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旧梦寻老屋,再访故地谢恩人。

礼貌

<p class="ql-block">  1982年9月,我通过高考来到广西一所中专学校读书,校址在武鸣县城,现归南宁市管辖改为武鸣区,学校就坐落在著名景点灵水之滨。第二年即1983年夏天,学校安排我们到农村去“三同”即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一个月。当时我和同班姓隆的同学安排到广西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伊岭岩伊岭九队,住进一户姓苏的人家,那年我们才19岁。</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过去整整39年了,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已鬓霜发雪,满脸沧桑。昨天,我和隆同学相约去看望我们的东家,东家一家人现全部住在城区里。为了不麻烦不打扰东家,我们事先商量好不预先告知东家。11点零我们两人相约在母校大门口汇合留影,再告知东家,后驱车前往东家所在小区。一到小区,东家母子三人到楼下停车场热情迎接我们,打开车门见面那一刻,大家非常高兴,久别重逢无比激动,原本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此刻却不知先说哪句话好,全部化成温情握手,笑脸相迎,眼禽泪水。</p><p class="ql-block"> 东家一家人盛情邀请我们上他们家稍息寒暄。临近午饭时间,我们大家就到外面的酒店吃午餐。席间,你言我语畅谈各自工作生活经历人生感悟,以及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谈得最多的是感慨。午饭从12点吃到将近三点,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情。按东家潘老师的原话说我们的话三个月说不完。</p><p class="ql-block"> 离开酒店,在东家四父子的陪同下,我们分乘三辆小车,驱车约半个钟头来到广西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伊岭岩,当年住的就是在伊岭岩斜对面伊岭九队。39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看不到当年原貌旧样了,过去的泥沙路铺成宽敞的二级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楼房一排排,都是四五层以上,整整齐齐,外饰漂亮美观豪华。</p><p class="ql-block"> 到了伊岭,东家先带我们去看位于伊岭十三队的甲泉。甲泉建于1914年,水从地下冒出,经盖在上面的石磨嘴流出,共有三处出水嘴口。甲泉水四季常流,冬暖夏凉,从没干涸,清澈甘甜,可直接饮用。当年还没有自来水,各家里用水都靠人到甲泉挑。我们去体验生活时正值夏天,每天晚上就沿村前稻田边小路摸黑从九队走到十三队的甲泉。在满天星光下,躺在喷泉出水嘴口下,一边享受甘泉的清爽,一边享受到稻田里节奏优美的蛙鼓声,自然的优雅和身心的畅享温情交融,那是一种高级的自然享受啊。洗完澡穿好衣服,就坐泉边的青石板上听老农聊天讲故事,听得很认真,也就是这段时间学会了许多武鸣话,收获不少呢。</p><p class="ql-block"> 看完甲泉,我们一行来到九队村头路口处,东家大儿子介绍说,村里人家都搬迁到景区附近起房子了,但村里面的老房子还保留着原样,村里的格局没有变,还是原来的样子。哦,原来大路两旁成排的楼房档住了原本的村落,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东家儿子建议两位叔叔走在前面,自己重温旧路寻找老宅。这建议这创意很好啊,既是考验又是一种挑战啊,也正合我们的意思,看看是否能找到39年前曾经住过的老屋。于是,我和隆同学俩走在前面,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努力唤醒陈年的记忆。由年代久远,时变境迁,除了还记得大致方向,其他都已模糊了。到了第一个“T”字路口,东家潘老师说考考你们俩了,到底往左还是往右走呢,我们稍停下脚步,观察了一会,凭借着模糊的记忆,记得老屋应该是在左前方的,我就说往左边走吧,于是大家都会意的笑了一下,跟着我们走。走了大盖十几米,又是一个“T”字路口,东家儿子说应向前走还是向右走呢,我们俩前后左右观察,这时我懵圈了一时不知往哪走好,还是隆同学先想起来了说应该是向右走,于是大家又跟着一起往右边走。一路走一路欢声笑语,走得很慢,但我们两个同学的心里很急切,想早点找到我们曾经住过的老屋。向右边走大概十几二十米上了个小小的斜坡又是一个路口,东家潘老师小儿子又问往哪走好呢?走到这里时不知为什么,此时我们都自然而然地停下了脚步,不再继续走了,跟在我们后面的人都不说话,也不提示,我左看看右看看,观察了再观察,想了又想,凭着模糊的记忆,记得当年老屋门前不远的一户人家门前有一口手摇水井,然后我转头看看右手边的一个老屋,还有那老屋紧闭的木门,心里想这个应该是模糊印象中的当年曾住过的老屋了,于是我慢慢的举起右手久久地指向那曾熟悉而又近乎陌生那双扇木门,但还不敢表示确认,指了许久以后,不知东家大儿子还是小儿子说叔叔你确定了吗?此刻我心里还在犹豫,脑里还在斗争,最后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下了决心说确定这个就是曾经工作生活学习过的老屋了。这么一说,大家惊喜、欢喜、叹服。东家潘老师高兴得什么也不说,带喜悦幸福的笑脸直接走上前去从包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钥匙打开锁头,当看到73岁东家潘老师推开那双扇门板时,我几乎泪崩了。啊,我们总算找到了当年,找到了曾经,找回了记忆,仿佛看到了当年两个年轻小伙子忙碌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今天已不是当年,祖国日新月异,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东家虽然全家人都外出定居外出工作了,而且还在景区附近建起了新楼房,不再住老屋了,但是老屋还是保留修缮得非常完好,保持干净整洁,那是祖宗留下的岁月和生存的记忆,不能忘记不能丢弃啊。当我们踏进老屋的一刹那,当年的情景一幕幕再现在眼前,无比激动,真是感概万千啊。那时每天早上起来,一个去挑水,一个打扫院子,非常勤快,一番功夫,水缸里的水满了,屋里前院后院干干净净。我们的东家潘老师在伊岭小学当老师,她爱人是转业军人在县委工作,家里有两个还不懂事的小孩,一个11岁一个5岁,还有一个老爷爷,家里也没什么农活,老爷爷和潘老师对我们俩格外关心,疼爱有加,脏活累活都不舍得给我们干。干完家里农活,我们俩就去帮他家邻居或亲戚干农活,记得挑过农家肥去种过红薯,收过菠萝等等农活,那时年轻力壮,干起活来都不觉得累。当年我们虽然住的时间短,但毕竟是人生的一小经历,也是人生一段美妙的插曲,美丽的音符,至今记忆犹深。此时,除了拍照还是拍照,拍照留影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最永恒的记忆,把一切美好摄进了我们的镜头就是最好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原因,时间也不允许。下午五点许,我们怀着无比思念留恋的心情与39年没有见过面的亲人恩人依依惜别,用泪水代替语言,用挥手表达再见,然后各自回程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回访怀旧之旅,也是一次感恩联动的旅行,圆了39年来想圆但又迟迟不能圆的怀旧之梦感恩之梦。</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日20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