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心静脉置管是手术室及 ICU 常用技术,用于获得准确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并用于血管活性药物和液体的管理等。颈内静脉是最常用的中心静脉入路之一,因为其方便穿刺,且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颈内静脉也是暂时性血液透析优选入路。然而,当颈内静脉导管放置过深时,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脏穿孔和心包填塞等,影响心脏手术的操作;导管尖端位置过浅时,CVP 测量可能不准确,且深静脉导管容易滑出或导管的侧孔移位至皮下,引起药物外渗、组织损伤、出血等</p> <p class="ql-block">那么,颈内静脉导管该置入多深?</p><p class="ql-block">目前临床医师大多根据个人经验来判定,并没有统一标准。</p> <p class="ql-block">1.导管末端位置应该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关于最佳导管尖端的位置目前仍有争议,缺乏对照研究。</p><p class="ql-block">导管的未端若位于心脏内或低于上腔静脉的心包返折处,可增加心脏穿破或心脏压塞发生的风险。</p><p class="ql-block">颈静脉导管的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下部。为最大程度降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可能性,一些指南推荐导管尖端置于右心房外、心包反折上方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被认为是 IJV 导管尖端的安全位置,导管长轴平行于上腔静脉。也有人认为导管尖端处于上腔静脉下 1/3 处也是合适的位置,并不一定要精确位于上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但仍应尽可能靠近右心房以便正确测量 CVP。所有的尖端位置都有并发症发生几率,但缺乏良好的证据作为实践的基础。目前关于尖端位置的指南只关注心包填塞的风险。不应纯粹为了满足这些指南而接受不理想的尖端位置。无论何时,当导管经过一个转角时,必须将导管穿过弯道一段合理的距离,使导管和静脉的轴线保持一致。</p> <p class="ql-block">2.置管深度多少算是合适</p> <p class="ql-block">对于大部分成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深度为 12~15cm。根据中心静脉置入点到远端SVC的平均距离,得出置管深度应该是右锁骨下静脉14cm,右颈内静脉15cm,左锁骨下静脉17cm,左颈内静脉18cm。针对右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从穿刺点到上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长度,提出了一种非常简单的计算方式:置管深度=身高(cm)/10-1(身高≤100 cm);置管深度= 身高(cm)/10-2(身高>100 cm)。</p> <p class="ql-block">除了身高,一些放射标志或体表标志(如胸锁关节、肋间隙、胸骨角、乳头等)也常用于预测置管深度。确定中心静脉的插入深度的方法是在颈内静脉导管插入过程中,在病人的皮肤上标记两个点。A点标记在右锁骨的胸骨头,最突出的地方。B点标记在从A点到连接两个乳头的垂直线的中点。I点是针的穿刺点。测量从I点到A点以及从A点到B点的距离。通过将两个测量值相加并从中减去0.5cm来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3.如何判断确认导管尖端位置</p> <p class="ql-block">可通过应用以下方法中的1种或多种确认颈静脉导管尖端的位置:胸片、超声、透视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p> <p class="ql-block">当然,不同的临床因素决定着颈内静脉穿刺点和导管尖端位置的选择。个体化选择和判断尤为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