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绿水秋无迹 ---漫说许竹楼先生在天台

港台文化联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半个世纪的时光足以让一个人物的印象模糊,网络上所有关于许竹楼先生的事迹介绍中,只字不见许竹楼先生在天台的经历,当我们采访当年许竹楼先生所在的前山供销社领导王先生和县供销联社的领导张先生,以及前山村当年与许竹楼交往较多的戈士梁先生时,才得以将断续、碎片的记忆拼凑、连接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位六十多岁、头发花白、个子略高、清瘦、长脸、淡眉、眉宇开阔、鼻宽、鼻梁不高而贯顶、残缺稀朗的门牙被香烟熏黄、胡子拉杂的老头子出现在前山供销社收购站。收购站的同事以异样的眼光看着这个省城来的知识分子气质的老年人,大家都叫他“老许”。大冬天里,老许一身劳动布外套,敞着衣襟,那里面是一件塞在裤腰里的棕色旧棉丝衣,再里面是一件白色背心,腰上就是那根打满孔的皮带,脚上穿着一双米黄色的糙面劳保皮鞋。后来天气热一点,他减掉了那件棉丝衣,敞怀可以看见里面的背心,脚上换成了解放鞋。天气很热的时候,上身就穿那件白色背心,下身还是那条劳动裤,脚上是一双夹在脚趾丫的人字拖鞋。</p><p class="ql-block"> 这名老者就是许竹楼先生,当时天台当地没有人知道关于他的更多背景情况。供销社收购站日常收购的除了那些废铜烂铁旧橡胶,还有附近老百姓手工制作的篮子、簸箕、竹簟、镰刀和草鞋等用具用品;老百姓种植的络麻、苎麻、天麻、白术特产等;崔岙山里老百姓采集加工的金刚刺根、黄栀、石斛、乌药和半夏等各种野生草药;一些人猎获的狐皮、黄鼠狼皮、穿山甲、蕲蛇干等动物或皮毛制品;各家零星售卖的鸡蛋、鸭蛋、鸡鸭毛、兔毛等养殖产品。六十几岁的画匠要学会几百种收购品的分类、等级鉴定从而确定有关价格。</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猜想,一个拿着画笔作画、在大学讲堂上给学生讲课的人,接过农民递给他的药材、棕线或者旧鞋底,等着他过称、估价、给钱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许竹楼先生在前山收购站工作的早期,有时会被派去参加周边乡村的一些体力劳动,老许在始丰溪河滩挑过石头,在石柱洋大队畜牧场养过兔子,也曾经在洪水来临时与年轻的职工们一起参与过转移、抢救收购站的集体财产;对于老许来说,收购站日常工作之外,最得心应手的事情是上头安排他端着梯子爬到墙壁上涂刷各种阶段的标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竹楼先生在来天台初期的岁月是艰难的。因为体力劳动、思想压力、生活状况而得了肠出血,大病住院。从他后来的回忆文字中知道,那时许竹楼先生曾经甚至有过“一了百了”的念头;但是,单位所在系统给予他积极的治疗。而真正对他心理造成打击的是他的大儿子的非正常死亡。因此,许竹楼先生在曾经他的诗作里表达了极度悲苦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欲见儿颜梦已空,只余黄土伴春风;从此一家伤心处,都在无言泪眼中。”---《思亡儿》。</p><p class="ql-block"> “松柏性孤直,难为桃李颜;耿耿此丹心,唯有天日鉴。”---《松柏吟》里可以看出许竹楼先生尽管个性孤高,但也想适应那个年代的环境。许竹楼先生后来在回杭初期创作过一幅作品《月夜虎啸》,画面里丛山密林之中月亮高悬,深邃的天空下,一只猛虎兀立于悬崖之上,仰天长啸。似乎是他这个阶段囿于樊篱、壮志难酬的心境写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是,时代无奈,生活还得继续。经年累月站在四尺柜台内,许竹楼先生看见了那些兜着兔毛到这里售卖的百姓期望价格能卖得高一些时的那种卑微期待的眼神;他看见了崔岙的山民将从高山上冒着送命的可能采来的中药材,在经过多少天的翻晒之后,步行几十里弯曲崎岖的山路,送到收购站换回几块钱、几角钱那种欣慰、踏实的表情;他知道了那些家庭妇女因为地方土政策规定小户人家只能养一只鸡大户人家可以养三只鸡,而她们拿着多余的一个鸡蛋卖了五分钱,然后用一分钱买针两分钱买火柴三分钱买盐的日子。在前山收购站工作过程接触到的“人间烟火”对他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渐渐地学着与来收购站买卖的农民们拉家常、开玩笑,认识的人都友好地叫许竹楼先生为“老许”。</p><p class="ql-block"> 心情好,没事的时候,老许也会坐在柜台里,悄悄地拿出画笔在旧纸张上涂涂抹抹,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山水人物。偶然地有人围观他画画,发现他的画得那么好,周边的百姓渐渐地知道了原来老许是画画的。于是,周围乡村跟老许熟悉的人,会在过年或者结婚的时候,向要老许讨要画作,老许总会爽快地挥笔。</p><p class="ql-block"> 天台前山一带的人,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会画画的”许竹楼先生的家庭出身。许竹楼先生祖籍广东番禺,他的父亲就是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的许崇智。许竹楼先生从小就喜欢画画,幼年时期曾接受吴昌硕先生的指点,后来从杭州西湖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中国美院前身)毕业,青年时更与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共同研讨过绘画艺术。他的作品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即在北京、天津、上海、香港和重庆等全国十几个大城市巡回展览。</p><p class="ql-block"> 在天台工作的日子里,他的画作“飞入寻常百姓家”。当时平桥与前山一带有些人家结婚置办家具干脆把老许请到家里画画。老许给人作画不收钱,但如果别人请他喝酒,他很高兴;因为老许喜欢喝酒,酒喝得越多,画得越快越好看。</p><p class="ql-block"> 老许给一户人家画鸟,那家主人发现,那些鸟儿要么在树荫里只露出一个头,要么钻进草丛里只能看见尾巴。主人家看不懂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有些纳闷,猜测一定是酒少了。于是,这天主人家特地多打了些酒让老许喝,喝酒的当下,主人家指着家具上的画赔着不是说:“老许,多怪我们招待不周。”老许不解,问主人家什么意思。主人家直说了,你看,一个柜门上凑起来只有一只半鸟。老许明白了,原来你喜欢鸟画得多一些的。老许说,等一下,我会满足你的。于是,老许开始画了一片晒谷场,晒谷场上有一个妇女,妇女手上挥舞着篾篱筢,头上是漫天乱飞的鸟;接着,老许又画电线杆,每一根线杆上拉四条线,每一条线上停满了鸟,直到把电线压弯下来。不过,密密麻麻的鸟儿,没有一个的神态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老许擅长花鸟,一气呵成。可是,有人说梅兰竹菊、岁寒三友,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于是,老许改画牧童暮归、向日葵、镰刀、大捆的稻子、成堆的麦子等农耕素材作品,也创作那些人物手臂粗壮、浓眉大眼的画报。</p><p class="ql-block"> 远近慕名而来的人,不只是向老许索求画作的,也有很多真心向老许学画的,他们有老许同供销系统的同事、学校的老师、其他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社会上一些人。就这样,在前山的日子里,老许既与“万家墨面”打成一片,也结交了天台的许多文人雅士。</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融进了百姓生活的许竹楼先生渐渐地喜欢上了前山的乡村景致。连绵的山峦、层层的梯田、碧绿的庄家、蜿蜒的溪流,都留下了这位画家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翠竹千竿水一湾,</p><p class="ql-block">柴门虽设昼常关;</p><p class="ql-block">书因忙乱宵需读,</p><p class="ql-block">诗不成工句屡删。</p><p class="ql-block">难得余闲聊作画,</p><p class="ql-block">生成素性爱看山;</p><p class="ql-block">晚来与君信步往,</p><p class="ql-block">坐听松风未肯还。”---《郊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这首诗可以知道老许寄情山水,有文化人骨子里的闲雅, 许竹楼先生喜欢前山的翠竹、前山的水湾,甚至山上的松风都让他流连忘返,不知天暗。在另一首诗里,更是用了 “前山绿水秋无迹”的诗句赞美前山一带的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许竹楼先生恢复了画家身份,上级通知他回省城工作。离开前山之际,他百感交集;一方面,政治上解放了,心情舒畅,二十多年抛妻别子、孤独无依的“流放”生活终于结束,可以回到杭州和家人团聚,做他喜欢的绘画事业;另一方面,长期在天台的工作、生活,天台乡村的环境、人情居然让他非常难舍。许竹楼先生和各界朋友一一道别、一番番醉酒,甚至痛哭流涕。一介画匠身无长物,唯有画笔。最后,甚至将十几年来写成的诗集送给了前山的忘年好友戈士梁先生。</p><p class="ql-block"> 重返工作岗位的许竹楼先生,创作的 “鹰”系列作品中,那一双双锐利的眼睛、苍劲的爪子、搏击长空的翅膀,仿佛昭示着作者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凤凰涅槃,重新开始艺术创作的新旅程。</p><p class="ql-block"> 返城后的许竹楼先生在1984年被聘任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1989年出任江南画院首任院长、1994年被聘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他的书画作在全国各大文史馆、博物馆、纪念馆成为馆藏作品,在日本、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多国展出,并屡次在日本等国获得国际画展大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许竹楼先生于2005年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 许竹楼先生返城,正是改革开放的初始时期,四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平桥湿地落成,始丰溪两岸景观大道正在建设中,天台的全域旅游规划逐步得以实施。平桥城乡与全县乃至全国各地的面貌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前山绿水秋无迹,许竹楼先生当年所喜爱的前山乡村风光更是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该文曾刊登于《天台山》文学期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