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课堂促增效 ——记新罗区初中第二片区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水若寒

<p class="ql-block">  为推进全区“双减”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新课标学习,增强校际交流,提升学校“五项”管理水平,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以“聚焦新课标,课堂促增效”为主题,主办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片区教育教学研讨暨送教送培活动,龙岩莲东中学承办了七年级历史学科的活动。</p> 同课异构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课题目是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授课教师分别是来自莲东中学的黄冬花老师和龙岩五中的吴文婷老师。</p><p class="ql-block"> 莲东中学的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将美育渗透其中,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主题,依次呈现“创造之美”、“沟通之美”、“管理之美”、“合作之美”四个板块,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和一带一路等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探寻”、“感受”、“守护”、“传递”四个美的境界。同时充分发挥了我校分组合作探究的优势,精心设置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针对丝绸之路路线及往来物品进行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和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让学生分组上台展示,从而巧妙突破丝绸之路这一重点。黄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能力的培养,将本课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单元教学中,并向学生传授做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龙岩五中的吴文婷老师匠心独运,将整课分为“探——凿空之行”、“守——治理之道”、“通——文明之路”、“传—一带一路”四部分。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史料探究、情境体验的教学方式,通过文字、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力争把学生置于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辟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在历史史实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既顺应新中考的要求,又凸显新课标中要求的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增强师生互动性,吴老师还利用希沃白板精心设计了丝绸之路物品分类和课堂练习大PK的小游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掀起了课堂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在研读新课标,吃透教材,大量查找、阅读、选取史料和音像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清晰的教学思路,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下又设计不同,各有亮点。在短短45分钟时间内,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教学风采。游刃有余地呈现背后是努力的准备,温润柔和的讲述背后是自信的底蕴。</p> 集体研讨共成长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课堂呈现之后,黄老师和吴老师先上台分享自己的设计,而后听课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两位老师的特色和亮点以及还需要努力之处,同时他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这节课的内容加以不同阐释。</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龙岩四中的简伟老师发言,针对黄老师的课,点出了两大亮点:1.对教材充分利用与解读,图片材料运用自然,解读到位。2.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分组展示,得出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促进了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进而得出“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的结论,一气呵成,思路清晰。同时,简老师对黄老师也提出了对学生课堂的表现要进行针对性评价的中肯建议。针对吴老师的课,简老师也点出了两大亮点:1.板书用图的方式呈现具有创意性。2.注重培养学生素养的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示了形式多样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其次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罗丽华老师发言,在充分肯定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的同时,提出了几个可以优化的细节:1.点一下西域的广义。2.丝绸之路名称的来源。3.易错字的书写,如张骞的“骞”,西域的“域”。4.概念的解读,如“西域都护”与“西域都护府”的区别等等。</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教研员张益玲老师指出,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是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精选四史典型史实,落实四观教育,最后坚持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历史学业质量标准与课堂教学、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课程推进。</p> 命题比赛助提升 <p class="ql-block">  试卷命题不仅是专家、学者的责任,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这需要教师对新课标精准地把握,对教材脉络系统地梳理,对学生认知水平切实地了解,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老师精准把握命题的方向,在教研员张益玲老师的主持下,第二片区的老师们针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了限时命题比赛:要求在一小时内,运用课本和中国历史地图册上的史料,编制五道选择题与一道材料题,同时附上答案、分值、评分细则,撰写单元练习目标。</p><p class="ql-block"> 通过比赛,加强了教师们对命题规则的认识,也促进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以及对常考题型的认识,在往后教学过程中更能快速地把握重点,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理解。</p> 理论指引明方向 <p class="ql-block">  命题比赛结束后,莲东中学的王玫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分)课程标准解读》的讲座。王老师分别从新课标时代下的教学、秦汉时期课标内容的具体要求、秦汉时期历史核心素养渗透、秦汉时期大单元教学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四方面展开分析。</p><p class="ql-block"> 首先,针对新课标时代教学,王老师强调要在日常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做到精致与务实;在参与教研与培训中吸收与转化;在富有时代特质的实践中创新与探索。其次,在秦汉时期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中,王老师指出了新旧课标的不同,解读了单元导语与课时目录的逻辑关系,点出了单元的要点。接着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利用时间轴、地图、路线等方式可以落实学生的时空观念。最后,王老师重申了大单元教学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重要主题之一,可用“小钱币,大历史”、“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英雄谱”、“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等跨学科主题。王玫老师的讲座让在场的教师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教育大计,质量为本;质量大计,教研为本。教研是一场修炼,修炼老师的研究力、反思力和重建力;教研是一场突破,避免老师自我重复,找到新的生长点;教研是一场攀登,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每位老师都是攀登者。本次活动,既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加强了校际交流,也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期待第二片区的教师们将本次教研活动中的所学所思践行到教学活动中,转化为新的教学成果,为新罗区的教育添砖加瓦!</p>

老师

新课标

教学

学生

课堂

教研

教师

丝绸之路

素养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