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始于剧本 而终结于电影,——难忘的老电影和电影人

河岸杨柳

<p class="ql-block"><b> 中国电影博物馆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研究交流的艺术殿堂。中国电影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电影文化活动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获评首批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和北京首届网红打卡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电影博物馆占地52亩,建筑面积近3.8万平方米,于2005年12月29日落成,2007年2月1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电影博物馆设有21个展厅和对外公共活动及展示区域,展览展示总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一层为奋斗新时代主题展厅和圆厅,二层至四层为《百年历程 世纪辉煌》展览,展示了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展出了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电影的发展和广大电影工作者的重要艺术成就,揭示了电影制作的奥秘。馆内设有6个影厅,其中包括IMAXGT影厅,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观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电影博物馆一楼展厅</b></p> 电 影 奖 项 <p class="ql-block"><b> 中国电影华表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其前身为“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始评于1957年,现为两年一届。华表奖自设立以来,坚持体现党和政府对电影的关心和导向,鼓励电影工作者更好地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具有较强感染力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电影创作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繁荣我国电影市场,促进电影产业和电影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电影金鸡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电影金鸡奖创建于1981年,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评奖活动。40余年来,中国电影金鸡奖因其评奖标准的专业性、学术性,评委会组成的权威性,评选程序的民主严谨性,被称为中国电影的“专家奖”。2020年起,中国电影金鸡奖恢复为每年评选一次,设有最佳故事片等20个奖项。</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大众电影百花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大众电影百花奖在周恩来总理的倡议下,于1962年创办,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评奖活动,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和最有群众基础的电影奖项,反映了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也被称为“观众奖”。2005年,大众电影百花奖调整为每两年评选一次。百花奖设有电影故事片奖和电影单项奖共九个奖项。</b></p> <p class="ql-block"><b> 北京国际电影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北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2011年,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主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师、大众、大市场”定位和办节风格。北京国际电影节已发展为北京市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大型文化活动之一,在助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3年1月,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立主竞赛单元,并确定了奖项的名称为“天坛奖”。</b></p> <p class="ql-block"><b> 上海国际电影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于1993年,电影节宗旨是:增进各国、各地区电影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集聚了世界各国著名电影人,同时完整呈现华语影坛的最新风貌,成为展示年度华语电影力量的最佳窗口,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把参加上海电影节作为重要的影片推广机会。金爵奖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核心,是电影节赋予优秀电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荣誉。亚洲新人奖则推动亚洲原创力与生产力的结合,同时向世界推荐亚洲电影产业新生力量,关注中国乃至亚洲电影的未来。</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长春电影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宣部批准的,新中国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电影节。</b></p> <p class="ql-block"><b>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始于2018年,由国家电影局作为指导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启动,旨在推动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作为我国唯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综合性国际电影节,是“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在文化层面的重要体现,是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具体项目,于2014年9月正式成立。</b></p> 电影机械与道具 <p class="ql-block"><b> 电影放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使用专门的电影放映设备将影片拷贝上的声画信息再现于银幕以传达给观众的全过程。</b></p><p class="ql-block"><b> 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将影片上的画幅影像逐幅地投射到银幕上使观众产生活动影像感觉的机电设备。通常由光源和光学系统、输片系统、传动系统、间歇运动机构、还音系统构成。</b></p> <p class="ql-block"><b> 科视(CHRISTIE)P35GPDZ-MOT</b></p><p class="ql-block"><b> 35mm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捐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美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199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该设备由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于2000年购入并在电影局大放映室使用。主要用于送审标准拷贝审查放映,并为国家和部委领导人、驻华使节等进行招待放映。2012年底停用。</b></p> <p class="ql-block"><b> 珠江FG35-3型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京市石景山区总工会捐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原广东电影机械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1997年7月</b></p> <p class="ql-block"><b> 东风FG35-IV型35mm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京市石景山区总工会捐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天津市电影机械制造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1991年6月</b></p> <p class="ql-block"><b>  松花江5502型双片盘35mm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京市石景山区总工会捐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哈尔滨电影机械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1980年5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此款双片盘电影放映机以炭精棒作为光源,仅生产几十台。</b></p> <p class="ql-block"><b> 松花江5501型35mm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京市石景山区总工会捐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哈尔滨电影机械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1978年3月(研发年代1957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7年,哈尔滨电影机械厂仿制苏联KMT-1型放映机生产出松花江5501型35mm固定式电影放映机。</b></p> <p class="ql-block"><b> 日本爱其16mm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日本爱其工业公司生产于1993年,型号为EX-9120。该机型具有回放功能,主要用于16mm拷贝编辑放映,也可用于16mm标准拷贝鉴定放映。</b></p> <p class="ql-block"><b> 仿美辛波莱腊克司式</b></p><p class="ql-block"><b> 35mm有声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承德-张国增先生收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上海中西电影机器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1947年</b></p> <p class="ql-block"><b> 长江200型16mm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大同-李博先生收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南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1950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2年5月,南京电影机械厂仿照苏联K-47型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批长江200型16mm移动式电影放映机,共10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4年仿乌克兰16mm放映机成功,200型停止生产,从1952年到1954年累计生产了1119台。</b></p> <p class="ql-block"><b> WARNING 胶片清洁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用于16mm、35mm底片的清洁工作,使用四氯乙烯作为清洁介质。</b></p> <p class="ql-block"><b> HM-35电影胶片磨光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机械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1983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用于醋酸片基底片及正片片基面划伤的物理修复,通过打磨减轻胶片上的划痕,减少其对放映效果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脚踏式接片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20世纪70-80年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使用胶水粘接,适用于醋酸片基胶片。</b></p> <p class="ql-block"><b> 2004P电子配光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产地:英国Filmlab System Interna</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2004年</b></p> <p class="ql-block"><b> LHJ35-3型35mm磁性还音机</b><b style="font-size:15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捐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套设备由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于2008年从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定制并在电影局小放映室与美国科视35mm电影放映机作为鉴定放映机配套使用,配备的全套还音系统,见证了中国数字还音技术的竞争时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间歇式光学多用加色法印片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捐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北京机床研究所第八机床厂生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加色法印制彩色电影拷贝是当时电影洗印的新技术。具有色彩鲜艳丰富,彩色还原范围广、光能量利用大等优点。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于上世纪70年代末成功研制的加色法印片机,填补了我国由影工业的一项空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该印片机采用间歇式抓片定位机构,定位精度高,曝光过程稳定,主要用来制作中间片、16mm、35mm底片缩放、制作等。因装备1:1光学成像系统,也可用来制作染印法分色浮雕片。同时配备挂字幕片盘,可同时叠印字幕。</b></p> <p class="ql-block"><b> 贝尔浩6200CHX型印片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美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1970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该设备主要用于原底持贝印制及对进口影片中字幕翻底的叠印等。</b></p> <p class="ql-block"><b>  维纳氏(VENUS)NC型35mm摄影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电动马达,旁侧取景,上部为美国产米契尔胶片盒。1946年上海维纳氏电影器材厂生产,机身标“01号”,是中国第一台国产中型摄影机,曾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拍摄了开国大典的历史场面的正是该型号的电影摄影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上海“维纳氏”电影器材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1946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穆德远先生收藏</b></p> <p class="ql-block"><b> 大疆“悟”2型 航拍无人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该设备为专业电影航拍飞行器,可搭载相机进行拍摄。具备较高影像处理性能、高效工作流、环境感知、可变形机身以及强劲的飞行性能等特点。曾用于《红海行动》、《影》等影片拍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2016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捐赠</b></p> <p class="ql-block"><b> 大疆大师摇轮控制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该款摇轮控制器,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全新控制算法,操作轮甄选优质钢材,在重量与设计上为云台控制复现经典船台控制手感。应用于《邪不压正》《说走就走之不说再见》等影片拍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产地:中国·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生产年代:201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捐赠</b></p> <p class="ql-block"><b>  电影《你是我的春天》之一《一车口罩》</b></p><p class="ql-block"><b> 杀青场记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导演张弛捐赠</b></p> <p class="ql-block"><b> 2021年电影《长津湖》中</b></p><p class="ql-block"><b> 伍万里写的家书衍生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爹、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万里在我们七连,他很平安,二老放心。我们马上要出发了,美国鬼子现在对咱们的邻国动手,下一步就是咱们。毛主席给咱家分了二亩三分地,圆了几辈子的梦想,现在有人想把他抢回去,这个不能答应!这场仗我们非打不可。等打完仗,我就带万里回家,盖房子,再给他说个媳妇,请二老放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随信附上哦们七连最近的照片一张。有我、有万里、还有雷公、梅生、余从我、平河几个战友。有我们在 ,美国鬼子别想路上咱们中国一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儿:千里 万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50年二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长津湖》剧组捐赠</b></p> <p class="ql-block"><b>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主演郭晓东在片中饰演焦裕禄时使用的公文包</b></p> <p class="ql-block"><b> 流浪地球CN373斗式运载车</b></p> <p class="ql-block"><b> 《流浪地球》领航员计划运载火箭</b></p> <p class="ql-block"><b>  《流浪地球》苏拉威西03转向式行星发动机模型</b></p> <p class="ql-block"><b> 影片《1921》中使用的道具印刷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该机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1921》的拍摄,在李达(黄轩饰)请印刷工人将“百姓”改成“人民”的这场戏中使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0年9月,《1921》剧组在筹拍时,向中国电影博物馆提出借用这套印刷机的请求,得到了我馆的积极配合。在影片拍摄地上海,摄制组专门委托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维修、调校、安装电传感驱动,使整套机器正常运转,完成了这场点明“人民才是国家主人”的重头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9年,《十月围城》剧组为了拍摄香港中国日报社印刷孙文来港报纸的这场戏,遍寻各地,找到了1916年生产的这台印刷机主机。在翻阅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道具师依照历史资料制作了印刷机前段的折页和存储报纸的木结构部分,使印刷机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并完成了拍摄。2011年3月,黄建新先生和陈可辛先生共同将这套印刷机捐赠中国电影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第一书记黄文秀</b></p><p class="ql-block"><b> 2020年电影《秀美人生》中演员郎月婷饰演女主角黄文秀时的服装一红马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广西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捐赠</b></p> <p class="ql-block"><b> 电影《杨善洲》中</b></p><p class="ql-block"><b> 李雪健饰演杨善洲时穿的服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电影博物馆一楼圆形综合大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中央大厅正在播放风光片的环形电影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通往三楼、四楼展厅的步行廊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由中央圆形大厅通往二楼展厅的楼梯</b></p> <p class="ql-block"><b> 任 庆 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850——193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字景丰。原籍山东,生于辽宁法库。中国第一位经营电影业的民族实业家。1892年在北京创办丰泰照相馆;1905年拍攝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此后到1908年,拍攝了一系列的戏曲纪录片。他还开办了大观楼影戏园,在国内首创横排坐看电影形式,丰泰照相馆和大观楼影戏园先后失火后,停止经营电影业。</b></p> <p class="ql-block"><b> 郑 正 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888-193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原籍广东潮阳,生于上海。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导。1913年,与张石川共同创作中国第一部故事《难夫难妻》;1922年,参与创办明星影片公司,30年代初期,聘请左翼作家担任明星公司编剧顾问,使中国共产党人进入电影界。一生编导影片40余部,主要作品有《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等。</b></p> <p class="ql-block"><b> 黎 民 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893-195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原籍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中国早期电影事业家、编导、攝影师。1913年在香港拍摄并主演了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之一《庄子试妻》;1925年拍攝了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北伐战争之前追随孙中山先生,拍摄了大量纪录片。1930年与罗明佑合组联华影业公司,终生为电影事业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夏 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00-199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沈端先。浙江余杭人。电影剧作家、理论家、事业家。1932年率先进入电影界,开拓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主要剧作有《狂流》、《春蚕》、《上海24小时》、巜压岁钱》、《白云故乡》、《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新中国成之后主要从事文化和电影事业的领导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95年,被国务院授于“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袁 牧 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09-197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浙江宁波人。电影演员、编导、事业家。1934年进入电影界, 代表作品有《桃李劫》、《风云儿女》、《都市风光》、《马路天使》、《八百壮士》等。1938年参与组建延安电影团,编导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6年参与组建东北电影制片厂,任厂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电影局第一任局长。</b></p> <p class="ql-block"><b> 一.中国电影的第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第一次放映电影1896年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北京丰泰照相馆·1905年)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3.第一家放映中国电影的场所,北京大观楼影戏园:最早放映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4.第一座专业电影院虹口影戏园:1908年在上海建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5.第一部纪录影片《武汉战争》(朱连奎等·1911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6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亚细亚影戏公司·1913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7.香港地区第一部短故事《庄子试妻》(华美公司委托·人我镜剧社·1913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8.第一个电影制片机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1918年成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9.第一批科教片《盲童教育》、巜养真幼儿园》、《驱灭蚊蝇》、《养蚕》等.(简务印书馆·191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0.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中国影戏研究社:1921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1.香港地区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香港民新制造画片有限公司.1921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2.台湾地区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台湾映画研究会:1925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3.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洪深.1925年),在《东方杂志》发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4.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万氏兄弟·1926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5.第一部蜡盘录音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明星公司·1931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6.第一部国际获奖的故事影片《渔光曲》(1935年莫斯科电影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7第一部国际获奖的科教片(农人之春)(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8.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中国联合·1942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华艺影片公司:194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第一位获国际奖的演员石联星(饰赵一曼)(1951年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1.第一家全国性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中国影片经理公司总公司1952年成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2.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3.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海燕电影制片厂·1957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4.第一部立体彩色宽银幕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天马电影制片厂·1962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5.第一部数字拍摄的故事片《哈罗.同学》(上海电影制片厂2002年)。</b></p> <p class="ql-block"><b> 二.人民电影的第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第一个制片机构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即延安电影团)1938年9月成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第一个制片基地东北电影公司,1945年10月1日成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3.第一部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东北电影制片厂.1947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4.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东北电影制片厂.1947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5.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东北电影制片厂·194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6.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东北电影制片厂·194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7.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东北电影制片厂.194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8.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b></p> 电影人手印照 20个展厅部分内容 <p class="ql-block"><b> 春秋时代 公元前770年-476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春秋时代对光与影的认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476年)的古人就对光与影的关系有了生动的认识。</b></p> <p class="ql-block"><b> 二.手影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手影图可以看作是人类较早对于光影作用的领悟。</b></p> <p class="ql-block"><b> 三.最早表现运动的图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古代中国和其他古文明国家的壁画以及陶器上,已出现描绘运动的图形,这是古代人最早追求表现运动形象的记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舞蹈纹府陶盆,公元前3300年(中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汉画砖乐每人,公元25年(中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汉砖刻狩,公元25年(中国)</b></p> <p class="ql-block"><b> 四、西汉时期的灯影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西汉时期(公元前140年左右,中国出现了一种叫“灯影戏”的装置,并于13世纪流传海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的李夫人去世后,一位方士用这样的方式,排解汉武帝的思念之情。这可能是迄今我们所能知道的最早的人造光影表演。</b></p> <p class="ql-block"><b> 五、宋朝的走马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宋朝(公元10世纪)中国民间出现了一种可以今影像活动起来的装置—走马灯(当时叫马骑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走马灯点燃之后,上升的气流驱动纸灯旋转,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连续图画,还可以演绎简单的故事情节。</b></p><p class="ql-block"><b> 六、明朝的皮影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明朝(公元14世纪),皮影戏开始在中国流行。它的前身叫做“纸影”,相传出现于汉代。这种表演艺术通过表演者操纵皮影造型,借助光在幕布上形成活动影像来讲述故事.今天,皮影在我国依然盛行,并有南派、北派等诸多流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皮影戏后来流传到国外。18世纪欧洲广泛出现的各种皮影戏表演都被称为“中国之影”。</b></p> <p class="ql-block"><b>  1895年12月28日巴黎时间晚上9点,卢米埃尔兄弟的10部短片在法国巴黎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印度厅正式发映,担任这场电影放映员的是卢米埃尔兄弟的父亲,36位观众买票观看了世界上第一场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此处为巴黎大咖啡馆印度厅复原景(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法国商业部颁发给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发明专利证书。</b></p> <p class="ql-block"><b> 影片《西洋镜》(胡安导演)</b></p><p class="ql-block"><b> 根据幻盘的原理制作的道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幻盘是在圆盘的一面画有鸟笼,另一面画一只鸟,由于人的眼睛具有视觉暂留的功能,圆盘旋转时会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b></p><p class="ql-block"><b> 《定军山》(190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京丰泰照相馆出品人:任庆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摄影:刘仲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主演:谭鑫培(1848——1917)</b></p><p class="ql-block"><b>影片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为了庆贺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著名老生演员谭鑫培的60岁寿辰,拍摄了谭派代表剧作《定军山》的“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段。</b></p> <p class="ql-block"><b> 徐园又一村模型</b></p><p class="ql-block"><b>1896年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第一次放映电影</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第一座专业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虹口影戏园模型</b></p> <p class="ql-block"><b> 德累斯顿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德国 二十世纪20年代原件)</b></p> <p class="ql-block"><b> 郑正秋的书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的剧本就是中国第一位故事片编导郑正秋先生在这张书桌上写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原件,郑正秋后代捐赠)</b></p> <p class="ql-block"><b>  二十世纪30年代出版的蝴蝶、阮玲玉画册</b></p> <p class="ql-block"><b> 义勇军进行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田汉为影片《风云儿女》写作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谱曲。这首歌在抗战时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确定为国歌。</b></p><p class="ql-block"><b> 聂耳(1912-193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云南玉溪人。作曲家。1932年参加电影工作,为影片《母性之光》、《大路》、《桃李劫》、《飞花村》、《逃亡》、《风云儿女》等创作了30余首电影歌曲,其中大多数是中国电影歌曲创作的经典。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b></p><p class="ql-block"><b> 田汉(1898-196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戏剧和电影剧作家。1926年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影片《到民间去》等。此后编剧的主要影片有《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风云儿女》、《青年进行曲》、《胜利进行曲》、《忆江南》、《丽人行》等。他作词的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影片《桥》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东北电影制片摄制。1949年5月1日起在东北首映,随后在上海等解放区放映,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修复大桥的任务完成后,工程部长(鲁非饰)为大桥剪彩。</b></p> 难忘的经典电影形像 <p class="ql-block"><b>  仿铜工农兵雕像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建厂初期的厂标。当您走入展厅见到当年的工农兵雕像,听到熟悉的片头曲,将会把您带回那个年代。</b></p> <p class="ql-block"><b> 北京 2022.11.19 </b></p> <p class="ql-block"><b> 上海电影制片厂7人</b></p> <p class="ql-block"><b> 北京电影制片厂7人</b></p> <p class="ql-block"><b> 长春电影制片厂4人</b></p> <p class="ql-block"><b> 长春电影制片厂3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