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委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名誉顾问:王媛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顾问:成亚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主编:李南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成员:林乐明、于江苏、董莉、王浙英、张晋浙、杨明、赵京晋、冯杨、滕玉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我的父亲蒋征吾几年前离世。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写的回忆录手稿。其中有一部分记叙了他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亲身经历。父亲时任31师91团司令部参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在上甘岭战役胜利70周年的日子,这篇文字既是对已故父亲的怀念,也是对征战上甘岭的所有无名英雄的缅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所经历的上甘岭战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蒋征吾</b></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22日,我所在的31师91团将金城防御阵地交防给友邻部队返回谷山休整途中,突然接军首长命令,要我团先于全军挥戈南进,支援15军作战。</p><p class="ql-block">当时上甘岭地区战斗异常激烈,美7师和***第2师,在大炮、飞机、坦克的猛烈火力掩护下,向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连的阵地轮番攻击。虽经我守备部队的英勇抗击,歼敌8000余人,但敌人占领了部分表面阵地,我守备部队不得不退守坑道寻机反击恢复阵地。</p><p class="ql-block">这两个阵地虽小,却是战略要地五圣山的屏障,一旦失守,五圣山将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如果敌人占领了五圣山,就可以居高临下,使我在广阔的平康平原地区无法立足,战局将发生有利于敌而不利于我的转折,停战谈判的进程将可能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一线连阵地就成为敌我必争之地。面对这一严重情况,3兵团首长决定调我团归15军指挥,以防万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蒋征吾回忆录手稿</b></p> <p class="ql-block">3兵团首长和12军首长决定91团首先支援15军作战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91团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老红军部队,战斗作风英勇顽强;二是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中战功卓著——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和烧毁敌机24架,歼敌警卫部队100余人;三是入朝后在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执行穿插敌后深远后方的任务,孤军深入,独立作战,在敌人前堵后追的情况下,胜利地完成穿插任务,安全地实现了胜利转移,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表扬;四是在金城防御作战中,战术灵活,作风顽强,阵地稳如泰山,特别是创造了“利用坑道工事保存有生力量,依托野战工事大量歼灭敌人”的一整套战术,受到上级首长的赞扬和干部战士的欢迎;五是15军秦基伟军长非常了解和信任这支部队。因此91团被上级首长指定为代表12军支援15军的先头部队,随后12军全部陆续投入上甘岭战役。</p> <p class="ql-block">91团在前往上甘岭的行军途中,逐级传达了作战命令,边行军边动员,全团上下进一步激发出高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当好12军代表队,虚心向15军老大哥部队学习,团结奋战,坚决歼灭敌人,坚决守住上甘岭,为12军争光,为祖国争光”,成为全体干部战士的共同心愿。</p><p class="ql-block">为了当好12军代表队,我们在白易山进行金城防御作战战术总结时,李长生团长曾经对我说:你们要总结好作战经验,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比如《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十大军事原则》等,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指导思想,要懂得点军事辩证法,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才能真正运用到今后的战斗中去。我们对此的确受益很大。</p><p class="ql-block">在当时他就提出这种看法,反映了他的思想方法是正确的,反映出他的指挥才能是出类拔萃的。</p> <p class="ql-block">李长生团长在指挥上甘岭作战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集中群众智慧,灵活机动地歼灭敌人,使我获得很多启示,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到了老大哥部队,李团长在听了15军和45师首长的指示和情况介绍后,立即带领有关营、连、排指挥员和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到前沿阵地勘察地形和了解作战情况,营到营,连到连,排到排。他要求下去的干部一定要虚心学习,搞清楚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经过两天的了解,他把下去的干部集中起来,在阵地上开会。经过大家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作战地区狭窄,兵力多了展不开,而且敌人的火力强,步兵弱,如果用兵太多,反而会增大伤亡。因此要运用我们在金城防御作战中所总结出来的小兵群战术来统一全团的战术指导思想,要围绕小兵群战术研究作战方案。如果受领的是反击597.9高地的任务,最多用两个连,在我炮火准备的基础上,以勇猛的战斗动作收复阵地;如果友军先反击成功,我们受领的坚守任务,则将全团9个步兵连队编成9个梯队,一个连打一天,不论伤亡大小,都按时换下来休整,轮番作战,以战教战,以战养战。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大量歼灭敌人,守住阵地,必须“多屯少摆”,即将大部分兵力隐蔽于坑道内,以少数兵力监视敌人,并利用野战工事组织火力歼灭敌人。为了使新上阵地的连队熟悉情况,撤下去的连队必须留下部分连排干部和班长当顾问,待新上阵地的连队能独立作战后再伺机回撤。</p> <p class="ql-block">战后实践证明,这一战法不仅以最小的代价大量歼灭了敌人,坚守住阵地,而且部队战术素养提高很快,还进一步培养了团结互助歼敌竞赛的优良作风。</p><p class="ql-block">11月1日,15军45师135团反击597.9高地成功,我团受领了597.9高地主峰上的0号,10号、9号、3号阵地及西北山梁上的4号、5号、6号坑道的坚守防御任务。</p> <p class="ql-block">11月2日8时,敌人的炮兵和航空兵对我阵地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火力准备。</p><p class="ql-block">10时美7师31团、空降兵187团和***军第9师30团各以一个营的兵力,在航空兵和炮兵的火力掩护下,向我597.9高地发起了凶猛的进攻。在这一天的激战中,我团8连和7连两个班,在我纵深炮兵火力支援下,与友邻兄弟部队并肩作战,击退了敌人一个班至一个营兵力的40多次冲锋,歼敌近千名、俘敌一名,缴获各种武器一部,胜利地完成了团赋予他们的任务。</p><p class="ql-block">这一天8连4班在副班长蔡兴海同志的带领下,英勇机智,击退敌两个连兵力的大小7次冲击,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歼敌400余名。1952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以《志愿军某部在上甘岭创光辉战例》为题,刊登了他们的英勇事迹。</p><p class="ql-block">8连新战士王万成、朱有光在支援友邻部队夺回1号阵地的战斗中,奋勇冲入蜂拥而上的敌群之中,拉响了各自携带的爆破筒,舍身炸敌群,使阵地转危为安。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蔡兴海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追认王万成、朱友光为特等功臣,朝鲜人民在上甘岭的石壁上还刻下了“英雄的王万成朱有光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11月3日,敌以***第2师31团一个多营的兵力,在炮火支援下,对我9号、10号阵地实施轮番攻击,我团7连和9连4个班先后击退敌35次冲击,歼敌约750人。</p><p class="ql-block">11月4日,敌又集中炮兵火力对我597.9高地进行毁灭性轰击,我团观察所为我纵深炮兵指示目标,对正在集结的***第2师17团一个营进行猛烈的炮火急袭,一举毙伤敌300多,使其失去战斗力。下午敌人又增援两个连,向我3号、9号阵地连续冲击均被我粉碎,全天共歼敌450余名。</p> <p class="ql-block">11月5日,这是美国总统大选的日子。为了配合大选,敌从“金化攻势”的预备队中抽出两个团,在更加猛烈的炮火准备和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了最为猛烈的进攻。</p><p class="ql-block">这一天是我团在上甘岭战役中战斗最激烈的一天。我团先后投入6连和5连共两个连的兵力,在我炮兵的强大火力支援下,击退敌40余次冲击,歼敌1000余人,并击落敌机一架。至此敌已无力对我597.9高地进行大规模的攻击,上甘岭主峰597.9高地的战斗基本结束。</p><p class="ql-block">正是11月5日这一天,5连四川籍新战士胡修道,在战友伤亡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坚守3号阵地,英勇顽强歼敌280余名,出色地完成了坚守任务。战后,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出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91团司令部参谋蒋征吾(后排左)与战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战地情侣蒋征吾与王淑修</b></p> <p class="ql-block">我们团经过4天连续激烈的作战,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歼敌2500余人,击毁敌坦克3辆、汽车5辆,击落敌机一架,缴获大炮11门,喷火器3具,步话机7部,各种枪支323支,炮弹千余发,子弹4万余发,阵地稳如泰山,受到了上级首长的赞扬。中朝联司首长在嘉奖令中指出:“这样打下去,必能致敌死命”。3兵团首长在听了李长生团长的汇报后说:“对付敌人的‘羊群战术’还是‘小兵群’战术好!”15军首长称赞“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刚作战不久即摸住敌人规律,注意保存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战争是敌我双方的生死搏斗,作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你必须具有一切为了胜利而随时献出自己生命的思想准备。在激烈残酷的上甘岭战役中,战地生活是非常紧张的。然而,在激烈的战斗中,在战斗的间隙里,在胜利后的战地生活中,也不乏许多轻松愉快的插曲。而这种欢乐却是我们在平时很难享有的。</p> <p class="ql-block">记得在11月5日,我团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敌人使用了大量炮兵,对我战术纵深进行全面压制,团指挥所通往597.9高地的交通壕被部分摧毁,严重地威胁着我增援部队和运输部队的生命安全。正在全神贯注指挥作战的李长生团长突然给我下达命令:“你立即组织团部所有的勤杂人员和炊事班把五圣山被破坏的交通壕修复,保证部队安全运动”。</p><p class="ql-block">我受领了任务,用最快的速度集中了大约10来个同志,简短的传达了团长的命令,只说了句“战斗激烈,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大家要争分夺秒修复交通壕!”每人都各带了一把圆锹或十字镐,跑步翻过五圣山主峰,顺着被毁坏的交通壕开始了紧张的挖掘。为了避免伤亡,我把同志们分成两个组,从被毁交通壕的两端开始了紧张的敌火下作业,遇到敌远程炮火袭击时,迅速隐蔽于未被摧毁的交通壕内;一旦敌炮弹爆炸后再继续抢修。就这样挖的挖、铲的铲,大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终于将被毁地段修复。看到运输部队沿着交通壕安全往前运动,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这种既紧张而又愉快的心情,是平时难以体会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3兵团机要处机要员王淑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3兵团副司令曾绍山与女兵王淑修(右)</b></p> <p class="ql-block">由于指挥员的责任重大,因此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对部属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口气也是很严厉的,态度有时候甚至是很生硬的。但是在紧张战斗的间隙,在胜利之后,他们又是十分和蔼可亲的,说话也十分诙谐,对部属又是体贴入微的。</p><p class="ql-block">想起在11月5日激战之后的一天深夜,战场平静,指挥所的参谋人员在一起闲聊起来,记不清是哪个说了一句,“现在要是吃点东西该有多好”,陈士骅参谋说他有办法,只见他轻手轻脚地走到正在熟睡的李团长床前,拿了几个苹果和水果糖回来,分给大家吃。在离开李团长床前的时候,他还顽皮的朝着团长做了个鬼脸。</p><p class="ql-block">第2天早上,李团长起床后,对我们这些参谋人员说:“你们都很累了,我来表演一段给你们看,轻松轻松”,于是他就模仿陈士骅的动作做了一遍,一边做一边说:“其实陈士骅进来时我根本没睡着,当时我正在考虑下一步战局的可能发展,我一见他进来就故意打呼噜,所以他的全部动作我都看到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李团长见陈参谋有点不好意思,又说:“完全没有关系,只要我有,你们尽管来拿好了。”大家都感到非常温暖。</p><p class="ql-block">这种人民军队的新型内部关系,让我们永远难忘,至今仍然十分怀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蒋征吾的战友李永明(前排右一),后结为亲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34师油料科助理员李永明</b></p> <p class="ql-block">11月27日,91团奉命交防,除留步兵第4连作为106团预备队外,全部撤离阵地回谷山修整。临行前李团长对我说:“听说你有一个女朋友,是你中学的同学,现在兵团司令部机要处工作。正好我要到兵团部去向首长汇报作战情况,你们行军路过大门里兵团部住地时,可以去看看,几年没见了,好好谈谈,到时候你来找我”。</p><p class="ql-block">听到团长的话,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真不知道首长在繁忙的军务中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更没有想到首长对部属会这么体贴入微。</p><p class="ql-block">几天后我们行军途经大门里,我找到我的恋人,南开五二级女同学王淑修。当时天色已晚,正值兵团首长和机关为参战部队指挥员举行舞会,李团长对我说:“今晚你就别回部队去,好好玩玩,好好谈谈,晚上就同我一起睡吧,明天一早赶回部队”。</p><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我们参加了一会儿舞会,就畅谈了从南开分别后的情况,互相勉励努力工作和学习,争取做出优异的成绩。</p><p class="ql-block">战地的愉快重逢,在我们共同生活中写上了难忘的一页。1956年元旦,我们结成了终身伴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致敬英雄无悔的父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致敬血洒疆场的勇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致敬伟大的上甘岭精神!</b></p> <p class="ql-block"><b>蒋若葵(父志愿军31师91团司令部参谋蒋征吾,母志愿军3兵团机要处机要员王淑修)</b></p><p class="ql-block"> 1976年参加工作,2018年退休。退休前在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科技处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