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军队和地方的行政级别对应关系

老兵

<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军队和地方的行政级别对应关系</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发的那篇有关地方行政级别的文章《今天耳熟能详的高干,你知道当年是如何划分的吗?详解其由来》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兴趣和讨论,也有网友提了一些问题和补充,在这里非常感谢!另外文章中也引出了很多朋友对我国军队当年的行政级别的极大兴趣,这里就给大家细细详解下。</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先回答前文有朋友提出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按照文中的文件,所以能不能说:50年代国家各部委正副职、大区正副职、大区各部正职(不含副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正职待遇相当于部队正兵团级?"</p><p class="ql-block">这里给大家的答复是:在五十年代的初期,这些职位的级别确实相当于正兵团职,(不过正兵团职级别有的是评为副兵团级,个别还是准兵团级)。并且50年代初期那段特殊时期中一些省市的正职原来就是正兵团职干部。不过54年以后形势稳定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p><p class="ql-block">第二个问题是:54年以后地方干部待遇相对部队干部是不是有所下降?</p><p class="ql-block">这里回答是:其实不能说54年以后地方干部待遇(或级别)有所下降,而是由于干部的"扩容"导致同样职务的等级线也扩大了。如52年评级时的大区副主席,最低是5级;而54年的标准是大区副主席最低是7级:(见下图1、图2)。</p><p class="ql-block">图1</p><p class="ql-block">图2</p><p class="ql-block">另外军队干部的待遇(级别)正军级以下从50年代到65年是提了一到二级的(是因为标准,不是贡献晋级),如50年代正师级转业定11级,(正军级为8级),而65年套行政级别时,正师级标准则是9级,正军级基准是7级,有的6级。大家可以参见下图中65年军队的定级文件:</p><p class="ql-block">下面给大家详细解说下当年我军中军衔和行政级别的关系。不过这些标准都是66年以前的标准了,和今天有些地方不是一样,但对于曾打下我们这片红色江山和守卫着这片大地的人民军队,我们应该了解下他们的历史。这也是一种对先辈的尊重和怀念!尤其是对军迷来说,更是有着更多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行政级别是我国干部个人履历中一个重要的信息,但由于当年级别信息一般都不公开,加上当时的一职多级和多职也可同级的结构,我们是无法仅根据职位(除少数职务是一职一级)来判断干部的行政级别的。</p><p class="ql-block">而军队是一个特殊单位,当年很多时候出于保密的需要,所以情况就更复杂。不过现在就如同我军的番号一样,已经完全公开了,基本不是秘密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军的发展速度和自信程度。</p><p class="ql-block">当年我军实行的是军衔、军队职务、军队级别(即后来的行政级别)的三重结构,所以你仅凭军衔或职务是不能完全确定行政级别的,即使同一军队职务所对应的级别也有所不同,如副兵团级,就有5级,有6级;正军级就有6级,有7级,从前面的资料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p><p class="ql-block">还有不少军事爱好者喜欢直接为军衔和级别建立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如元帅3级,大将4级,上将5级,中将6级,少将7级、8级等。虽然大部分这些军衔的军官级别情况确实是这样,但我们不能认为这就是军衔和行政级别对应的绝对标准,因为,各个行政级别都可能有不同军衔的干部。</p><p class="ql-block">例如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老将军们的资料可以看到:</p><p class="ql-block">行政3级:大部分元帅都是行政3级,但大将、上将、中将中也有行政3级的,如大将张云逸(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定3级),上将乌兰夫(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定3级),中将赛福鼎(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定3级)。</p><p class="ql-block">许光达大将</p><p class="ql-block">而行政5级中就有大将许光达和大部分上将,中将徐立清等;行政6级有上将王平、刘震等和大部分中将,还有少将段苏权、鲁瑞林等。行政7级则有中将孙继先和一部分少将等。而行政8级的军队干部,除了少将还有部分大校。</p><p class="ql-block">以前本人的文章讨论过少将级别从6级到10级的都有,大家可以翻翻,而少将和大校是当年级别分布最多的两个军衔,大校甚至从8级到12级都有,如下面这些大校。</p><p class="ql-block">8级大校:</p><p class="ql-block">9级大校:</p><p class="ql-block">10级大校:</p><p class="ql-block">11级大校:</p><p class="ql-block">12级大校:</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应该知道了,军队定级时也只看的是原军队级别和时任职务,跟军衔没有关系。和地方干部定级的原则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另外我们还可以从1965年2月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改革军官薪金制度的决定》,即将军官现行级别改定为国家机关行政级别的这份文件规定作为一个佐证,下图即是当年的各级基准职务定级的幅度和标准。</p><p class="ql-block">当年的各级基准职务定级标准图</p><p class="ql-block">另外这里还说下,军队干部在最初评级后到65年靠定政府行政级别时,没转业的(主要师以下)的干部大多提过1到2级(中校以下也大多晋升过一次到二次军衔)。</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当年的提级情况:</p><p class="ql-block">1956年1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调整军官级别问题的几条规定》,调整了11.3万余名准师级以下干部的级别,占干部总数的17%。</p><p class="ql-block">1959年11月,总政治部发出《关于调整干部军衔级别的指示》,调整了276460名副师级以下干部的级别,占同级干部总数的49.4%。</p><p class="ql-block">1960年12月,总政治部发出《关于1961年调整干部军衔级别的指示》,规定1961年内调整25%的正师级以下干部级别。后来将调整数改为"控制在5%以内,主要解决基层干部职级悬殊和现级别过低等特殊问题",实施时间也延至1962年。</p><p class="ql-block">1963年5月,总政治部发出《关于1963年晋升军官军衔和调整干部级别的指示》,调整了14.5万名正师级以下干部的级别,占干部总数的22%。</p><p class="ql-block">有军迷曾说"只要是55授了少校,只要没转业。后来基本都是13级以上。"。根据上面的这些资料,我们下面就这个问题可以具体讨论下了:</p><p class="ql-block">从上面的"各级基准职务定级标准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正团级、副团级、准团级按时任职务情况,都有可能定13级,同时正团级最高可定12级,准团级最低则是15级,而少校军衔范围则有副团级、准团级和正营级。</p><p class="ql-block">根据上面说过的,在65年定级时,55年的少校至少提过1级,即那时少校最低是准团级,如职务不到师职,那就是14级到15级;如原副团级提过2级到准师级,65年职务副师职的话,就是11级到12级。</p><p class="ql-block">如62年晋升为中校的严寄洲前辈就是12级。当然大部分人都在中间范围,所以这个说法大致上来说看也对。但具体到个人还是要看其具体任职简历才能下结论。下面顺便附上几张当年的中下层军官的级别图片以佐证。</p><p class="ql-block">不过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当年在总部、军兵种等大机关工作的军官,有的就没有行政职务,如不带长的参谋、干事、助理、工程师、翻译、医生等等,这类军官也很多。有些军衔还比较高,上校、中校、少校都有。</p><p class="ql-block">这里顺便说件当年有位老先生所在的基层部队遇到过的一件趣事,一天他们单位接到通知,有位上面来的参谋要到该单位办事。基层领导一听是个参谋就没当回事,到了后直接就用了辆大卡车将其送到部队招待所就完事了,当时只是觉得这位参谋看起来年纪挺大的。</p><p class="ql-block">后来领导打来电话询问:那位参谋到了吗?下面回答:已经送招待所了。领导直接指示:要好好接待。后来才知道,这位参谋竟然是北京总参部的少将。不过这位老爷子对于他们的怠慢也没当回事,办完事就悄悄离开了,后来还在上级面前表扬了这个部队作风廉洁。我们也可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那个年代部队干部的高尚品格。</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来说点当年行政级别中的军地对应问题。</p><p class="ql-block">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行政级别变动了几次,在66年前,大体上来说正部长5-6级 副部长7-8级,正司局级9级,副司局级10-12级。其间也有部分交叉,但不是普遍的现象。</p><p class="ql-block">而军队的行政级别基本上与地方的行政级别相对应,但也有不同的是,军队工资相比地方上要高,因为部队有30%的军龄补贴。另外,军队相比地方的同一行政级别,其拿到手的工资金额大约要高2级。即正司局级(行政9级)的军职,其到手的实际工资金额就相当于7级工资(副部长级工资)。</p><p class="ql-block">但如果脱下军装转为地方干部后,就只能套回行政9级拿工资,原来拿的7级工资,就回到了9级的金额,这也是很多朋友以为中将就相当于副部长级别的误解。下面给你举几个实例:</p><p class="ql-block">肖向荣中将</p><p class="ql-block">如50年代的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肖向荣中将,就是行政9级,但他当时拿的是军队工资,上浮到7级副部长的金额,而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潘振武少将,属于副司局级干部, 但他拿的工资是8级副部长的金额。而如果他们在退休前转业到地方做行政干部,这上浮2级的钱就没有了,分别拿9级和10级的工资。但如果他们一直在军职上退休,可能上浮的那2级金额就能保留。</p><p class="ql-block">所以很多朋友说的正师级军队干部9级的话拿的是9级干部的工资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正如国防部副部长至少要上将,即上将就是副部长级,但拿的工资比一般的正部长还要高(可以拿到行政5级的工资金额)。而且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公安部等都是大部,所以这些大部的办公厅主任(正司局级)一般是中将级别, 副主任一般就是少将级别。</p><p class="ql-block">所以,50年代的军地的职务对应关系大约是下面这样的:</p><p class="ql-block">副部长 ---- 上将(至今还没有一个国防部的副部长是由中将以下的军职出任的)</p><p class="ql-block">正司局级---- 中将</p><p class="ql-block">副司局级---- 少将</p><p class="ql-block">正师级 ----处长或地委书记</p><p class="ql-block">正团级 ---县长或中央直属部的正科长。</p><p class="ql-block">这里大致就给大家分享这么多,如果有朋友有疑问或兴趣的话欢迎一起在留言区探讨。作为军迷,作为共和国的子民,对于用鲜血和生命守卫了我们这么多年的这支人民军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如同我们的家人,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从我们这个民族无数的家庭的大门口走出去的!并且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祖国和母亲!他们已经不仅仅是我们每个家庭中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他们已经是我们民族坚实的臂膀,是我们民族伟大的长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