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来邮去】(长白山行)

张耀文

<h3> <br> 午后从长春上高速公路,头回踏上东北大地毫无倦意,好奇的目光被窗外风景吸引。路边两侧田野齐人高的高粱,顺着起伏地势种植,如绿色波浪般,大片种植马铃薯的地如翠绿地毯铺盖在田野。远处还有许多大面积蔬菜大棚,应用科技手段改善北方寒冷期间蔬菜单一化,为菜篮子提供丰富品种,使人们生活得到提升。<br>  不时见到东北农村民居大都单层瓦房,屋前搭建框架安装玻璃,整座建筑连城整体,能采光,阳光取暖,封闭保温。抵御严冬寒冷的好方式。汽车在靖宇出口下高速转省道。进入延边地区,道路边的白桦树林,高粱作物,远处朝鲜族民居不时从窗外掠过,粉红色屋顶刷白色墙体,单层建筑。朝鲜族自然村散落绿野之中。<br>  途径 “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它座落在安图县松江镇一处平缓坡地,占地面积有90来亩,1.4万平方米朝鲜族风格建筑物。从停车场步入古村落气派大门,硕大的大茶壶在空中不停流出水来给人一种悬空的奇特视觉,被誉为“长白山第一壶”。古村落里面依次有民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统美食体验馆,及民宿建筑物,都是高出地面半米单层搭建,规划排布井然有序。前些年去南韩,光顾过朝鲜族风情园,利用原有自然村落改造为旅游景点,村庄还有少数村民,走进参观一切都那么自然贴近生活,领略到朝鲜族风土人情,感受民众生活习俗。而眼前的崭新的建筑、新铺设宽大通道,是专门作为旅游景点而设置,人为痕迹太重,难以还原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br>  我不跟团队去听课介绍,自个到处闲逛。到大厅,里面灯光绚丽多彩,在 优美轻柔旋律伴凑下,个头高挑貌样出众女孩们灵巧旋转,轻歌曼舞的舞蹈柔美多姿,赢得众人阵阵喝彩掌声。停留一会儿又去各处走走观看,室外烈日当空暴晒,逛到西北角见大草坪树木茂密,见有二位游人在树荫下休歇我便过去,习习微风带来凉意很舒坦。<br>  不多时驶来一辆“延边电视台”车停在附近,一位戴眼镜干部模样带几个手提摄像器材工作人员去后,司机师傅也来树荫下乘凉。这位仁兄很有礼貌地问“你们准是要去看天池是吧”素不相识没有拘束感,大家很快交谈起来。他知识面广阅历丰富,先聊起长白山是女真族发祥地,是大清王朝龙脉所在地,康熙年间来此祭拜后封山。但现在是朝鲜族人主要聚集地。当年抗联战士在这一带活动,在及其艰难条件打击日本鬼子。以及传闻的天池出现怪物。我们饶有兴趣听他讲述不少长白山的轶闻趣事。望着蓝天炎阳,我蛮自信道“明天看天池,应该没问题吧”他听罢连连摆手“这还真说不准,预防多变气候,有带雨衣吗”。听到他此话,让我半珦回不过神来,“山顶气候变幻莫测,不瞒您说大慨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无缘看到天池”,略胖游客插嘴说“领队讲山上气候变化拿捏不准,听说江总上天池也未能如愿”。“所以你们期望值不能太高”,师傅接着又讲起长白山大天池只有出水和小天池截然相反只有进水,水位不变的神奇谜团,他讲的说的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我们唠嗑甚欢。他的同事拍摄任务忙乎完陆续返回,收拾好摄影器材他们就打道回府,目送车辆远去我不由赞叹,在电视台新闻媒体单位工作,长期受工作环境熏陶,人的文化素养能得到相应提高,连司机也不例外。<br>  </h3> <h3> 二道白河小镇地处偏僻林区,平日里宁静祥和,但旅游旺季车水马龙人流似潮,旅馆、民宿爆满,由于疫情缘故今年人流量只及往昔一半。我们进店铺购食品时,“山上气候变化比小孩变脸还快,要是被雨淋湿着凉可麻烦啦”,老板娘热心地在提醒。室外依旧烈阳高悬,我见状略微迟疑,妻子白了我一眼“有备无患,明天最好用不上,带回去以后还能用”,是呀“近山知鸟音”看到老板娘一脸质朴诚恳,我不再犹豫挑件大号雨衣。<br>  我们今晚住宿地位于省道331边,公路贯穿“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从山脚下而过,“白山大酒店”坐落在绿荫丛林。长白山保存完好原始森林,浩瀚无垠的林海,阵风过后松涛声宛如海浪低沉轰鸣,清脆婉转鸟啼声从乔木灌木林传出,时起彼伏的小虫鸣叫声,熟悉而久违的声音,是那么悦耳亲切,把我们拉回儿时在田间玩耍的时光。举目四望皆是苍翠,漫步在绿色海洋之中心旷神怡。黄昏一抹晚霞消失在层叠山峦,气温明显下降。晚饭我们选择去农家饭店就餐,吩咐老板来几道本地菜。新闻联播看完,猪肉白菜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锅包肉,拔丝地瓜几道菜陆续端上来。难得吃上地道东北菜,边吃边评论东北菜与老家饮食习惯的差异。吃饭时我将得到信息告诉伙伴“山顶气候变化摸着不定,到时不一定能观赏到天池,要作思想准备”。大伙沉思片刻认为:既然出来了,顺其自然,坦然面对。夜幕降临夜空星星闪烁,但愿明天晴空可以饱览向往已久的天池秀美景色。大山深处凉爽宜人无须空调,放枕高眠进入梦乡。<br>  清晨天色灰蒙在宾馆周边散步,周围都是高大挺立树木绿荫覆盖,清新湿润空气带有一点芳香,不知名花草随风摇曳,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不晓什么小动物,从树丛来窜出又迅速消失,着实被吓了一跳。太阳姗姗来迟,从云层才露脸不久躲进去。8点前大伙都在停车场集中,等候防疫部门核对团队核酸检测信息。不多久传来消息准时出发,车队迅速沿着林荫公路行驶穿行在林海,大家在轻松愉快地交谈,进入景区快到游客中心天色逐渐变暗,一阵急促大雨的雨点敲打车窗,突如其来大雨让大伙都忐忑不安,车内顿时寂静无语。我内心马上不祥预感:难道此行也要归类百分之七十吗?但还抱一点期待,多变的天气或许在我们抵达山上,可能会转晴让我们惊喜。</h3> <h3><br><br>  在游客中心候车时,我们赶紧穿戴雨衣鞋套,换乘景区小车走左边线路直奔天池。车内女游客看着窗外灰濛濛天气还下雨,担忧地问师傅“这样天气能看到天池吗”师傅含糊地回答“有时山脚下有雨,山顶放晴”她们又七嘴八舌地问“到山顶一时看不到天池,我们可以等,不晓要等多久呢”车沿盘旋道路左拐右旋而上,半山腰稀薄白雾慢慢飘拂过来,影响能见度,师傅全神贯注开车没有搭理她们。山脚下植被是茂密树林,随着海拔高度看到灌木丛林,再上只有光秃裸露土壤,粗犷的岩石,高寒地带植物难以生存一片荒凉。车快接近山顶,雨势已经减弱,车窗外的大雾让大伙都默不作声心都凉了,昨天艳阳高照,可今天却阴天下雨,浓雾漫天无法目睹天池景色,大伙脸上挂着沮丧神色。面对气候突然变故,我们早有一切随缘,坦然面对的心态,不像有些人情绪跌落到谷底。<br>  风雨交加中景区内穿雨衣的、打伞的,依然人流熙熙,在浓雾中10米外人影模糊不清,我们都走散了。快步走过一段石板台阶登上观景平台。内心按耐不住一丝兴奋,世界海拔最高火山口湖,国内最深的湖泊就在我的脚下。拂面的雨点冰冷,冷风刮过来不由打个寒颤。眼前浓雾茫茫似如漂浮云雾其中,当年苏东坡登庐山,因漫山遍野迷雾,登庐山无果返回叹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刻不由产生“浓雾深锁天池貌,只缘独身伫池边”的感叹。1962年中朝划分边境走向。天池的一半和长白山脉最高峰白头山归属朝方,金日成参加抗联曾在此打过游击,白头山现在更名为“将军山”,成为朝方的圣山。我向在观景台的工作人员打听“中朝界碑在附近吗”,他摇摇头“中朝边境线界碑,从西坡上才能看到”。我还心存侥幸地问“想等下去,看到天池的可能性大吗?”“凭我经验,今天是没有指望,欢迎您有机会再来”,他很体谅游客心情。我转身朝下走,栈道挤满游人,许多人站在围栏边倾斜身子向下张望,天池近在咫尺,可惜游客美好的愿望被一片白茫茫浓雾所遮挡,游客们都流露惋惜无奈的表情。栈道铺设在火山口边缘,朝下看陡峭斜坡深不可测。为了游客的安全,工作人员一身湿漉站在栈道外,一再提醒游客们“雨天走慢点,不要拥挤注意安全”。为了我们出行平安,在恶劣条件下他们认真负责地工作真不容易,感谢他们默默无闻为我们辛勤地付出。1983年8月邓老爷子登长白山天池,游览天池后,感慨大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兴致勃勃亲笔为天池题字。“天池”碑刻树立在池边。我们冒雨地排列在天池边合影,人多依次在“天池”碑刻前拍摄。我不顾下雨拿掉雨衣头罩,站在邓老爷子苍劲有力的“天池”题词碑刻旁,用图像记录下冒雨上天池的身影,作为长久思忆。<br>  </h3> <h3>  浓浓大雾覆盖着山顶,一时半会是等不到天池展露少女般靓丽容貌,便在栈道缓慢走个来回,依依不舍下山。返回景区换乘中心等待转车时,同团队的正在委屈地抱怨“唉,这些天都大热天,今天怎么雨下个不停”他自信带雨伞管用,不买雨衣鞋套,结果裤子和鞋子被大雨打湿,“天气变化比翻书还快”。他的女伴也忿忿不平怨言“大老远跑来,上天池啥都见不着”。我们劝说“前面还有景点值得去看看”,车来了我们就走。顺着栈道蜿蜒前行,前面一男孩拉住妈妈衣角“妈妈怎么有一个怪味道”随后我们也闻到飘来空气中似乎是硫磺味。山顶寒风重雾,山下林木枝繁叶茂随处都苍绿,“哪来怪味呢”我们的疑惑绕过弯道就得到诠释:河谷多处从岩石缝隙喷出沸腾热水,形成热气腾腾白雾弥漫河谷上空,含有硫磺气味顺风飘散。没有见过如此场面,有些惊讶。机灵小商贩善于抓住商机,“温泉热水煮土鸡蛋味道独特,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粗嗓门吆喝声,引得许多游人围观购买。正值午时,我们也买来品尝,鸡蛋未全熟,不过确实有股与众不同的香味。<br>  填补能量后冒着下雨继续向上攀登台阶,气喘吁吁爬上长坡后,前面豁然开朗,1993年《长白山》邮票第二枚主图原地,展现眼前。群山怀抱的天池,池水顺两峰缺口溢出来,在断崖处奔腾而下,形成落差70米瀑布,水流撞击岩石如天女散花,水气如雾翻腾气势磅礴,隐约闻到瀑布激流轰鸣声。几次登庐山看瀑布都未果。此时此刻蔚然壮观的场景,与诗圣李白描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境意如同一辙。不顾毛毛雨将雨衣脱掉,寻找位置连续拍照。原先的观景地点离瀑布不远,近距离拍摄更能体现瀑布雄伟的气势效果,因有时发生山体岩石滚落下来危及安全,就调整到现在位置。松花江源于天池,日夜淌流不息的水滋润东北大地。天池只见水流出,而天池水位却大致不变。数据显示雪水、雨水的补充量仅有0.43亿吨,溢流出达1.23亿吨,0.8亿吨天文数字的悬殊无疑靠丰富地下水补充。但地下水源头在何处?抱着好奇心回家后顺手查阅一些资料,现有学者提出“地下水深循环”整个概念的新颖论点:天池水来自“亚洲水塔”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渗透水通过裂缝进入熔岩隧道,在封闭缝隙通道流动,引力均衡作用下,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流动。富有创意的新论点颠破正常思维。大自然奥秘在科技人员不懈努力工作下,可望在不太远的未来得到破解。</h3> <h3>  紧接着我们转道“小天池”景点。在雨中爬上山腰,四周群山环绕,深深隐藏在树林里,海拔1780米的银环湖。湖面呈圆形,湖水碧绿,水桶般粗的水流往湖内倾注,但是没有出口,湖水长年累月不枯不涝没有多大变化,我静静地站在湖边,看着清澈湖水发愣,妻子推我一把“呆呆的想什么”,我指着湖面“大天池只有流出水,而小天池只有流进水,水位却不变,这些现象真把人给搞懵了”,的确自然界之谜让游人颇感兴趣,吸引游人前来探一究竟。<br>  随后我们去“绿渊潭”,因潭水碧绿而得名。周边密集树林一潭深水点缀在绿荫之中,瀑布由26米高山崖流泻直下,水流落在岩石上四溅,流入深潭,如一幅景色别致山水画,我们刚拍照没几张,雨又愈来愈大,不宜久留拔腿在雨中快步返回。<br>  在游客中心等候团队其他人员,意外发觉高大挺拔标志性景物“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碑刻就在停车场边,匆忙跑出去又在雨中抢拍留影。<br>  对长白山地处在海拔高、纬度高,气候多变特征我们了解甚少的。尤其夏季气候风云莫测变幻无常,有时晴天骄阳高挂燥热难耐,忽然间狂风大作倾盆大雨。有时乌云浓雾倾刻间将秀美天池景色掩盖。江总登临天池也遇缺憾,第二次上山时天气晴朗,始料不及临近山顶,云遮雾绕将整个山顶笼罩。后来人们说天池是深闺怀春少女羞于见人,不轻易露出秀美迷人容貌。长白山天池蒙着一层轻薄白纱充满神秘朦胧感,更具魅力使人向往神之。</h3> <h3>  </h3> <h3>  1993年中国邮政部门发行“长白山”邮票。</h3> <h3>  1983年8月,邓小平同志登上天池,晴空万里,山峰倒映在碧蓝如镜池水,山水连成一色,美不胜收的天池景色让小平同志赞叹不已,亲笔为天池题字。</h3> <h3>  风雨交加雾朦胧的背后,是无数游人所向往的天池。</h3> <h3>  长白山的主要景观,长白山瀑布。松花江的源头,东北最大的瀑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