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携一缕暖阳,闻一路花香。为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促进各校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助力“双减”落实,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梅仙中心小学于2022年11月25日在下保小学举行“用好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送教下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由张能足、张盛良、胡少春、胡玉清四位教师开设了语文、数学四节观摩课。梅仙中心小学送教下校教师、下保小学全体教师、汶潭小学、梅营小学、坪寨小学部分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课堂展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 张能足副校长执教的三年级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先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内容、旁注让学生学会预测故事的方法;再让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生活常识和自身知识的积累,展开合理的想象,预测故事下一个情节的内容。孩子们思考的角度不同,结局也不同,预测的多样性结局耐人寻味、引发深思。</p> <p class="ql-block"> 胡少春执教的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以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引入课题,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以“奇迹”为切入点,进行自主阅读,感受"奇迹",聚焦"环境",理解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农在大环境恶劣、小环境艰苦的情况创造了不起的奇迹。用联系和比较的方式,在"‘另一种东西’是什么"的叩问下,促发学生思辨"青山不老"的表层及深层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p> <p class="ql-block"> 张盛良主任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周长》以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学习任务,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来获得数学“四基”,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操作、描述等过程建立周长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测量周长的过程中,同伴之间互相合作交流,产生多种测量周长方法,丰富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表达、倾听、合作、创造等学习能力;再通过提供4个不同图形的素材,让学生经历观察、辨析、判断、说理、举例,从具体图形情境中逐步完善对周长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胡玉清教师在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 例3》教学中让学生解决圆的内接正方形、外接正方形与圆之间局部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在解决内接正方形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正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的时候,并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说一说转化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由浅入深,层层训练,教与学力度适宜,时间分配合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聆听细品味</span></p> 教师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时而奋笔疾书,认真地做着笔记;时而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面带微笑;时而表情凝重,陷入深思;时而在书上做批注,记录自己的一得之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评课促成长</span></p> 课后,教师分成语文和数学两个小组进行评议。大家各抒己见,对课程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优点给予肯定,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互相取长补短,真诚而精彩地交流,思如风发,言如泉涌,在交流中投射着一种智慧、一种魅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活动后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岁月清浅,学无止境 。 此次送教下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了各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共融、共生、共赢,让我们强化教研理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相信每一位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日有所进,在教书育人之道上不断成长,共研谋发展,一起向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