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愚公移山》的故事

浪淘沙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带领学生们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和《愚公移山》的故事也不断地在脑海中涌现:</p><p class="ql-block"> 记得带145、146班的时候,上完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当天下午,七中群里发了一段视频,内容为“港珠澳大桥”,我看了这段视频,第一个感受是林鸣(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不就是新时代的愚公吗?外海沉管技术不就是摆在他面前的大山吗?大桥的建成不就是靠愚公精神吗?我当时遗憾上午没看到这段视频,不然可以给学生看看。第二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学校要求各班观看公祭直播,我也看了,边看边想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不也是愚公精神吗?忽然灵光一闪,下午自习时再给同学们看看港珠澳大桥的那个视频,然后让同学们写作文吧,以“新时代是否需要愚公精神”为话题,这样一想,忽然觉得一切来的恰到好处。下午如预想一样顺利推进,我让学生自拟题目作文,可以参考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2016年,山西中考作文题是“XXX一直都在”,我提醒学生,可以拟为“愚公精神一直都在”,2012年,山西中考作文是“ⅩXX的魅力”,可以拟为“愚公精神的魅力”,2014年山西中考题让写一次语文活动课,我提醒学生,可以以“愚公移山值不值”的辩论赛为切入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一节课后,大部分同学没写完,有个别同学交了上来,我看了一下,写得很好,看来学生们对愚公精神是进一步思考了,有新的认识了,感觉很是欣慰。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写了教后记,以上就是教后记的内容,所以我才记得这么清楚。</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我带领学生们学习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学习完这两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们写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248班秉男同学是这样写的:</p><p class="ql-block"> 马可波罗说过,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我精力不足,目前看到的只有苟且,并没有诗和远方。我觉得生命只是一段经历,无论他这辈子做了多么快乐的事,到了死后就感觉不到了;无论给人们给世界造成多大影响,留下了什么,死后也就什么也没有了。这些人虽然被世人牢记,但不常被提起。举个例子,当你打开灯时,只是觉得明亮,而不是想到有关爱迪生的什么。那么问题来了,爱迪生搞发明创造是为了让别人记住他吗?我觉得不是,别人记不记住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短暂的一生,做最快乐的事情,给世界留下一些影响,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这想要留下的不就是诗和远方吗?忽然间明白苟且与诗和远方是并存的。</p> <p class="ql-block">  他说“我精力有限,只能只看到苟且,没有看到诗和远方”,我觉得他说的很实在,也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的确,我们的生活里,一地鸡毛,哪有什么诗和远方。可是生活还要继续,我们的生活该怎样继续呢?</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应该引导同学们继续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忽然想到了愚公,他的生活处处都是苟且,他的生活里有诗和远方吗?我想接下来应该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或许这篇文章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p><p class="ql-block"> 我专门用了一节课来引导同学们看愚公的生活里有没有诗和远方;为什么他能在苟且中能看到并且拥有诗和远方;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p> <p class="ql-block">  我说愚公的生活里也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处处是苟且: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出门就是大山,出出进进还需要绕道,真是太闭塞了,太苦闷了,太烦恼了。面对这样的困境,愚公做出了什么决定呢?移山!可是移山何其难呐。山之高,山之大,路途之遥远,力量之薄弱,工具之简陋,可以说,愚公陷入了更深的苟且中。</p><p class="ql-block"> 那他的生活里有诗和远方吗?</p><p class="ql-block"> 有!“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这个梦想就是他的诗和远方。梦想会给予人力量,帮你度过至暗时刻。</p><p class="ql-block"> 那他的诗和远方实现了吗?</p><p class="ql-block">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是的,他看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大家看,只要你横下心来,干一件事情,宇宙也会为你让路自,有贵人出手相救,何愁看不见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愚公是靠什么寻找到诗和远方呢?靠的就是愚公精神。</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探究愚公精神的内涵。我引导同学们探究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的名字的用意,让同学们讨论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之后总结出愚公精神的内涵:愚公精神是一种自力更生,不畏艰苦的精神,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我说:愚公知道人类可以战胜自然,并决定将这个道理付诸实践,且不怕困难,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绕山而行,或干脆搬家,某种程度上说是害怕困难,逃避困难的表现。人世间无处不存在艰难和险阻,人们是不可能时时事事回避的,这种情况下,愚公精神尤其显得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然后我给同学们看了三段视频,一段讲的是郭亮村郭亮洞的故事,一段讲的是村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在山上挖水渠的故事,一段是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的故事(这个视频在学校的电脑上,取不上,可是我搜了好多的视频,都不如当年看到的那个视频,怎么办呢?我在群里面求助,亲爱的小武居然保存着这个视频,居然保存着当年2016年的那个视频,真是太给力了)。</p><p class="ql-block"> 看完这三段视频后,我问同学们,郭亮村的支书为什么不搬家而要带着村民凿洞呢?黄大发为什么不搬家而要带领村民修水渠呢?林鸣为什么不把15亿给外国公司,让他们来帮我们造桥呢?</p><p class="ql-block"> 在悬崖绝壁上凿通道修水渠,这是村支书和村民们面对的大山,外海沉管技术,这是林鸣和他的团队所面对的大山。面对这样的大山,他们没有逃避,而是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靠着这种愚公精神,他们挖出了水渠,建成了大桥。当他们面对各自的大山时,他们的生活比愚公还要苟且,但是梦想让他们内心充满了诗和远方,愚公精神让他们看到了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曾多次提到愚公精神,号召全国人民学习愚公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在脱贫攻坚会议上提到愚公精神。愚公精神一点都不落伍,而且历久弥新!</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让我们也用愚公精神来寻找诗和远方,活出生命的精彩吧!</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还想让同学们写当年写过的作文,就是以“新时代是否需要愚公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我想给他们读前几届学生写的文章作为范文。可是那些范文都在学校里,取不上,怎么办呢?我忽然想到去邮箱里找,可是邮箱里那么多东西,怎么才能找到呢?我就慢慢地回想上一届学生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应该是2019年的12月份左右,然后我就在邮箱里一页一页一页的往前翻,一直翻到2019年,终于找到了!我还想找到上上届145班有个学生叫闫贾程(现在上交医学部读大学)写这篇文章写得特别好,那应该是2016年的12月份左右,我又在邮箱里一页一页一页的找,但是翻到2017年的时候,邮箱里再没有内容了,大概是我2017年才有邮箱吧。我忽然又想到,我有他的妈妈的微信,可以让他妈妈给找一下,或许能找到,于是我就发了微信,太好了,找到了!真是个有心的妈妈,居然保存着当年我给学生做的作品集!真高兴!</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一届学生写这篇文章,一定能写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和《愚公移山》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