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反思

美篇

《司马光》教学反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合水县西华池小学 张小裕</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邀请我的师父朱校长、苏主任、高主任、同级组同学科老师听了我的课。在此,感谢朱校长对我成长过程中的关心和指点,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i style="font-size: 18px;"><u></u></i></p> <p class="ql-block">备课反思:</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司马光砸缸》的小故事,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诸如 “戏”“跌” 等贴切的动词,比如孩子们的尽情游戏、跌入瓮中的惊险场景和司马光的冷静、沉着等都体现在了这些动词中。</p> <p class="ql-block"> 本文虽然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但是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13首古诗,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也积累了不少俗语、谚语,学生对于文言文特殊的语言形式并不十分陌生。另外,本篇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 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击” 就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释、插图理解文言文。</p><p class="ql-block"> 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培养语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上课反思:</p><p class="ql-block">1.整堂课孩子们兴趣浓厚,都能融入课堂中去,随着老师的节奏去完成课堂目标,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我自身条理还是出现了凌乱,导致环节与环节之间联系不是很密切,所以导致了课堂内容出现了衔接不自然。</p><p class="ql-block">2.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指导的还不是很透彻,学生读的还不是很到位,这篇课文主要以读为主,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只是蜻蜓点水,没有进行扎实有效的朗读训练。</p><p class="ql-block">3.在提问时能够抓住提问的技巧,例如“什么代替瓮?”“什么破了”,抛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思考,但却没有进行很好的强调及衍生。</p><p class="ql-block">4.对学生的启发不到位,例如“你又何故弃他而去”没有及时进行语言引导,对学生思想教育这一块未关注到。</p><p class="ql-block">5.这节课对细节处理不够严谨,当学生对“瓮”朗读不规范时,并未进行及时指导,还有忘记了板书课题。</p> <p class="ql-block">课后我的师傅朱校长对我本节课进行了点评:</p><p class="ql-block">优点:</p><p class="ql-block">1.对教师范读,领读予以肯定。</p><p class="ql-block">2.对语言文字能够站在说文解字的角度展开教学,对汉字“跌、登、司”教学扎实,讲述了汉字演变过程。</p><p class="ql-block">3.教师演绎比较好,对课文的讲解从读、讲、解,演绎较好,让学生能够快速学习这篇课文,从而读懂课文。</p><p class="ql-block">4.课堂巧妙提问,对“什么破了”、“什么代替瓮”引出文言文难点“之”的讲解。</p><p class="ql-block">5.课本剧创新课堂形式。</p><p class="ql-block">师傅对我这堂课的建议:</p><p class="ql-block">1.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不够熟练,应该抓好日常训练。</p><p class="ql-block">2.忘记板书课题。</p><p class="ql-block">3.对“瓮”的研读还需了解历史,认真研读。</p><p class="ql-block">4.教师的领读、范读还是欠缺火候,学生读的不够到位,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多次领读中感悟文言文语言的魅力。</p><p class="ql-block">5.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没有突破好,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讲解不到位,没有用自己的话讲出来。</p> <p class="ql-block">课后我跟左老师以及同组老师就本节课展开了激烈的评课议课活动:</p><p class="ql-block">需要改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这是本单元第一堂课,左老师告诉我,应该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渗透进去,让学生带着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p><p class="ql-block">2.本课对学习文言文结合注释、结合插图的方法虽已渗透,但没有进行方法总结。</p><p class="ql-block">3.本堂课节奏过快,该慢的地方没有慢下来。尤其当读到“群儿戏于庭”、“儿得活”时还是采用过快的朗读节奏,没有让学生走入情境中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p><p class="ql-block">4.教学白话文与文言文讲故事时,应当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教师讲解意思,学生来读文言文。</p><p class="ql-block">5.课本剧应该让学生能够全部参与进来,部分学生演,其他学生读文言文会更好,还应严谨课本剧故事,不能进行更改事实。</p><p class="ql-block">6.规范的板书设计,对课堂的把控程度,以及对教学设计的流程、环节,未了如指掌。&nbsp;</p> <p class="ql-block">  总之,这堂课我学到了很多,感谢师傅一针见血的点评,感谢左老师对我的鼓励,感谢其他所有听课老师对我的课后点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自身的诵读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续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做一个爱孩子同样也被孩子爱的语文教师。 学习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会继续砥砺前行!</p>

文言文

学生

教学

课文

司马光

课堂

讲解

朗读

老师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