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公•老子•孔子到聂公(崇义)——论礼学文化渊源

聂大成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市车马坑博物馆有一根高3.5米的分陕石,说起它的来由,就必须要提到周公。西周时期,成王年幼,周公和召公商定从陕源(现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源)以东归周公治理,以西归召公治理,随即立“分陕石”,也就有了今天的陕西,即陕州以西为陕西省。现在的黄河湿地公园周公島上的“分陕石”是后来仿制的,原来的已经成文物存放在博物馆了。 </p><p class="ql-block"> 考究聂公崇义的《周礼》、《礼仪》、 《礼 记》的“三礼”文化,来源于——从西周至东周到秦及西汉时期,包括周公、孔子、戴圣所著《周官》、《士礼》、《小戴记》,通过官制、礼乐和仪俗形成系统的规章制度,从哲学、政治、教育、美术等方方面面,著书立说,流传后世。</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集皇室与 诸子百家学说,在今天的三门峡市灵宝函谷关编著的《道德经》更是传世魁宝,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和函谷关现在已经成了三门峡市乃至河南省的名片,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周口市鹿邑县是老子的故乡,周口姓氏文化聂氏联谊会聂彦伟会长说:老子和《道德经》成就了周口和三门峡两地文化史。洛阳市聂氏联谊会聂少义秘书长给我发了几张照片,一张是“孔子问礼处”的古碑刻,属于文物古迹了,这进一步证实了 历史文献记载——孔子和其弟子多次到东都洛阳拜师老子学“礼”的事实,也就产生了“老子天下第一”和“孔老二”的概念说法,山东博物馆也保存有孔子拜师老子的石刻拓片。所以说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来源于中原地带的礼学文化,至于为什么儒学流传比较广大,原因是孔子“传世弟子三千” 有关系,孔子弟子广,在民间办学多,是属于教学搞的好,影响也就较大;老子主要是服务皇权(属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哪里有大把时间周游列国办教育?聂少义秘书长给我发的另一张照片是洛阳的“三礼广场”,这进一步证明聂公崇义在东都洛阳的重要历史地位,他的“三礼学说”在国学文化史上已经影响千余年了。</p><p class="ql-block"> 洛阳是历史上的13朝古都,也一度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的皇室法典礼学教育家聂公崇义,考究了出自西周的《周礼》、东周时期的《士礼》、汉代的《小戴记》,系统的编辑了《三礼图》,从“周礼、礼仪、礼记”三个方面,阐述了帝王治国和官员百姓从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一整套关于礼制、法典、生活中吃穿住行的实用经典著作,并且发明 采用了“左图右书”编辑方式, 读者一目了然。聂公崇义是北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掌门人,获得紫袍玉带•“柱国”·从二品的学术界最高待遇,汇集前人儒家六种与“三礼”有关的礼学思想集注了《三礼图》,他研究创新了礼学文化,将周公的礼学、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学融合发展;可以说礼学、道家、儒学在国学文化中属于一脉相承。聂公的《三礼图》是礼学•道家•儒家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北宋的的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欧阳修称聂崇义为“礼学大家”,清朝皇帝乾隆亲自编篡的《四库全书》,将其系统入编;日本把《三礼图》编入学生教材,成了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孔子学院副院长的(聂崇义《三礼图》注解)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持,标准的现代研究聂崇义礼学文化大师级人物。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聂立清教授是河南省聂氏联谊会聂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他在聂崇义礼学文化洛阳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经典的阐述了聂崇义与其《三礼图》在国学文化史上的重要定位。河南省聂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渑池县志办杜建成主任辑录了《典籍记载有关聂崇义的史料》共61种,104条,为聂氏文化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河洛文化研究会学术专家 河南省聂氏文化研究中心 聂旭光副主任称聂崇义为“五代国师”。河南省聂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驻马店市上蔡县聂氏联谊会执行会长聂永亮在洛阳研讨会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国崇礼则国昌,家崇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身有礼则心太。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聂氏委员会聂书章副会长在聂崇义礼学文化郑州研讨会上说:领会了礼学传家内涵 ,才能做到兴民族“礼仪之邦”。河南省聂氏联谊会会长 聂氏文化研究中心聂长记主任在郑州研讨会说:聂公崇义是国学——礼学文化的最重要传承者,说他是“礼学大家”,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我们研究礼学文化、儒家思想,不能忘记崇义公,他的礼学文化研究,在国学文化研究史上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去年在三门峡市召开的“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年全国考古大会,全国文化考古界翘楚会聚“天鹅城”,习近平总书记也发来贺信,充分奠定了三门峡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弘扬国学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打造仰韶文化圣地,是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领导的一贯要求。做为聂氏后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挖掘研究好礼学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做贡献!(2022.11.22聂大成初稿)</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聂氏联谊会</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聂氏文化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市姓氏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3.12.22</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