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由泉州市教科所和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举办、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承办的2022年泉州市名师“送培进校”暨德化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校本研修开启第三场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泉州市小学数学许贻亮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许贻亮及其部分成员、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余德兴、副校长王双季、培训处主任罗耀辉、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林小霞及相关教研员、各校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负责人及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片区全体数学教师。</p> <p class="ql-block"> 上午的两节课由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吴美霞老师和许贻亮名师工作室成员曾双凤老师分别执教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吴老师由长度单位引入小数的学习,再设计四个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在自主探索中进一步认识小数,感受小数的计数单位。曾老师让学生从已有的“元、角、分”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发现、交流、应用的过程。两节课版本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关注十进制的渗透,都从整单元的整体设计上把握住本节课的“度”,两节课都侧重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又在量感的背后让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发展。</p> <p class="ql-block"> 上午两节课后,在许贻亮名师的主持下,所有学员分成六组进行卷入式交流,研讨心得,将所思、所感、所疑展现在思维导图上,并纷纷上台与工作室领衔名师、执教老师交流。</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许贻亮名师总结,他现场提出问题让老师们思考:《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基于什么学?侧重培养的是数还是量?在日常上课中是否给学生太多额外的名词给教学带来干扰?是否读懂新课标的趋势,把握整单元和每课时的度?他还用实际例子分享怎样基于学生的原有基础根据2022版课标的理念把学生往前一步推进,凸显计数单位、位值制、量感、数的认识的一致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两节课由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张名取老师和许贻亮名师工作室成员庄美雅老师分别执教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五年级《倍数与因数》。张老师从对算式进行分类引入,设计分一分、认一认、说一说、辨一辨、填一填的环节,建立a÷b=c的模型,整节课注重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庄老师由运动会入场队形引入,设计了两张学习单,让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根据乘法算式让学生感知倍数与因数的意义。两节课展现出了同课异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魅力,在教学中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索交流中循序渐进突破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节课后是大家期待的对话式教研,与会教师代表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观课后的想法,有的教师还提出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与工作室领衔名师、执教老师现场对话,展示了德化小数老师个性鲜明、奋勇向前的精神。真诚的分享、机智的对话,使研讨走向“深度”。</p> <p class="ql-block"> 最后,许贻亮老师给与会老师们带来了精彩的评课,他谈到《倍数与因数》这节课人教版教材更注重模型建构,基于除法进行教学;北师版教材更注重情境背景,基于乘法进行教学。教材版本不同,呈现方式不同,但是数学本质上是相同的。他指出数学课上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中要强化细节,使学生理解更深刻;在设计上要多思考,上出活动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双减”减负劳,作业设计讲技巧。接着由许贻亮名师工作室成员黄伟华老师为我们带来《作业设计,赋能素养的发展》的专题讲座。黄老师从“为何”和“如何”两方面展开,从化“割裂”为“整合”——有站位;化“解题”为“思辨”——向过程;化“统一”为“分层”——适需求;化“知识”为“实践”——融多元等方面进行分享讲解,并举例说明如何设计课时作业、单元作业,让与会老师深感干货满满!</p> <p class="ql-block">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这样富有深度的教学研讨活动,引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我们遇见了彼此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深信: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陈丽玲 </p><p class="ql-block">初审:陈春兰</p><p class="ql-block">终审:叶枚举 林小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