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梅清木秀

<p class="ql-block">前几日,父亲的生辰,提前一天给他烧了些纸钱。一如往年,父亲的生日,都要往他银行卡上打些钱以表心意,只是今年特别了一些。犹豫再三还是照例拔通了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只是迎接我的不再是:"又来祝我生日啦!要回来吃饭不嘛…”那调侃话语,而是不失礼貌却毫无情感的提示语音:“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每逢一些特殊的节日,父母们都要在屋前给老祖宗们烧纸,事先将一摞摞很厚的黄纸铺于板凳上,用钱模工具打孔制作花纹。钱模工具一头是木槌,另一头是半圆形铁钳口,将钱模工具对准厚厚的黄纸,用锤子用力砸木槌顶部,锋利的铁钳口就会向下穿透黄纸,锤子一起一落,沉闷地声音间贯而出,厚厚的黄纸上便留下一排一排的铜钱花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将黄纸一沓一沓用 fu 纸封好,上面写上祖先的名字。然后摆放好,摆放的方式也是有讲究的,一沓沓的纸左右立靠在一起,形成一小间一小间的格子,有点像楼盘样品间的俯视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小毛孩子总要跳出来说两句自认为无关紧要的俏皮话,总是被父母喝斥不要乱讲话,纸快烧结束了,父母就会叫我们过去磕头,求祖宗保佑我们学习好,身体安康之类的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前,婆婆每到清明节前就开始在客厅阳台上折金元宝,有次我看见她带着小宝一起折,便问她折金元宝为何要带上孩子,没有什么忌讳吗?婆婆抬头看了看我,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的今天,我才懂得她笑里深藏的那抹含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婆婆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手中折着金泊纸,脑海里会因这些折纸勾起对某位亲人的回忆,会想起那些偶尔被遗忘的时光,也会想起曾经与至亲的人一起渡过的那些美好的,糟糕的,温情的,贫苦的,争吵的,或许是有点遗憾的那些时光。</p> <p class="ql-block">曾经我们认为迷信的东西,有一天却确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且希望通过某种形式,某种介质,把我们的思念具体化,让这些形式成为一种纽带,把这种思念传达,希望故去的人灵魂可以感知,在另一个地方依然安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纸在火焰中燃烧,燃烧后的黑色纸片蜷缩着,带着明暗星火闪闪烁烁地飘向空中,像夜空中聚集的萤火虫,随着微风越升越高,像更远的天际飘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辈们从不刻意对我们进,以后应该怎么做这类的事情,他们只是用行动告之我们~这就是传统,世世辈辈相承,在不经意间这些传统文化就已经根植于我们的脑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秦汉时期,祭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这是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之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