顾归纳答题表述:某人+(某时)+(某地)+做某事(原因,经过,结果)。</p> <p class="ql-block">  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打通知识点,实现迁移运用。授课内容源自高三复习资料选编的2021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p><p class="ql-block"> 问题:请围绕主人公杨成岳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在白板上写出自己的答案。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堂上学生都在动笔作答,最后老师带领同学们梳理总结。</p> <p class="ql-block">  1.杨成岳拒绝购买昔日名角王超杰的六件瓷盘。</p><p class="ql-block"> 2.杨成岳热情安顿王超杰。</p><p class="ql-block"> 3.杨成岳被《秦琼卖马》触动,答应购买瓷盘。</p><p class="ql-block"> 4.杨成岳以三千大洋购买假瓷盘。</p><p class="ql-block"> 5.杨成岳唱戏。</p><p class="ql-block"> 总结:“瓷盘”是小说的线索,贯穿了情节。</p> <p class="ql-block">  方法总结: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等。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联系莫泊桑《项链》情节构成,强化知识点。</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进行题目变形,明确指出小说情节考题的提问方式有明考题和暗考题。</p> <p class="ql-block">  真题练习:买卖瓷盘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p> <p class="ql-block">  最后,应用体验——《独霸角》。</p><p class="ql-block"> 问题:“我”三次到赖青久家,对他的称呼从“老赖”到“赖兄”再到“老赖”,从不同的称呼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环节二:集体评课</b></p><p class="ql-block"> 评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受时长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请每一位老师都进行线上点评,所以开放周活动结束后收集了三个年级备课组老师们的评课反馈,大家都积极指出问题,分享收获,可以说本次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一语文备课组评课</b></p> <p class="ql-block"><b>周小妹老师:</b></p><p class="ql-block"> 从白建东老师在讲座中我意识到平时的作文训练要做到有针对性、目标性、专题性,作文讲评要有层次、有深度,要教学生如何写好思辨性作文。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随意性比较少强,看到哪则材料好或哪个话题新颖就拿来给学生训练,这样没有系统性、目标性、专题性的作文训练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学生也觉得迷茫,不知道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所以,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应该紧扣教材,以教材为引线,再结合这几年的高考作文方向和当今的国家热点话题来延伸,以此形成系统的作文体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王丽瀛老师:</b></p><p class="ql-block"> 李娇丽老师教学设计扎实,思路清晰,知识点明确,从《祥林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学生熟悉的小说入手,进入高三的小说情节复习课,让学生有抓手,更容易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概括情节的四个方法中,可以通过实例把概念说清楚。讲练结合上,李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做题时间,循序渐进地引导、生成,最后进行方法总结。白建东老师有关作文训练的讲座,我最为感兴趣的是学生思辨思维的引导。特别是论证中如何体现二元思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思维训练,值得日后教学进行深思。议论文重在看论者如何论证观点,理性思辨才是议论文的底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梁杨老师:</b></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聆听了李娇丽老师一堂生动的高三复习课《概括小说情节》,作为一名高一教师,我感受到整节课课堂饱满,气氛活跃,条理清晰,这是我们在教学时应该营造给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对于小说情节的梳理,一直是一个重点,经过观摩本课,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极大的借鉴意义。而海南华侨中学的白建东老师关于双减背景下高考作文的指导,更是引发了无限的思考,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挖掘材料中思辨深度,以具有思辨性的语言表述,思与辩的引导作为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立足于多元化的背景下挖掘,如何挖掘,挖掘角度都是值得教师与学生共同沟通学习的,思维的衍生与复合要从抽象到具象,是在教学中需要长时间思考与学习的重难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邹富铭老师:</b></p><p class="ql-block"> 李娇丽老师的高三复习课教学目标明确,既有内容又有方法,紧扣教材温故知新,展示高考真题,围绕语文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能力训练,针对性强,方法指导精当,较好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与学生交流,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吴来花老师:</b></p><p class="ql-block"> 李娇丽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较成功的高考语文复习课。李老师准备充分,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练习题和复习的知识点能够对应起来,使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刘诗媛老师:</b></p><p class="ql-block"> 感恩老师们的精彩演讲,老师们关于“双新”背景下的创新教研方式与深化课堂教学等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学科教研教学特色,让我们新老师受益匪浅,对今后的教学生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希望自己也能创新教研方式,深化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加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黄茹雪老师:</b></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新老师,非常荣幸能收听到一堂如此精彩的专题课,我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首先,娇丽老师对整堂课的把握与激情地讲授均体现了深厚的研学和教学功底,这是日月积累下来的成果,而我能直接见识到实属幸运。</p><p class="ql-block"> 其次,娇丽老师的课堂收放自如,深刻贯彻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堂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 最后,从娇丽老师这次小说情节的梳理的教学课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启发:</p><p class="ql-block"> 1、应当从学生熟悉的文本出发,由浅入深逐步引导。这次课上娇丽老师从《风雪山神庙》《祝福》等课内小说出发,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为下面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实践两个环节奠定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2、主要说明了五种概括情节的方法,并用通俗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如“某人在某时、某地做了某事”又如关照了主人公的心里变化历程,这些方法在小说阅读中十分实用。</p><p class="ql-block"> 3、最后是基于方法指导后的陌生文本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将理论和方法付诸实践,加深理解。这次会议收获良多,唯一遗憾在于没能在现场观摩娇丽老师的教学,感受老师上课的热情。从此次观摩课中,我也看到了自己上课时的不足,定加以改进,努力提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二语文备课组评课</b></p> <p class="ql-block"><b>钟媚娟老师:</b></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的线上学习,海口市琼山中学李娇丽老师的课题和海南华侨中学白建东老师的讲座,内容所选角度精细,展示过程务实求得,让我收益颇多。</p><p class="ql-block"> 1.李娇丽老师的课——《概括分析小说情节》,李老师注重技法指导,从小说情节概括的四种基本方法(结构连贯发、场面连贯法、细节连贯法、线索连贯法),将学生带入课堂。整节课,教师作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技法引领,自主阅读文本,技法指导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促进能力提升。</p><p class="ql-block"> 2.白建东老师的讲座——《“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考》,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讲起,突出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辨逻辑能力考查的特点,作文板块对该能力的考查尤其突出。白老师在呈现出写作能力要求的变化特点和作文备考存在的突出问题之后,接着从思辨方法引领的角度,一一分享作文备考的方法技能。理论浅显易懂,实例源于高考真题,两者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作文备考,应该系统训练,注重落实,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方可有果。</p> <p class="ql-block"><b>吴淑艳老师:</b></p><p class="ql-block"> 议论文立论需要思辨性,论证也需要在思辨中进行。</p><p class="ql-block"> 很多学生觉得,只要脑袋里装满例子,写作时想要什么“例子”就有什么“例子”,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p><p class="ql-block"> 议论文固然离不开“例子”,但“例子”并不能代替分析论证,议论文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作者丰富的生动的言之成理的思想,归根到底,要以说理取胜,并不是靠“例子”取胜。一篇八百字的议论文,你能举多少字的“例子”呢?“例子”多了,辨证分析的空间就小了,就很难把观点说透。许多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强盗逻辑思维,不管三七二十一,叙完某人的成功之处就贴话题(命题),比如,在一次习作中,话题是“尊重他人”,有些学生就如此论证:“李白之所以能够成为诗仙,能写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就在于他能够尊重他人;鲁迅之所以能够成现代文学巨匠就因他能够尊重他人,……这就是一种强加,前面没有事例证明,后面没有辨证分析,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就一定是他们能够尊重他人的结果吗?这就说明没有思辨能力就无法做到把理说透。</p> <p class="ql-block"><b>赵琨老师:</b></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培训让我思考的主要有两点:</p><p class="ql-block"> 1、备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环环相扣。在备考中我们既要关注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变化,又要关注学情,联系学习主体。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不能一味的求新而新。李娇丽老师的课,正是立足于学情,讲练结合,以旧推新才能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更能融会贯通,在关注到高考题型,类型的变化同时,能回归教材,以教材为抓手,从教材出发推导出去从而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2、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作文的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到行文都应关注到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b>朱楠老师:</b></p><p class="ql-block"> 特殊时期的线上培训,是非常难得的,老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不断去学习,不断去补充给养,今天听了娇丽老师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小说情节的作用,这是一堂规范的高三复习课,学生们能扎扎实实地学到知识,也让我受益匪浅。白建东老师的高三作文复习讲座更是一节水准很高的讲座,如果能有课件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b>罗娜老师:</b></p><p class="ql-block"> 感谢娇丽老师为我们带来这堂精彩的高三复习课。娇丽老师以新高考为背景,将小说情节基础的答题结构与文本内容融合在一起,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答题规范,又可以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情感内涵。为我们复习小说部分带来有意义的指导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b>陈若玲老师:</b></p><p class="ql-block"> 李娇丽老师的高考复习课《概括分析小说情节》最值得我学习的是,课堂节奏把控很好,教学重点难点都很突出,在教学中把概括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交给学生,而且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把握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以后做题的时候就能沉着应对。高三的复习课,老师要带着学生梳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握阅读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无论遇到怎样的题都能快速找到答案。娇丽老师的课正是这样,教给学生“渔”而非“鱼”。</p> <p class="ql-block"><b>戴雕老师:</b></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高考作文强调情境性和对象性,对学生作文说理的逻辑性也要求提升,这就要求学生作文要有思辨性。思辩,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我们在写作中无论是阐述观点还是叙述事物,不能犯绝对化的错误,而是应该多角度阐述问题,挖掘根源。白建东老师从作文审题要注重情境,到要求论证入情入理和多角度思辨,有效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对高考作文备考有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b>闵扬老师:</b></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公开课娇丽老师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对于高三小说复习很有指导意义。白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也让人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三语文备课组评课</b></p> <p class="ql-block"><b>刘佳老师:</b></p><p class="ql-block"> 一、作为一轮复习的专题课,李娇丽老师选取了小说的情节,从教材入手,整体清晰、易懂,让大家感受到李娇丽老师在备课选材方面有心,用心,精心。</p><p class="ql-block"> 二、在教学过程中,整节课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评价鼓励中肯,学生敢于精彩发言。这40分钟的复习课里,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思考展示,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习目标落实性强。</p><p class="ql-block"> 三、在备课选材和教学环节设计上很好地体现了一轮复习的特点,既复习了重点教材内的基础知识,又选取高考真题为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针对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整堂课有方法有实践,学生参与度高。</p><p class="ql-block"> 最后,也提出一点小建议,娇丽老师可以把任务指令清楚的呈现在课件上,比如从梳理《秦琼卖马》情节到梳理杨成岳的心理描写,可以把具体任务给到学生,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的落实任务。</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节观摩课,反映出李娇丽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灵活老道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条理性强;课上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给我们呈现了一节别致的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b>陈英燕老师:</b></p><p class="ql-block"> 李娇丽老师的这堂课,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内容很集中,方法很全面,讲练结合很有效。概括情节有四方法,结构、场面、线索、细节连贯法。李老师温故知新,每个方法都结合已经学过的小说辅以巩固,学生能够更理解这方法的运用。接下来李老师用理论知识,同时结合明考型和暗考型来实战演练。有的放矢的方法能够得到有效的效果,这对高三复习课来讲是非常有效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课时只有四十分钟,如果还有点时间,我建议李老师把“应用训练”的题也做为课堂训练,因为只有一篇实战演练还是少了点,再加一篇,效果更明显。因了课时限制,这堂课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b>蔡怡老师:</b></p><p class="ql-block"> 感谢李娇丽老师为我们呈现一节精彩而标准的复习课,特别是精神饱满的姿态和慷慨激昂的语势都能予学生振奋,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非常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整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知识点也较为清晰明确,讲练结合,循循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主要情节能进行初步的概括和赏析。</p><p class="ql-block"> 娇丽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不少启示:</p><p class="ql-block"> 1.在备考中能有效地使用课内教材,完成课内文本向课外阅读题的外延迁移。新版教材的导向性很强,在复习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要注意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提高对教材使用的实战效果。</p><p class="ql-block"> 2.抓住答题要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一份据点作答习惯的养成。</p><p class="ql-block"> 3.通过反复的练习,强化做题、夯实基础。除此之外,在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这几年新高考题目常常反套路,要想探究出题规律也是很困难的,高考考察的就是素养,素养就是你平素的阅读能力。有时,我们的复习过于简单强调语言的构建和应用能力,总是在答题模式上做文章。这固然是基础,但绝对不是终极目标,从近年的高考题变化来看,思维局限成为了我们获取高分的最大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有效提升阅读文本的能力、思考辨析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b>王梦迎老师:</b></p><p class="ql-block"> 李娇丽老师能够打通教材,从课内入手,紧扣教材内情节的相关知识点,再迁移延伸,把教材和高考真题联系起来,重视方法指导,从高考复习的角度,全局把控情节概括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在高三一轮复习中特别重要。高考的新变化,让我们意识到课内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白建东老师的讲座细致入微,从课程标准到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再现,分析变化和趋势,提出作文备考应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逻辑思辨性的表达,同时强调回归教材,重视积累,加强训练,本次讲座给老师们接下来的作文备考提供了思路和方向。</p> <p class="ql-block"><b>张文莉老师:</b></p><p class="ql-block"> 李娇丽老师的公开课设计合理,条理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既有教材文本的温习疏理,也有高考真题的研究探讨,方法精当,指导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p> <p class="ql-block"><b>陈景景老师:</b></p><p class="ql-block"> 情节是指事情发展的经过,特指叙事文学作品中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李娇丽老师从小学情节概括入手,先给方法:一是根据结构脉络梳理,二是根据场景变化梳理。以学生熟悉的《祝福》为例进行分析。再迁移应用:以2021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分层解析,引出第三个方法,线索连贯法。最后进行应用训练。整堂课,有方法,有效率,有收获。目标明确,训练精准。在整体结构安排上,还可以再优化,如3个方法的引出,都使用学生熟悉的文本,再进行迁移,学生更能感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环节三:讲座分享</b></p> <p class="ql-block">  一番点评过后,会议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由海南华侨中学白建东老师带来的讲座,课题:《“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探寻变革导向,明确写作要求。</b></p> <p class="ql-block">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的课程目标由知识能力转变,注重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思辨类作文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阅读到写作,都强调要注重思辨性,特别指出要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在立论正确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能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高考题中看变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0年:开始在材料中融入思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1年:思辨型作文全线开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深度考察思辨,注重思维品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考教结合、呼应教材。</p> <p class="ql-block">  写作能力要求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1.从只审材料到审清具体情境与任务要求。</p><p class="ql-block"> 2.从简单论证到要求入情入理的说服。</p><p class="ql-block"> 3.从粗糙的表态到需要深入的理由阐述。</p><p class="ql-block"> 4.从封闭的自圆其说到追求开放理性的文明交流对话。</p><p class="ql-block"> 5.从替圣贤代言、说空话套话到倡导表达自己的思考辨析、说人话说真话说贴心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聚焦现实问题,探寻备考方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1.作文备考存在的突出问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学生作文存在的突出问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确备考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构建备考体系,强化写作能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构建立体化的备考体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思维体系——注重思辨,彰显逻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情——重视不够,训练不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法——授之以渔,方法引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思辨方法引领(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深析核心概念,打好论证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思辨方法引领(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分为二,关注全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思辨方法引领(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看问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思辨方法引领(四)</p><p class="ql-block">——“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前提条件,理性辨析关系)构建以思辨为核心的思维体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全面训练,强化能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提高素材积累的有效性</b></p> <p class="ql-block">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历尽千帆,不坠青云,愿与同仁们徜徉于书海,认真钻研高三备考,不倦不怠,带领学子们一起去领略无边的风景。</p>

老师

学生

娇丽

复习

作文

情节

教学

思辨

方法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