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系列之八《秘境墨脱 空中圣莲》

飘旋的梅

<p class="ql-block">秘境墨脱,空中圣莲</p><p class="ql-block"> 文 | 张玉梅</p><p class="ql-block"> 墨脱因地处喜玛拉雅之东南而被称为藏南。</p><p class="ql-block"> 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p><p class="ql-block"> 墨脱是地球最北的热带气候区域。</p><p class="ql-block"> 墨脱是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p><p class="ql-block"> 墨脱是藏东南拥有中国最大的一块“完整森林”。</p><p class="ql-block"> 墨脱拥有中国最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其主体全部在墨脱。</p><p class="ql-block"> 墨脱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气候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它地处西藏林芝,东连察隅,西接米林,北靠波密,与印度紧邻的县。</p><p class="ql-block"> 墨脱又称“上珞瑜”,核心地区被印度划入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版图,县辖的三分之二位于中印边界争议地段内。</p><p class="ql-block"> 据说墨脱地形酷似层层叠叠盛开的莲花,其神秘感早根植在心中,随西藏团旅行出发前,我查了很多有关于墨脱的资料,上述的之最足以说明墨脱的魅力。正因为这些魅力才构成了我此行的动力,团队中有许多人也和我一样是因为行程中有墨脱打卡地才报此团出行。</p><p class="ql-block"> 在大巴车上,我常常遐想,在高耸的喜玛拉雅山脉之下,绿草如茵的草地上,一座县城拔地而起,那里牛羊遍地,鲜花盛开,随团队的大巴车穿山越岭过大河,一路走来,离波密越近这种猜想就越强烈,因去墨脱必须从波密进出,波密似乎就成了墨脱的代词。</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钟,我们终于到了海拔2720米的波密,住进了酒店,神秘波密现眼前,周围均是大雪山,薄云亲吻群山美,墨脱藏在山那边。</p><p class="ql-block"> 没到波密县城时,领队就告知大家,大巴车不允许进墨脱,要坐当地的越野车,车上人几乎异口同声“领队,安排吧。”</p><p class="ql-block"> 一到波密,领队就迫不急待地寻找去墨脱的车,问了几个车,都说封路呢,去不了,领队便忐忑地又问,什么时候解封,回答不知道,但对方却留下了联系方式,这让我们心中喜忧参半。两个小时后,司机的电话打过来,告诉领队,才宣布解封,明天是16日双数日,也是进墨脱的日子,准备好吧,每人三百元车费。领队说有点贵,一辆车一千八百元进出墨脱,这还只是交通费,可来这干什么了,就是奔墨脱来的,多贵都得去。我们连连应允,但心中却犯疑惑,才一百二十公里的路程要三百元。墨脱是边关县城,为了增加神秘感吗?还整个双进单出。可没办法,谁让你想去看那片神秘的土地呢?随后,我在街上购物时,又打听了几个车,都是一口价三百元,仿佛物价局统一定的价。</p><p class="ql-block"> 六月十六日一早,六辆越野车等候在宾馆前,很是壮观,走中线扎墨公路进墨脱。从波密出来,天就下雨,越野车一路爬坡,进墨脱的公路弯多路窄,仅有4.5米宽,很多路段是错不开车的,一边是陡峭的山,随时都有石头滚落下下,一边是轰鸣作响,湍急澎湃的河流淌,司机稍不留神,要么是撞上石头,要么就有翻下湍急河流的可能,只能采取双进单出,至此理解了墨脱并不是因为边关重镇而限行,而是因这路况。司机说翻过嗄隆拉雪山就到了,车窗外,雪山冰川覆盖在高山寒带的山谷间,像白色的哈达,哈达在山间舞动,变成了流动的飞瀑,这飞瀑飞下山峦越公路而去,路边还有一些滚落的石块。在穿越嘎隆拉雪山隧道前,车队在一片灌木丛草甸旁停了下来,草地上一簇簇黄花盛开,高山拔地而起,远处山峰白雪茫茫,如果不是细雨霏霏,我真想在这美丽的草地上打几个滚儿,一幅美妙山中细雨图,我们纷纷拍照,随后车又前行。走了不一会,车停住了,藏族司机说,前面山上的石头滚下来了,也就是说有泥石流发生,我们惊诧不已,庆幸车没有正好走到那里,大约堵了一小时左右,车又开始移动,过嘎隆拉隧道后,就进了墨脱境内,车开始逐渐下坡,路两旁的高山云杉苍劲而纯静,随后逐渐有松有柏,路很不好走,过三座桥,有一处飞流叠瀑冲刷着路面,又是急弯路段,一块飞石横在路中间,车慢速通过后,又过一座桥,路标标有泥石流路段,随后又有水流穿路而过。没走多远,前方又标注水毁路段,又一处最大的泥石路段,深约半米,一辆辆车慢速通过着,细一看多半都是当地车号,偶有外地越野车也是停在一旁,司机在观察着路况,判断如何行车,我们车上的六个人中就有拿着驾照开过多年车的,当即表示,换成自己断然不敢开车过这段路的,太危险了,一边是随时有可能落下来的石头,一边是滔滔的江水,前面是深不可预测的水坑,后边是滴滴鸣叫催赶前行的笛声,至此,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不让大巴车进出墨脱了,也理解了双进单出的交通管制,更理解了收取三百元车费的原因——实属不易。车缓慢前行着,我们身无责任,自然有闲心欣赏美景,只见窗外高山云杉茂密,一片片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林间时云时雨,近处流云飘动,远处烟霞不绝,飞瀑似银链悬空,又于耳畔轰鸣作响,一处处危桥,坍塌路段,飞石路段,泥石流路段,这样的标注每走几步就可见到,一路上还不断的看到引山洪过路的高台或路下穿行管道,废弃的藤桥无奈地站在那看着这一切。又走三十几米又有山上瀑布下来变成的河流,冲着路床,车缓缓而行,车又停了下来,前方由于泥石流堵住了,这一堵就近三个小时之久,其间,我们下车,这时已穿过了高山云杉林带,处于针阔叶混合林带,芭蕉以宽大的身躯推着身边灌木,翠绿的藤蔓布满林间,一片神秘的亚热带雨林就在身边。男人们多在路野吸烟,女人们则花枝招展地摆着姿势拍照,桥墩、大树、小花、野草、那林间的飞瀑、那云、那雨甚至连那停在路边的车都成了拍照的道具,男人永远都理解不了女人的生活为什么总是那么丰富,但谁都不敢往路边的草坪里行进半步,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热带雨林里的蚂蟥和毒蛇是不认人的。越野车走走停停,不知过了多少山岗,多少深沟,多少个积水坑,多少瀑布,多少河流,终于冲出原始森林,来到了雅鲁藏布江林多大拐弯处,人们很想触摸这奔腾的江水,无奈江水下切至深,只是匆匆地站在江边拍个照便继续前行,在一点半左右过了西莫(河)大桥,看到了位于雅鲁藏布江台地上的一大片建筑,悬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我们长长地出了口气,终于从4200米的嗄隆拉雪山垭口来到了海拔近1000米的墨脱县城,县城仍处在细雨霏霏之中,这一切颠覆了我原有的想象,墨脱并不是草原牛羊,而是悬在山谷之中,山顶雪峰在云端,山脚踩进江水边,县城悬在山中间,烟雨濛濛似圣莲。</p><p class="ql-block">《墨脱行》</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一洞担两县</p><p class="ql-block">穿越时空险</p><p class="ql-block">一山感四季</p><p class="ql-block">烟雨梦圣莲</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喜马拉雅东南行</p><p class="ql-block">墨脱端坐莲花中</p><p class="ql-block">脚踩雅鲁藏布江</p><p class="ql-block">伸手可摸雪山顶</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南迦巴瓦老仙翁</p><p class="ql-block">敢将大江向南横</p><p class="ql-block">饱沾墨水绘山河</p><p class="ql-block">打碎仙家墨宝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道墨迹向南行</p><p class="ql-block">下切藏南诸山峰</p><p class="ql-block">引得暖流朝北去</p><p class="ql-block">润出藏南好风景</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忙放下行囊,说要去看果果塘。果果塘实为雅鲁藏布江在墨脱境内大拐弯。见过黄河乾坤湾、金沙江第一个湾,这果果塘的湾也没什么两样,是河流的自然现象,只有曲折才能前行,陆地上没有一条河流是平直的流入大海,像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样,但河流执着于流淌,哪怕前进一毫米,雅鲁藏布江也是如此,当它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而来,迎面遇上海拔7700米南伽巴瓦峰后,不得不掉头向南,在距离墨脱12公里的德兴乡转了个身便奔腾南下,形成了世界罕见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据科学家考证:墨脱处于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发地带。这一切都是因了大峡谷地区存在着软流圈地幔上涌体。正是这条峡谷让墨脱倍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水热条件优越,降雨量极大,造就了墨脱境内浓密的亚热带森林,也造就了大峡谷中果果塘大拐弯的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我们到达这里时,景观台上白茫茫一片,云就在脚下,雅鲁藏布江仿佛在飘动,若隐若现,一片云飘雾绕,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渐渐的,云去岛显,雅鲁藏布江尤如一条淡黄色的飘带缠绕在一座小岛上,周围是拥有热带雨林的大山,岛上层层叠叠的梯田尽显着南国园田风光,一道道梯田的孤线向下弯曲着,这时雨林中的水雾又飘落在园田上,如梦似幻,充满了神秘和美感。果果塘神秘而又甜甜的名字,刻在了我心上。</p><p class="ql-block"> 离开果果塘,我们又来到了距县城7公里左右,南部的德兴乡德兴村的门巴村寨。当德兴村以其清新秀丽娴静舒适的村容村貌呈现在我们面前时,虽然是雨天,但我们仍然很兴奋,一条笔直的村道,两旁是门巴族的茅草特色民宅建筑,均为一院两层,院子由篱笆围起,篱笆墙内高大的香蕉树引人注目,这里产香蕉?让人想不到,看村里的介绍才知:德兴村是墨脱县的小康示范村,是福建援建队对德兴村的民房道路进行了改造,还完成了藤编、疏菜大棚等扶贫项目,同时建成了香蕉、蜜柚、枇杷为主的典型亚热带经济林,人均收入达八千多元,村内水电通讯设施齐全,深度开发了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实现了脱贫目标。原来,山里山外走的是一个路子,那就是脱贫攻坚奔小康,不怕你地处那里,今天的执政党都会用双手托起,印度洋暖湿气候润泽了墨脱,党的阳光也照进了这里。我在那些庭院那香蕉树下照了相作为留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回到县城,就一头扎进了墨脱县博物馆,希望深层次地了解墨脱,了解他的前生今世。</p><p class="ql-block"> 墨脱县拥有一镇七乡,有五个乡与印度相邻,县城与印度实控区仅有二十公里。主要居民是门巴族和珞巴族,还有部分藏族、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门珞民族各有各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使用刻木结绳记事,宗教崇拜相当广泛,“万物有灵观”是珞巴族信仰和崇拜的思想基础。门珞民族在亚热带气候、高山峻岭、森林连绵的环境中几乎与外界文化没有交流的情况下,这种民族文化没有退化、变异甚至消失,相反,他们产生了自己的农耕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狩猎文化,祭祀文化。珞巴族崇拜自然,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等自然和自然现象都有神灵,从而成为其崇拜对象,同时,把人类的繁衍与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相联系,过去的珞巴族由于生活在亚热带雨林中,善于制作毒箭和砍刀等,以老虎为图腾,自称为“虎之子”;而门巴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在山口和路旁看到经幡和玛尼堆,还有水玛尼,即在流淌的小河边搭建小木屋,经幡和玛尼堆见了不少,水玛尼我们没有看到,只是在这座博物馆内见有介绍,这些被称为珞瑜文化。门巴珞巴族男女都善于编制竹筐、竹席、竹笼和竹绳这些器物,还能制作石锅、木碗、竹藤等工艺产品,品类繁多,藤桥和藤编溜索就是他们最原始的跨越山川沟壑工具。在博物馆中我还看到介绍:门巴族、珞巴族的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服饰、饮食和民俗丰富多彩,还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只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很多东西都没有体会到,只看到了一件非遗技艺产品“墨脱石锅”,在大街小巷都有卖石锅的商店,这是最早门珞民族的炊具。</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墨脱时,天在下雨,走时仍在下。当地人说,这墨脱啊,三百六十天有三百天在下雨,我们在雨天里逛了县城的街道和圣莲公园,有人买了石锅,而我买了墨脱的香蕉,从树上砍下来的一杆香蕉,才二十元。司机催着我们早起赶路,怕堵车,回来的路上,我更体会到了警察的不易,在泥石流路段,两个警察一个看山上的石头,一个指挥车,生怕落下来的石头砸在过路的车上。至此,我体会到,来墨脱车与公里数无关,完全在于路况,而司机却憧憬地说,再过三年就好了,从林芝到墨脱就通高速公路了。而我心里却暗自庆幸,走高速公路,能体会到进墨脱的路之险、山之奇、林之幽、瀑之美、风之润,雨之绵、地之肥吗?但我由衷地为墨脱人民高兴,他们不再是被囚于山里的人,和全国人民一样过上了小康生活。</p><p class="ql-block">2022/8/14</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热带雨林</p> <p class="ql-block">大桥</p> <p class="ql-block">圣莲公园</p> <p class="ql-block">我买的香蕉</p> <p class="ql-block">在波密县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这里波密县的景观桥</p> <p class="ql-block">站在墨脱博物馆外看县城全景</p> <p class="ql-block">门巴族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暴布</p> <p class="ql-block">高山草甸竟有小花在盛开</p> <p class="ql-block">果果塘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堵车的时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