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渡记忆.古镇怀古(六)丰宫与城墙

孟先

<p class="ql-block">丰宫与城墙</p><p class="ql-block">秦镇西门和北门城楼上分别镌刻有“丰京盛地”和“襟带镐京”的青石匾额,向人们昭示,这里是西周丰京旧地。查阅地方志资料,这里正是西安地区第一个王朝都城西周丰京、周文王“丰宫”的旧址。在西晋杜预《左传注》中就有:“丰(京)在始平鄠县东。” 的记载。后来有唐李泰《括地志》:“周酆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鄠县东三十五里。”北宋宋敏求《长安志》:“周酆宫,在县东三十五里。酆宫,文王宫也。《笺》:丰邑在沣水之西”的记述。而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的《肇域志》则更具体:“秦渡镇,在县东三十里,沣河在其东。秦镇,即古丰地。丰宫,沣水之西岸也,旧丰城在焉。周文王酆宫在沣水西,去县三十里。”(注:古“丰”、“酆”同。)可以得知,秦渡镇即西周丰宫旧址无疑。这里要特别说一下顾炎武。顾炎武,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知识渊博,与黄宗羲、王夫子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他学风严谨,崇尚研究历史典籍,实地进行考证。一生辗转各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对中国历史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无不反复考证,被认为是“乾嘉学派”的主要奠基人。撰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著作。因恶讼避祸赴陕,定居华阴,寓陕十三年之久。27岁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在陕期间,他踏遍了陕西的山山水水,对历史遗迹一一进行实地考察。《肇域志》这部历史地理名著就是在考察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丰宫及西周遗迹的记述具体而详细。按照他的说法“旧丰城在焉”,应该是可信的。这个“旧丰城”不是指整个丰京的老城,应该是“丰宫”的老城当时依然存在。</p><p class="ql-block">对于丰京的位置,还有一种说法,民国《鄠县志》:“周丰宫,旧志一名酆宫,在丰水西,去县三十里。”“顾栋高《春秋大事记》谓,县东五里有丰宫。顾祖禹《方舆纪要》亦云,然今考兆丰桥东旧有文王庙,在今治东五里,似即其地。”“兆丰桥东三里许有村曰周贵坊或即‘周官坊’之讹欤,以在周郊证之,兆丰桥为丰宫似亦可信,姑两存之,以待好古者考订焉。”</p><p class="ql-block">对于此说,上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的“中研院”考古专家在陕西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考察和考古挖掘。参加这次考察的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石璋如先生(中国近代考古学家,被誉为中国考古学泰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的“活档案”)在他的《传说中的周都的实地考察》考察报告中有以下论断:“丰是周文王的都城。但是它的位置,尚不能十分确定,约有以下数说:1、《说文》:酆,周文王所都,在京兆杜陵西南。2、《后汉书.地理志》:酆在京兆杜陵西南。3、《史记周本纪集解》:徐广曰,丰在京兆鄠县东,有灵台。4、《诗经》郑注:丰在丰水之西。5、《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周丰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鄠县东三十五里。6、鄠县人王觉生先生云:鄠县东五里兆丰桥为古丰遗址,其理由有三: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文王迁丰注下有:今鄠县东有丰城。⑵有文王庙。⑶附近有村曰周贵坊。周贵坊为‘周官坊’之转音。周官坊者,周公作《周官》之处。以上六说,可归纳二地,一是鄠县东,秦镇北的灵台,主张在杜陵西南,或鄠县东三十五里,或丰水之西,或鄠东灵台的,都是这个地方。另一个是兆丰桥。只有今人王觉生氏主其说。”“兆丰桥,在鄠县东约五华里,村以桥得名。桥为万历年间所修。该处地甚低下,潴水颇多,村子在水中央,好像湖心岛的形势。在附近没有找到灰土的痕迹及遗物的存留,而且这种地形也不合乎古代居住遗址的条件。至于那些文王庙、周贵坊等,都是近代的营建。”基本上否定了丰宫在兆丰桥的说法。(原文见《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前,移居秦镇者均围绕丰宫老城而居住。20世纪70年代,秦镇中学基建时,挖出一方《明故处士罗公、孺人刘氏合葬墓志铭》,其文就有:“其先人世鄠人,傍古丰秦渡家焉”的说法。丰宫老城在镇中心,而且早已坍塌,废墟形成高台,街坊建于其上。</p><p class="ql-block">以后陆续来秦镇的居民围绕丰宫古城而逐渐形成街巷,城在中央,外围无城,故旧《志》有“镇前无城”之说。</p><p class="ql-block">秦镇外围城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为时任鄠县令的芜湖人张世勋修筑,后来有光绪年间的筑城。同治初,城中大量的房屋及庙宇楼阁被回民起义部队焚毁,城墙倾毁严重,所以有光绪十八年的修城之举。</p><p class="ql-block">主持光绪十八年城墙修建工程的是秦镇籍的恩贡路振铎,在同辈中排行为二,人称路二先生。据说,路二先生为一教师,家中并不富裕,只是在同治年间在长安大原村教私塾,是清光绪时任清廷总理衙门的总理大臣赵舒翘的启蒙老师。在修城时资金短缺,路捎话给赵舒翘,赵派人协助募集修城资金,工程才得以完成。为此,笔者专门查了《民国鄠县志》,在卷四选举卷中确有恩贡路振铎,在《封赠》一章中又有“路振铎,诰封朝议大夫”(四品官职。始置于隋,散官名,即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约略于现代政府机关中的参事室参议员、调研员)的记载。从县志《封赠》一章可以看出,凡受封赠者,大都与其子孙在朝中担任官职有关,而独独路振铎没有子孙任职朝中的记载,与家属任职无关。这种奇异的现象,进一步佐证了传说的可信程度。</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仍存在的秦镇城墙,共有五座城门,分别是东南的南门(也称洪南门)、正中的大南门、西南的“小南门”、以及西门和北门。城门上镶嵌有青石门匾,分别为“沣水凝辉”、“千岩竞秀”、“ 终南佳胜”、“丰京盛地”和“襟帯镐京”。城门一律为型号较大的青砖砌成,上有城楼,飞檐高挑,宏伟壮观。城墙用三合土打成,高两丈有余。五六十年代,儿时的我们在城上玩耍时,城墙的顶部大约在四、五尺宽,相隔数十米之间还有四方形的敌楼(箭楼)。1957年后部分城墙倒塌,整个城墙时断时续,但是除城门上的城楼已经倾圮,城门基本完好。秦镇的城墙还有更神奇的地方,按照周朝的礼制,“天子五门,诸侯三门”。秦镇的城墙恰巧是五个城门。这有可能是沿袭了西周丰宫城墙的原有规制。</p><p class="ql-block">1957年的河水泛滥对城墙破坏最大,整个城墙外围全部泡在水中,城门被堆积的沙袋泥土封死,秦镇变成汪洋中的一座孤岛。对于1957年6-7月的大水灾,很多过来人仍然心有余悸。据《户县志》记载:“7月17日沣河发洪,淹地13万亩,倒房4000余间。”由于长时间的暴雨,河水暴涨,水位居高不下,河堤决口,沿河田野一片汪洋。水位高涨,高大的城墙被浸泡在大水之中,水位外高内低,内外高差两米以上。值得庆幸的是坚固的城墙抵挡了迅猛的洪水冲击,否则,城内民众险遭鱼鳖之殃,城墙功不可没。虽然城墙坚固,但内外压差过大,管涌时有发生。6月19日,位于南城的城墙出现管涌,洞口迅速扩大,在堵管涌过程中,秦一村的杨成良、武余良两人光荣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p><p class="ql-block">说起丰宫,按常规来说,凡宫都有宫墙。《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有:“王公伊濯,惟丰之垣。”垣者,即城墙。朱熹《集传》曾说:“公,功也。王之功所以著名者,以其能筑丰之垣故尔。”说明周丰宫周围确实有一围高墙。</p><p class="ql-block">在传说为丰宫遗址的当阳堡、中兴堡即陆家堡的周边原有一圈低矮的土墙,按其规模大小与宫墙相差甚远。听老人说,在这一片遗址区内,原来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兴国寺,这一圈围墙应该是寺院原来的围墙。</p><p class="ql-block">丰宫的宫墙在哪里?从现在的秦镇街道的布局,主要的两条大街西街和南街都建在一个高台之上,宽约50-60米,和相邻的地域高度相差2-3米以上,而且沿着最南端,被称为楼下坡的地方向西延伸,由西街的药王楼附近向南延伸,相互交汇,就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方框,这个长方形的框的高度大致相同。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在这个长方形的每一个角上原来都有一座楼阁。东南为无量楼,东北为孤魂楼,西北为药王楼(西南角也应该有楼,但具体名称不详)。现在的西街、南街都是在清同治之后的光绪年间重建的。这四条街道(西、南、西巷、楼南堡)是建在城墙废墟之上,这个框形台地正是丰宫城墙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另外,从这个框形台地中央的街巷名称也透露出这个皇城的蛛丝马迹。在这片区域西边的两个街巷壕里堡和寺里堡,和长期占据这片区域的兴国寺有关。而东边的党家堡则和丰宫的城墙有关。党家堡又称“通城堡”,这个城应该指位于这个街巷北顶头的高坎,即丰宫的老城墙。在这一街巷西边还有一堵南北高大的土墙,而通城堡的街名似乎一此城墙无关,要不然,就不会叫“通城堡”,而应该叫做“顺城堡”。这堵高墙应该是兴国寺的院墙。这一区域的地面高度和周围相差3-4米的高度,这一区域应该就是“丰宫”的旧址。而周围的高台就是丰宫城墙的坍塌后的遗迹。</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丰宫遗址遭到人为破坏,没有遗留文物,能够证明丰宫存在的文物唯有“丰宫瓦当”(见上页《鄠县志》图)。据嘉庆《长安县志》记载:“丰宫瓦,出于长安西南土中,周列四种神,中作丰字,篆笔。周丰宫在长安、鄠县境内。”按照《长安县志》所指出土地点,当指秦镇附近无疑。查阅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三》:“丰宫瓦当,瓦当径六寸,四方朱雀、元武(玄武)、青龙、白虎,四形中一古丰字(篆书),今藏嘉定钱氏(清末嘉定钱东垣)。民国《陕西通志稿》、《长安县志》及《鄠县志》金石卷均有记载。最近几年,相继又有“丰字瓦当”在秦镇发现的报道,而且有瓦当照片(见图)。</p> <p class="ql-block">秦镇南城墙</p> <p class="ql-block">秦镇南门</p> <p class="ql-block">秦镇北门</p> <p class="ql-block">1928年邓之诚摄丰宫遗址照</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丰宫瓦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