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处,是茅山楔入南京地区之北支,由三山二涧组成。栖霞山与北京香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统称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 栖霞山,原名"摄山"。据说古时山上盛产野参、当归、首乌、茯苓、甘草等中草药,有滋养摄生之效,故得名。 栖霞山主峰三茅峰,海拔286米;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中峰与东峰间山谷为中峰涧,中峰与西峰间山谷为桃花涧,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 自南朝时起,栖霞山就因寺而出名,成为我国佛教圣地。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平原人明僧绍,将其宅院"栖霞精舍"赠予法度禅师,法度将院改建为寺,并命名为"栖霞寺",摄山也因寺更名"栖霞山"。 “栖霞山”牌楼。 太虚亭建于明代,位于三茅峰下。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第一次驻跸栖霞行宫时,就题有《太虚亭》诗一首,并题写了“太虚亭”匾额。历史上的太虚亭屡毁屡建。现在的太虚亭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 栖霞山驰名江南,不仅因有一座栖霞寺,也不仅因有南朝千佛岩石窟和隋朝舍利塔,更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乾隆皇帝称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深秋的栖霞,成片的枫树,红叶如火,登高远望,令人心醉。 栖霞山因漫山遍野的枫叶及著名的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栖霞丹枫”著称。 栖霞山的红叶品种多达十余种,包括红枫、鸡爪槭、枫香、三角枫、羽毛枫、还有榉树、黄连木、乌桕、盐肤木、山胡椒等,其中又以枫香、红枫、鸡爪槭在色彩表现上最为艳丽。 沿千佛岩旁边的山路拾级而上,两旁枫林蔽日,透过那色彩斑斓的枫叶,披金流丹的树影梦幻迷离,好似一抹绚丽多姿的彩霞栖落在山岭谷壑之中,正如诗人所写“秋炫色彩望栖霞,晓日夕落显枫桦”。 栖霞山的树龄比较长,树林茂盛,树枝都争相往上生长,所以走在石级上,头上的枝叶遮天蔽日。 红叶谷。 桃花扇亭取名于清初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作品《桃花扇》。明末清初时,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不仅才艺出众,更因其爱国情操被世人乐道。李香君因执守气节,与侯方域情尽恨绝,最后在栖霞山葆贞庵出家为尼,从此与青灯古佛相伴,死后亦葬于桃花涧畔丛林之中,可谓故事始于桃花扇,传奇终之桃花涧。为此景区沿涧建亭以示纪念。<br> 枫林湖位于栖霞山最高峰三茅峰西南侧,与红叶谷相邻,海拔200米。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枫林湖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在周围枫树的包围中,再加上岸边的假山,凉亭,满满的都是江南园林的古典秀美。 虽然湖为人造,但在这里宛如天开,枫树倒映其中,更加的唯美,古枫、亭榭、湖水,游人行其下,衣袂皆有秋色。这处临水平台,曾是李香君的赏荷之处。 水上舞台,灯火阑珊处,李香君曾在此翩翩起舞。 天开崖。 天开崖是岩层断裂形成的山崖奇观。 当然,奇山怪石都少不了神话传说。相传,一夜雷鸣电闪,随着一声巨响,电光闪处,岩体豁然南北分离,形成几条岩石裂缝,便有了“天开岩”的美名。<br> 畅观亭。 陆羽茶庄。据史料记载,唐代“茶圣”陆羽曾来到栖霞山,在中峰与龙山之间的坡谷地一带采茶、品茶,当时的住处被称为“陆羽精舍”。为了纪念陆羽而修建的这座四层仿唐建筑则取名“陆羽茶庄”。 碧云亭,又名“望江亭”,位于虎山之巅。 登上碧云亭,不仅可以观赏枫叶,还可以将长江尽收眼底……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