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现代体育的本质 为孩子构建幸福人生

晨风中的玫瑰

<p class="ql-block">  屋外细雨蒙蒙,屋内暖风怡人。静静地翻开阿伦•古特曼博士的《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一书,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我来说,既陌生又难懂。大略读了两章以后,对一些专业名词和叙述方式也渐渐熟悉起来,对现代体育的认识也豁然开朗,并吸引着我继续阅读。</p><p class="ql-block"> 古特曼教授的《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一书是一本主要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揭示现代体育本质的体育学著作。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本书的的英文版早在1979年就已出版,距今已经40多年,却一直没有进入中国体育学界的阅读和译介视野。直到北体大的花勇民海外访学时得知此书在体育学界的重大影响,回国后组织翻译了这本美国学者古特曼的《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序言作者袁旦是老一代体育学人,他的序写得有深度,直击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问题。读过袁先生的译序时,他的思想并引起了我的共鸣。袁先生用原著思想对中国体育现状进行分析,他否定“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说法,他认为体育是每一个个人追求自我解放的最直接和近捷的方式,因为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最想要解放的首先就是身体。体育便是对身体冲动的合理表达,而一个文明社会对体育的认知和接受进而到推崇,便是对个体发展的充分尊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体育的仪式感关系到文化育人。</b></p><p class="ql-block"> 读完本书,我知道了体育脱胎于古代神圣的祭祀活动,古代体育对人本身就有一种社会化的作用。现代体育具有世俗主义、平等、专业化、理性化、科层化、量化、追求纪录七个特征,体育赛事和各类运动会均有一定的仪式,表达对运动对体育的敬畏,代表对体育运动的文化理解和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 体育运动之所以吸引人,因为它既有对更高更快更强记录的追求,也有对健康美的欣赏、仪式的感受和价值。仪式有助于心理稳定、认同感、对生活目标的保证以及个人价值感,仪式的文化力量引领社会走上光荣的道路。生活需要仪式感,它会让你找到诗意的生活,体育生活也因仪式而更具魅力。因此,体育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锤炼意志品质,可以形成学校的育人文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体育教育的缺失关系到民族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 体育校长“张伯苓”一直强调体育的作用,体育其实就是“德育和智育”的相结合,要求一名校长首先应该对体育的认知要深刻,其次才是对教育的认识。他倡导体育是“强身、强种、强国”的理念,告诉我们“教育里如果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出现的误区是:任课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浪费时间。除了阳光大课间、体育节和每周的三节体育课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体育锻炼,严重违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宗旨。就算举行体育运动和竞赛活动,也担心学生受伤风险给学校带来麻烦,大量精彩的体育活动要么取消,要么修改规则降低精彩程度。体育课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成长,学生的体质训练达不到,整天埋于书本之中,将来如何有好的体魄去承担建设祖国的重担。</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只要学校把握好运动安全与体育锻炼的边界和限度,既可以防止只顾锻炼效果不顾运动安全的倾向,也注意过分强调运动安全而影响锻炼效果和体育乐趣的倾向。双减背景下,体育教育更是被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师要准确认识体育教育的意义所在,循序渐进的普及体育知识、锻炼知识、健康常识提倡学校全体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均尽可能的学习,营造人人关心体育,人人科学锻炼的学校氛围和社会风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重新认识体育的价值,构建幸福人生路。</b></p><p class="ql-block"> 体育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魄、形成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体育教育涵盖公平合作的精神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体育中的合作、竞争、成功、失败,迁移到以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树立学生健康的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让他们享受体育的乐趣,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体育、仪式、追求、健康、快乐、生活、民族、强国,让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改变我们的育人方向,留给体育教育一丝空间,让孩子们在运动中获取成长的快乐,为他们短暂的童年生活开辟出灿烂的健康成长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