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组织策划/释怀</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2年11月18日</p><p class="ql-block">拍摄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松山战役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释怀</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中国军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题记:我的父辈是远征军将士,对当年松山战役有所耳闻,带着这段百年史,我于2022年11月18日,从最早叫云南的地方,一路西行,来到了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腊勐乡松山村的松山战役遗址。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p> <p class="ql-block">入园后,第一眼到一颗榕树,树的下半截满是枪林弹雨的伤痕,这是当年大战时留下来的“见证”,因此这棵幸存的树,便被后人称为见证树。</p> <p class="ql-block">踏上台阶后,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每一个雕塑群都整齐的列为一个方阵,在这些方阵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将军方阵中的段国杰将军,这位将军是这些雕塑下唯一埋有骨灰的革命先烈,当听到向导说道段国杰将军的女儿知道松山大战遗址建成后,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希望自己死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回到这片他曾战斗过的土地。听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为之动容,不禁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沿着栈道一直往上走,看到了很多当时日军挖建的战壕,日军挖建的战壕如蛛网一样缠绕着松山,各处可见的弹坑,可见当时战况有多惨烈。</p> <p class="ql-block">而中国远征军仅挖了两条密道用来运输弹药物资,可见当时敌我形势相差之大,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但父辈们依然取得了胜利,心中悲痛而自豪。到了山顶,往下看去,更加感叹革命先辈的不易,松山地势属于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时松山的树全被砍光,战士们没有掩体,只能用血肉来阻挡枪林弹雨,最终,弹药和战火把松山的土翻了一遍,革命先烈的血肉也染红了松山的每一寸土地。</p> <p class="ql-block">这场战役远征军伤亡7783人,而这里面就有1000多名娃娃兵牺牲,年龄大多在13-15岁之间,最小的只有9岁。他们本是无家可归的孤儿,父母都被残忍杀害,只能留在部队里做后勤工作,随着战事的升级,有的连队伤亡殆尽,有的只剩下了两三个战士,最终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也扛起武器去冲锋陷阵,踏入这个像绞肉机一样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这些孩子扛着沉重的枪支迎着炮火奋勇冲锋,他们意志坚韧,面对敌人的残忍也无惧无悔。一个只有9岁的士兵在战斗中被日军俘虏,日军将其带到审讯室,给他展览一遍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刑具,然后通过翻译问他:“你想怎么死?”小战士怒睁双目,大声说:“我已经死了,可是中国永存!”本是无忧无虑的年龄,确承担了国家民族危忘的重担,那有什么岁月静好,而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巍巍松山,滔滔怒江,曾经记录了中国军民悲壮的一页。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少年英魂们可以含笑九泉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下来,可以看见一处残缺的墓碑,墓碑上刻着所有阵亡者的姓名,但墓碑后来被人摧毁,残缺了一块,有些字迹也看不清了。字迹虽看不清,但我们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名字“革命先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所搏来的,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肩负着他们的使命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巍巍松山,记下了历史画册中悲壮的一页,滔滔怒江,流走了多少辛酸,作为后人,我们不应忘记历史,更应该砥砺前行,不要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