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同视角讲《范进中举》

<p class="ql-block">从主人公范进的角度叙述中举前后、中举时自己和周围人的态度变化,注意人称应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从见证者(如邻居、张乡绅、胡屠户等)角度叙述中举前后范进不同的生命状态;还可以从物化的角度(范进家的那只鸡)叙述众人围绕着中举发生的啼笑皆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主人公视角</p><p class="ql-block">2.见证者视角</p><p class="ql-block">3.物化的视角</p> <p class="ql-block">从物化的角度复述故事,带有魔幻的色彩,就如莫言的小说一样,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作者围绕“中举”刻画了一幅形象逼真的众生百相图,在这幅图画里,各色人物粉墨登场。</p> <p class="ql-block">吴敬梓用讽刺、夸张的手法,给喜剧注入了心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这种笑是流着眼泪的,它实则是一出人性毁灭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范进”其实是封建时代千千万万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还有无数的“范进们”挣扎在科考路上。可见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它毒害的仅仅是读书人吗?我们看看范进周围的人,上至张乡绅这样的官员,下至众乡邻那样的下层百姓,在他们身上折射出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世风!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病态的社会!是谁导演了这一切!是封建科举制度这只无形的大手控制并扭曲了人们的心灵!作者借“范进”批判了科举制度的毒害,揭露了不良的世风!在科举道路上,岂止一个范进热衷功名?</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一朝成名,富贵在手,如丁举人,张乡绅;有的人,沉浮科海,一朝得道,如范进,周进;有的人,终其一生,为科举殉道,如孔乙己;这些人,把科举考试当作实现功名富贵的跳板,醉心科举,热衷功名,逐渐失了读书人的本心。</p> <p class="ql-block">“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我们在盛世开明时代,在读书这条路上,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