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做先锋 沐风栉雨保丰收

亲玉

2022年,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夯实粮食生产安全根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强纪律,转作风,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助推乡村振兴,顺利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b><font color="#39b54a">一、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亮点突出</font></b><br> <b>1、全力开展小麦、玉米重大病虫防控</b><br> (1)小麦病虫防控。4月17日在华胥镇东邓村召开了小麦条锈病暨“一喷三防”统防统治现场会,县政府毛会霞副县长及县农业农村局、华胥镇政府领导参加,县融媒体中心对防控作业进行了采访报道。根据条锈病等小麦重大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华胥、洩湖、三里镇等病虫重点发生区域开展统防统治2.5万亩,并向三官庙等四个镇发放防控药剂3万亩,依托镇街组织群防群治,通过统防群防有力结合,全面推进防控工作,确保了防控全覆盖,无死角。<br> (2)玉米病虫防控。7月28日向草地贪夜蛾及粘虫重点发生区域的三里镇发放5000亩防控药剂,依托镇村干部组织群众开展防控。8月17-18日由专业化防治组织利用植保无人机在草地贪夜蛾及粘虫重点发生区域的汤峪镇开展了16000亩应急统防统治,压低了虫源基数,有效防控了草地贪夜蛾及粘虫危害。 <b>2、扎实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b><br>2022年,在全县19个镇街,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60万亩,减少化肥用量0.14万吨,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2%以上,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三新”示范区0.25万亩。一是完成2022年度项目土壤样品(小麦田块)采集工作,在全县19个镇街共采集耕地质量评价土壤样品40个,并及时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pH值等项目进行了测定,累计化验200余项次。 二是在三里镇杨岩村、柳家村,前卫镇徐塬村、洩湖镇后李坪村绿岭农场设置玉米、小麦肥效试验和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完成了田间调查、记载、测产取样及室内考种等各项工作。 三是完成我县主要农作物施肥情况调查,调查农户100户,制定主栽作物施肥配方,并对我县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施肥配方进行了优化,完成配方优化4个。 四是完成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在汤峪镇汤石村、焦岱镇柳家湾村和绿岭农场等地,共建立耕地质量“三新”技术范区2500亩,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制有机肥+深翻耕技术,推进配方肥落地,辐射带动周边村组,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水平,为示范区补贴精制有机肥100吨,有力的促进了化肥减量增效和“三新”技术推广。 <b>3、农业环境保护项目进展顺利</b><br>一是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做好耕地质量监测,在全县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8个,开展田间试验,设立长期不施肥空白区,于9月份对8个监测点进行的土壤和农产品取样于11月完成全部样品制备,并送至西农进行化验检测。完成全县8个镇街,6个省控监测点位和6个市级加密监测点位的土壤样品和农产品样品采集和调查工作,共采集土壤样品12个,农产品样12个。 二是巩固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抓好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示范区建设,对蓝关街办东场村,三里镇杨岩村,灞源镇西河寨、灞源街、张斜村、沟口村等6个村中的1250亩轻中度污染耕地,采取深翻耕+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农艺调控技术措施进行安全利用,建立安全利用技术示范区50亩,补贴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50余吨,同时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宣传和指导工作,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 三是认真做新型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工作。在灞源镇西河寨、灞源街村建立新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示范点1个,补贴新型生物降解地膜1500公斤,在孟村镇、前卫镇安排草莓大棚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3个,补贴全生物降解地膜150公斤,大力推广新型生物农膜应用技术,筛选适合我县不同作物种类不同茬口新型农膜,集成适合的配套关键技术,减少地膜残留造成的土壤污染。四是开展全县地膜残留监测评价工作,在安村镇、焦岱镇设立地膜残留监测点2个,开展地膜残留监测调查,同时对我县农膜使用范围、适用作物、使用种类、铺设方式、回收方法等进行调查评价,按照《全国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方案》要求,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监测与评价及时掌握农膜残留情况。 五是开展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及病虫害普查工作。在我县19个镇街,共完成37个踏查点位54个标准样地调查。普查了12种外来入侵植物及病虫害,基本摸清了我县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及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情况,为以后的防控和长期监测奠定了基础。 <b> 4、积极实施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b><br> 在小麦播种面积大,且播种时间晚,二三类苗基数大的汤峪镇龚家村、敬家村、柿园子和侯家村4个村,共实施小麦促弱转壮面积3500亩,主要通过小麦生长关键期追肥和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措施促弱转壮,确保小麦长势良好,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在夏播大豆上实施落实抗旱减灾技术措施10000亩,统一发放抗旱剂10000袋,氨基酸水溶肥20000袋,开展统一飞防作业面积400亩,有效减轻了高温干旱对大豆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秋粮丰产丰收。<br> <b> 5、省级粮食单产提升示范项目接续实施</b><br> 今年在我县汤峪镇、普化镇、三官庙镇各建立1个小麦万亩播种质量提升综合示范片,总面积30000亩。为提升小麦播种质量,在汤峪镇肖坡村、焦岱镇柳家湾村共建立150亩宽幅沟播技术展示田,经市县专家组小麦互测:万亩平均亩产511.5公斤,柳家湾百亩平均亩产571.3公斤,顺利通过市级复测考评验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粮食(玉米)单产提升撂荒地扩种夏玉米万亩范区平均亩产494.0公斤,顺利完成项目目标产量。今年秋播分别在县汤峪镇、普化镇、三官庙镇各建立1个小麦万亩播种质量提升综合示范片,总面积30000亩,同时建立9万亩辐射带动区,在焦岱镇柳家湾和洩湖镇绿岭农场分别建立主推技术展示田和宽幅沟播展示田,总面积200亩。目前已完成万亩示范区配方法发放300吨,展示田种子、配方肥发放及播种工作,并在绿岭农场安排小麦相关试验5个,目前苗情长势良好。<br> <b> 6、粮食主产县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效果显著</b><br> 在汤峪镇小寺村建立1个小麦千亩示范区,面积2000亩,并建设200亩固定示范园。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广宽幅播种、配套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564.3公斤,增产效果显著。小麦收获后,因修路征地影响,重新选点在汤峪镇龚家村建立1000亩夏玉米千亩示范区,在厚镇东咀村建立1000亩大豆千亩示范区,并分别建立100亩和106亩核心示范区。在夏季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示范区玉米、大豆亩产分别为514.3公斤和122.09公斤,达到项目实施目标产量。<br> 7、开展特色粮食种植,促进农旅融合发展<br> 依托蓝田荞麦种植历史悠久,在灞河西段沿岸、九间房镇峪口村、普化镇民李村等地种植荞麦2500亩,吸引周边游客来蓝田观赏荞麦花海,品地方特色小吃,充分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带动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打造多个网红打卡地,成效显著。为了探索乡村振兴、农业增收新途径,更好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秋播期间在玉山镇桐峪村、汤峪镇肖坡村、灞河洩湖段沿线等镇村种植特色黑小麦2810亩,示范引导群众种植。 <b> 8、食药用菌生产技术服务高质高效</b><br> 今年在灞源、葛牌、辋川、安村、玉山等镇开展香菇、平菇、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20次。据统计,2022年全县食用菌上料693万袋,其中香菇220.5万袋,平菇472.5万袋,其他菌类大球盖菇20亩,羊肚菌102亩,全年食用菌鲜菇总产量达到5500吨。全县发展中药材7255亩,产量达到2495吨,实现产值7500万元。其中主要药材品种种植面积:苍术1004亩、黄芩1100亩、猪苓1020亩、连翘1000亩。<br> <b><font color="#39b54a"> 二、履行公益职能,积极为农服务</font></b><br><b> 1、开展苗情、病虫、墒情调查</b><br>全年开展各类苗情调查16次,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调查107次,出动调查人员428人次,上报各类病虫发生防治报表116次,编发《病虫情报》10期,制定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5个。今年定期在三官庙镇新房村、普化镇当院村、洩湖镇后李坪村、汤峪镇洪寨村、孟村镇郗家街村等5个土壤墒情监测点采集土壤墒情数据,通过土壤墒情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墒情监测方式,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加密测报频次,全年累计完成墒情测报22期,并及时上报市、县各相关部门,为各级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br> <b> 2、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宣传</b><br> 全年累计完成科技大培训2305人次。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群众科学施用肥料,宣传测土配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施用,制作并发放施肥建议卡35000余份,施肥配方上墙200个村,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会3余场次,培训人数200余人,有力的促进了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开展小麦促弱转壮、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等技术培训共计6场次,受训人员300余人,培训农技干部、村组技术骨干、各类专业合作社成员20余人。由于去年受秋淋影响,小麦播期推迟,苗小苗弱,农技中心及时组织技术干部深入镇村积极宣传科技壮苗技术管理措施,并联系蓝田融媒体制作专题宣传节目5期,发放技术宣传资料10000余份,促进弱苗转壮,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开展香菇栽培、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4场次,培训群众260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80余份。<br> <b> 3、规范农资市场秩序</b><br> 积极配合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农药、化肥市场日常监管,确保农业生产用药用肥安全,为农产品生产安全保驾护航。全年开展春、秋季农药化肥市场专项检查、国庆中秋农药化肥安全生产大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突出对小麦中后期用药、小麦玉米田除草剂、拌种药剂、土壤处理药剂、果蔬用药、限制经营农药及生产关键期用肥进行重点检查。累计开展执法检查28次,出动检查人员116人次,检查农药化肥生产企业3家次、农药化肥经营门店157家次,农药化肥产品84种。经检查:我县农药化肥生产经营秩序总体良好,未发现过期产品、假劣产品及非定点门店销售限制经营农药产品等违法行为。 <font color="#39b54a"><b> 三、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干部队伍和纪律作风建设</b></font><br><b> 1、加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素质。</b><div> 一是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及党小组学习讨论、专题党课、知识竞赛等活动,重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党章党规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及乡村振兴等相关内容,抓好支部党员理论学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强化领导班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党性锻炼,增强宗旨观念,组织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疫情一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br></div> <b>2、改进作风,树立良好形象。</b><div> 一是严格执行纪律作风要求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外出公示、请休假等制度,严明工作纪律,提升工作水平,强化工作落实。二是把开展 “以案促改”与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有机结合起来, 召开组织生活会,加强警示教育,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正风肃纪,把从严治党坚持贯彻始终,围绕“七个聚焦”、“四个专项治理”,坚持边查边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强化 “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主动担当作为,深入田间地头,不断提升服务“三农”本领,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推进“五有六好五示范”的绿色蓝田、幸福家园建设。</div> <font color="#39b54a"><b> 四、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b></font><br> <b>1、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b><div> 按照县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和局党委统一部署,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购买防疫器械、药品,做好办公区域及农技小区消杀及消毒台账记录、疫情防控信息报送等工作。二是设立疫情防控值守点,每天做好农技小区疫情防控值守工作。开展对从重点地区来返人员摸排,严格落实出入扫码、测温、登记制度,开展防疫知识宣传,确保疫情防控取得实效。 三是督促动员全体职工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按时参加核酸检测。四是组织干部职工参与高速路服务区、重点镇村疫情防控值勤,玉山镇下沉及葛牌镇、蓝关街办的防控督导。<br></div> <b> 2、完成单位办公区及农资市场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等安全生产工作。<br> </b><br> 2023年,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对标新要求,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紧扣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改进作风,勇于担当作为,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全力构建绿色蓝田、幸福家园,奋力谱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br><br> <font color="#39b54a"><b> </b></font><br>

防控

小麦

开展

示范区

汤峪镇

技术

地膜

病虫

化肥

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