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桥的作用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桥的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桥可以搭在河谷或者海峡两边,又或者起在地上升高,越过下面的河或者路,让下面交通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桥梁不仅仅是两岸的沟通,更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桥梁综合了力学、美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因而它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通过调查研究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家乡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成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研究桥,并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纸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综合应用。在活动让学生欣赏美、创造美。</p> <p class="ql-block">中国桥文化:</p><p class="ql-block">1.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p><p class="ql-block">上,有世界上著名的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自涓涓细流到浩浩巨浸,蜿蜒曲折,奔流入海。全国河道密如蛛网上面布满着大大小小、形形式式的桥梁。我国古代桥梁,和其他事物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p><p class="ql-block">2.陕西西安发掘出的公元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半坡村,在村居四周,有宽深各约五六米的围堑,要越过围堑出入村落,必然已有即使是很简陋的木桥。</p><p class="ql-block">3.中国古代的信史或诗歌中有很多关于“梁”的记载。这些梁,可能是架木而成,或是堤梁一类有少数架空的部位。</p><p class="ql-block">4.比较早的大桥的记载是殷代首都殷</p><p class="ql-block">(今河南安阳)附近跨漳水的“桥”(据《通典》在今河北曲周东北)。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括“发巨之粟”(《史记.周本纪》,又见《吕氏春秋·慎大览》、《淮南子.主术训》)以救济贫民。《水经注》漳水条记:“迳巨桥邸阁西旧有大梁横水,故有巨桥'之称。”桥的建设应早于这一年代。</p><p class="ql-block">5.在这之前,大约在公元前1134年,周伯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诗经.大雅.大明》)。这是说当时用船造过临时性的浮桥。据《华阳国志》,秦代李冰任蜀守时(公元前256年到251年),在四川益州(今成都)造了七座桥,其中一座名“窄桥”,据唐代宰相李吉甫(758-814)在《元和志》中解释道:西南地区凡称“窄”的地名便表示有藤索桥或竹索桥。</p><p class="ql-block">6.铁索桥传说起自西汉初期(公元前200年左右),据陕西褒城(今撤销并入勉县和汉中市)樊江桥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在桥头所树碑上的记载,是西汉大将樊哙(?一前189)在西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在褒城马道驿的寒溪上建起了这座铁索桥。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东汉末年已有砖石拱桥,魏王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有石窦桥,晋代洛阳有石拱桥。</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中国桥文化网﹣中国古代桥梁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