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书札记:《在〈红楼梦〉中读懂中国》

小满梧桐🌿

70后作家闫红关于读红楼的第三本著作《在〈红楼梦〉中读懂中国》,最引人共鸣的一句话,其实是序言里的这句:“中年之后读红楼,像是在雪后看风景,更乐于欣赏的,是枯索处的各种滋味。大衰败即将到来,更值得玩味的是各人的应对之道。”由此,反衬出书名略微有些不对题。是的,整部读后感,都写的是一个有些人生经验的中年人,对人性的解剖与理解,并带入到生活中的反省与借鉴,要说“在〈红楼梦〉中读懂中国人”似乎更为妥当——当然,个人也就这么顺口一句,所谓瑕不掩瑜,因为作家身为女性的细腻以及本身具有的洞察力,使得这本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整体可读性强,算得上是同类型作品中较为优秀的一部。<div><br>  喜欢作者很多与众不同的视角,言之有物的细腻观察。举例说几个。</div>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是贾府的老祖宗贾母。二十二回里贾母安排了为宝钗来到荣国府后第一个生日置办酒席,因问点戏点菜。宝钗深知贾母老年人爱热闹戏文、爱甜食,便总依贾母素日喜好说了出来,让老人家更加欢悦。一般如普通读者如我,读过多少遍这个片段了,能产生的感想,也无非是小小年纪的宝钗很懂事,体贴老人家,以及,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的“孝顺孩子”,就是应该处处克制自己,迎合响应长辈的想法。但且看作者将这个片段和后面四十回里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贾母叫凤姐把戏台“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听更好听。”这个细节结合起来,一一分析贾母在做“史家大小姐”时,应当受过很高的文化教育,总之,听听这些讲究,分明是另外一个黛玉或者宝玉。也许为宝钗筹划生日的贾母,也是喜欢热闹戏文的,但,这也许只是她多层次内心中,最表浅的一个层次。<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之前的宝钗却把她当成了喜欢广场舞音乐的大妈。”</span>哈哈,就是这句结语,让人莞尔,不由赞同作者分析有理,或者这就是一个和睦大家庭里大家长和小辈们应该各自持有的心态——长辈知道小辈是善意讨好自己,而自己,明明有更高的欣赏标准,但也能顺应着小辈们猜测的路子走,丝毫不拂对方的好意。 </p> <p class="ql-block">  更为有趣的是,作者因为赞扬贾母的审美,又把她的儿媳妇王夫人拉出来对比,说王夫人对美无所求,在几乎所有事情上,都力图消灭个人色彩,只求循规蹈矩,无功无过。比如第三回里王夫人住处就是“临窗大炕上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评价道,<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房间的布置,跟我们在旅游景点看到的那些名人故居也差不多,是最通行的家居版本。</span>看看,作者这诙谐的语调,叫人瞬间就将古今融合在一起,顿时理解了两者审美的差异。</p> 第二个,是《红楼梦》最不起眼的小丫头小红,最初在宝玉的怡红院中当差,因为一次主动倒水被大丫嬛们联合排挤奚落。后来因缘巧合去了凤姐处当差。作者将怡红院比喻为一个部门,一个职场,分析得头头是道。比如说到这个“部门领导”宝玉,是的,宝玉固然是对下人要求不高,稍稍有点机智和姿色,都有可能被他欣赏,这样一来,机会是多,但这机会,不会为你所独有。所以,小红在怡红院看似机遇多多,实则非常廉价。同时,主子和气,就会畜养出一帮气焰高涨的二层主子,她们比真正的领导更加凶悍、凌厉。小红只不过给宝玉倒了次茶,就被秋纹、晴雯等人一再盘问,要将她的“升职梦想”扼杀在萌芽状态。<div><br>  因此,作者结合小红的职场经历总结道,在职场上,技术含量不高的部门,好混,但很难真的出头;反而是到了对待下人严苛的王熙凤那,一个爱学习的小红,终于得到注意。这种注意,可就比在怡红院里被宝玉的注意含金量高太多了。在此,作者当然又调侃起来,<font color="#ed2308">“有三分姿色的小丫头到处都是,但所有的公司都喊着缺人,缺人才。发挥自身才干,比撩霸道总裁,对于广大女性,更有现实性,但是我们的影视剧里,却不会表现这一点。”</font>嗯,对于只单一沉迷于现在胡编乱造宫斗剧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个清醒剂。</div> 说完小红,自然就要提一句和小红最后应该是结为夫妻的贾芸。颇为佩服作者将贾宝玉与贾芸叔侄俩一次书房里的尬聊抽丝剥茧地将双方的心态分析得十分透彻。是的,一方面是分析宝玉,为何会突然在经济能力和见识明显低自己许多的侄儿贾芸面前,有些轻狂以及充满优越感;另一方面,却又是拨开事情表象,代曹公问一句懵懵懂懂的读者,难道贾芸是真的有那么想见宝玉吗?且看贾芸对倪二热情表态借钱给自己的举动,如此谨慎防范就可以看出,他对于这种临时的热情是多么了解,所以,对于宝玉的临时热情,自己在怡红院里的紧张周到,恰恰说明他从未将宝玉的热情当真。也许,从一开始,他顺水推舟要认宝玉当父亲,一次次到外书房等待宝玉,就未曾抱过什么期望,他只是不敢得罪宝玉,因为得罪宝玉,也就是间接得罪了可以真正给自己差事干的凤姐、贾链他们。所以,作者这贾芸这一节的最后,将他与小红再此结合起来讲,<font color="#ed2308">“不管是给人倒茶,还是一起喝茶,作用都是有限的。人想出人头地,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的能力。贾芸和小红,是《红楼梦》中少有的奋斗者和创业者。”</font><br> 薛宝钗,也是经由作者分析带来很多新的启发。这里说到人到中年的作者,也就是这本书序言里说出“像是在雪后看风景,更乐于欣赏的,是枯索处的各种滋味。”的作者,也真是因为“人到中年”,才能体会出宝钗为人处世带在给世人的启示来。有些感悟,好比熬汤,不到一定火候,没有时间的积累,就没法熬出那融合的滋味来。读者如我,不也和作者曾经看宝钗一样,<font color="#ed2308">“年轻时就是这样,特别迷恋偏激的、斩钉截铁的说法,许多年后回头再看,很难说这不是偏见。这偏见,不是说我们不懂宝钗,而是不懂世事。”</font><div><br></div><div> 接下来看作者为我们分析的宝钗两个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一是她向王夫人建议关闭大观园节省开支,充分证明了智慧的人,能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热闹里,嗅到风雨将至的气息。二是在协理大观园时,她又能照顾到没有承包到项目的大观园中其他妈妈们,指出“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活计,都是她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还有一句至小的话,索性说破了: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她们些,她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的,她们就替你照顾了。”</div> 这段话,搁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如作者所言,<font color="#ed2308">一个良性社会,应该能够通过某种调节机制,减消命运的作用力,缩小赢家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让每一个人,而不只是先据要津的那些人,活得更加稳定从容。否则的话,这个群体就会理所当然地生出怨气和戾气。“不要小看弱者的力量,也不要以为成为赢家就可以横着走。”</font>——想想现在社会新闻版里时不时能看到关于一些平常不吭不哈看似弱势群体的人忽然奋起反抗搞出一个大事的报道,只能说,宝姐姐的见识,眼下许多人确实不能及。 与《红楼梦》有关的读后感多了,许多名家都出过相应的书。这本书的作者闫红可能与那些名家相比都排不上名,但恰恰是因为她细腻又贴近生活的分析,为现在更年轻的读者,还没有读过这部伟大著作的年轻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红楼梦》的门。这是一个普通中年人的贡献,也许,也是一个普通中年读者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正好,刚刚有同事让推荐和《红楼梦》有关的书,便向她推荐了欧丽娟与闫红。<br><br>  最后,看这本书还有一个附带启发,那就是,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其实还应该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第一,看看曹雪芹都写了什么;第二,看看曹雪芹都没写什么。——虽然这个启发是作者在文中提到另一位作家毕飞宇关于红楼梦的一篇文章,引得我又去网上找了这篇《凤姐“款步”与小说的反逻辑》来看才得到的……但,也就归功到这本书里来吧。<br><br><br><font color="#ff8a00">[《在〈红楼梦〉中读懂中国》,闫红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2020年1月第1次印刷]<br></font><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