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戏聊苏格兰威士忌—1

刘宇平(千里猫)

<p class="ql-block">终于把前一段时间跑到苏格兰探寻威士忌酒厂的文章,编辑成七段,全部发完。因为都是按照游记的方式编写内容,有沿途美景和旅行故事,却对所购买的威士忌酒本身的聊得不多。</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本次苏格兰威士忌文化探秘之行,虽然是场“说走就走”的自驾之旅,但因为对所要探寻的威士忌酒厂还是事先做了一些功课,属于有备而来。如果不把所遇到的各种威士忌酒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背景文化、历史故事等总结出来、细细聊聊,确实是有点对不住关注威士忌酒文化的朋友们了。</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回家后,分类整理一下所采购的各式威士忌酒,感觉还是有不少背后的故事,值得与大家分享。尤其是把那几款经过我亲自了解、品尝、最后决定购买的威士忌酒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或许也是一份乐趣吧。</p> <p class="ql-block">必须事先声明一点:聊喝酒,我绝对是初级小白、门外汉 。</p><p class="ql-block">我这个大半辈子对饮酒一点没兴趣、也几乎不沾酒的人,甚至也只是近些年才大致弄清楚洋酒里边的白兰地、威士忌、红酒等,到底有什么不同。也终于不至于再发生将开瓶后喝剩一半的葡萄酒、放入冰箱存放半年后,拿出来招待客人的糗事了。</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我也是近几年才初步接触到威士忌。所以我来聊威士忌文化,肯定属于“外行聊专业”,也很有可能会说出许多贻笑大方的外行话。</p><p class="ql-block">明知自己是三脚猫,干嘛还要写关于苏格兰威士忌的故事,只是因为我觉得好玩。本来不会喝酒的人喝威士忌就是为了好玩,玩到开心处就是生活的乐趣,不是么?</p> <p class="ql-block">由于刚一开始对感染新冠的轻视态度,导致我被奥米克戎折磨了好长一段时间(咳嗽快两周时间)。病情刚刚减缓,立马就开始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先是去了湖区的Keswick,再去威尔士的Snowdonia山区登山。</p><p class="ql-block">跑了一周后,接着就马不停蹄又跑了七、八天,在苏格兰境内,从低地到海岛,从海岛到高地,最后从高地的斯佩塞斯地区回到低地区域,不但刻意跑了苏格兰的几处旅游名胜,徒步浏览了众多高地、海岛美景,还前前后后跑了二十多家酒厂参观、品酒。</p><p class="ql-block">最后结果就是:稀里糊涂地买了20多家品牌的威士忌、大大小小近50瓶不同产地和口味的威士忌酒。</p> <p class="ql-block">回家后拆掉一部分酒瓶的包装,放在餐桌上摆拍。</p><p class="ql-block">哈哈哈,感觉有木有当酒吧老板的气势?</p><p class="ql-block">这么多漂亮的威士忌酒瓶,不得不萌发了我要把其中一些很“稀有”的威士忌背后的有趣的故事分享给一直关注我此次威士忌之旅的“酒友”们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威士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烈性酒,其复杂性并不仅仅来自于它难以言表的多重味道,更是因为威士忌是风味与文化的综合体。作为威士忌酒的爱好者,想要感受每一款威士忌的乐趣,它背后的故事也是同样重要的。<br></p> 如同出行前手绘了一张“探宝图”,回家后按照此次出行的路线,重新绘制了一张“行程记录图”(没办法,出门在外没有趁手的电脑做图,一切又返回到手工绘图的原始状态)。<div>有图有真相,看得更明白。哈哈。<div>图中红色线路就是此次出行的确切行走路线;绿色的标记就是所参观的威士忌酒厂名称和位置。</div></div> <p class="ql-block">为了方便回忆和讲述,我还是顺沿着时间和路线,讲述遇到的一个个有意思的威士忌酒的背后的小故事吧。</p><p class="ql-block">如图所示,进入苏格兰境内后,沿着M6(苏格兰的A74)进入苏格兰境内的第一家威士忌酒厂,一家属于“低地威士忌”的酒厂Annandale Distillery。</p> 这是一家有着200年历史的老酒厂了。原是苏格兰低地区域一所历史悠久的蒸馏场,但因经营问题,原厂于1919年关闭。之前主要出品用于调和Johnnie Walker的Blended(调和)威士忌。<div>这里聊到“经营问题”,与上个世纪初的众多苏格兰威士忌厂家一样,绝大多数的Single Malt(单一麦芽)酒厂都将其绝大部分生产的威士忌酒转卖给像Johnnie Walker这样的以生产Blended(调和)威士忌为主的商家(在这里我将JW归结为“商家”)。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将多种单一麦芽发酵的威士忌进行调和,是最被绝大多数消费者接受的威士忌产品,也是占市场量最大份额的产品。</div><div>所以不管幸运与否,JW对Annandale的收购,使其成为自己的下游生产厂家,确实为这家酒厂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但随着全球性经济大萧条的降临,整个苏格兰酒业都受到冲击,也使得JW不得不收缩其业务规模,放弃了等旗下许多的老牌威士忌生产酒厂。所以也迫使Annandale在1919年不得不关闭了酒厂近一个世纪。</div><div>直到90多年后,进入二十一世纪,威士忌酒的市场行情暴涨(连我这样一辈子不怎么喝酒的人都开始玩威士忌了)。一批投资者考察Annandale后,决定注资重新启动这所历史悠久的酒厂,把老酿酒厂重新启用,出品主打高端市场的精致威士忌。<br>他们花重金请来了苏格兰最有名气的酒厂设计师对已经荒废多年的厂址进行翻修改建。<div>我参观时看到一些翻建时拍摄的照片:厂房屋顶坍塌、整个外墙爬满了厚重密实的藤蔓。<div>这位威士忌专家刻意保留了有着近200年历史的老酒厂石头与老砖砌筑的高墙,重构了符合制酒流水线的屋顶。使得整个酒厂仍然透出一份非常厚重的历史气息。<br><br></div></div></div> 复活后的Annandale酒厂将产品定位于专门生产“高档精品”威士忌。新厂于2015年进行第一次蒸馏(酒龄最长17年),并把第一桶蒸馏的原酒以1,000,000英镑(大约900万人民币)的天价在市场发售。 他家的威士忌一共只有两大款类酒可选择:<br>这款MAN O' WORD酒和另外一款MAN O' SWORD酒。(就是展架左右两边的不同款式)<div><br></div> 酒瓶的标识也很明确:MAN O' WORD的酒标是一支鹅毛笔,对应了Word。兴许是为了体现一种文艺范儿吧?但我的直觉应该是更加“温柔”一点的口味吧。 而对应MAN O' SWORD的酒标则是一支利剑Sword。<br>估计你从酒标名字上就能猜出,WORD酒文艺范儿一点,而SWORD酒则更具男人骑士的强悍。<br>两款酒都有peated和unpeated,酒精浓度高达60.7%以上。绝对的CASK STRENGTH(桶强)!<div>这里将威士忌玩家较为常见的名词“桶强”解释一下:所谓“桶强”就是直接从威士忌酒桶中将原浆酒直接罐装入瓶,不加任何调和稀释(一般市面绝大多数的瓶装威士忌都是40-43%酒精度)。所以“桶强”威士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酒桶中威士忌的原汁原味了。至于饮用时是否兑水进行稀释,就看个人喜好了。</div> 因为当时酒厂内只有我一个购票参观酿酒车间的游客,所以那位卖票的小哥亲自下场给我做导游。整整一个多小时,不但带着我参观了所有的酿酒工艺流程,还带我看了他们种植大麦的农田,甚至带我去看了流经酒厂的小溪流,告诉我这就是酒厂酿酒的水源......<br>总结他一个小时的喋喋不休的讲话,就是“精酿”:从谷物(主要是当地种植的大麦)、麦芽,到独特的发酵、蒸馏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精制方法。<br>参观他家存放酒桶陈酿的大酒库里,看到存放着不少名人、王公贵族名牌的私人酒桶。因为保护个人隐私的要求,私人订制藏酒库内就不能再拍照了。 <p class="ql-block">这款MAN O' WORD酒的包装盒设计成三角形(90%以上的酒瓶包装都是方形截面的包装盒,这种三角形的包装盒是真心太难携带了)。</p><p class="ql-block">虽然不懂喝酒,但是还是要装模作样品尝了至少四款不同酒桶熟成与年份的酒:先是闻香、再嘬一口酒在嘴里上下鼓捣后咽下去,最后再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回味一阵......<br>以我小清新的味蕾品尝这种高度烈酒,也难怪最后的选择就是这款双桶藏、经稀有西班牙雪莉桶润味的unpeated酒。<br>但喝到这款酒的感觉就是:好喝!太好喝!根本喝不出60度以上烧酒的那种辛辣味道,而且一点也不刺鼻。</p><p class="ql-block">至于那么丰富的水果味、回甘味、麦芽香…...一概尝不出来。因为这点酒足以让我半醉了(实际上是因为得了新冠,嗅觉和味觉还没有完全恢复)。<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包装盒的另外一个面上印上词汇迷人、煽情的诗句,甚至还标写上一行中文字“如诗的心”。<br></p><p class="ql-block">也难怪我稀里糊涂买的这瓶酒是在酒厂展厅出售的几款酒品中价格最高的一瓶(我当时只是选了自己觉得最好喝的一款,没想到交钱时却是最贵的那瓶)。<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来仔细观察研究后发现,这酒是2015年酿制的第一批创天价品牌的那批“首酿”酒,而且是限量版酒桶罐装821瓶的第206瓶酒。<br>难怪那小哥说,这款酒出品量不多,而且没有供应市场,只能在酒厂买到。开始还以为他忽悠我呢,但后来看他给我做导游时认真投入,一丝不苟地给我上了一个多小时的扫盲课,我知道他一定是个实在人,所以相信我买的酒也是实在的好酒。(哈哈,自我安慰)<br></p><p class="ql-block">这瓶酒这么稀有?留存啦!那些想忽悠我喝这瓶酒的人们就乖乖等几年吧,短期内我是不会开瓶的。哈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按我绘制的“联络图”继续前行,下一站就是名气冲天的Isle of Islay(艾雷岛)了。</p><p class="ql-block">从上图中(右侧是苏格兰地图,左侧是艾雷岛放大图)不难看出,艾雷岛位于苏格兰西部,位于北大西洋与苏格兰本岛之间的海域。</p><p class="ql-block">艾雷岛是苏格兰距离爱尔兰最近的岛屿,而威士忌最早是由爱尔兰人发明的,所以艾雷岛是最方便、也是最早引进爱尔兰的威士忌酿造技术的制酒之乡。</p><p class="ql-block">被称为“威士忌之乡”的艾雷岛是众多知名苏格兰酒厂的所在地,所以艾雷岛之旅被很多威士忌爱好者列入“此生必去清单”。</p><p class="ql-block">看清楚艾雷岛上标注的威士忌酒厂名录,真的是足以让懂得威士忌的朋友馋掉口水满地的:</p><p class="ql-block">Lagavulin、Laphroaig、Ardbeg、Bowmere、Kilchoman、Bunnahabhain、Caol Ila......都是响当当的大牌名家。</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岛上聚集了9家酿造历史超过200年的老品牌,也有像Kilchoman这样的新锐,直接打入全球威士忌市场。</p> 让艾雷岛成为威士忌的圣地,除了靠近爱尔兰的地理优势,更重要的原因是艾雷岛独特的“泥煤”。众所周知,泥煤烟熏也是苏格兰威士忌最大的特色。<br>所谓泥煤(Peat),是一种由腐烂的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海藻等)经过数千年的堆积形成的“泥炭”。恰恰艾雷岛的泥煤具有非常独特的味道,成为有别于其他苏格兰泥煤的“艾蕾”味泥煤。也使得艾雷岛的威士忌常常以其独特的泥煤味道而著称。<br> <p class="ql-block">因此,艾雷岛的酒厂基本上都会通过燃烧艾雷岛独特的泥煤来烘干麦芽,这种海边的泥煤,除了具有独特的植物碳化的味道,又带有海水的味道,所以在烘干麦芽时,赋予了麦芽非常明显且浓厚的(大部分人初次品尝会感觉类似碘酒)的烟熏味。<br>在调和威士忌鼎盛的时期,整个苏格兰的调和威士忌有数千种,而这些威士忌中不含艾雷岛麦芽的威士忌恐怕只有几十种。可见艾雷岛麦芽威士忌在苏格兰威士忌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你是否喜欢艾雷岛的麦芽威士忌,它早已成为了苏格兰威士忌的灵魂。所以艾雷岛才会被称为苏格兰威士忌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我接着来介绍的第二款酒,就是我历经千辛万苦跑到Islay岛买的第一瓶酒:Kilchoman。</p><p class="ql-block">国内称“齐侯门”的这款以Islay岛独特泥煤烟熏味道著称的威士忌,对我来说有着非常不同寻常的意义(稍后会讲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齐侯门位于同名的村庄里。这个小村庄的英文名字“Kilchoman”是苏格兰古老的盖尔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圣科曼教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但就在这个位于Islay岛较为偏僻的海岬一隅,却有着</span>艾雷岛上最好的农场--Rockside,出产一种品质优异的大麦。2002年,齐侯门选择在Kilchoman建厂,就是看中了这里最优质的农业产品。</p><p class="ql-block">酒厂成立于2005年,成长过程充满艰难,开始时出品了几款特制酒,直到2011年才发布第一款常规产品。当时,它不仅仅是苏格兰最年轻的酒厂之一,还是苏格兰规模最小的酒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齐侯门是“从大麦到瓶子”(From barley to bottle)的倡导者。</p><p class="ql-block">从2005年齐侯门第一款常规产品开始,就特意标注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100% Islay”的字样,被其自诩为</span>最符合酒厂精神的产品。所有的大麦都来自酒厂自己农场种植的大麦,在酒厂内部地板上发麦、发酵、蒸馏,一直到最后装瓶。</p><p class="ql-block">Kilchoman是一个典型的农场式酒厂:酒厂自己种植大麦、使用传统的地板发麦、采用精致的小型蒸馏器蒸馏、选用最好的木桶陈酿(产量小,可以精选发酵桶Cask)、熟成之后在酒厂直接装瓶。这样做的好处是,酒厂可以现场管理掌控每一个对威士忌风味有影响的环节。</p><p class="ql-block">齐侯门这种小型手工精酿酒厂(small artisan distilleries)在随后的十年里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在美国,目前有数百家这种小型精酿酒厂。2005年开业的齐侯门恰好成为了这次流行趋势的引领者。</p> 回过头来细述一下我与Kilchoman威士忌的一段有趣的缘分插曲,也是我被动掉进玩威士忌的“坑”里的缘由:<br>那是几年前,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品尝了一瓶来自Islay岛的泥煤威士忌“齐侯门”。<br>刚进入闻酒的阶段,就很是令我惊讶:嗯?这酒没有一般烈性酒刺鼻的辛辣味,闻起来却有一种非常独特奇妙的味道(大多数人所说的‘碘酒味“):淡淡的海洋气息、飘忽不定的泥煤焦香、馥郁的热带水果味……喝起来更是没有烈性酒的那种辛辣刺激的冲劲儿,而是以丰富、浓厚的口感包裹住所有的味蕾,轻轻下肚,暖洋洋的气息传至全身……<br>原来威士忌酒是这么地好喝呀?!<br>虽然当时那瓶酒的价格不菲(一个没有年份的新酒,居然售价达到1600元),但经了解这是一款不超过6000瓶的限量款。关键是,“听说”这种限量款的酒购买后,一般都会在一两年后,其价格就会翻一倍。<div>于是我就动了小心思:“这酒如果买两瓶,等价格翻倍后卖出去一瓶,剩下那瓶不就是白喝了吗?”<br>敢想敢干,立即下单再买三瓶,打算喝两瓶、卖两瓶,落得一个白喝酒的美事……<br>结果呢?有点不尽人意。这瓶酒的价格涨没涨我没打听过,因为不到一年的时间,四瓶中的三瓶都入肚了。剩下一瓶没舍得喝,留着吧。</div> 自从喝过泥煤味道的齐侯门之后,忽然就对威士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其后三四年的时间里,把许多窖藏多年从没打算开瓶的威士忌,借着各种由头开瓶宴友。虽然我自己喝得不多,但却从各种各样口味、价格相差百倍的不同威士忌中找到了很多乐趣。<br>所以,我登上Islay岛后,以一种十分特殊的、略带朝圣的心情,首先拜访了Kilchoman酒厂(尽管在真正的威士忌大咖眼中,齐侯门威士忌是不入流的年轻后生,不值一提)。<br>这下明白了吧,之所以我对威士忌专家们不屑一顾的Kilchoman这么推崇,就是因为他可是我入门威士忌的领路人啊。 <p class="ql-block">OK。真的需要言归正传了。<br></p><p class="ql-block">我要隆重推介的这款Kilchoman威士忌,是我此次登岛所购威士忌中,最感珍贵的一瓶。因为它是齐侯门威士忌中极为精心酿造、产量稀少的一款使用CALVADOS双桶熟成的威士忌。</p><p class="ql-block">对于西方酿造的蒸馏酒、发酵酒等,其酿酒工艺看似大致相同。但即使是使用同一年份的原料、同一方法的酿造、同样年份的熟成,出来的酒品却会大不一样。</p><p class="ql-block">大麦烘烤的方式与时间、麦芽的发酵状况、蒸馏的温度与时间、放入橡木桶的品质,尤其是熟成威士忌所采用的CASK之前所陈放红酒的品质和年份等,都会对最后出产的酒品产生巨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总结而言:咱们外行人是无法从表面信息得到这桶酒的品相的(其实就连威士忌酿酒大师都不敢确定经过多年熟成后最终的结果),只有等开桶后方可知道酿出的是臻品还是普通口粮酒。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我们外行人来讲,最简单的方法根据酒厂的售价来评估一款酒是否是厂家的成功精酿(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没有花钱的不是)。</p> <p class="ql-block">我在国内买过三千多元一瓶的Kilchoman,也喝过四五百元一瓶的齐侯门。口味相差实在是太悬殊了!使我明白一个硬道理:好酒都是值好价钱的!</p><p class="ql-block">于是在Islay岛的Kilchoman酒厂,我选中的这两款齐侯门酒都是非常独一无二有特色的酒。</p><p class="ql-block">这瓶被命名为CALVADOS(苹果白兰地)的DOUBLE CASK FINISH酒,是明确指定EXCLUSIVELY BOTTLED FOR THE DISTILLERY SHOP。换句话说,您就是牛气哄哄的“限量版”,在此“只为酒厂商店高端订制”款的酒面前,也都只能是浮云啦。因为人家就从不供应市场。</p> 其实买这瓶酒之前,我还真的是不知道这酒的价值有多么稀有。因为喜爱,所以细细品尝了四五种酒。喝完之后有点乱,分不清哪个更好(新冠病整得我的嗅觉喝味觉都不大灵光了)。于是漱口后再来一次。<br>忽然就发觉,有一款酒的味道特别好喝(不懂酒的人就知道“好喝”和“不好喝”),而且是太好喝啦!<br>因为第二次品酒,让服务员将四五种酒瓶,连同酒杯都对应摆在我面前,这样喝过之后就不会忘记刚刚喝的是哪瓶酒了。<br>选了这瓶最好喝的,又选了第二瓶最有特色的。交钱时才知道一不小心还是选择了最贵的一瓶。<br>我这个不懂喝酒的小白,嘴咋就这么刁呀?专拣最贵的选?哈哈,圆满剁手。<br>回家后仔细研究,才知道自己这次又撞上大运了。居然给我买到了一瓶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特别订制酒。而且其罐装总量还不到500瓶。 <p class="ql-block">其实你只要仔细阅读一下每一瓶威士忌酒盒背面的说明(一般都是最后一段介绍本款酒的酿造特色),就会得知该款酒的许多小秘密。<br></p><p class="ql-block">比如这款酒的背面介绍的最后就这样写着:This 11 year old double cask release has been matured in two fresh bourbon barrels for over 10 years before being finished in a Calvados cask for 11 months.</p><p class="ql-block">“这款11年双桶熟成的酒先在两只波本桶内熟成10年,再放入Calvados(苹果白兰地酒)桶中熟成11个月)。</p> <p class="ql-block">2011年3月17日开始Cask熟成,2022年8月29日Bottled。桶藏11年。而且是比较特殊的“双桶藏”(在齐侯门酒中不多见)。酒精度54.5%,泥煤浓度50PPM。</p><p class="ql-block">怎么样?看着是不是很过瘾?品尝一下是不是也很陶醉?</p><p class="ql-block">可惜所有的品味对我来说,就是空中飘过四个字“太好喝了!”</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瓶酒的口味介绍:<br></p><p class="ql-block">闻香:新鲜的柑橘甜味+热带水果味+淡淡的泥煤烟熏味道。<br>入口:青苹果+新鲜香草+肉桂皮甜味+花香烟熏味道。<br>回味:柑橘味薯片的冲击+丰富的泥土烟熏香味<br></p><p class="ql-block">这瓶酒是酒厂门店高级订制限量款,登记为2011年标号136号Cask。市面根本就不供应。</p><p class="ql-block">限量484瓶的第376瓶。</p><p class="ql-block">这瓶酒是不是值得我继续收藏啦?想喝的你,先别着急哈!</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瓶以北大西洋群岛Madeira命名的威士忌。使用Madeira Cask进行熟成,估计这款酒的“海鲜味道”是其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款酒的介绍除了强调Kilchoman酒的100%of Islay的品质与工艺外,还特意标明:bottling on site</p><p class="ql-block">without coloring or chill-filtration. 其实以这款酒精含量达到50%的威士忌来说,是否经过低温过滤已经意义不大了。</p><p class="ql-block">最后面的介绍:The Madeira Cask Matured was distilled in May 2016 and filled into 46 fresh Madeira Hogsheads for over 5 years. This, the second Madeira Cask Matured release, has been matured solely in fresh casks, adding an abundance of juicy fortified wine notes and a rich mahogany color to the Kilchoman spirit。这段话倒是讲清楚了这款酒的熟成特点。</p><p class="ql-block">按照这里所描述,这款酒在2016年5月一共装了46只Mafeira大酒桶。那么5年后装了17000瓶,差不多用掉了18桶(如果按照标准Madeira Drum 650升计算)。也就是说还剩下28桶继续熟成。再过几年装瓶,说不定卖的更贵呢。</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限量版,但装了17000瓶,也是着实是没少装。就是按照¥600(估计市场价一定不会低于¥2000)一瓶的出厂价计算,光这款5年熟成的酒就能回收资金¥1000多万。</p><p class="ql-block">看来做酒厂,只要营销做好了,还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呀。</p> <p class="ql-block">这款酒的口味特色:</p><p class="ql-block">闻香:焦糖+橘皮+李子+泥煤烟熏味道</p><p class="ql-block">口感:鲜明的柑橘味+桃子味+葡萄干+黑巧克力+烟熏味道</p><p class="ql-block">回味:清爽强烈的红酒味+焦糖+深色水果+挥之不去的圣诞节蛋糕的味道…...?</p><p class="ql-block">估计还是我的品酒结论最真实:好喝 Vs 不好喝。</p> 继续往前走,接着介绍的下一款酒,就从盘踞在Islay岛南端海岸线“泥煤三巨头”之一的Laphroaig(拉弗格)聊起吧。<br>这三家相互距离不超过1公里的酒厂:Laphroaig(拉弗格)、Lagavulin(乐嘉维林)和Ardbey(阿贝),都是超过200年历史的苏格兰威士忌中的翘楚者。它们之间又不断演绎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甚至相互绞杀的“爱恨情仇”的历史故事。<br><p class="ql-block">这三家酒厂不仅距离非常近,而且在口味上也有着相似的风格,都是以泥煤烟熏、麦芽的香味与水果的甜味,外加海鲜味道的多种味道完美平衡而著称的威士忌。</p> <p class="ql-block">拉弗格酒厂创立于1815年,是一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酒厂。他家的威士忌是查尔斯王子(现今的查理三世)最爱的单一麦芽威士忌,也是曾经获得英国王室认证(Royal Warrant)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品牌。1994年查尔斯王子访问酒厂时,还将英国王子的御用勋章赠予酒厂。</p><p class="ql-block">与其他几家艾雷岛“泥煤”威士忌代表性酒厂一样,拉弗格是艾雷岛上最具代表的威士忌酒厂之一,但同时也是一款“爱恨分明”的威士忌。</p><p class="ql-block">拉弗格最为经典的广告语 : “Love it or hate it”, 爱或恨它!绝对没有折衷可言!</p><p class="ql-block">因为其特有的艾雷岛泥煤和海水的味道而大受爱好者们的追捧,而不喜欢它的人会觉得它有一股强烈的消毒水或碘酒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据传说在美国禁酒令期间,进口商把拉弗格威士忌以“碘酒”消毒水药用的名义出口到了美国。使得Laphroaig成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人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与之前聊过的Annandale酒厂有着很相似的经历,大多数的苏格兰老牌威士忌酒厂都经历过上个世纪20、30年代大萧条的冲击,经历过非常艰难的时期。</p><p class="ql-block">在拉弗格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名叫Bessie的女性经营者,在一个以男性经营管理者为主的行业里尤为突出。她接手拉弗格的企业时正值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受到经济与战争的双重影响,整个苏格兰的制酒业萎靡不振。但正是这位既有勇敢担当精神,且细致入微的女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拉弗格酒厂。正是因为拉弗格威士忌所表现出的这份“细致”,以致许多威士忌爱好者亲切地将拉弗格称作“艾雷岛女王”。</p> <p class="ql-block">Laphtoaig的每一个瓶子和包装盒上都会印有The most richly flavoured of all Scotch whiskies(全苏格兰味道最丰富的威士忌),至今未见有人挑战这个说法(或许还没有谁家会这么臭屁自家的产品吧)。</p> <p class="ql-block">作为历史老厂,自然不可缺少可以卖出天价的陈年老酒。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几家老酒厂的无奈之举。主要原因还是在本世纪初单一麦芽威士忌火爆之前,艾雷岛的老酒厂几乎都面临资金短缺、经营不善的问题。生产设备老旧、技术更新缓慢、人才流失,导致生产能力急剧下降。酒厂只能依赖出售库存老酒来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库存老酒被卖得太多了,物依稀为贵,现在市面上能见到30年酒龄的老酒就都跨越到成千上万的价格区间了。</p> 作为拉弗格近年来的主打市场产品,就是这款10年酒龄的产品了。这也是他家的旗舰产品,占总销量的70%,也算是最正宗的艾雷岛泥煤威士忌。是拉弗格最具个性,最自信的产品,百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改变。<div>不过说句真心话,拉弗格的这款10年酒,的确在“口粮酒”价位里算是非常“良心”好酒了。</div> <p class="ql-block">原本打算买一瓶值得我不远千里来艾雷岛朝拜的好酒,但一瓶25年酒龄的要近900英镑,虽然还是低于国内市场的零售价格,考量一番,最终还是买了这款10年桶藏的最具代表性的Laphroaig。</p><p class="ql-block">价格不贵,是一瓶典型的“口粮酒”,但也是一款非常值得把玩的艾雷岛特色酒。就跟喝北京”牛二“一样,好喝不贵。</p> <p class="ql-block">如同以往,酒盒包装的背面会印刷上关于这款酒特色的介绍。前边写的那些言辞Bar la,Bar la就不多说了。最后一段话还是非常应景的:</p><p class="ql-block">Close your eyes, and imagine the waves lapping Laphroaig, "the beautiful hollow by the broad bay".</p><p class="ql-block">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一下海浪拍打在拉弗格的情景:“那是宽阔海湾里最美丽的峡谷......(盖尔语Laphroaig的原意)"</p><p class="ql-block">喝口酒就能喝出这种感觉,估计也就是当天我参观拉弗格酒厂时,遇到的狂风巨浪的天气中,能够产生这种幻觉吧。</p> 继续导览下一款大牌威士忌:乐加维林(Lagavulin)。<br>酒厂位于艾雷岛乐加维林海湾,艾伦港口旁边,身处拉弗格和阿贝酒厂之间。<div>乐加维林(Lagavulin)在盖尔语中意为"工厂旁的山谷"(也有翻译成”磨坊所在的峡谷地带“),这间白色蒸馏厂可以从岛上的古代城堡Dunyvaig俯瞰而见。<br>清新的空气、良好的水质、优异的麦芽质量,乐加维林得天独厚。早在维多利亚时代,乐加维林的声望就超过了苏格兰几乎所有其他麦芽酒厂。</div> <p class="ql-block">酒厂由John Johnston在1816年建立,虽然比1815年建厂的阿贝(Ardbey)晚了一年,至今也已经超过200年的历史了。<br></p><p class="ql-block">早在一个世纪以前,乐加维林就凭借高品质的威士忌被鉴赏家推崇,被称为“艾雷岛之王”,也是公认烟熏泥煤味最浓郁的品牌之一,奇妙的消毒水味是它个性鲜明的特征。</p><p class="ql-block">潮水的气息混合着甜味与咸味的空气弥漫着整个酒厂,孕育出乐加维林无法被复制的特殊风味,也成为艾雷岛原始风味的代表。</p><p class="ql-block">作为艾雷岛极其出色的麦芽威士忌,乐加维林成为全球威士忌爱好者的”必备“酒款。<br>凭借其浓郁的泥煤风格,长达55-75小时的发酵时间(大多数威士忌的发酵时间在48小时左右),缓慢蒸馏(第一次蒸馏5个小时,第二次再蒸馏9个小时)以及橡木桶熟成长达至少16年的时间等,形成乐加维林的优势特征。<br></p> <p class="ql-block">该酒厂最著名的产品是乐加维林16年单一麦芽威士忌,酒精度为 43%。具有丰富的泥煤、烟熏味,余味中还带有持久的甜味、木香和烟熏味。</p><p class="ql-block">这款酒之所以与众不同,是一般其他品牌的威士忌都是10年、12年为基础款,而乐加维林选择了16年作为酒厂的基础款,起步就比别人更高一些。其圆润醇厚的口感和极高的成熟度,¥600左右的价格令其成为最具性价比酒款,也是泥煤味威士忌爱好者的极佳口粮酒。<br></p> <p class="ql-block">乐加维林本身的荣誉就非常高,定位高端是毫无争议的。因为乐加维林几款看似低年份的(如8年、12年、14年)酒反而价格贵。但这款16年桶藏、价格在¥6、700元上下的威士忌,几乎没有几个其他品牌威士忌能够做到如此高的性价比。可以说乐加维林的这瓶酒,把档次和性价比都做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为了迎合主流威士忌爱好者的口味,乐加维林采取了”浴火重生“的改造,大大降低了其大批量产品的重泥煤口味。</p><p class="ql-block">目前生产的这款16年的乐加维林威士忌的泥煤值在35ppm,已经不再是动不动泥煤值就达到50ppm的”重口味“了。</p><p class="ql-block">而过去的乐加维林的泥煤值远远高于这个水平:在20世纪后半段,乐加维林产品的泥煤值通常在50ppm。
将泥煤值降低到35ppm的决定是在1990年代中期做出的。因此,差不多要从2010年开始(因为降低泥煤值的原酒还要经过16年的桶陈),之后每个批次的释放都经过了悉心调配,慢慢降低泥煤值从而呈现出了今天我们所喝到的乐加维林16年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说完了乐加维林的大众产品,我要隆重推出的却是这瓶桶藏时间只有14年,其品质与售价都远远高于16年乐加维林的一款珍贵的乐加维林:Jazz Festival限量版威士忌。</p><p class="ql-block">就凭包装盒上印刷的这行字”Bottled Especially to Commemorate ISLAY JAZZ FESTIVAL 2022",且全球限量发行3000瓶。这瓶酒的珍稀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吧?</p> <div>上个世纪艾雷岛曾经是全英举办Jazz音乐节的重要地点,每年都有大批的音乐爱好者和知名乐队登岛参加一年一度的盛会。但由于种种原因,本世纪初音乐节被迫中断。近年来,在相关各方的积极努力下,艾雷岛音乐节(Islay Jazz Festival)重返艾雷圣地。</div><div>自2010年起,乐加维林开始赞助艾雷爵士音乐节,并于2017年开始主办乐加维林爵士音乐节。每年,乐加维林都会发布限量版威士忌来纪念这个节日(2021年版本于2021年11月发布,仅有3000份)。<br>今年,为欢迎歌迷回到艾莱岛并亲自参与庆祝爵士音乐节,乐加维林再次推出了这款限量版14年桶装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这款独特的瓶装酒带有完整的插图包装,极大突出了艾雷音乐节的音乐情感。总发行量依然只有区区3000份。<div>今年的这款纪念酒,从 2022年10月8日起在乐加维林酒厂展厅独家发售,市面上是无法见到的。</div><div>我这瓶标注着“1626 of 3000 bottled” 。是不是又被我赶上啦?</div><div>哈!别馋了,这瓶酒只适合收藏!</div></div> “时间带走火焰但留下温暖”成为今年这瓶威士忌圆润醇厚口感的最贴切描述。<div>这款特制威士忌在精选的装美国橡木桶中熟化,并在白兰地桶中陈酿五年,其结果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甜味。这种复杂而顺滑的表达将柔和的酒厂香调与通常在乐加维林发现的烟熏辣椒热特征完美地交织在一起。</div><div>酒精度为 55.4%vol,ppm值为38。</div> 这款具有乐加维林代表性、大麦PPM值仅为38的订制威士忌酒,是用两种PPM值分别为20与50经过处理的大麦混合在一起而制成的。据介绍,这38PPM值的泥煤,是乐加维林的酒体平衡得最好的产品之一。 <p class="ql-block">讲完了拉弗格与乐加维林威士忌酒的小故事,忽然也想“八卦”一下:乐加维林和拉弗格,到底哪个更好喝?</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想问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很多人在刚接触威士忌,尤其是刚接触艾雷岛的泥煤威士忌时,一定都会遇到拉弗格(Laphroaig)和乐加维林(Lagavulin)这两款最常见的老牌威士忌。因为这两款酒的知名度与销量,都是苏格兰威士忌中名列前茅的。所以有不少酒友在接触到口味和性价比都很接近的这两款威士忌后会有所比较,究竟是哪款威士忌更好喝呢?<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呵呵,你有没有跟着我掉坑里?</p><p class="ql-block">同等价位的威士忌究竟哪款“更好喝”,其实就是一个伪命题。口味的问题,永远都不可能有客观答案。评价一款威士忌是否好喝,都是自己个人口味的喜好,甚至会参杂个人情感角度来表达自己的喜好。</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换成“乐加维林和拉弗格,你更喜欢哪个?”就更加实际得多了。</p><p class="ql-block">而我在这里想“八卦”的实际上只是这两家近邻之间的那些“如烟往事”。</p> <p class="ql-block">说到八卦故事,就不得不说说乐加维林和拉弗格间那段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恩恩怨怨,经历了蜜月到仇敌再回复平静的戏剧性故事。
</p><p class="ql-block">最初的恩怨可以将历史的时针逆回到近180年前,那时候两家酒厂还是同龄的“邻居”、“发小”呢。</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拉弗格的酒厂主因为生病,找来乐加维林的经理帮忙管理酒厂。结果原本一件亲密友谊的合作,却因市场销售的扩张、生产技术的独家性、管理者权益等一系列现代企业间很常见的利益问题而出现纠纷,后期还演变成了代理权的纠纷。</p><p class="ql-block">折腾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两家酒厂反目成仇,并互相给对方使绊子。</p><p class="ql-block">什么往人家柴火里浇水、堵住人家烟囱、往人家下水道里倒垃圾......各种下三滥的勾当都干出来了。</p><p class="ql-block">终于有明白人出头劝架,和为贵,不成亲朋仁义在,老死不相往来也比两败俱伤好呀......</p><p class="ql-block">于是这两家近邻就这么崩了一百多年的面皮,愣是老死不相往来了一代又一代人。</p> 就这样,隔着海湾这块巨大的礁石,乐加维林与拉弗格各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辛勤地耕耘着。<div>回到刚才挖的那个坑,关于L & L,谁家的酒更好喝的问题,其实是得不出结论的。因为喜好是很主观的一件事,怎么可能我觉得好喝的就是你也觉得好呢?</div><div>实际上我们还是可以用一些客观开放的参考条件,更好的认识这两家酒厂生产的威士忌的特点。<br>从威士忌相关资料中有这样的评价:<br>乐加维林和拉弗格的主要区别就在:Port Ellen生产的麦芽(几乎是所有艾雷岛威士忌厂都在使用)使用的是乐加维林的泥煤,这种泥煤从挖掘的位置和海拔高度都与拉弗格所使用的泥煤都完全不同。<br>通常情况下,资深威士忌老饕会这样评价:拉弗格10年更有朝气和活力,通常表现出绿色的苔藓,篝火烟熏和更甜的麦芽风格;而乐加维林16年更为精致和优雅,显示出更为干燥、炙烤的烟熏味、海洋气息(也就是碘味)。<br>如果你觉得其中一个更具海洋气息,以及那种咸适的藻类的底色,那就很好解释二者之间的差异了,也就知道自己更倾向于哪种泥煤风格了。</div><div>但,我花了十倍于买Laphroaig那瓶酒的价钱买了这瓶Lagavulin14年,是不是已经表明了我的偏好呢?呵呵</div> <p class="ql-block">跑题了,赶紧回到Lagavulin海湾的另一家资格更老的威士忌酒厂:阿贝(Ardbeg)</p><p class="ql-block">Ardbeg在盖尔语中意为“小海角”或“小山丘”,以酒厂的建造地命名。</p><p class="ql-block">在国内以前直接英译为“阿德贝哥”,新的商业名为“雅柏”,但是Ardbey的爱好者亲切地称之为“阿贝”。</p><p class="ql-block">虽然我对阿贝无感,毕竟以我的饮酒资历,没接触过的酒品太多了,但对于这个威士忌的老品牌背后的故事还是很有趣的。因为“阿贝”是公认的泥煤烟熏威士忌之王!</p> <p class="ql-block">相比前两个邻居Laphroaig和Lagavulin的故事,Ardbeg阿贝的故事可就更加丰富多彩了。</p><p class="ql-block">阿贝的特点鲜明,历史更加跌宕起伏,无论你已经是泥煤威士忌的爱好者,还是听我讲故事的不喝酒的朋友,相信都会从阿贝的故事里得到许多有意思的收获的。</p><p class="ql-block">不但是历史赋予了这家老酒厂不平凡的经历,也是拜托将阿贝收归名下的法国奢侈品牌LV(Louis Vuitton)路易斯.威登更是一个市场营销和造势的高手。</p><p class="ql-block">业内评价Ardbeg是艾雷岛上最具代表性的威士忌,说他独特的味道是最能完美展现出艾雷岛独有的自然气息:旷野的泥煤、大西洋的浪花、漫山遍野的石楠花都浓缩在了阿贝威士忌中。</p><p class="ql-block">而阿贝强烈的烟熏和清爽的甜味,正好契合了苏格兰人的粗犷豪放、崇尚自由,但同时性情纯真、热情似火的独特性格。</p><p class="ql-block">Ardbeg可以说是苏格兰最具个性的酒厂,虽然同样经历过上个世纪初的大萧条的磨难,但到了上世纪8、90年代复苏的阿贝,其产品体现的是细腻精致。而到了现代,阿贝产品所表现出的狂放不羁,的确令世人大跌眼镜。与上世纪最后二十年的苦难岁月相比,如今的Ardbeg已经是威士忌圣地Islay岛上耀眼的明星了。</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早在Islay岛上的各家酒厂正式挂牌营业之前,酿私酒,黑市交易,向苏格兰主岛走私威士忌,这些才是艾雷岛上数十家制酒小作坊真正的主营业务。</p><p class="ql-block">而Ardbeg酒厂的位置附近的海湾港口,正是当时走私贩们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趁着黑夜用小船将一桶桶的私酿酒、走私威士忌运上涂成黑色的走私船。阿贝也就成了艾雷岛上最大的“黑”作坊和走私大户。直到19世纪初,苏格兰大力整治威士忌产业、加强打击走私酒的力度,阿贝的威士忌生产才摇身一变,取得了第一张合法威士忌生产的营业执照,成为今天的Ardbeg。</p> <p class="ql-block">前边介绍中提到,之所以艾雷岛能够在苏格兰威士忌生产业的地位如此重要,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艾雷岛的自然环境。艾雷岛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原始的自然风貌和取之不尽的泥煤宝藏,所以被称为苏格兰威士忌的圣地。</p><p class="ql-block">而阿贝酒厂处于艾雷岛最南端,受到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最为明显。全年气温保持在5~15度之间,这种温差极小的气候和寒冷天气,为酿造威士忌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缓慢的熟成过程使威士忌口感更细腻,味道更精致。</p><p class="ql-block">阿贝酒厂的两个邻居,拉弗格酒厂和乐佳维林酒厂,同样具有地理环境的优势。阿贝与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更加强烈的泥煤烟熏味与清爽的甜味和更加丰富的香味。</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要问阿贝为何会生产与众不同的特殊口味,阿贝首席酿酒师Bill Lumsden(比尔·梁思敦)会神秘地告诉你:这是源于阿贝蒸馏器的林恩臂上有一个特殊净化器(purifier)的特别效果。我倒是更愿意相信,阿贝的特殊口味源自于大胆创新实践的“意外”收获。</p> <p class="ql-block">Ardbeg以其明显的泥煤风味独享“泥煤之王”,这个特点却是因为最初一个“不完美”(也可称为“失败的”)的发麦过程造成的。</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酒厂烘干麦芽时没有配备通风装置,导致燃烧泥煤的浓烟长时间弥漫在麦芽当中,使得阿贝的麦芽中含有了大量的烟熏物质,烟熏味道过于浓重。</p><p class="ql-block">早在19世纪中期,阿贝独有的浓郁的烟熏味,不仅受到了许多调和威士忌厂商的青睐,也作为单一麦芽威士忌供应整个英国,并出口到了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p><p class="ql-block">作为单一麦芽威士忌,阿贝压制过分强烈的泥煤烟熏味,增强浓郁果香、焦糖的味,酿造出极具个性的浓烈且均衡的独特味道。</p><p class="ql-block">尽管另一款以烟熏味道更加浓烈而著称的Octomore,其PPM值高于阿贝,但很多喝过Ardbeg和Octomore的人仍然认为阿贝的泥煤烟熏味更加浓郁与强烈。这是因为阿贝不仅有强烈的烟熏味,同时还是艾雷岛上最甜的威士忌。这种特殊的口感被爱好者们称为“泥煤悖论(the peaty paradox)” 。</p><p class="ql-block">与其他重泥煤威士忌相比,阿贝的泥煤烟熏味给人一种明亮火焰的感觉,好像燃烧的森林,所以口感更强烈,味道更复杂,是当之无愧的泥煤之王。</p> <p class="ql-block">从展厅一进门就会看到一个由Ardbeg产品包装盒叠放而成的展示台,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有木有黑压压的赶脚?</p><p class="ql-block">的确,经过上个世纪末的重生之后,阿贝将自己的包装风格直接改造成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黑色主题。呼应的就是其200多年来所经历的极其“黑暗”、“猛烈”历史动荡的内容。</p><p class="ql-block">浓烈、黑色的冲击感,就是阿贝产品带给Ardbey爱好者们的爱不释手的感官刺激。而“黑暗”也成了伴随Ardbeg的特殊标识,这是因为近二十年来,阿贝所生产的威士忌系列都没能逃脱“黑暗”的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就着重聊聊苏格兰威士忌酒业历史上跌宕起伏的“黑暗”年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由于Ardbeg的产品太特殊了,他家出品的每一款酒都赋予其深刻动人的故事,因此阿贝系列产品也被业内戏称为“最会讲故事”的威士忌了。</p><p class="ql-block">既然我也是在这里讲故事,那么阿贝的故事我就只好花费更多的篇幅来讲述给大家听了。</p><p class="ql-block">阿贝与其他苏格兰威士忌酒厂经历的动荡历史很相似,起起伏伏几经磨难。大萧条时期的艰难与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的起伏动荡以及高度酒产业市场的变化,对苏格兰威士忌酒业产生了强烈冲击。</p><p class="ql-block">Ardbeg酒厂因无法继续经营,曾经在1981年关停。8年后的1989年复产,但也只是每年开工蒸馏两个月的实验生产。1996年酒厂再度被迫关停。</p><p class="ql-block">这段濒临倒闭的历史,不仅让Ardbeg险些进入苏格兰历史上消失的名牌酒厂之列,更因为这一期间生产的原酒极其稀少,直接导致后来再度复产之后的Ardbeg缺乏可持续销售的年份存酒,不得不以生产NAS(New Age Statement)威士忌为其核心酒款,且对Ardbeg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所以我们今天很难看到阿贝成规模销售的年份老酒,大都是以各种“故事”而闻名的NAS威士忌。</p><p class="ql-block">Ardbeg的遭遇并不是一个独立事件,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整个苏格兰威士忌行业的黑暗时代。苏格兰20多家酒厂关停,包括大名鼎鼎的Brora和Port Ellen。</p> <p class="ql-block">如果深聊一下威士忌的经历的“黑暗”时代,还可以深入多聊几句:</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60年代是调和威士忌的黄金年代(满大街都能见到Johnny Walker在甩着拐杖溜达),苏格兰的威士忌酒厂基本上都在各大酒业巨头控制之下,成为调和威士忌的基酒供应商)。市场的旺盛需求,导致各个酒厂都在70年代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产,投入大量资金。</p><p class="ql-block">然而,不可预知的烈酒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p><p class="ql-block">美国一直都是苏格兰威士忌最大消费市场,战后婴儿潮出生的美国人,长大后成为烈酒消费的主要人群。但是与他们的父辈不同,这些美国人对清淡的Vodka和Rum酒更感兴趣。</p><p class="ql-block">加上遇到80年代初爆发的石油危机,导致整个西方国家经济衰退,这也直接摧毁了苏格兰的威士忌行业。</p><p class="ql-block">1996年对于刚刚经历80年代大低谷的苏格兰威士忌行业来说,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而Ardbeg酒厂也正经历着它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p><p class="ql-block">1983年,Ardbeg的前东家,当时的英国酒业巨头DCL(联合酒业集团,后被兼并成为“帝亚吉欧”Diageo的一部分),为了支撑疲弱的威士忌价格,强行减产三分之一,这直接导致了Brora和Port Ellen等诸多酒厂的关闭。</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威士忌湖”事件。1981年,因为调和威士忌的产量过剩,为了维持市场价格,DCL将卖不掉的库存威士忌倾倒入湖中,这就是威士忌历史上的“威士忌湖”事件。而阿贝成为了这次事件众多的牺牲品之一,最终导致酒厂彻底关闭。</p> <p class="ql-block">度过了1981年至1989年的关停之后,Ardbeg酒厂的控制权转移到了Allied Distillers酒业集团手中(后来并入Pernod Ricard),AD当时还拥有包括Laphroaig在内的多家酒厂。</p><p class="ql-block">虽然Ardbeg复产了,但实际上是Laphroaig的附属,而且每年只进行2个月的实验性生产,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设备状态。这种状况维持了几年后,直至1989年,Ardbeg再度关停。</p> <p class="ql-block">1997年Glenmorangie酒厂收购了Ardbeg,1998年酒厂正式重新投产。</p><p class="ql-block">从这一年开始阿贝的原酒不会再捉襟见肘,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原酒实在是太年轻,就像写在10yo的包装盒上的一样:very young, still young, almost there。</p><p class="ql-block">在10年时间里,阿贝不断的用这批年轻而充足的基酒做着实验,探索新风格路线的同时培育着市场。在这期间Ardbeg俱乐部(Committee)建立起来,绝处逢生的Ardbeg显示出对目标用户群体的极大关注。</p><p class="ql-block">恰恰是此番举动,赢得了众多目标客户群体的鼎力支持,可以说,阿贝成功的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他的粉丝。</p><p class="ql-block">2000年1月1日成立的阿贝委员会(Ardbeg Committee) ,数以千计的阿贝爱好者齐集一堂,他们的口号是“阿贝永不关停”。这个俱乐部的会员,与其说是粉丝,不如说是狂热的信徒。历经多次大难不死,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的阿贝,正是会员自己生活的信条。</p><p class="ql-block">他们在全世界分享着阿贝的体验、讲述着阿贝的故事、并宣传阿贝的文化。如今阿贝委员会的成员遍布140个国家,数量超过12万人。</p><p class="ql-block">我觉得用今天的商业术语来描述,这个Committee的模式就是典型的“众筹”,不过是人家早20多年前就这么玩起来了。</p><p class="ql-block">近十几年,苏格兰各家酒厂都在借着单一麦芽威士忌走红的势头,全力打造自己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品牌,正是为了摆脱行业性周期带来的影响,避免整个行业都在为周期性付出的惨痛代价。</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能够通过Ardbeg酒厂充满起伏跌宕的历史故事,对苏格兰威士忌的发展历史大致有所了解吧?</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就捡出几瓶近年来阿贝发行的特色酒,将其背后的“故事”聊一聊,看看阿贝是不是一款很会讲故事的酒厂哈。</p> <p class="ql-block">第一款: Ardbeg RENAISSANCE</p><p class="ql-block">从1998年正式恢复生产,到2008年推出了这款命名为“文艺复兴”的10年桶强阿贝应运而生。这款酒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就是向世人昭示,我阿贝又回来了!而且毫不掩饰自己的“年轻气盛”。</p><p class="ql-block">在这组4只套装的酒瓶上大模大样地标示出“Very Young”、“Still Young”、“Almost There”、“Renaissance”的字样。</p><p class="ql-block">虽然这款威士忌的名字很“霸气侧漏”,大有以引领欧洲文化复兴的姿态自居,成为苏格兰威士忌复兴领头羊的气魄。但是实际上,1997年Glenmorangie格兰杰酒厂收购Ardbeg的时候,Ardbeg的境况已经非常凄惨。因而从1998年复产到2001年4年的时间,酒厂还只能靠消耗已经少得可怜的老酒库存来维持资金运转。</p><p class="ql-block">从1997年被收购开始,为了维持资金流,Ardbeg不惜掏空家底,推出一系列70年代蒸馏的桶强和单桶酒款。这些威士忌迅速的得到了威士忌鉴赏家和收藏家的认可,再加上《威士忌圣经》的作者Jim Murray不遗余力的推介,使得曾经默默无闻的Ardbeg酒厂,一跃成为Islay岛上的“泥煤超新星”。</p><p class="ql-block">这些70年代的老酒为Ardbey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却也让酒厂的库存雪上加霜,随着老酒愈加稀缺,这些“老Ardbeg”的价格也一再攀升,成为市场上难以见到的稀有珍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款: Ardbeg TEN</p><p class="ql-block">这里所说的Ardbeg TEN也是指1997年Ardbeg复产之后,于1998年蒸馏的第一批原酒勾调而成的产品,也就是2008年之后装瓶的新10年。</p><p class="ql-block">这瓶酒是2008年阿贝“文艺复兴”一战成名的功臣:使用波本桶陈酿10年,酒精度46%,非冷凝过滤;强烈的烟熏与浓郁的甜味形成了独特的平衡,最具艾雷岛风格威士忌;获得2008年世界年度威士忌大奖。会讲故事的阿贝威士忌迷们会这样形容这瓶酒:Ardbeg TEN是Islay岛上最优秀的基础款威士忌,超过众多爱好者眼中的神酒Lagavulin 16年。他的留存酚值达到55ppm左右,强劲的泥煤风味并没有掩盖波本桶带来的奶香,麦芽的香甜以及水果汁般的清新,海水的味道带出类似烟熏三文鱼的独特气息。可将他形容为海浪翻腾与浓烟滚滚中的一片金色闪光。</p> <p class="ql-block">第三款: Ardbeg Dark Cove</p><p class="ql-block">2016年Ardbeg Day(阿贝岛节)的主题正是回顾Ardbeg酒厂的这段充满危险,刺激,以及传奇色彩的“暗黑历史”。这一年Ardbeg推出的岛节限量版名为Dark Cove黑湾,切合主题。</p><p class="ql-block">Ardbeg Dark Cove,酒精度46.5%,波本桶混雪莉桶熟成原酒勾调,酒厂号称使用的雪莉桶是"Dark Sherry Casks" for "The Darkest Ardbeg Ever",看上去确实很“黑暗”。</p><p class="ql-block">这款酒的闻香层次感比较强,虽然说用了“Dark Sherry”桶,但是波本桶的香草和黄油的味道还是很浓郁,口感相对平淡一些,不过依然保持住了一定的力量感和丰富程度。</p> <p class="ql-block">第四款:Ardbeg Ardcor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rdbeg Day是每年Ardbeg酒厂开放日,也是Islay岛节的重头戏。</p><p class="ql-block">我特别要介绍2022年岛节Ardbeg推出的这款Ardcore“炸刺”。</p><p class="ql-block">这是为表达怀念与推崇PUNK文化而大胆推出的酒品,是一款能够充分体现阿贝向更加年轻化、更充满活力方向积极靠拢的、极具特色的威士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PUNK(朋克)可能需要多聊几句,因为这是属于我这个年龄的老人家那个年代的玩意儿了。</p><p class="ql-block">PUNK一词最先是由英国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创造的,最初是一种音乐形式,起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p><p class="ql-block">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同时,朋克音乐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为世界多地青年所喜爱。</p><p class="ql-block">随着朋克运动的发展壮大,已经从音乐界扩展到思想潮流、文化艺术、服装设计、建筑装饰、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以至于到了八十年代,风靡于英美各地,成为许多年轻人精神世界中难以分割的一个部分。</p><p class="ql-block">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我第一次来到Seattle(西雅图),就被这里浓厚的PUNK文化氛围所打动。那里除了有老牌的巨型工业生产企业Boeing(波音飞机),更是聚集了像Bill Gates(比尔盖茨)这样的一大批年轻的punk文化人,充满活力,不拘条框。果然在数年时间里,将Microsoft推上统治电脑平台的宝座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咱们还是回到Ardbeg Ardcore这款岛节定制酒。这的确是一款非常“躁动”的威士忌酒。酒瓶包装的背后这样描述:Ardcore有如此的“躁”动、所向披靡的风味灵感,正是对Ardbeg深深着迷的粉丝们,以Hardcore的硬派风格、无所顾忌的自由灵魂与追求泥煤烟熏口感所刻画出的全新酒款,带着摇滚朋克精神,释放你的味蕾享受.......</p><p class="ql-block">不止暗藏着艾雷岛鲜为人知的朋克岁月,Ardcore更是逃脱阿贝以往的传统酿造方式,首次大胆地采用Rye(黑麦)酿制。将黑麦烤至几近疯狂、如同表面带刺的黑麦芽来酿制威士忌。酒液扑鼻而来浓醇强烈的黑巧克力及脆太妃糖的香气,搭配茴香及熏烟木炭的刺激味蕾。就如同“咬着一颗带尖刺的球”,当酒液入喉,尖尖刺刺的辛香料、带有苦味的可可粉、烟熏莱莫,还有些许煤炭味,碰撞出火爆的口感。这种快感仿佛进入血液般贯穿全身,最后再以些许甜腻的太妃糖与烟熏的美妙风味画下句号。</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是不是已经把故事讲到了极致?是不是你也有“享受泥煤在口腔中的炸裂的感觉”的冲动啦?</p><p class="ql-block">使用黑麦酿造威士忌,绝对是他家一款将“黑暗”表露无疑的烈酒。</p> <p class="ql-block">放一张参观时拍的酒厂图片的局部细节,墙上这只朋克小狗,还有一口咬向刺球的狗嘴。故事讲到这里是不是已经煽动成千上万“老朋克”的心了?甭说了,掏钱买吧!哈哈哈,这就是会将故事的好处。</p> <p class="ql-block">第五款: Lord of the Isles</p><p class="ql-block">这是我要讲的第五个Ardbey酒品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Lord of the Isles“岛王”是苏格兰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头衔。 早在12-15世纪,岛王是苏格兰西部海岸的实际统治者。历代岛王凭借手下凯尔特战士精湛的操船技艺以及强悍的战力,在大洋上纵横劫掠,控制了苏格兰诸多港口和岛屿。</p><p class="ql-block">岛王的“分金聚义厅”就建在Islay岛的Finlaggan湖的湖心小岛上,到现在还有几块残垣断壁伫立在那里。</p><p class="ql-block">1815年建立Ardbeg酒厂的McDougall家族正是岛王的后裔。这款以“岛王”命名的威士忌是Ardbeg对创始人的致敬,同时也代表着它的高品质。</p> <p class="ql-block">2001年Ardbeg酒厂推出了这款25年的核心酒款:“Lord of the Isles”(岛王)。</p><p class="ql-block">在阿贝尚处在艰难崛起的年代,使用存量不多的老酒做市场,既有资金短缺的无奈,也有阿贝重振崛起的精神。</p><p class="ql-block">命题“岛王”,是对其他苏格兰岛屿威士忌的挑战!这份自信和底气来自于这款酒的蒸馏时代:岛王”使用的基酒蒸馏于1975-1976年,对于全世界的威士忌收藏家来说,70年代是阿贝的黄金时代。任何一个威士忌爱好者,越是珍稀的威士忌,越是有一种难以抵挡的吸引力,哪怕只是浅尝辄止。</p><p class="ql-block">别问我有没有剁手,太贵!买不起啦。讲讲故事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第六款: Corryvreckan</p><p class="ql-block">Corryvreckan(大漩涡的名字)是自艾雷岛北部与JURA岛之间的一个大漩涡(据说是欧洲第一大涡、世界第二大涡);包装盒背后的故事与“岛王”有所关联。</p><p class="ql-block">我还是先把包装盒背后关于这个故事的Copy放大在这里:</p><p class="ql-block">A perilous Joueney:</p><p class="ql-block">This is the legend of Corryvreckan, but not as you have heard it before. Breacan fell in love with an Islay princess, the daughter of the Lord of the Isles. To prove his devotion, the brave suitor was challenged to survive three nights in Cailleach's whirlpool. He sailed into the perilous maelstrom, but the three ropes he carried to anchor his vessel were pulled asunder. Thus, says the legend, Breacan perished beneath the whirlpool that now bears his name, Corryvreckan.</p><p class="ql-block">But it is not so!</p><p class="ql-block">For Cailleach Bheare, the ancient goddess who guards the whirlpool, chose life for the prince and took him to her watery lair, where he has been sleeping.</p><p class="ql-block">Now she returns him to us. What form will he take?危险的旅程:</p><p class="ql-block">这是Corryvreckan的传说,但不是你以前听过。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Breacan的王子,他“也”(据说很多王子都在追求)爱上了艾雷岛的公主,她就是岛主的女儿。为了证明他的忠诚,这位勇敢的追求者接受了公主立下的挑战:在Corryvreckan Whirlpool大漩涡中坚持三晚,就可娶她为妻。</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传说中,王子的航船被吸入危险的漩涡,而他三根绳索用来固定船锚的绳索全部都被拉断了。</p><p class="ql-block">Breacan死了,永远长眠在了漩涡之下。如今,这个大漩涡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为Corryvreckan。</p><p class="ql-block">但事实并非如此!</p><p class="ql-block">因为Cailleach bhearare(古代守护漩涡的女妖)搭救了王子的性命,将他带到了他去她的水下巢洞中。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那里睡觉。</p><p class="ql-block">现在漩涡女神把王子还给了我们。他会有什么行动呢?......</p><p class="ql-block">OMG! 他们是不是太会讲故事了?</p> <p class="ql-block">其实早在2009年Corryvreckan这个酒标就取代1990年出品的 Airigh Nam Beist正式成为Ardbeg的核心产品。</p><p class="ql-block">酒精度57.1%,由波本桶混合法国橡木桶熟成的原酒勾调而成,据说包含一部分勃艮第红酒桶。</p><p class="ql-block">基本上是“桶强”酒,自然也是”非冷凝过滤“的威士忌了(关于这个多次出现的概念,我随后解释给大家)。在阿贝常规款中酒精度最高,烟熏味最强烈,并带有法国橡木强烈的辛辣。</p><p class="ql-block">Corryvreckan的风格清新明快,酒力强大,刺激感明显,非常像是Ardbeg TEN的桶强版。</p><p class="ql-block">或许是因为新冠病情导致的嗅觉暂时丢失,我品尝这款酒时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红酒桶味道的细腻元素。但Corryvreckan仍旧是最能表现Ardbeg风格的一款NAS。作为Ardbeg的核心产品,”漩涡“和”乌干达“(另一款故事酒)的酒精度都很高,从一个方面说明了Ardbeg的自身定位就是以资深威士忌爱好者为目标用户群的小众品牌,或许这正是Ardbeg发行NAS的土壤。</p> 最后再科普一下Without Chill-Filtered(非冷凝过滤)是个什么东东。为何在很多上档次的威士忌酒瓶上都要标注这个字样呢?<div>一般情况下,存放在Cask酒桶中进行熟成的威士忌酒精含量都很高(大都在60%AVO以上)。等到开桶装瓶时,酿酒师会根据经验和品味,将酒液勾兑至40-43%的酒精度,使得酒精的辛辣与酒桶酿造出的复杂香味更好的平衡,以适合市场需求。</div><div>但大多数被降低酒精含量(一般低于46%)的威士忌,在倒出饮用时,由于室温变化的作用,尤其是加冰降温后,会使得酒液中含有的脂肪酸(酯类、高醇类物质,香气的主要来源)在酒中形成浑浊的”雾状物“。</div><div>其实这些雾状物对饮用并没有任何危害,只是很影响美观(对于一些很装B的大咖,品酒中的”观色“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哦)。</div><div>因此很多酒厂,对出品的低度酒液都采取一种”冷凝过滤“的工艺,过滤掉容易产生絮状雾的一部分脂肪酸。</div><div>问题来了:不少威士忌老饕们就提出,经过冷凝过滤的酒液,缺少了原有的一些非常微小细腻的香味,是对原浆酒体的一种破坏。于是很多酒厂出品的酒就会被标注上”non-chill filtered“或:without chill filtered”的字样,以满足这些极度威士忌爱好者的百般挑剔。</div><div>实际上:经过冷凝过滤的酒液味道的变化极其微小,在一定程度上是饮用者的心理因素在作怪。</div><div>另外,更重要的是,出现雾状物的威士忌一般只在酒精度低于46%的酒液降温时出现,高度酒根本就没这些问题。这些动不动酒精含量高达60%上下的烈酒,标注非冷凝过滤,就是赤裸裸的一种忽悠了吧?哈哈哈,我这个外行的见解,专家见到请绕行哈。</div> <p class="ql-block">在当前全球威士忌市场发展迅猛的环境下,各家酒厂致力于不断扩大销售规模,威士忌产品的低龄化和NAS化已成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贯激进的Ardbeg会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并以“讲故事”来吸引阿贝迷的方式,似乎也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对威士忌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p><p class="ql-block">这一期深度聊威士忌的故事就聊到这里啦。觉得好玩的朋友们,继续约起喝酒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