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同窗共读整四载,</p><p class="ql-block">胜过山伯祝英台。</p><p class="ql-block">年逾古稀再相会,</p><p class="ql-block">珍惜缘分深深爱。</p><p class="ql-block">仿照《梁祝》歌词写下这几句打油诗,很是符合我们此刻的心情。梁祝同窗共读整三载,我们却超过四载,所以说“胜过”。我们这三年制中师怎么超过了四年?这就是“文革”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其实我们真真正正只读了两年的师范,后面两年多,文化大革命,你懂的。所以我戏称我们班是“永远的师二甲”。</p><p class="ql-block">记得离开母校之前,我们几个走得比较近的同学翻印了一本小册子(歌曲),封面署名是“BCFHWY”,代表我们几个人的姓名拼音首字母。今天相聚的,只有6人中的5人:B(鲍庭宏)这个徽师1号大个子已经被上帝请去多年了。他的篮球,他的钢板字,肯定会得到上帝的赏识。我们“永远的师二甲”原来的46名同学,上帝已经请去近20位,现在健在的已不足30人。</p><p class="ql-block">我们当年刻印纪念册的健在五人中,C(程树森)在宁国,H(黄琦璋)在太平和石台两县交界处的偏远地区,他俩为了11月23日的相聚,22日就分別到了屯溪和歙县潭渡。</p><p class="ql-block">我和黄琦璋自从离开母校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未曾见过面了。今年三月,我们终于取得了联系。奈何由于疫情影响,我被困在了上海,回不了老家。一直拖到现在才相聚。</p> <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前,从左至右:汪代忠、叶锦良、方新印、鲍廷宏、黄琦璋、程树森。</p> <p class="ql-block">我们五个人中,F(方新印)W(汪代忠)和我Y(叶锦良)就在附近的岩寺和歙县,离母校最近。</p> <p class="ql-block">相聚亦难別亦难。不知不觉间我们都成了七十好几奔八十的人了。能够走到今天的同学,我们的缘分和福分都不浅。</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我们有国家给我们发退休工资,活着就能挣钱,这是一种前世修来的福分。我们要好好珍惜。</p> <p class="ql-block">感恩天下太平。今世的福分,母校的情分,同学的缘分,让我们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感谢我们的班主任苏老师,年逾八旬,仍主动为我们的欢聚奔波协调。感谢校方为我们提供的方便。</p> <p class="ql-block">感谢老班长王裕升和吴曼华、吴淑华、程树森、方新印及全体同学的大力支持,我们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珍惜盛世太平的时光,感恩知足,保重身体,健康度晚年。</p> <p class="ql-block">期待不久后,我们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