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父母才能摆脱困惑。理解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我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做出回应之后,所取得的效果。真正的理解是从爱的角度出发,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关心他、理解他、帮助他。</p> <p class="ql-block">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自己的孩子呢?</p> <p class="ql-block">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禀性。每个孩子出生之后,会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性格特征,比如,有的孩子听话,有的好胜,有的调皮,有的孤僻,有的自卑等等,每个孩子因禀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及行为方式作具体分析。</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版:《不能哭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开心》</p> <p class="ql-block"> 第二,理解孩子还要了解孩子的能力。能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本领,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还要了解孩子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能力可以分很多种,比如说: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学校各门功课的学习上;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学习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上。除此之外,还包括组织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潜在能力、自理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培养得到提高的。比如说,学习能力与自信心有很大的关系,只要建立了自信之后,学习能力就能够体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小学版:《父母如何更好的理解孩子》</p> <p class="ql-block"> 第三,理解孩子就要对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找出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缺点,根据孩子的身心成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作出适当的调整。缺乏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致使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对立情绪比较严重。我们如果要想真正的理解和爱孩子,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一定要对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初中版:《认可感受与聆听》 </p> <p class="ql-block"> 第四,理解孩子还要学会和孩子思想交流。在家庭中,家长既要教孩子学会做人,又要教孩子学会做事。这些都需要和孩子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渠道。因此家长要学会有意识的与孩子交流思想,以便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只有有效地交流才能有利于我们与孩子增进感情,也有利于增进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和了解,这样自然会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孩子,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之路。</p> <p class="ql-block"> 第五,体会理解孩子还要洞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这时的孩子对社会和事物的认识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但又没有完全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最容易受到社会以及家庭不良倾向的影响。因此家长对孩子不能采取压服的办法,只能因势利导,否则会引起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和掌握孩子在这时的生理和心理生长特点,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在引导孩子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p> <p class="ql-block"> 理解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和谐型亲子关系的桥梁,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方法理解孩子,用孩子的思维换位思考,才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才愿意听我们的建议。我们就能够帮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图解如何理解孩子《孩子的行为就是一面镜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