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都Istanbul(伊斯坦布尔)

晶莹石

<p class="ql-block">Istanbul,中文“伊斯坦布尔”,伊斯兰国家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听起来都跟Islam或“伊斯兰”有点像,其实这个名字来自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时代的希腊语。这个横跨欧亚大陆、连续一千五百多年作为帝国首都的城市,曾经是欧洲第一城市,原名“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就像纽约人把曼哈顿昵称为“The City”,那时人们把君士坦丁堡也称为“The City”,<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希腊语里听起来有点像Istanbul。</span>难怪<span style="font-size:18px;">拿破仑曾感叹:”如果整个世界是一个国家,首都一定建在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span></p><p class="ql-block">自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建都开始,这个城市就从Byzantium改名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Constantinople。</span>一直到世界一次大战奥斯曼帝国战败后解体,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土耳其人从希腊语大致音译,把Constantinople 改名为Istanbul。</p> 穆斯林国度和三大清真寺 <p class="ql-block">在游览土耳其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之前,读书、做功课了解了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和辉煌历史。印象最深的似乎是这座最初叫做“拜占庭”(Byzantium)的城市作为欧洲第一城市的辉煌,奥斯曼帝国只是近500年的事儿。</p><p class="ql-block">但一出机场,扑面而来的是鳞次栉比的圆顶清真寺和林立的貌似火箭筒的宣礼塔,进了伊斯坦布尔市区后,街头包头巾、穿黑袍的女子随处可见,喇叭里不时传来悠扬的“call for prayer”的祷告声(每天五次),立马意识到自己妥妥地踏上了穆斯林国度!</p> <p class="ql-block">在林林总总各式清真寺中,伊斯坦布尔最著名、最具历史意义的有三座。</p><p class="ql-block"><b>1. Hagia Sophia Grand Mosque (索菲亚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这是Istanbul历史最为悠久、由东正教大教堂改成的清真寺。Hagia Sophia在希腊语里意为“Holy Wisdom”, 神圣的智慧,始建于公元360年,毁坏过两次,现存的建筑是537年在罗马皇帝Justinian I 统治期间建成的东正教大教堂。索菲亚大教堂是一个划时代的建筑!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空间,第一个悬垂穹顶(pendentive dome)结构以及拜占庭建筑的典范,因此称其改变了世界建筑史绝不为过!在将近1000年的时间里,Hagia Sophia保持着世界第一大穹顶结构的记录,直到1520年西班牙的Serville Cathedral 才超越了她!</p><p class="ql-block">145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Istanbul之后,Sophia由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显然四个宣礼塔是后加上去的。奥斯曼帝国解体后,Sophia清真寺不再使用,到了1935年改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然而2020年,在新冠疫情期间,土耳其现任总统又将其改回为清真寺!对于这个改动,我们的导游和跟我们聊天的当地人,似乎都持不赞成态度,当然肯定有土耳其民众支持的。</p><p class="ql-block">幸好土耳其是个世俗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不作为国教,所以非信徒允许进入清真寺。进门前所有人必须脱鞋,女子要求戴围巾、遮住头发。</p> <p class="ql-block">走进Sophia, 特有的悬垂穹顶结构使整个空间显得非常开阔,甚至有种辽阔无垠的错觉。装潢典雅贵气、厚重神圣,无论信奉哪种宗教或者是否是信徒,置身华美、浩瀚的穹顶之下,无法不心生敬畏。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千五百年前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b>2. Blue Mosque or Sultan Ahmed Mosque (蓝色清真寺 或者 苏丹阿罕默德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Blue Mosque的正式名字是Sultan Ahmed Mosque, 因为内部用大量手绘蓝色马赛克瓷砖装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很有意思,这座清真寺是苏丹Ahmed I 统治时期,惨败给波斯帝国后在1609~1616年修建的。吃了败仗之后,苏丹决定建一座顶级清真寺来重振奥斯曼帝国雄风。</p><p class="ql-block">于是苏丹选址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的Grand Palace之上,而且正对着Hagia Sophia,显然占据了城市正中心,新建的清真寺一定会为城市的天际线增彩,至少多出几个火箭炮😁苏丹请了当时奥斯曼帝国赫赫有名的建筑师设计Blue Mosque,它外观最明显的特征是拥有六个宣礼塔,Sophia只有四个,而当时伊斯兰圣地麦加(Mecca)的清真寺才可以有六个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现在Blue Mosque内部在装修,不能参观,我们的导游说里面没什么值得看的,他说跟Hagia Sophia相比,“Sophia是一位天生丽质、自然天成的大家闺秀,而Blue Mosque则是浓妆艳抹、东施效颦的赶脚!” 他用英文讲、我大概翻译的😄 话说我们这位导游,知识挺渊博的,有点儿教授范儿,曾经为Rick Steves带团,但是民族感极强,经常话里话外拔高土耳其形象,听到他如此毫不含糊地贬低奥斯曼建筑师,可见Hagia Sophia 毋庸置疑的绝对优势!</p> <p class="ql-block"><b>3. Süleymaniye Mosque(苏莱曼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Suleyman the Magnificent(伟大的苏莱曼)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时间最长、历史上战功显赫、统治疆域极其辽阔的伟大苏丹。他亲自带兵出征,扩展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曾经一路打到维也纳,但以失败告终。历史上又一次伊斯兰教试图攻占欧洲的战争。</p><p class="ql-block">苏莱曼聘用了奥斯曼帝国最有名的建筑师Mimar Sinan 为他设计一座能够超越Hagia Sophia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在1550 ~ 1557年间完成,整整1000年之后,Istanbul终于建成一座在面积上打败Sophia的清真寺!</p><p class="ql-block">外观上苏莱曼清真寺是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内部感觉单薄,似乎缺少庄重和底气,有点“山寨版”之嫌。</p> <p class="ql-block"><b>宣礼塔上的Call for Prayer</b></p> <p class="ql-block">在飞往伊斯坦布尔的飞机上,跟坐在旁边的来美国打工赚钱的土耳其大学生聊天,他告诉我伊斯兰国家每天五次的祈祷,他称宣礼塔上传出的Call for Prayer(宣叫祷告声)是伊斯坦布尔的交响乐。</p><p class="ql-block">抵达后亲耳听到了亦唱亦吟的“宣祷声”,也搞清楚了每天五次的时间,日出、正午、半下午、日落、晚上(dawn, midday, afternoon, sunset, night)。</p><p class="ql-block">我们的酒店在Hagia Sophia旁边,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嘹亮的“宣祷声”叫醒,体验了一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后续的旅程继续被自然闹钟敲醒。</p><p class="ql-block">放一段在Sophia Mosque和Blue Mosque之间的“宣祷声”:</p> 老城区的历史古迹和珍稀 <p class="ql-block">沉浸过伊斯兰文化之后,咱们再来找寻一下东罗马帝国首都时代的印迹。</p><p class="ql-block"><b>* Hippodrome or Sultanahmet Square</b>(古时的赛马场,现在叫苏丹阿罕默德广场)</p><p class="ql-block">从Blue Mosque 走路几分钟,就是著名的Hippodrome。这里曾经是康斯坦丁大帝开始兴建的赛马场,罗马时代城市最大的露天竞技中心,城市大型活动场所,皇帝从皇宫有特殊通道直通竞技场,全场可容纳十万观众。不可一世的康斯坦丁大帝和他的继承人们从世界各地搜罗了各类珍贵纪念碑,安置在这里彰显帝国实力。</p><p class="ql-block">现存的最具历史价值的纪念碑包括:</p><p class="ql-block">1. Serpent Column (also called Delphi Tripod) </p> <p class="ql-block">这个已经残缺的石柱曾经矗立在希腊的Apollo圣坛、世界中心Delphi。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帝国兴盛时期进军希腊城邦,试图征服欧洲领地。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联军以弱胜强,击败了波斯军队,希腊人用波斯军溃败时丢弃的武器打制成石柱,上面有三个蛇头环绕胜利奖杯🏆石柱被恭敬地奉献给了阿波罗守护神。</p><p class="ql-block">去Delphi没看到这根石柱的小伙伴们,我在伊斯坦布尔帮你瞻仰过了😄</p><p class="ql-block">历史学家们公认这次战争的胜利绝对影响了整个世界文明的进展。如果当时波斯帝国征服了希腊,就没有了后来公元前三世纪以雅典为中心的希腊古典时期的出现,那么西方文明的摇篮就根本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石柱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被毁坏,现在只剩下半截,后来其中一个蛇头被考古家发现,现在放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里。</p> <p class="ql-block">2. Obelisk of Theodosius 埃及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这块位于广场中心的方尖碑,是康斯坦丁大帝建城时要求从埃及运过来的,但因为无法考证的原因,方碑运输延迟,直到几十年后,公元四世纪末,Theodosius在位时才运到。方碑下部少了一截,从原来30米高降到20米,但安装在雕塑精美的大理石底座上,还是很有规模。这座3500年的石碑外观保存完好,碑文非常清晰。</p> <p class="ql-block">3. Walled Obelisk</p> <p class="ql-block">在赛马场尽头有另一个方尖碑,这个不是整块的埃及方碑,而是用小石块垒成方碑形状,应该是模仿那个埃及方碑建的。据说因为罗马的赛马场曾经有两块埃及方碑。</p> <p class="ql-block">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大教堂上的四匹战马的雕像(The Horses of Saint Mark, also known as the Triumphal Quadriga or Horses of the 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当年就安装在Hippodrome的入口,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天主教军团与东正教徒开战,血洗君士坦丁堡后,把战马雕像抢到了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Museum of Islamic civilization</b></p><p class="ql-block">在Hippodrome的一侧,就是伊斯兰文明博物馆,展品不多,如果有时间也值得进去走一圈。</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保存有<b>先知穆罕默德的胡子</b>,大概类似基督徒保存圣徒的遗骨、圣物一样,伊斯兰教徒保存先知的胡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Basilica Cistern (大教堂地下蓄水池)</b></p> <p class="ql-block">Istanbul据说曾有几百个地下蓄水池,这个开放供游人参观的最大,此地曾经是一个大教堂,因此取名“教堂蓄水池”。</p><p class="ql-block">参观欧洲城市,经常能看到引水渠(aqueduct)以及小型的蓄水池(cistern), 但像Istanbul这等规模和数量的蓄水池是绝无仅有!</p><p class="ql-block">当年康斯坦丁大帝和他之后的罗马皇帝们,除了修建了三层防御城堡、引水渠,另一战略规划是修建大量地下蓄水池,一旦被敌人封城围困,保证市民不会因为断了外来水源而致死。地处交通要塞的伊斯坦布尔,不得不感叹是幸运也是诅咒,因为有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才能千年固守,据敌人于门外!</p><p class="ql-block">记得Dan Brown在小说Inferno里写过这个蓄水池,坏人试图引爆蓄水池,销毁人口、拯救过于拥挤的地球。还有其他电影、电子游戏里提到过这个蓄水池,亲自来到这个蓄水池,才真正理解其超乎想象力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下降到已经不再使用的蓄水池,略显潮湿但并不阴森,像是进入了巨型的地下宫殿,穿行在无数排整齐排列的石柱子之间,感叹古人的谋略和智慧。</p><p class="ql-block">有两根石柱子把蛇发女妖美杜莎(Medusa) 的头像压在底下,压迫方向还不一样,据导游说这些柱子大部分是废物利用,从其他旧的庙宇拆迁来的,因为高度不同,根据柱子长度或横压或竖压,没什么讲究😅</p> 贸易要道、千年经商的传承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地处交通要塞,常常无法避免地卷入战争,劳民伤财,损伤惨重。在有机会喘息的和平时期,当地人学会了利用地理优势,逐渐发展成一个商业港口城市。</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在变成康斯坦丁堡之前,这个城市叫做Byzantium(拜占庭),据传说是希腊海神王Perseidon的儿子Byzan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自从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绕开Byzantium东征,他们城市难得没有战争的困扰,开始发展贸易。到了罗马时代,Byzantium也是虚心合作、埋头发财。几百年下来,等到公园后3世纪,Byzantium变成Constantinople 时,城市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在当时罗马帝国以外的蛮族世界,这种富有简直无法想象。当时有种说法,“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财富聚在康斯坦丁堡,另外三分之一散落在世界其他的角落。“ 虽然夸张,但作为商业港口、富甲天下的名声是毋庸置疑的。</p> <p class="ql-block">来到现今的伊斯坦布尔,老城区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里,数以百计的商家一家挨一家,这密集度和数量阵势,是其他旅游城市所没见过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有两家著名的集市(Bazaar), 游客打卡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Grand Bazaar(大巴扎)</b></p> <p class="ql-block">Bazaar 意为“有顶的集市”,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在奥斯曼帝国1453年攻下伊斯坦布尔之后开始兴建的,当时主要用来作为纺织品和珠宝交易场所,现在已经成为游人热门打卡点。</p><p class="ql-block">大巴扎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巴扎之一,覆盖60多条街,据说有4000多家商店,四面八方有很多入口。我们从“正门”进去感受了一下气氛,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ice Bazaar or Egyptian Bazaar (香料巴扎或 埃及巴扎)</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威尼斯商人,到葡萄牙大航海时代打通从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线,香料是东西方贸易中的畅销品,东方特有的各种香料,吸引着欧洲人的胃口。</p><p class="ql-block">修建于17世纪的Spice Bazaar,也称作Egyptian Bazaar,因为当时修建的费用是奥斯曼帝国时埃及行省出资的。与大巴扎的包罗万象不同,香料巴扎以香料为主,而且土耳其本地人和游客都会来这儿采购的。</p><p class="ql-block">我们本想随意逛逛,但被店主的热情却不pushy的销售和各色香料的奇特香味吸引,愿者上钩各买了几包,店家还很贴心地将大包小包免费送到酒店。</p> 西方心目中的东方异国情调 <p class="ql-block">- Orient Express</p><p class="ql-block">- Pera Palace Hotel</p><p class="ql-block">- Harem in Topkapi Palace</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