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小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国学课堂,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三字经》中的“知数识文”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跟着手势舞一起学起来吧😋</p> <p class="ql-block"> 那什么是“数”,什么是“文”呢?</p><p class="ql-block"> 数”简单地说,就是算数、数字。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13个记数单位,最大的是“三万”,最小的有“一”、“十”、“百”,这大概是现在我们以十进制计数的萌芽喔~小朋友们在学校学习的数学,就是从古代的“数”慢慢发展完善的。</p> <p class="ql-block"> 现代我们记数大多用阿拉伯数字:1,2,3......,但是这种记数法很容易被人篡改数字。因此一些重要账目、支票汇款、股票国债票据依旧使用大写汉字数字。</p><p class="ql-block"> 说起大写数字的起源,还得从明朝朱元璋说起。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关于数字的成语有很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数字成语手指谣吧。</p> <p class="ql-block"> 没错,古代中国在世界上完全称得上“数学大国”,从古到今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祖冲之、祖暅(gèng)父子,第一次解决了球状物体的测量;再比如张衡,既是数学家,同时还是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发明的地动仪,至今还在预测地震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并称为“汉赋四大家”。他在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p> <p class="ql-block"> 看来知数识文也难不倒我们,那我们接着往下看。</p><p class="ql-block">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你怎么理解?什么叫“三才”,什么叫“三光”。</p><p class="ql-block"> 天、地、人这三者古时候被称为“三才”,这个“才”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人才”,而是带有时间观念,以某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点。</p> 说文解字“才” <p class="ql-block"> 《说文解字》中说:“才,艸(同“草”)木之初”。任何一棵株参天大树,都是由这个刚刚破土而出的“才”,生长发育,发展变化而来的。在“才”字当中,蕴含着无限的发展与变化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 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地、人这三者,都是这个世界最初所构成的最根本的,原来人类的位置这么重要呀!</p><p class="ql-block"> 那是当然,想当初在远古时期,共工怒撞不周山,就能导致天崩地裂,足已说明我们人类的伟大。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学会和天地和谐共处,要爱护大地上的花花草草,,也要爱护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小动物们,也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现在拥有的蓝天白云,这样子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 我们确实要好好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不然每天一出门只能看到漫天雾霾,抬头看都看不见太阳,晚上也不会有月亮和星星了。幸好我们生活在现代,可以靠电灯发光,要是我们生活在古代,没有太阳月亮和星星,那时候又还没有发明电灯,我们还怎么看得清这个世界,怎么学习玩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