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孩子記憶力、創造力、想象力最簡單有效之法------讀經典、誦經典

姚槿鳳(律師)

<h3>              姚金鳳  姚宇(創作)<br></br></h3></br> <h3> <p class="ql-block">2022年秋所拍小沛香頌雅苑葫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開發孩子記憶力、創造力、想象力最簡單有效之法-------讀經典、誦經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本人家族教書先生甚多,父親、二舅、二姨、大弟夫婦、二弟媳、小妹、兩個表妹、二表妹妹夫,還有大侄子、外甥都是教書先生,如今女兒也成了一名教書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受家庭影響,對教育甚感興趣,因它關乎家族和民族之未來,不可不加以重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0多年前做了母親的我,一直想找到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2年偶然在一個培訓機構購買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該書系德國卡爾·威特所著,被稱為中外教育史上的奇書,其德文原版藏於哈佛大學圖書館內,據說是美國唯一珍本(孤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主旨就是天才是教育之結果,老卡爾·威特即使生了一個有點智障的兒子,在其嚴格科學教育培養下,其子小卡爾·威特成為19世紀德國一個著名的天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經仔細閱讀後方知本人的孩子已過了最佳教育年齡,甚感惋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對教育感興趣,故對古代私塾教育方法與該書教育之法做了一些比較,不勝感慨萬端:</p> <p class="ql-block">  一、該書和《大戴禮記·保傅》教育方法不謀而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卡爾·威特認為:孩子從出生時,教育就開始了,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家庭教育環境以及科學的教育方法,足以將一張白紙的孩子培養成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與古代私塾裏傳統育兒經典,做了一些對比,發現該書所講教育內容和方法,我們老祖宗早已總結出一套理論方法,並付諸實施,且效果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如該書第2章裏認為三歲之前系最為重要的教育期,嬰兒3歲以前“模式時期”對多次重複的事物不會厭煩,正是硬灌的好時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實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時期,就總結出了教育孩子一套完整的經驗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戴禮記·保傅》主要論述如何對太子進行教育,以及保傅官之重要性、職責、禮儀、胎教。這應該是出現最早有關胎教的記載,不得不佩服古人之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朝 太子三歲啓蒙,秦王嬴政和其子扶蘇也是三歲啓蒙。</p><p class="ql-block"> 太子的的教育有嚴格的步驟和程序,可分為四階段,太子從未出生一直到成人,都會受到全面的教育與培養且極具計劃性,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比如當中描述:</p><p class="ql-block"> "周後妃任成王於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 </p><p class="ql-block"> 成王生,仁者養之,孝者繈之,四賢傍之。成王有知,而選太公為師,周公為傅,此前有與計,而後有與慮也。是以封泰山而禪梁甫,朝諸侯而一天下。猶此觀之,王左右不可不練也。" </p><p class="ql-block"> 孔子儒學博大精深,孔子以前,社會上有深厚的教化傳統,儒家教化與殷周教化有一定的聯系,也應是孔子思想、教育學說來源和基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來在有些方面我們需要外求學習,在育兒方面,我們古聖先賢早已總結出了一套育人之方法,只需學習這些方法並付諸實踐,就會起到極佳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今在育人方面,我們也未超出古人,有些只是重複古人之法而已,由於當今社會過於西化,使我們丟棄了一些寶貴的簡單育人之法,比如誦讀經典開發智力的方法,故現在很難培養出大師來,不禁扼腕歎息,因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建議國家要強制幼稚園恢複誦讀經典教育。</p> <p class="ql-block">  二、該書在某些方面看法也與我們傳統不謀而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如該書在第2章論述:人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與《三字經》開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所說是一個意思,《三字經》總結的更精煉、言簡意賅。</p><p class="ql-block"> “習”應該是指從小成長環境所養成的習慣。細細品味兩者不謀而合,只是說法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如該書在第2章論述:孩子三歲時就已形成了長大之後一些基本的性格質素,好多成人皆可看到他們三歲之前的成長環境,以及環境對他性格形成及素質的影響,所以“模式時期”決定了人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民間卻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可謂簡單明了一針見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還有該書在第3章論述:平時讓孩子飲食有節制,不要吃的過多。其實我們民間也有“欲得小兒安三分饑與寒”,育兒飲食科學方法已融入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一些民間諺語,大都是對的,我們要慎重對待,且要遵照執行,因這些諺語是祖先數千年來用人體試驗得來之經驗,是數代人之經驗總結,是智慧之結晶。</p> <p class="ql-block">  三、該書開發孩子智力的方法和我國讀經效果相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該書第3章所論述開發幼兒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方法和效果,與我們國家以前私塾的經典誦讀,效果相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古至今經典誦讀一直是我們最主要的育人方法,經典誦讀又稱之為“讀經”,也就是對一些傳統的經典進行反複背誦的一種學習方法。這種方法看似笨拙,卻極為科學,而且簡單易行-----大道至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讀經從古至今成就了無數偉大的人物,培養出了無數大師級人物,近代出現的大師和領袖人物,都是讀經教育出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這樣的政治家如是,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李政道、楊振寧這樣的科學家如是,國學大師錢穆、季羨林、胡適如是,民國文化奇才收藏大家張伯駒如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如是,甚至李嘉誠、霍英東這樣的商界精英也是如此,例子可謂舉不勝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過去的私塾教學,除了對孩子的日常行為進行規範外,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孩子讀誦經典,而且是一遍又一遍地讀誦,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如今我們用所謂最科學的教學之法,數十年卻培養不出一個大師,應值得我們好好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傳統的也非都好,我們應去其糟粕,留其精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說到此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一個母親給孩子洗澡,洗好後應抱出孩子,再倒洗澡水,可母親卻把孩子和洗澡水一同倒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否覺得很可笑?可現如今我們在教育方面全面否定古代育人之法,做的就是如此可笑之蠢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具有關人士研究:若孩子能熟練背誦《論語》,其共1.5萬多個字,背誦100遍,舌頭會運動100多萬次,100萬次神經網絡運動的建立,使孩子小時候1秒鐘可有近萬個神經元的輸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從三歲左右開始背,三歲至五六歲,進行100多萬次的舌頭運動,人的腦神經結構會得到充分的鍛煉,孩子大腦的“硬件”升級,記憶力超強過目不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再背誦十三經,共64萬字左右,誦讀100遍,會刺激神經元上億次,通過簡單的經典誦讀,把開發幼兒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一鍋端,就可培養出可出將入相能文能武高端人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產生如此效果是由我們神奇的象形文字所決定,漢字的每個字不僅是一個圖騰、標識、符號,還蘊含著智慧和思想之精華 。蘊含著自然界之運行規律和本質,蘊含著哲思和能量,可謂一字一太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國文字演化是根據每個字欲表達之意,使用六法:象形、指事、會意、轉注、形聲和假借六種方式來創造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讓哲思、規律通過文字圖騰得以直觀表達出來,讓人一看就懂,能啟迪人的智慧,傳承告知後人世間、宇宙之運行規律和做人之道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漢字和誦讀經典是開發孩子智力最佳工具和手段,誦讀用漢字書寫的經典,自然而然將孩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開發出來,只可惜我們今人卻棄之不用,去尋求別的育兒方法,真是“抱著金飯碗去討飯,讓人唏噓不已!”</p> <p class="ql-block">  四、該書在教孩子言談舉止方面等也與我們國家傳統教育不謀而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該書第13章論述不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與《弟子規》教育方法也不謀而合。</p><p class="ql-block"> 無論何種人才都是從小加以訓練而成,無一例外。</p><p class="ql-block"> 《弟子規》是教孩子言談舉止、衣食住行、為人處事以及學習等方方面面的教科書,孩子從小誦讀背誦,再加上家長的引導管教,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待人接物等諸多方面就會形成良好修養和習慣,成為一個謙謙君子,也為將來打造成功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綜上幾點分析,《卡爾.威特的教育》是教育之好法。</p><p class="ql-block"> 但誦讀經典更是開發孩子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之法 ,其更簡單、科學、易行、好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會問既然誦讀經典能把孩子培養成人才,甚至是天才、大師,為何從古至今培養出人才所占人口比例不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是由於古代讀書是貴族才有的權利,普通老百姓幾乎都是文盲,無資格接受這種訓練,解放前只有1%的人接受私塾教育,故成才所占人口比例甚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外,孩子讀經無需理解,童年記憶能力超強,先把經典熟記於心,以後再慢慢反芻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試想為何解放前的人,讀幾年的私塾,誦讀一些傳統經典,就能夠讓他們受益一生?因經典裏的智慧如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這些蒙學經典融匯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兒童時期記憶力強,一旦背誦下來,終生難忘,終生受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今社會讀書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兒童幾乎百分百入學,幼稚園應恢複誦讀經典教育,如長期堅持下去形成教學制度,將來國家會人才輩出,更會大大提高中華民族修養和素質,百利而無一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此下去我們經典文化的智慧,將會影響引領世界,萬國敬仰,她必將惠及全人類,造福整個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二 壬寅虎年十一月初五</p> <h3>2022秋所拍小沛香頌雅苑柿子</h3></br> <h3> <a href="https://www.jianshu.com/p/072fdb109154"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