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徽州(一)

苍山一飞鹰

文:苍山一飞鹰<div>图:苍山一飞鹰</div><div><br></div> 徽州,皖南丘陵,山水之地,在中国广袤的疆域内类似这样的地方很多,而我独独对徽州有特殊的偏爱,也许因为我是安徽人,虽然没有出生在皖南,却对徽州有着故乡般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在30年前第一次到徽州看见油菜花中的歙县古城时就产生了。夏日暴雨中坐着大巴行驶在去祁门的浓荫大道上,那种特别的清新和深遂到难以言表的宁静,就不仅是喜欢而是痴迷了。<br>  以后无数次的徽州之行,不管是出差还是闲游,都在不断地加深这种感觉。所以几天前刚办完退休手续的爱人问我:想去哪玩?我毫不犹豫地说:皖南!而且正值深秋。三天的行程,第一天塔川、宏村,第二天黄山,第三天西递、卢村。<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塔川秋色</b></h1> 朝发午至,在黄山南麓的汤口镇作落地检,利用午饭时间稍作停歇。在这里随便找个饭店都能做出几个像样的徽菜,我们点了徽州小炒和蒜蓉鸭板菜,徽州小炒主料用当地山笋和石耳,是徽菜里最普通的一种,鸭板菜是第一次吃,口感很好,脆中带绵,绵里含脆,清香扑鼻,十分可口。<br>  黄山作为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景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十分成熟,山区道路虽多曲折,但路况很好,旅游配套资源齐全,吃穿住行便捷,而且价格合理,服务热情周到,我从未碰到过宰客现象,民风淳朴,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自然和人文的完美融合,彰显了黄山的雍容和气度,也许这才是其让人迷恋并为之倾倒的真正魅力所在。<br> 饭后便驱车向塔川进发,从黄山南门到塔川30多公里,开车不到一小时。到宏村必经塔川,两者仅相距1.5公里。<br>  塔川的秋天是世界上最美的秋天之一,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和四川九寨沟、新疆喀纳斯和北京香山并列为中国最美四大红叶观赏地,随处可见枫香和乌桕树。<br> 几年前曾经来过塔川,那次是11月上旬,早了点,乌桕还没怎么变红,这次正逢其时,是乌桕最红塔川最美的时候。我们没有进村,沿着大路走一走,在路边设置的观景点流连,便已经醉倒在五彩斑斓里。<br>  远山、田野、村落、树木……组合成一个缤纷的世界,扑面而来,红的,黄的,白的,绿的……深浅不一的色彩在蓝天白云下晕染,在秋日暖阳中漫延,浓烈得让人看一眼便酥了,醇厚得让人嗅一口便醉了。<br> 塔川的秋是徽州秋天的缩影,随处可见。一向素颜淡妆、低调沉稳、含蓄内敛的徽州,在这一刻突然浓妆艳抹、唇红齿白、热烈奔放起来,让人耳目一新继之称奇惊叹,甚至相见恨晚了。水墨徽州,像一个村姑,在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中挽发系裙淘米浣衣,今天华服满妆,在嫁与冬天之前,给青春留下一个亮丽的身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画里乡村</b></h1> 徽州的古村落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无疑就是西递和宏村了。<br>  宏村是徽州第一大姓汪氏族人的聚居地,最具代表性是说徽州古村落所有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它都有,比如山水等自然环境,建筑风格、三雕(石雕、砖雕和木雕)、楹联等人文环境以及历史延袭、宗族文化等,宏村还有它特殊的东西。<br> 从宏村南门进入,一眼看到很大一片湖——南湖,秋高气爽,湖水澄碧,拿起相机随便一拍都是震撼人心的大片。据说1999年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审定的大河直躬先生,就是站在南湖边,平时不大抽烟的他一支接一支地抽,完全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认定这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不过那天是烟雨迷蒙的天气,可见宏村的美是不分季节和气候的。 南湖 画桥 沿着画桥穿过南湖,直入村中。在高墙窄巷间行走,可以看见家家门前都有清溪流过,这就是宏村著名的水圳系统,像自来水一样解决了每家每户的吃用浣洗和消防。循着水流可以走到村子中央的一个大水塘——月沼,月沼的水自村边的西溪河流入,再通过弯弯曲曲的水圳流到每一户。 走一圈可以大概知道宏村的整体轮廓,像一头卧牛,山为牛头树为角(山为雷岗山,树为村口的两棵古树枫杨和银杏),屋为牛身桥为腿,南湖是牛肚,月沼是牛胃,水圳是牛肠。这种仿生学设计可谓独树一帜,徽州历来十分重视和讲究风水,离宏村不远的万安是罗盘产地,不过不是用于航海而是用于风水,但风水多用星象解读设计,用动物也算是不拘一格了。 月沼 不管怎么说,宏村的牛形布局和水系建设都是一项宏伟工程,历时漫长,从公元1131年汪姓人家迁至雷岗山下盖起第一间房起,到十五世纪初(明永乐年间)建成月沼和水圳,再到200年后开挖南湖,一代又一代人宏村人凭一己之力,坚持不懈,终于完成这项浩繁工程。事实证明,工程是科学合理的,自此以后宏村人安居乐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才辈出,成为徽州屈指可数的大村落。 宏村夜景 说起这项工程不得不提到一个女人——胡重。胡重是西递人,出身于堪舆世家,嫁给宏村族长汪思齐为妻。胡重精通风水之术,她建议并请来当时的风水大师何可达一起察看宏村地势,最终确定牛形村落和水系建设方案。公元1403年,汪思齐任山西运粟主薄,便将族中事务和工程建设重任交与夫人,胡重不负所望,带领族人建成月沼和水圳,同时完成的还有汪氏宗祠乐叙堂。有趣的是月沼的形状,大家都认为应该建成满月形,只有胡重力排众议坚持建成半月形,她认为花盛则谢月圆则亏,汪氏宗族追求的应该是“花未开,月未圆”的境界,极富哲理。20年后汪思齐回到家乡,看到这些不由感佩夫人的才干,称其为“巾帼丈夫”。胡重临终前留下遗嘱:“村南山赭不利,当储水制之”,这就是后来挖掘南湖的初衷。宏村后人感念她,打破“女不入祠”的规矩,在宗祠里立像供之。 汪氏宗祠——乐叙堂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种举贤不避亲、任贤不避女的行为,充分说明当时的徽州人思想之开明。徽文化的发展自有其因,不可否认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好的基因仍需传承发扬。 画里乡村,秋天给宏村披上了一件彩衣,让游客流连忘返。我走得再慢也是步履匆匆,相比热闹的村街巷道,在南湖书院空荡荡的志道堂里,我更能找到古村落久远的感觉,其实徽州真正的韵味,不是街市灯火里的殷殷叫卖,而是书院寒窗下的琅琅书声。“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非耕即读,那时的徽州人就明白:耕,是生存的保证;读,是前进的力量。<br>  我相信,宏村人只要有坚持有追求,就会永远像画里一样美丽。<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雾锁黄山</b></h1> <p class="ql-block">  游黄山,不需要理由,只需要一个借口。</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游黄山是出差,20年前的事了;第二次是2016年春天,陪母亲一起游玩,成了全家最美好的记忆;第三次是2017年元宵节,恰逢情人节,我和爱人同游。这是第四次,爱人退休纪念,看看秋天的黄山。</p> 夜里下了一场雨,天明放晴,心甚庆之。旅馆在换乘中心旁边,早饭后不用过多准备便可检票入山。与以往不同的是上山路线,以前都是后山上前山下,因前山陡后山缓,所以多数人会选择这条路线,但这次我们选择前山上后山下,从慈光阁到玉屏楼,迎险而上,来了就不怕辛苦,哈哈。 秋意绵绵,雨后的黄山又多了一份清新之气,一眼望去峰峦起伏,近青远黛,色彩不如想像中热烈,却自有一番巍峨壮观。如果说深秋时节,徽州村落是一个浓妆艳抹待嫁的村姑,那黄山就是一位素衣冠带的男子,英俊挺拔,气宇轩昂,他不需要华服,也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多了反而俗了。 随着缆车上行,雾气渐重,直至没入云雾之中,迎客松成了没有背景的剪影,许多游客仍然兴致勃勃地拍摄。我们没有过多停留,转而攀登莲花峰。莲花峰海拔高度1864.8米,是黄山最高峰,阶梯陡峭,许多地方需要手脚并用,雾气浓重,不见景致,只能享受攀登的乐趣了。爬爬停停,一个小时后终于登顶。云雾飘动,不远处的山峦时隐时现,每一次显现都会引来游客一片惊叹,但消失得太快,快得来不及举起相机。峰顶区域狭小,人流拥挤,只能匆匆留个影遗憾而下。跟爱人打趣,我闭着眼爬上了莲花峰。 下至半山腰,通过一线天登上鳌鱼峰,再上光明顶,雾气渐小。光明顶海拔1860米,仅略低于莲花峰,登高而望,峰峦叠嶂,云雾缥缈,恍如仙境。黄山的雄奇壮美,一次又一次让人沉醉。 后山下行途中,遇见许多挑夫挑着担负重而上,个个汗流夹背衣服湿透,山上所需的纯净水、食物、蔬菜等全靠人工挑上去,殊为不易。每个挑夫根据自己的体力,所挑重量各异,但最轻的也有100多斤,交流中得知他们是按重量计费的,这样挑一趟大概在一百元左右,我们问一天能挑几趟,有个性格开朗的挑夫笑着说:4趟,少了老婆要讲话的。大家听了都感叹不已,自觉地为他们让路。 途中休息时,和一个景区的工作人员聊天,他负责清理游客扔的垃圾。因为常年在山上,所以拍了很多绝美的照片和视频,我问他现在的黄山是秋天最美的时候吗?他笑了,饶有兴致地把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翻给我看,有春秋四季,有日出云海,还有一张拍到佛光的照片,加了微信我才知道他的微信名就叫“黄山人”,看着他骄傲而又开心的笑脸,我真有些羡慕他了。其实生活不容易,有时候还很枯燥,但你完全可以让它变得有趣。<div>  下面展示几张“黄山人”的美照和视频。</div> 佛光 <p class="ql-block">云海</p> 下午三点,从白鹅岭乘缆车下行至云谷寺,云雾渐渐散尽。黄山跟我开了一个玩笑,现在才摘去面纱,向我挥手告别。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未完待续)</b></h1><div><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11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