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在生活实践中增长智慧

小主

<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时间有点丧,对自己有一些怀疑,对生活也有些迷茫。特地向刘向银老师请教,他给我推荐了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  今天完整的把这本书读完了,分享点自己小小的感悟。</p><p class="ql-block">一、认识上的高远+行动上的果敢</p><p class="ql-block"> 人生轨迹和命运的改变根本上取决于两种力量,一种是自己的认知,一种是自己的行动 。真正的大智大勇就是将认识上的高远与行动上的果敢结合起来,看到问题并且能够坚持去用行动改变自己,改变环境。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觉悟者,自己把握自己,自己实现自己,自己成全自己。强调人的主体性,我可以……自由就是由自己,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天性,用自己积极的行动去改变。</p> <p class="ql-block">二、圆融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学一个具体的方法,而是要学岳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圆融智慧。只要一个人心中有大智慧,就会根据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况,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好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不是刻舟求剑,更不是固步自封。真正的智慧,不是固守一些什么方法,也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而是心灵升起的一种能力,一种对任何问题都能够恰当处理的能力。那么,人们心中如何才能拥有大智慧呢?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这些情绪没有发出是“中”,如果把喜怒哀乐等这些情绪发出来且恰到好处,那就是“中和”的状态。在这个“中和”的状态下,人们就有了与天地万物打交道的智慧,能够处理好人类面临的各种关系。时时清扫内心的垃圾,不被欲望、嗔恨、嫉妒、痴情这些情绪所感染。保持内心的纯净,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p><p class="ql-block"> 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明晰人生的方向,可以洞察生命境遇的每一个问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如何做好,如何避免各种挫败和困难。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有正确的价值立场与思维方式,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可以以自己人格的感召力而成为事业的中心,在凝聚各种力量的基础上,完成一番事业,这就是就是智慧和人格。</p> <p class="ql-block">三、人生态度</p><p class="ql-block">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p><p class="ql-block"> 做好正确的事,先是对社会、他人、个人都有利的事。其次在做好事以后,对事情的结果有一份宽松和达观。</p><p class="ql-block"> 无所待与心灵自由</p><p class="ql-block"> 有所待就是一个人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别人的肯定认可上。摒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外在的条件。带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精神入世。做到无所待,不活在他人的世界,做自己心灵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活在当下</p><p class="ql-block"> 肆意享受每个年龄阶段的生活,集中精力做好本年龄阶段该做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分清楚主次,最应该追求什么,最应该做什么。制心一处,以自我标准要求自己。活在当下,不因韶华易逝而悔悟。</p><p class="ql-block"> 时时自省</p><p class="ql-block"> 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常常自省,不是因自己的的错误而苛责自己。主要在于认识不足后主动改变,在生活实践中增长智慧。</p><p class="ql-block"> 自强不息</p><p class="ql-block">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文明强调人的主体性。自强不息是一种人生态度,强调自我的力量和奋斗精神。在学会接受生活平凡、不如意之后,勇敢面对生命的真实,在真实的直面生命中,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态度过完这一生。</p> <p class="ql-block"> 自利利他,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东西只有自己真正受益了,才能告诉别人如何也从其中受益。否则,对自己都没有感觉到受益的东西,如何告诉别人同样从中受益,正如阅读一样,作为阅读领航人,首先自己能够从中明确受益,这样才可以和他人分享阅读的好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