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李万林:北路梆子传承与创新的杰出榜样

未名湖

<p class="ql-block"><b>李万林:北路梆子传承与创新的杰出榜样</b></p><p class="ql-block">龚晋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小在我的心里,李万林就是一个杰出的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恢复传统戏以后,他与贾桂林、董福、安秉琪等前辈艺术家,一道创造的北路梆子《血手印》《王宝钏》《金水桥》等传统剧目的艺术高峰,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经典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自身的持续努力,创作出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可以保留下来的北路梆子新剧目,打造出了独一份的“万林腔”及其艺术新流派,至今仍然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榜样作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王宝钏·拜寿》(左起)安秉琪饰王允、李万林饰薛平贵、贾桂林(小电灯)饰王宝钏、董福饰穆洪。</i></p> <p class="ql-block">热爱北路梆子,源自童年时候从父母口中知道了“小电灯”这个艺名。接着,又从家里的有线广播收听到了贾桂林主演的现代戏,很快便陷入了对北路梆子“嗨腔”的痴迷状态。1979年秋冬两季,我在忻县地区药材公司实习期间,有幸在老街上的剧场里看了北路梆子《金水桥》的现场演出。从那时起,就被银屏公主的扮演者贾桂林、李世民的扮演者李万林等艺术呈现所折服,尤其喜欢贾桂林的“嗨腔”和北路梆子“男演男”的舞台人物形象。后来在看电影版北路梆子《金水桥》的时候,更加喜欢上了北路梆子和贾桂林、李万林,包括在剧中出演其他角色的各位新老艺术家。 </p><p class="ql-block">在我心中,李万林留给我的印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p><p class="ql-block">第一,有钻研北路梆子的刻苦精神。众所周知,李万林是晋剧演员,曾经于1975年参加拍摄晋剧艺术资料片《小宴》,他在剧中扮演司徒王允,刘惠生在剧中扮演吕布,田桂兰在剧中扮演貂蝉。至今,这个资料片,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教科书式”的艺术范本。北路梆子的调门比晋剧高,演唱起来的节奏也不一样,尤其是对“嗨腔”的处理,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但逐个去看李万林由晋剧改唱北路梆子以后演出的剧目,特别是去听他在这些剧目中的行腔,已经完全化成了北路梆子应有的音韵范式,创造出了一系列传唱不朽、有着鲜明北路梆子音韵特点和李万林个性演唱特色的经典唱段。</p><p class="ql-block"> 李万林的表演,清新高雅,超凡脱俗,尤其重视人物形象的唯美和神似,重视剧情内容的铺陈与张合,在掌控舞台演出效果和促进观演互动等方面,善于拿剧目与角色说话,从不单纯带入不贴切人物形象塑造的多余技巧,并总能在舞台人物塑造上得到最好的艺术发挥。从一定意义上,扩大了北路梆子的剧种影响,提升了北路梆子的剧种地位。</p><p class="ql-block"> 李万林的声腔,舒展大气,悠扬悦耳,尤其重视板式结构的充分运用,重视戏文唱词的清晰传递,不仅吸收了晋剧声腔的许多优点,而且吸收了北路梆子青衣、花脸声腔的艺术精华,广开门路,兼容并蓄,促使成就了俗称“万林腔”的李万林声腔艺术新流派。演唱上的科学发声,也是李万林用心钻研北路梆子声腔艺术换来的艺术成果。 </p><p class="ql-block">现在,回放李万林所演过的剧目,也全部是彰显中华文明和道德力量的杰作。歌唱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成为所演剧目的一条主线。从一个艺术家的政治站位与行为自觉,真正承担起了传承与创新及其高台教化的责任与义务,并经受住了历史时间的考验。</p><p class="ql-block">第二,有探索北路梆子的创新意识。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李万林不满足于北路梆子原有传统剧目的演出和已有艺术成就的现状。解禁传统戏不长时间,当各个剧种都在忙着恢复传统戏的时候,他就一边参与传统戏的复排复演,一边把“续范亭”这一历史人物搬上了北路梆子舞台,成为让“续范亭”第一次登上戏曲舞台的第一人。当然,排演《续范亭》,肯定有一个集体创作团队,但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李万林敢出演这个剧目,敢塑造这个角色,没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气魄,是做不到的。以至由他主演的北路梆子现代戏《八一风暴》《和尚下山》等,尤其是新编北路梆子历史剧《五台县令》《画龙点睛》等,更是李万林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李万林还主演了北路梆子移植潮剧原创大戏《香壶案》,通过“本土化”二度创作,获得成功,增加了北路梆子移植新剧目。至今,大家谈起其中的一些表演细节,仍然会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北路梆子《续范亭》/李万林在剧中饰续范亭。</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北路梆子《画龙点睛》/李万林在剧中饰李世民、段根昌饰常何。</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北路梆子《五台县令》/李万林在剧中饰黄国安。</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北路梆子戏曲电视剧《和尚下山》/李万林在剧中饰老支书。</i></p> <p class="ql-block">第三,有发展北路梆子的大局观念。李万林在职时,很早就开始了一手抓创作,一手推新人,随即让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年演员,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赛事中脱颖而出。离职后,他更加重视北路梆子新人的培养,不断对青年演员的艺术再提高、再创造,做出无私奉献。特别是加强了对新生代北路梆子演员的培养,经常从自媒体上可以看到他给他的弟子不厌其烦地进行艺术示范,从身段、妆容,到声腔、念白,包括如何分析故事人物、如何调动文武场乐师、如何启发观众产生艺术共鸣等,耐心细致,孜孜不倦,对新生代演员体现出了极大的关怀和厚爱。也能从自媒体上看到师从其他艺术流派的后辈演员去向他求教,他也会毫无保留地给予悉心传授和热情指导。目前,一批新生代演员正在北路梆子演出中逐步走到舞台中央,发挥着艺术骨干作用。他对观众也是满怀深情,他说,观众来看我,是对北路梆子的一份敬意,必须友善待之,随来随见,真诚满足,无“观”就无“演”,否则,会难以心安。 </p><p class="ql-block">总之,李万林表演艺术影响深远,李万林声腔艺术有着里程碑式的创造性发展。其中,在民间学仿传唱者甚多,他的一些弟子更是深受其染,得其正宗,承其所法,正在北路梆子舞台上,与其他艺术流派的传承人,一道延续和传唱着北路梆子通天达地的艺术“血脉”。相信在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再次重现北路梆子昔日辉煌的时日,不久将会到来。</p><p class="ql-block">转自:山西省戏剧研究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