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meipian.cn/4hm8mi8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白色的卡桑布兰卡、辉煌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摩洛哥游记之一)</a> <p class="ql-block">拉巴特(Rabat)是摩洛哥王国当前的首都,位于摩洛哥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与菲斯、马拉柯什、梅克内斯并称摩洛哥四大皇城,自1912年以来一直是摩洛哥政治首都。<br>拉巴特由两个紧连的姐妹城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老城。进入新城,西式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的精巧住宅掩映在花树丛中。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街心花园,比比皆是。王宫、政府机关、全国高等学府都坐落在这里。老城围以红色城墙,城内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市面繁荣,后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艺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依然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br>2012年拉巴特作为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的共享的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br></p> 在拉巴特城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最古老的要数这座乌达雅堡了,这座建于公元12世纪的古堡曾经是一座军事要塞,拉巴特城也是在这座古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乌达雅古城堡 (Kasbah of the Oudaias) 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200米,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Bou Regreg)入海处的一块凸起的高地上。它濒临大西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据导游介绍,乌达雅城堡从三世纪起是摩洛哥的土族柏柏尔人居住的小渔村,公元1150年,摩洛哥阿尔莫哈德 (ALMOHADS)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出兵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渡海远征西班牙,在这里建立了这座军事要塞。因此,乌达雅堡的城墙与城门均是阿尔莫哈德时期建筑风格的浓缩。 乌亚达雅堡在阿尔莫哈德王朝灭亡后被阿拉伯人占有。在葡萄牙和法国入侵摩洛哥期间,也曾被葡萄牙和法国人占领。城堡在一个高8米,宽2.5米的红褐色城墙包围之中,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八百年来,乌达雅堡作为军事要塞一直扼守着拉巴特的门户。 <div><br></div>乌达雅堡临海一面(东北面)建在一座巨大的悬崖上。 <div><br></div>乌云下的古堡给人以特殊的神秘感。 <div><br></div><div>古城堡的东南面是拉巴特老城。<br></div> 古城堡的西面是大海和一大片墓地。 <div><br></div> <div><br></div><div>古城堡的正南面有一座巨大的炮楼。<br></div> <div><br></div><div>站在城堡外的高地上,远远地观望白色的拉巴特老城。<br></div> <div><br></div><div>城堡除了有完整的城墙外,还有精致的大门。<br></div> <div><br></div><div>乌达雅堡过去名声不大,是电影《碟中碟5》(Mission Imposable 5) 捧红了它。影片中阿汤哥驱车连同追击的摩托大对,从这段城堡的台阶上一路颠簸而下,让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了这里。<br></div> 厄勒凯比尔城门(Bab ElKébir),也叫乌达亚城门(Porte Des Oudayas)由巨大的红褐色的砖石砌筑而成。古朴厚重的圆形拱门的四周镌刻着十分精美的伊斯兰花纹,堪称阿尔莫哈德建筑风格的典范。八百年的城门不仅仅是乌达雅城堡的第一座城门,也是拉巴特最早的城门。 <div><br></div>进入第一道门,穿过一条两边都是高墙的夹道后,再过第二道门,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乌达雅城堡内。 <div><br></div><div>走进城堡,一座地中海风格的蓝白小镇映入眼帘。<br></div> <div><br></div><div>乌达雅堡内的民居和街道大多依旧保留着柏柏尔式的旧日风格。蓝白两色的墙,深色的拱型门别具风格,和惊艳世界的舍夫沙万蓝城有相似之处。。<br></div> 所不同的是,蓝城以蓝色调为主,而乌达雅堡则以白色调为主,仿佛一切都是洁白的。 <div><br></div><div>乌达雅堡内很安静,好像只有我们这些游客,这也是和舍夫沙万蓝城最大的不同之处。<br></div> 走在街道上,时不时的也能碰上几个当地的居民。 <div><br></div><div>其实,现在乌达雅堡里还居住着3000居民。我们在拉巴特的“地导”(图中左),住家就在乌达雅堡城堡内。<br></div> <div><br></div><div>这风格独特的小镇令人印象深刻,时不时的都会停下来留张影。<br></div> <div><br></div><div>当地居民似乎对台阶情有独钟,很多建筑前都有几节台阶,这也许是地形的原因吧。<br></div> <div><br></div><div>不时出现的各种形状的小蓝们也十分令人好奇。<br></div> <div><br></div><div>弯弯细细的巷子,古旧斑驳的墙壁<br></div> 小街曲径通幽,蜿蜒曲折。 <div><br></div><div>城堡内唯一的清真寺<br></div> <div><br></div><div>莫尔咖啡厅(Café Maure),城堡内为数不多的依海而建的咖啡厅之一。<br></div> <div><br></div> <div><br></div><div>乌达雅堡的最高处有一个巨大的高空平台(Le terrace),为古时空中市场遗迹。登上平台,视野开阔,可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萨累市全景。<br></div> <div><br></div><div>除了空中市场,城堡的平台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大西洋瞭望站。站在平台上,可以瞭望布雷格雷格河(Bou Regreg)大西洋入海口,凡来犯之敌都能第一时间被发现。<br></div> <div><br></div><div>远远望去,可清晰的看到布雷格雷格河(Bou Regreg)对岸的拉巴特古港口和萨勒老城(Sale Medina)<br></div> <div><br></div>远方萨勒老城的手机横扫图 屹立在大西洋的峭壁上的乌达雅堡,历经数百年,岿然不倒。2006做为古都拉巴特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div><br></div><div><br></div><div>拉巴特的另一热门景点是默罕默德五世陵寝和哈桑清真寺。<br>默罕默德五世陵寝和哈桑清真寺 (Mosque Mohaned V & Hassan mosque),处在同一大广场内,做为古都拉巴特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div> <div><br></div><div>广场⻔口由头顶菲斯小绿帽、骑着高头大马的皇家卫兵守护。<br></div> <div><br></div><div>广场正中是古老的清真寺的遗址。一侧是现代的陵墓,另一侧是古老的清真寺的宣礼塔,形成有趣的对比,被认为是阿拉维王朝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典范。<br></div> 拉巴特的哈桑清真寺虽远不如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宏伟壮观,但它却是建于十二世纪的珍贵的古代建筑,是拉巴特最重要的历史遗迹。 12世纪末期,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苏丹为了更好地控制北部疆土,从马拉喀什迁都至拉巴特后,雄心勃勃地打算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哈桑清真寺在此背景下于公元1196年动工。计划中的清真寺长183米,宽139米,四周拥有16道大门,可容纳数万名穆斯林士兵同时祈祷。如果建成,将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计划中88米高的哈桑塔也将是当时北非最高的宣礼塔。 可惜的是,伴随着苏丹国王的驾崩和穆瓦希德王朝的日渐衰落,未完成的清真寺成了烂尾工程。清真寺的主体建筑只完成了地基和312根支撑屋顶的巨大石柱以及部分屋顶。88米高的哈桑宣礼塔也只盖了44米。<br>但从残存的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br> 1755年那场震惊欧洲的里斯本大地震,对原本未完成的清真寺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地震造成石柱断裂,瓦砾遍地。但阴错阳差的是,遍地的残柱为清真寺增添了一份残缺、苍凉的美,为清真寺再次得名为 “断柱清真寺”。 <div><br></div><div>计划建造88米高的宣礼塔因为只盖了44米,反而因祸得福。由于塔身不高,在大地震中受到的冲击小,所以宣礼塔本身至今保存较好。<br></div> <div><br></div><div>远远看去,这是一座典型的摩洛哥传统方形宣礼塔,高44米,有六层。塔四周雕刻图案各异,具有摩洛哥传统艺术特色,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br></div> <div><br></div><div>在这残墙断柱中,能让人清晰的感觉到当年清真寺的规模与气势。在这缺憾之美中,也能让人看到这里曾经埋下的岁月故事。<br></div> <div><br></div><div>哈桑宣礼塔对面的穆罕默德五世王陵(Mausoleum Of Mohammed V),是一座绿色瓦顶的白色建筑,端庄大气地静立在悄然而至的乌云下。<br></div>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建筑被认为是阿拉维王朝现代建筑的典范。整个建筑群庄严雄伟,风格典雅。白色大理石镂花的建筑配上绿色琉璃屋顶,既壮观又漂亮。精美的马蹄形拱门,外墙精致的石雕及马赛克拼图,既大气又有细节。据说这座王陵的设计师是位越南人。 <div><br></div><div>陵墓建于1962年,于1971年竣工完成。国王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寝安葬于此。罕默德五世是前任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他在位时一直致力国家独立,经过2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56年从法国人手中重新夺回国家的主权,因此被称为“摩洛哥之父”,在摩洛哥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br></div> <p class="ql-block">1961年穆罕默德五世去世,儿子哈桑接任国王,哈桑二世在位38年,他是阿拉伯世界颇有影响力的老国王。1999年哈桑二世去世,儿子穆罕默德六世继任至今,他是阿拉维王朝第23位君主。</p><p class="ql-block">而统治摩洛哥最久的阿拉维王朝,从1660年开始至今,已经整整360多年。</p> 除了穆罕默德五世之外,陵墓也是他的两个儿子哈桑国王(1929-1999)和阿卜杜拉王子(1935-1983)的安息之地。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的西面高架平台上的另一座白色大理石镂花建筑是为阿拉维王朝设计的博物馆。精美的装饰,排成排的拱门,具有浓厚的摩洛哥风格。 两座主体白色之间的低层建筑是一座清真寺,没有宣礼塔,以免妨碍其他两座建筑物的视线。 <div><br></div><div>切拉堡垒(Chellah Fortress) 坐落在一个山坡上,是拉巴特另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景点。<br></div> 切拉堡垒在公元前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贸易商场,后来成为古罗马殖民地。13 世纪后期,该遗址开始被用作马里尼德王朝的墓地并修建了围墙。2012 年,切拉堡垒作为拉巴特的一部分被列为联合国世界遗产。 可惜因为疫情堡垒暂时关闭,只能在门口拍照留影。 <div><br></div><div>位于拉巴特市中心拉巴特王宫(Royal Palace of Rabat),始建于1785年,是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王宫为摩洛哥国王平时处理政务的地方,不对外开放。<br></div> 宫殿建筑群占地2平方公里,大大小小的房屋造型均为上尖下方。宏伟的拱⻔,对称的雕花,绿色的琉璃瓦尖屋顶和各种门窗的雕刻装饰倍显奢豪。 高大的王宫大⻔用采黄铜精雕细琢成的立体图案装饰,精美大气。具有典型的摩洛哥特色。宫门口有穿制服的卫兵守着,卫兵都是真枪实弹的,游客只能远距离拍照不可逾越。 <div><br></div><div>皇宫门口卫兵的服装五颜六色。据说是为了防止兵变而从军队、宪兵、皇家警卫、警察中抽调士兵混合组成皇家卫队,共同把守皇宫的大门。<br></div> <div><br></div><div>阿尔法斯清真寺(Ahl Fas Mosque)坐落在皇宫大门的对面,是一座现代建筑,外观朴实大气,结构简洁明快,将北非建筑风格及古老的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与现代建筑结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br></div> <div><br></div><div>阿尔法斯清真寺是专供皇室作祷告用的清真寺,不对外开放。<br></div> <div><br></div><div>坐落在拉巴特新城的默罕默德五世大道,是条南北向大道,堪称“拉巴特第一街”,重要性相当于北京的长安大街和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br></div> 大道的中间是绿地,地上有许多鸽子。两旁有高大笔直的棕榈树和椰树,绿树成荫,生机勃勃。<br>大道尽头的是阿松纳清真寺Assounna Mosque。<br> <div><br></div><div>许多政府机和关重要机构坐落在街道两旁。<br></div> 摩洛哥议会大楼(The Parlement of Morocco) <div><br></div><div>拉巴特邮政总局。<br></div> <div><br></div><div>默罕默德五世大道尽头的阿松纳清真寺Assounna Mosque始建于1785年,是拉巴特最大的清真寺。<br></div> <div><br></div><div>穆罕默德六世现代和当代艺术博物馆(Mohammed VI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是摩洛哥第一个独立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也坐落在的默罕默德五世大道边。<br></div> <div><br></div><div>博物馆于 2014 建成开放。 这座由 Karim Chakor 设计的精致建筑,以其独特的马蹄形拱门和格式结构而吸引游客。<br></div> 博物馆里收藏了 200 多位摩洛哥艺术家的作品,涵盖了从印象派到后现代主义的各个领域。 <div><br></div><div>远远看到的拉巴特大清真寺Rabat Grand Mosque位于拉巴特老城(Rabat Medina)中心,始建于13世纪末的马里尼德时期,是拉巴特老城的地标。<br></div> <div><br></div><div>Rue Souika是拉巴特老城的人口。<br></div> 老城内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市面繁荣。 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依然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 <div><br></div><div>小巷内是一些手工艺品作坊摊位,商品五花八门,有皮具、刺绣织物、模板灯、巴布奇拖鞋和柏柏尔地毯。<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