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芳华——天津博物馆馆藏明清景德镇窑瓷器展观展记

小满梧桐🌿

景德镇古称昌南,因北宋景德年间烧制精美的瓷器而得宋真宗赐名景德镇。其窑始烧于唐代,兴于宋元,明清时期由于御窑厂的建立,促进了景德镇窑跨越式的发展,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一枝独秀的格局。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窑享誉中外,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瓷器贸易也空前繁荣。<div><br>  八月这次匆匆到访天津博物馆,在看完一楼和三楼的“天津人文与中华百年”常设展之后,时间只够再看一个展览,于是,便奔五楼的馆藏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展览而来。 </div> 第一专题 釉上彩<div><br>  釉上彩是陶瓷彩绘主要方法之一,是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进行绘饰,再经低温烧结。旧时景德镇称这种技法为“表绘”。釉上彩的装饰特点是由简单到复杂,彩色由一种到多种,色彩鲜艳亮丽,装饰艺术感极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主要品种有釉上单彩、五彩、珐琅彩与粉彩。</div><div><br> 【白底绿彩云龙纹盘/明 弘治款】</div><div><br> 弘治,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从公元1488年至1505年,前后共十八年。白地暗刻海水绿彩云龙纹瓷器,始烧于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年号,1465年-1487年),弘治、正德、嘉靖时期延续烧造,造型多为盘和碗。此盘撇口,弧壁,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外壁釉下刻划海水纹,釉上以绿彩描绘云龙纹,绿彩微微闪黄,透明感较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iv> (白底绿彩云龙纹盘/明 弘治款) (白底绿彩龙纹碗/明 正德款) (白底绿彩云龙纹盘/清 乾隆款) (白底绿彩云龙纹盘/清 道光款) 【大明年造款五彩缠枝莲纹碗/明 嘉靖款】<div><br> “大明年造”款始于明景泰年间(代宗朱祁钰,公元1450年--1457年),后世各朝沿用,多以青花料书写,字体以楷书常见。此碗撇口,深腹,圈足,体型较大,纹饰布局饱满,内壁绘狮子牡丹纹,外壁绘缠枝莲纹。</div> (大明年造款五彩缠枝莲纹碗/明 嘉靖款) 【矾红百蝠捧寿纹盘/清 雍正款】<div><br> 盘体型硕大,撇口,弧壁,圈足。内壁矾红绘九蝠捧万寿,外壁绘珊瑚红地白彩蝠纹。应为宫廷为祝寿定烧之物,传世少见。</div> 【矾红彩龙纹高足盖碗/清 乾隆款】<div><br> 弇口,弧腹下收,喇叭形高足,盖为覆碗型,上有圆雕镂空凤鸟形纽,通体白釉,碗盖及外壁以矾红彩各绘两条赶珠冀龙,盖顶处饰凤鸟形盖纽,俗称“天鸡纽”,寓意“龙凤呈祥”。此碗胎骨细腻,瓷质莹洁,红彩浓艳相间,绘画流畅,是乾隆时期官窑的传统品种。</div> (矾红彩莲花纹藏草瓶/清 乾隆款) 【五彩人物故事图棒槌瓶/清 康熙款】<div><br> 盘口,短颈,圆折肩,筒形长腹,圈足,二层台底。盘口外沿是一周绿彩雷纹,颈部饰墨竹纹,肩部是康熙朝流行的锦地开光杂宝图四幅,肩以下瓶体外部主题饰纹是富贵寿考图,描绘的是唐代大将郭子仪大寿时,七子八婿都来祝寿的场景。整个瓷瓶构图疏密有致,色彩鲜艳,是康熙民窑五彩瓷的精品。</div> (五彩人物故事图棒槌瓶/清 康熙款) (五彩花鸟纹筒瓶/清 顺治款) (五彩和合二仙图棒槌瓶/清 康熙款) (五彩喜鹊登梅纹琵琶尊/清 康熙款) (五彩落花流水龙纹卷缸/清 康熙款) (仿成化款五彩暗花团寿抚婴图盘/清 康熙款) (五彩山水纹笔筒/清 康熙款) 珐琅彩是康熙晚期创烧的,借鉴了当时铜胎画珐琅的技法,颜色有红、黄、蓝、绿、紫等,由于彩料较厚,又借鉴了西洋油画的技法,立体感极强。雍正、康熙时期多绘花鸟、山水、竹石、人物等,配上精美书法诗,达到诗、书、画、印统一。<div><br>  【珐琅彩宝相花纹瓶/清 乾隆款】</div><div><br> 瓶颈部绘蓝色锦地与纵向重纹作螺旋状绕颈一周,腹部胭脂紫轧花地上用黄地开光,并绘三组宝相花纹,纹饰叠加,颇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寓意“百花呈瑞”。体现了当时宫廷崇尚富丽华贵的审美,代表了乾隆时期彩瓷的最高工艺水平。</div> 粉彩,则是康熙晚期吸收了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在彩料中假如铅粉并施玻璃白而烧成的釉上彩瓷。画法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法,突出了画面纹饰的阴阳和浓淡,立体感极强,比五彩更加娇艳、淡雅、柔和,又称为“软彩”。<div><br>  【粉彩八桃过枝纹盘/清 雍正款】</div><div><br> 盘胎薄釉润,构图中色彩淡雅柔丽,如同一幅没骨花卉画,是雍正时期粉彩中的珍品。</div> (粉彩人物故事盘/清 雍正款) 【粉彩御题诗文鸡缸杯/清 乾隆款】<div><br> 杯造型隽巧,胎釉精良,外壁一侧顽童戏鸡,雄鸡引颈高吭,另一侧书乾隆题诗《咏鸡缸杯》一文,全诗132字,于方寸间井然有序书列,为乾隆时期仿成窑斗彩鸡缸杯中的精品。</div> 【粉彩山水图板沿盆/清 乾隆款】<div><br> 板沿绘四开光博古纹,内腹壁绘水藻游鱼,内底绘通景山水,绘画生动自然,娴熟洒脱。此盆虽无官窑款式,但观其工艺水平,应属官窑作品。</div> (粉彩福寿三多纹碗/清 乾隆款) (粉彩百子图碗/清 嘉庆款) (粉彩缠枝花卉纹碗/清 道光款) (粉彩皮球花纹碗/清 咸丰款) (粉彩榴开百子图灯笼尊/清 乾隆款) (粉彩婴戏图长颈瓶/清 道光款) 【黄地粉彩云龙纹盖豆/清 嘉庆款】<div><br> 子母口,高足,覆盆底,上有一宝珠钮器盖。通体绘黄地粉彩云龙纹,华贵鲜艳。豆,本是先秦礼器,用以在祭祀、宴飨中盛放肉食,早期用竹编成,后用青铜铸造,因此在礼书中称“笾豆”。清代常用瓷器仿制先秦礼器。</div> (黄地粉彩云龙纹盖豆/清 嘉庆款) (绿地粉彩西番莲纹石榴尊/清 乾隆款) (绿地粉彩福寿莲纹葫芦瓶/清 嘉庆款) (慎德堂款粉彩松绿地开光龙舟图盖碗/清 道光款) 【黄地荷花式秋操纪念杯/清 光绪款】<div><br> 以粉红色荷花做成船型,所有花瓣勾勒有脉线,杯底有一孔通过一细长花梗引到上面做吸管用,梗面施淡绿彩,梗背面书“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铭。看到这个杯的铭文,不禁让人莞尔,因为想起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前些年时不时旁人手执保温杯,常常铭刻上某次会议名称——看来很多习惯,是代代相传啊。</div> (黄地荷花式秋操纪念杯/清 光绪款) (粉彩喜鹊登梅图盘/清 同治款) (大雅斋款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捧盒/清 光绪款) 第二专题 釉下彩<div><br>  釉下彩是也是陶瓷彩绘主要方法之一。用色料在成型的胚胎上进行绘饰后,施以白色透明釉或青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景德镇又称釉下彩为“里绘”,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里三色等。</div><div><br> 青花瓷,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绘画纹饰后施以白色透明釉,用1300度左右高温一次性烧成。因釉下钴料在高温下呈蓝色,习惯称为“青花”。</div><div><br> 【青花鱼藻纹洗/明 宣德款】</div><div><br> 洗为菱花式口,壁分十瓣,光平底。洗内中心青花绘莲池鱼藻纹,外壁青花绘通景鱼穿莲藻纹,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双行楷书。纹饰中绘鱼纹有鲭、鲅、鲤、鳜,谐音“清白廉洁”,且莲、鱼等又与“连年有余”有关。</div> (青花鱼藻纹洗/明 宣德款) (青花云龙纹盘/明 洪武款) (青花缠枝花果纹鸡心碗/明 永乐款) (青花葡萄纹盘/明 永乐款)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倭角瓶/明 宣德款) (青花双狮戏球纹盘/明 宣德款) (青花轮花纹绶带葫芦扁瓶/明 宣德款)<br> 【青花云龙天球瓶/明 宣德款】<div><br> 瓶颈部绘朵云纹,腹部绘一腾云飞奔的蛟龙,龙回头,张口吐舌,双目圆瞪,鬃发立起,四肢矫健,腾于云间,灵动鲜活。由于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因其含铁量高,含锰量低,使烧成后青花发色浓重艳丽,釉面出现铁黑色斑点,极富特色。传世少见,为宣德青花中的上品。</div> 【青花人物图罐/明 时期不详】<div><br> 罐外壁满绘青花纹饰,腹部绘通景送别图,近足处绘蕉叶纹一周。器型硕大,釉质滋润,青花发色雅致纯净,绘画精细,画中人物生动传神,堪称明代青花人物图中精品。</div> 【青花四兽纹罐/明 成化款】<div><br> 罐通体饰青花纹饰,腹部主题纹饰分为四组,分别是火云麒麟、山石牡丹、双狮嬉戏、洞石芭蕉。此罐修胎工整,胎质洁白细密,施釉白中闪青,肥厚莹润。青花色泽淡雅,画意具有成化时期的风格。难得的是,因为此罐器型高大秀美,对所谓的“成窑无大器”来说,实属罕见。</div> 【青花八仙图罐/明 嘉靖款】<div><br> 罐颈部饰八朵祥云纹,腹部主题图案绘海水八仙图,近足部绘变形莲瓣一周,八条楞把罐体分为八部分,使得画面整体更具立体感。罐内施白釉,外底中心脐釉内青花书双圈“大明嘉靖年制”二行楷书款。嘉靖时期大件器物烧制大多较粗糙,此件无论从造型、纹饰、款识等制作都十分精细,传世甚为少见。</div> (青花八仙图罐/明 嘉靖款) (青花阿拉伯文器座/明 正德款) (青花龙穿花纹盘/明 正德款) 【青花鹤鹿同春图凤尾尊/清 康熙款】<div><br> 尊下半部似宋代梅瓶,通体青花绘松石鹤鹿图,青花浓淡色阶变化明显,层次清楚,富有立体感。鹤与鹿都是两两相对,似对对话,生动传神。此种凤尾尊亦叫“花觚”。</div> (青花鹤鹿同春图凤尾尊/清 康熙款) (青花人物图卷筒/明 崇祯款) (青花喜从天降图筒瓶/明 崇祯款) 【青花缠枝莲托寿字纹盖罐/明 万历款】<div><br> 罐直口,短颈丰肩,垂腹下敛,平砂底,盖隆起,宝珠钮,钮面绘一凸起龙纹,缠绕在盖钮上。通体青花绘缠枝莲托寿字。此器是迎合万历皇帝增寿意愿而烧制的大器,浑圆饱满,磅礴大气,青花发色艳丽,传世甚为少见。</div> (青花缠枝莲托寿字纹盖罐/明 万历款) (青花花鸟纹笔筒/清 康熙款) (青花高士图杯/清 康熙款) (青花折枝花果纹瓶/清 雍正款) <div>  【青花连环如意纹太白罐/清 乾隆款】</div><div><br></div> 罐以青花为饰,颈肩部及下腹部均绘联结纹,以如意云头纹作辅。腹中部绘连环如意,交缠如意叶纹为主题的纹饰。此器纹饰与同时期乾隆洋彩器风格相近,皆为洋花与中国传统装饰结合,但乾隆时期此列装饰题材的器物以洋彩居多,青花品类属少见。 (青花连环如意纹太白罐/清 乾隆款) (青花瓜瓞纹板盘/清 雍正款) (青花折枝花果纹执壶/清 乾隆款)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清 乾隆款) 青花釉里红是以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是铜,两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让红蓝两色均匀并非易事。该工艺创烧于元代,明初成熟,明中后期一度衰落,清初方得以恢复,至清康雍乾时达到高峰,清中后期又再度衰落。<div><br>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明 宣德款】</div><div><br> 杯撇口,高足外侈,平底砂足。通体白釉,釉色滋润,釉面隐现橘皮纹。身绘釉里红鳜鱼,红白相映,生趣盎然。</div> 【釉里红松竹梅纹罐/明 洪武款】<div><br> 罐撇口,鼓腹,造型淳朴浑厚,釉下用铜红料进行绘画。口、肩部分别绘如意卷云、变体莲瓣、缠枝纹。腹部绘松、竹、梅,并以坡石、蕉叶点缀。整个画面繁而不乱,主题突出。此器因造型硕大,红色鲜艳,是十分难得的珍品。</div> 【釉里红山水图笔筒/清 雍正款】<div><br> 笔筒通体白釉,釉下以釉里红绘通景山水图,远山近树,亭台水榭,点缀其间,山下江水小舟荡漾,天水相接融为一体,意境清新优雅,宛如一幅传统水墨画,极富文人画的情趣。釉里红工艺以雍正时期最为成功。</div> (釉里红山水图笔筒/清 雍正款) (釉里红折枝莲纹戟耳方瓶/清 乾隆款) (青花釉里红鱼藻纹卷缸/清 康熙款)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清 康熙款】<div><br> 笔筒内外均施透明釉,外壁书整篇青花题文,为西汉王褒应汉宣帝之诏所撰《圣主得贤臣颂》,字体秀逸,笔法精劲,此笔筒从造型、主题、装饰、款识等来看,都堪称康熙时期官窑的代表作品。</div>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清 康熙款)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如意耳蒜头瓶/清 雍正款) 釉里三色也称釉下三色,清康熙年间创烧,或以豆青为地,用青花、釉里红纹饰,或在白地上绘青花、釉里红,同时出现豆青加白纹饰,再用1300度高温一次烧成。流行于青康熙、雍正时期。<div><br>  【釉里三色螭虎山水纹花觚(凤尾尊)/清 康熙款】</div><div><br> 花觚喇叭口下收,鼓腹下收至足部外撇,仿先秦酒具青铜觚造型。器内施白釉,尊外,上部是釉里三色山石花卉纹,豆青色的山石,蓝色的树干和树叶与紫褐色的花朵交相辉映。腹部是灵芝和螭虎纹,下部是山石、花卉和昆虫纹。</div> (釉里三色螭虎山水纹花觚/清 康熙款) (釉里三色菊花山石图笔筒/清 康熙款) (釉里三色苍龙戏海纹观音瓶/清 康熙款) 第三专题 青花加彩<div><br>  青花是我国传统名瓷中彩瓷的一个大类,为釉下彩。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构成完整的图案或图画,这类彩瓷称为青花加彩。用青花可与釉上一种到多种色彩相结合来装饰瓷器画面,如青花红彩、青花五彩、斗彩等。</div><div><br> 【青花五彩凤鸟斗鸡纹葫芦壁头瓶/明 万历款】</div><div><br> 瓶呈半圆形口,整体上小下大呈葫芦形,上部有一长方形挂孔,故此类瓶又称“挂瓶”、“轿瓶”。瓶上方为荷叶,下部为荷花,上腹部绘云凤纹,束腰处绘如意形祥云,下腹部绘斗鸡图,足外部绘缠枝花纹。绘画生动,色彩艳丽,可作为万历官窑五彩的代表作。</div> (青花五彩凤鸟斗鸡纹葫芦壁头瓶/明 万历款) (在川知乐款青花五彩鱼藻纹盘/清 康熙款) (青花矾红彩云福纹荸荠扁瓶/清 光绪款)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盘/清 康熙款) (青花矾红彩缠枝莲纹贯耳瓶/清 乾隆款) 【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明 嘉靖款】<div><br> 罐直口,短颈丰肩,硕腹圈足。通体以红、黄、绿及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绘莲池鱼藻纹。八尾红鲤姿态各异,近底处绘蕉叶纹。盖面绘缨络纹,中心置火焰纹宝珠钮,盖沿装饰鱼藻纹。此罐是明嘉靖官窑青花五彩瓷器中的名品,传世甚少。</div> (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明 嘉靖款) (防乾隆款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天球瓶/清末) 【五彩龙凤纹碗一组/清 康熙~道光款】<div><br> 青花五彩龙凤纹碗是清代宫廷大运瓷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康熙到宣统都有烧制,只形制画工略有不同。大运瓷,即大批运输的瓷器,是御窑厂每年年底在清宫内务府奏销,按年例不用皇帝另外下旨,按固定定式烧制后统一从景德镇运输到北京交付宫廷瓷库的瓷器。解决的是清宫日常生活所用,反映的也是皇家的陈设品味。大运瓷从康熙朝开始大量烧造,乾隆朝形成固定瓷样,但随着清王朝的没落,晚清从咸丰开始,大运瓷器只剩下八种基本的器形,到了宣统则减少到六种,根本没有财力支撑景德镇御窑场烧造大运瓷器了。大运瓷器由繁盛时的50多种样式减少到八种、六种,不仅标志着官窑瓷器烧造的没落,也标志着封建王朝的没落,落后只能变革和创新。</div> 斗彩,是先在瓷胎上用青花勾勒纹饰的轮廓线或者描绘局部图案,施釉烧制后,再在轮廓线内填上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低温二次烧成。由此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争奇斗艳,故名。斗彩瓷创烧于明宣德,成名于明成化。<div><br>  【斗彩缠枝花卉纹缸/清 乾隆款】</div><div><br> 缸外壁通体饰以斗彩,口沿上绘花卉一周,口沿下绘青花回纹一周,下接绘以青花为地连环开光,内分绘各式花卉纹,下接如意云头纹。腹部绘四组团花,以缠枝莲纹为中心,外环缠枝花卉间八宝,近足处装饰莲瓣纹。此缸造型硕大,在同类缸中少见。</div> 【斗彩八吉祥纹盘/清 乾隆款】<div><br> 盘口沿用斗彩的海水、杂宝装饰一周,有连线、方胜、火珠、犀角、银锭和珊瑚等。盘内壁是彩云环绕的八吉祥图,有“轮、螺、伞、盖、花、罐、鱼、肠”佛教中的八种吉祥宝物。盘外壁青花弦纹间是斗彩的缠枝莲纹,外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款。此盘尺寸硕大,纹饰繁缛,是乾隆朝宫廷斗彩中的杰作。</div> (斗彩八吉祥纹盘/清 乾隆款) (斗彩莲池鸳鸯纹盘/明 天顺至成化) (斗彩高士图笔筒/清 康熙款) (斗彩莲池鸳鸯纹墩式碗/清 道光款) (斗彩团菊纹盖罐/清 乾隆款) (斗彩缠枝莲纹双戟耳瓶/清 乾隆款) 第四专题 其他彩瓷<div><br>  除以上三大彩瓷品种外,还有一些如素三彩、色地彩等综合工艺彩瓷产品,这里统称为其他彩瓷。</div><div><br> 釉是附着在陶瓷器表面的玻璃质层,早期的釉随原始瓷烧造产生,随着工艺技术发展,逐渐从商代的青釉发展到后来的黑釉、白釉、花釉、酱釉、黄釉、绿釉、红釉、蓝釉、紫釉等五彩斑斓的颜色釉。颜色釉是指在陶瓷基础釉料中加入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即着色剂,烧成后使釉层呈现某种固有色泽的釉。按烧成外观又可分为单色釉、窑变釉、结晶釉。</div> (黄地素三彩绿龙纹盘/清 雍正款) (虎皮三彩碗/清 康熙款) (仿成化款素三彩落花流水海马纹尊/清 康熙款) (素三彩暗刻龙纹折枝花卉碗/清 康熙款) 青釉是中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以铁为呈色剂,并不是单纯的青色,多为青中泛黄,或泛灰、绿。青釉始见于商代中期,此后历代都有烧制。明清时期彩瓷虽为主,但传统的青釉仍独树一帜,如仿龙泉青釉、豆青釉、粉青釉、冬青釉、仿汝釉、仿官釉、仿哥釉等。<div><br>  【粉青釉印花夔凤纹如意耳尊/清 乾隆款】</div><div><br> 此器类似上小下大的葫芦,上下左右各有对称的如意式双耳连接,创烧于清雍正时期,是标准的官窑样式。通体施粉青釉,上下部均是凸起的夔凤纹主题纹饰,腰部是卷云纹。外底中心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款。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是乾隆官窑的代表作。</div> (粉青釉印花夔凤纹如意耳尊/清 乾隆款) <div><br></div><div> 青釉中的仿龙泉青釉,明初永乐年间烧制。釉色青中闪绿,釉质肥厚,多有小气泡及垂流现象,具有模仿宋、元龙泉窑的效果,故称为“仿龙泉釉”。宣德时特色为釉面无橘皮纹,釉质莹润无气泡,之后品质水平一度下降,到清代康熙、雍正时期,方重新烧制出了酷似龙泉青釉的名品豆青釉。</div> (仿龙泉青釉印花夔龙纹盘/清 雍正款) 青釉中的豆青釉,本是宋代龙泉窑青瓷釉色之一。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明代豆青釉烧制水平稳定,基本色调仍以青中闪黄为主,而青色比以前淡雅。清代颜色更加趋于柔和,色淡者若湖水,色深者则绿中泛黄,釉面凝厚。 (豆青釉葫芦瓶/清 乾隆款) (文章山斗款豆青釉花卉纹笔筒/清 康熙款) 青釉中的粉青釉,由南宋龙泉窑创烧,是石灰碱釉的一种。呈现粉润的青绿色,如半透明的青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成的粉青,为浅湖绿色中微闪蓝,说明釉中除铁外,还含有微量的钴元素。 (粉青釉鼓式洗/清 乾隆款) 青釉中的冬青釉,由北宋东窑(今开封陈留)创烧,故又称东青釉。因年代久远,现已难以目睹北宋时东青釉的真容。现在能见到,是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烧制的冬青釉,特点为釉面平润,色泽稳定,以豆青为主要色调。 (冬青釉鼓式罐/清 乾隆款) 仿汝釉,是明清时期仿制宋汝窑的釉色瓷器。明代仿汝釉器,仅见于宣德,至清雍正朝方大量出现,并达到了高峰。仿官釉,和仿汝釉差不多,明代作品存世较少,可能原本仿制量也不多,到雍朝达到高峰——这和雍正皇帝偏好清雅的审美密不可分,相比儿子乾隆动不动就是“快来看呀,村口的花开了”的审美——两者差异,留给今天的参观者们自由评说。<div><br>  【仿汝釉花囊/清 乾隆款】</div><div><br> 花囊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乳状足。釉面有细密开片纹。此器为插花用,造型规整,釉面莹润,为乾隆仿汝釉瓷器中的精品。</div> (仿汝釉花囊/清 乾隆款) (仿汝釉桃形洗/清 乾隆款) 【唐英题蜗寄款仿官釉墨彩题字笔筒/清 乾隆款】<div><br> 笔筒通体灰青釉,自然开片纹。筒身墨题“简静二字”、“治心则心一,治事则事裕,治民则民安”。落款为“蜗寄题”。上首白文“陶”,朱文“榷”两个方章。唐英,是清代著名陶官,号蜗寄,奉天(今辽宁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其存世作品稀少。总之,略微了解唐英生平的人,就会感慨,这多少有点谁干工作干得好,就必须子孙后代接着干,不准挪窝的不公平啊。</div> (唐英题蜗寄款仿官釉墨彩题字笔筒/清 乾隆款) 【仿官釉如意耳方尊/清 雍正款】<div><br> 尊长方形口,斜肩,四折长方形腹,圈足外撇。通体施青灰色仿官釉,釉质莹润凝厚,釉面有大小开片。雍正时期对五大名窑的仿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摹古水平极高。</div> (仿官釉如意耳方尊/清 雍正款) (仿官釉三孔葫芦瓶/清 乾隆款) (仿官釉长颈瓶/清 乾隆款) (仿官釉三系弦纹瓶/清 雍正款) 【仿哥釉灯笼瓶/清 雍正款】<div><br> 瓶通体施米黄釉,内有开片纹,黄色纹路较细,黑色纹路较粗,即哥窑特有的“金丝铁线”。釉色粉青,釉面滋润,是雍正仿官釉的代表之作。</div> (仿哥釉灯笼瓶/清 雍正款) (仿哥釉花口洗/明代 不详) 白釉,是将不含金属氧化物呈色元素的釉料施于胎骨洁白的器物上,入窑高温烧制而成的透明釉,釉色因白润瓷胎的映衬更显白色,现在习惯也将这种透明釉也称为白釉。<div><br>  【甜白釉梅瓶/明 永乐款】</div><div><br>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平底,通体为甜白釉色,胎质细腻,釉面洁净,外壁压印暗花。甜白釉是指釉质洁白,温润似玉,肥厚如脂,釉面光洁无棕眼的白釉,简称“甜白”或“奶白”。明代甜白釉是中国白釉品种中的佼佼者。</div> (甜白釉梅瓶/明 永乐款) (甜白釉鸡心碗/明 永乐款) (白釉刻花山水图题诗筒瓶/清 顺治款) 【蓝釉天球瓶/清 乾隆款】<div><br> 瓶颈长,鼓圆腹,通体施蓝釉,瓶内、底部白釉。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掺入适量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1280-1300度窑内一次烧成,其工艺继承元代传统,至清代历代生产未断,常见造型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蓝釉祭器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冬至祭天时首用,专供在天坛环丘台。</div> 【宝石蓝釉盘/明 宣德款】<div><br> 盘口外撇,矮圆腹,除外底外,通体施霁蓝釉,釉面莹润,色泽浓艳,宣德宝石蓝釉特征明显,是同期瓷器中的精品。</div> 【洒蓝釉暗刻云龙纹钵/明 宣德款】<div><br> 钵造型厚重,洒蓝釉下暗刻花纹。外壁施洒蓝釉如雪花,故又称“雪花蓝釉”。此釉色为明宣德年间首创,以氧化钴为着色剂,高温烧制中,蓝釉中自然分布着白色斑点,故名洒蓝。为明代独有,存世精品极少,目前国内仅另外在首都博物馆见有一件无暗纹的洒蓝釉精品瓷器。</div> (洒蓝釉暗刻云龙纹钵/明 宣德款) (洒蓝釉金海屋添筹图棒槌瓶/清 康熙款) (霁蓝釉茶壶/清 雍正款) (霁蓝釉玉壶春瓶/清 雍正款) (霁蓝釉马蹄尊/清 乾隆款) 【天蓝釉饕餮纹尊/清 乾隆款】<div><br> 尊短颈,折肩,肩以下渐敛,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底白釉。瓷器仿青铜器造型的传统由来已久,宋、元、明时均有所见,清代前期盛行。其特点是在模仿基础上,提炼出极具代表性的线条和纹样,结合瓷器本身的材质加以应用,使瓷器平添古朴庄重之感。此尊是以古铜纹样装饰瓷器中的佳作。而天蓝釉则是清康熙年间景德镇窑创烧的颜色釉名品,虽属高温钴蓝釉,但釉中氧化钴含量比霁蓝釉低,故烧制而成的釉色浅淡,恰似蔚蓝天空之色。</div> (天蓝釉饕餮纹尊/清 乾隆款) (天蓝釉折棱方印盒莱菔瓶/清 光绪款) (仿康熙天蓝釉莱菔瓶/清 道光款) (天蓝釉海棠形花盆/清 雍正款) 【鲜红釉盘/明 永乐款】<div><br> 盘里外施红釉,莹润透亮,釉色纯正,口沿自然形成一周白线,俗称“灯草口”。鲜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焙烧而成,在明代永乐年间首次烧制成功,有“永器鲜红最贵”之说。</div> (鲜红釉盘/明 永乐款) (宝石红釉盘/明 宣德款) (郎窑红釉琵琶尊/清 康熙款) (霁红釉水盂/清 雍正款) (豇豆红釉印盒/清 康熙款) 黄釉是一种低温铁黄釉,是皇家严格控制的一种釉色。明清两代黄釉瓷器只有皇家才能使用,其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明弘治朝烧制最好,其色泽均匀娇艳,称为“娇黄”、“浇黄”。清代康熙年间的米黄釉与雍正年间最负盛名的柠檬黄釉又称淡黄釉都是这个系列分支下的作品。<div><br>  【娇黄釉盘/明 弘治款】</div><div><br> 盘侈口,浅弧形壁,除底部外,通体施黄釉。娇黄釉黄亮如鸡油,又被称为“鸡油黄釉”。</div> (娇黄釉盘/明 弘治款) (米黄釉碗/清 康熙款) (黄釉暗刻莲瓣盘/清 康熙款) (柠檬黄釉盘/清 雍正款) (柠檬釉刻莲瓣盘/清 雍正款) (黄釉牺耳尊/清 乾隆款) 杂色釉,除了前面所言六大单色釉外,明清还有很多颜色釉名品。如五金釉、酱(紫金)釉、茄皮紫釉、仿木纹釉等。而颜色釉窑变,则产生了新的另一个品种。窑变釉是瓷器在烧制中由于窑中含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釉面色彩斑斓,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出于偶然,古人又不知原理,只知是在窑中焙烧时变化而得,故称为“窑变”。其成品较红者称为火焰红,偏蓝者谓之火焰青。<div><br>  【窑变釉贴塑螭虎纹纹鱼篓尊/清 雍正款】</div><div><br> 尊为鱼篓状,宽圈足。腹部贴塑螭虎,绕颈盘旋,身躯矫健,极其生动。釉面光亮润泽,青紫交融,灿若流霞,是雍正窑变釉中的精妙之作。此尊成对,更为珍贵。</div> (窑变釉贴塑螭虎纹纹鱼篓尊/清 雍正款) (瓜皮绿釉暗刻云鹤纹盘/明 嘉靖款) (癸酉行有恒堂款酱油钵缸/清 嘉庆款) (紫金釉弦纹碗/清 康熙款) (葵绿釉碗/清 雍正款) (绿釉缠枝石榴纹盘/清 雍正款) 结晶釉,是由于熔体中含有的熔质处于过饱和状态,在缓冷的过程中产生析晶体从而形成的釉。至迟在宋代就已经成熟的兔毫、油滴等结晶釉品种。明清时期主要品种有厂官釉、铁锈花釉等,其中,厂官釉也称茶叶末釉,古朴清丽。铁锈花釉因结晶似花朵而得名,在雍正时期流行。 (铁花锈釉暗刻云纹印盒/清 雍正款) (铁花锈釉钵式炉/清 雍正款) (铁锈花釉杯/清 不详) (茶叶末釉盘口长颈瓶/清 乾隆款) (茶叶末釉橄榄瓶/清 乾隆款) (植本堂款茶叶末釉高足碗/清 道光款) 展览末尾,还有对广彩瓷器的介绍。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吸收传统古彩技艺模仿西洋表现手法,经彩绘、烘烧而成的彩瓷,盛行于清雍正、乾隆时期。当时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将景德镇所烧的素瓷胚运至广州,根据外商需要加以彩绘,然后经700-750度烘烤而成。是清朝规定欧洲商船只能在广州互市条例下的产物——闭关锁国的乾隆皇帝当然想不到,在他身后不到百年,腐朽的清王朝,就被列强用轰隆隆的炮声逼得打开了通商口岸。 (粉彩西洋人物图盘/清 雍正) (广彩纹章荸荠扁瓶/清 道光) (青花粉彩纹章潘趣碗/清 乾隆,潘趣,是一部传统英国木偶剧中人物) (青花广彩纹章汤盆/清 乾隆) (青花粉彩纹章盖罐/清 乾隆。此装饰瓷罐为爱尔兰威廉伯爵定制,瓶身为伯爵纹章,另一侧为折枝牡丹纹) (青花开光折枝花卉纹军持/明 万历) (青花桂花玉兔纹碗/明末) (青花蓝地留白缠枝牡丹纹盘/清 康熙) 展览中对清代宫廷妃嫔用瓷也有介绍。这些瓷器属于色地彩,不同等级的妃嫔日用瓷的用色、纹饰及数量都有严格规定。除各色瓷每个等级都可用但在数量上有所差别外,其中皇太后、皇后可用黄瓷,皇贵妃可用白里黄瓷,妃可用黄地绿龙瓷、嫔可用蓝地黄龙瓷,贵人可用绿地紫龙瓷,常在用五彩红龙瓷,答应作为清代妃嫔最低的一级,没有龙纹饰的瓷器可用,但若对应皇子与福晋们的用瓷也不能用龙纹饰来看,似乎也还过得去——果然是幸福来自于比较之中。只是问题是,这些小妃嫔们幸福吗?也不知,这些展现在今天观众眼前的精美瓷器,默默映照过多少深宫的泪痕。 (黄地青花九桃纹盘/清 乾隆款) (绿地紫彩云龙纹盘/清 康熙款) (蓝地黄彩云龙纹盘/清 嘉庆款) 最后让人感慨的是,从这个展览的瓷器品种来看,天津博物馆真是藏品丰富,有许多宝贝珍品。但从文字简介来看,却还有进一步细化提升的空间,一是只对部分珍品做了简介,其余瓷器只列名;二是个别介绍重复,甚至出现了错字或对同一种釉色前后称呼不一的情况。再联想逛完这个展览之后,到一楼文创厅看到很多文创产品显示是别家博物馆代为制作的——怎么说呢,感觉有点因为坐拥宝山所以索性有些放松对自己要求,也许“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小傲骄也是有的呀。其实如果再用心打造一下,以这里藏品的水准,完全可以跻身全国前几名的博物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哪里来,未来将到哪里去,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宣传了解的渠道。爱之深,方责之切,希望下次再访时,这些由今天的人们所制作的东西,能再细致精美详细一点。<br><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黄地绿龙彩云龙纹盘/明 正德款)<br> (蓝地红彩云龙纹盘/明 嘉靖款) (炉钧釉灯笼瓶/清 乾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