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是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p><p class="ql-block"> — 迦南图文</p> <p class="ql-block">家父徐泽泗1951年从青岛师范毕业分配到胶州。</p> <p class="ql-block">在胶州这块土地上有一条流淌了5000年古老的河,远古的先人们曾经在这里玩起河边的泥巴,塑造了无数个精美的陶器流传至今,那就是三里河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p> <p class="ql-block">秦置黔陬,唐置板桥镇,明代为胶州,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孕育了这座小城曾经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胶州人杰地灵,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各种精湛民间工艺,像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其中胶州彩塑融汇了各种民间传统工艺,发展成独特的地域性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据说800年前,南宋时期胶州就有了彩塑的记载,这个期间彩塑艺术就已经从敦煌石窟到山西晋祠的仕女造像,再到山东长清灵岩寺宋代罗汉造像,已经发展为一个成熟的艺术样式。</p> <p class="ql-block">记得一个家父的同事曾经告诉我说,“你父亲是个艺术的痴迷人”,接着还给我讲起许多有趣的故事,是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父亲是在五十年代接触到胶州彩塑创作的,深受胶州老艺人姜子诚先生的言传身教,并且结为忘年之交。同时也与高友三,石本泉等老艺人相互交往。</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的胶州三中坐落在马店乡镇郊区,是一座1951年所建的苏式建筑的中学,家父在这里从教将近二十年,他的许多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1956年家父代表胶州参加山东省手工艺产品展览上的彩塑作品《采茶舞》。</p> <p class="ql-block">同时入选的作品还有胶州高友三的两幅剪纸作品。</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期胶州轻工展销部大楼建成,八个临街橱窗委托家父做八组八个样板戏雕塑,在那个知识分子无事可做的时期,家父大显身手,精心制作完成,一时引起不小的轰动,橱窗前总是挤满了人,曾经郭文閣先生和我说,小时候不知看了多少遍,最爱看的是哪个小炉匠滦平,脸上的阴险狡诈,恐惧慌张的表情做的是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为了吸收更多的彩塑技艺,父亲曾经去过无锡、天津泥人张处学习。</p> <p class="ql-block">坊间不少人曾误认为家父是一个专职的艺人,反而他的本职工作中学美术教师所忽略,一生培养学生无数,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他的影响下走上了美术道路。彩塑仅是他的业余爱好。</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家父的创作热情,创作了大型彩塑《百鸟朝凤》,六个或吹或弹或敲的女子,引来百鸟的欢舞。</p> <p class="ql-block">吹笛的女子那几个指头那是最难做的。</p> <p class="ql-block">服饰上的图案一丝不苟,塑、画工艺结合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头饰精雕细琢。</p> <p class="ql-block">古琴、琵琶、笙,箫、管子,云罗尽显木工和其他制作技艺。</p> <p class="ql-block">艺术的规律是相通的,家父对艺术的酷爱胜过爱自己,除了绘画雕塑,还会许多乐器,譬如吹笙,弹三弦,拉二胡,吹唢呐,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吸取彩塑创作的养分。</p> <p class="ql-block">《西厢记》</p> <p class="ql-block">现在无法想象神话中的女娲用泥巴造人是个什么模样?肯定是有鼻子有眼,赤脚,只是不知道穿什么样的衣服。神话中的人和现实中的人都喜欢玩泥巴。女娲用泥想创造人类,现实中的人用泥想实现梦想。</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创作大型组合彩塑《群仙祝寿》,人物众多,层次分明,各种道具运用不同的材料做的逼真精细,属于不多见的大型组合彩塑作品,多次随山东省工艺美术品进京展出。</p> <p class="ql-block">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前人留下宝贵的艺术遗产,后人需要认真研究和保护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都说越是地域性的艺术越是具有民族性,中华民族地域宽阔,经过千百年的洗练,各种民间艺术辉煌灿烂,精彩纷呈。胶州彩塑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2010年4月在胶州文化馆范立恩馆长推荐下,《半岛都市报》采访胶州彩塑的报道。被认定为胶州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为原胶州师范做的《陶行知》塑像,现在胶州三中院内。</p> <p class="ql-block">如今每当去公园散步,在家父的雕塑《母子牛》面前注目片刻,过去一幕恍然若现,仿佛看见他老人家正在流着汗水专注地在雕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17日《胶州市百工特展》结束后,我与弟弟徐健代表家人向胶州市文化馆捐献一尊家父的彩塑《嫦娥奔月》。</p> <p class="ql-block">以上部分珍贵图片是由高愈诚大哥,刘贤智弟拍摄,部分资料由连福仁先生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