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一、课程背景<br>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论,无边界课程的理念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论相契合。生活中蕴含了许多丰富的教育素材,如果能合理运用,就可以让幼儿扩大视野,增强经验,发展很多的能力。课程的设计和执行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一日生活中能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在真实的的环境中,让幼儿无边界的学习与发展,让他们呈现一个自由发展、探索解密的状态,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合思维逻辑能力。</h3> <h3> 二、课程起源<br> 在一天的课间,我在喝水,小朋友就问我:“苗苗老师,你今天没用你的杯子喝水。”我一看,确实是,我今天是喝的矿泉水,我突然就想到了水杯和塑料瓶,都是盛水的容器,有着很大的区别,于是就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路。<br> 本次课程以“瓶子的奥秘”为题,引导幼儿去了解瓶子的种类、材质、作用等衍生话题,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探索之路。<br> 三、课程目标<br> 1、能细心观察瓶子的种类、材质,大胆的探索。<br>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探究结果。<br> 3、大胆、自信的分享自己的成果。<br> 4、知道瓶子可以回收卖钱,能认识不同的钱币。<br> 5、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br> 6、能独立去完成购物小任务。</h3> <h3><br> (一)“瓶”水相逢<br> “苗苗老师今天喝水的杯子换了耶。”<br> “那你看看老师换成了什么呀?”<br> “是塑料瓶。”<br> “那老师平时用的是什么喝水呀?”<br> “用的是玻璃瓶。”<br> “你们发现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br> “......”<br> 因为我今天喝水的被子换成了塑料瓶,引发了幼儿的发现,于是就有了探究瓶子的目标。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去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瓶子的种类、材质、形状等,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描述,这些就是幼儿潜在的学习经验。<br></h3> <h3> (二)“瓶”空想象<br> 幼儿通过对生活中瓶子的观察,会发现生活中离不开瓶子,而且瓶子的种类繁多,作用也各有其用,有的用来装饰,有的用来装东西。于是就可以结合平时的手工经验,让幼儿发挥想象,自己用瓶子去设计、制造一个手工或者作品出来。幼儿会觉得新奇又有趣,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幼儿能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制作去发现不同的奥秘,这也是他们学到的知识。<br></h3> <h3><br> (三)“瓶”踪浪影<br> 幼儿制作手工后,就会发现瓶子的作用不一样,瓶子的软硬程度就会有所不同,然后就可以开展一次科学课程——《瓶子的由来》,让幼儿知道塑料瓶子的来由,以及乱扔带来的危害。从而开始一次环保大作战——收集瓶子。后又回归到瓶子作用上,让幼儿回收卖瓶子,感受挣钱的艰辛,从而体谅父母挣钱的不易,养成节约、爱护环境的好习惯。<br></h3> <h3> (四)“瓶”地生钱<br> 幼儿分享自己的“挣钱”过程,体谅父母的不易。从而一趟《认识钱币》的课程应声而出。引导幼儿认识钱币的面值,将之前学习的内容相结合,会简单的钱币找补,从生活中学习新知识,再将新知识用回到生活中,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去学习积累经验,幼儿能更深层次加深印象。<br></h3> <h3> (五)“瓶”心而论<br> 幼儿收集瓶子的过程总会遇到磕磕碰碰,当他们得到来之不易的钱时就会加倍珍惜,会理解父母挣钱的不易。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感恩,学会理解。这时就可以让幼儿自行讨论一下如何去使用自己挣的钱,让幼儿做一份用钱规划,然后体验一次自己做主购物的乐趣。<br> 这次活动,一是让幼儿更多的去理解父母,学会感恩;二是让幼儿学会计划,能合理的分配自己的东西,养成井然有序的习惯。<br></h3> <h3> 四、活动小结<br> 通过这次“瓶子的奥秘”主题活动,我们依据幼儿的兴趣、发现,去创造开展各种活动,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获得直接的经验。每一步都要环环相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让幼儿感受到逻辑、有序的整合结构,在其各个方面都得到相应的经验学习和能力发展。相信我的小朋友们一定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未来也一定大放光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