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四面八方匾

盖碗茶

<p class="ql-block">  “文以楼传,楼以文名”。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有许多都与精妙绝伦的亭台楼阁相互辉映,而流芳百世的楼阁屋宇,都有文章歌赋的流传助力而天下名扬。</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同样也是出于历代文人雅士的称颂,才得以让天下皆知。除了诗词歌赋,匾额楹联在这其中也帮了不少的忙。</p> <p class="ql-block">  据传,诞生于三国时代的黄鹤楼,它第一幅悬挂过的牌匾,就出自书圣王羲之之手。这就让长江边上的这一楼宇与众不同,一开始就有了一个高于别人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黄鹤楼,具有传奇的色彩。往事越千年,黄鹤楼有兴衰变迁。长年的战乱不断,遭遇过无数的坷坎,受到过多次的毁损,经历过多次重建。因为黄鹤楼是铭刻在中国人心中的集体记忆,一定要让黄鹤楼耸立在长江之边。</p> <p class="ql-block">  它最近的一次重建,完成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的时刻,短短几年的时间,黄鹤楼就以全新的雄姿,金碧辉煌的重新站立起来,虽然它的仿木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铺垫,但是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依然坚持、不会改变。</p> <p class="ql-block">  龟蛇两山兀然而立,夹江相峙,山川灵秀,大江气象万千。黄鹤楼于是檐角高翘,气势恢宏,八幅匾额,磅礴亮相。</p><p class="ql-block"> 紧跟着崔颢的韵律,把黄鹤楼的风韵吟唱。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大师如椽之笔,挥就的“黄鹤楼”牌匾,俯视着大江。</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的正门之上,悬挂着“气吞云梦”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这是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的赵朴初所题写,出自于唐代诗人孟浩然“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章。</p> <p class="ql-block">  门的两侧,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九十高龄为黄鹤楼挥笔题写的对联:</p><p class="ql-block"> 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p><p class="ql-block"> 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p> <p class="ql-block">  辛亥老人喻育之题“楚天极目”匾额,高悬在黄鹤楼的东面。取自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寓意是,登上黄鹤楼,祖国大好河山尽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与正门相对的东门上,是北京书法家方颜书写的“帘卷乾坤”匾额。寓意黄鹤楼以外的辽阔天地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东门上的对联为关山月题写:</p><p class="ql-block"> 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p><p class="ql-block"> 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p> <p class="ql-block">  “北斗平临”匾额,悬掛在黄鹤楼的北边,该匾为武汉陶述曾题写,寓意其楼高大无比,北斗星与自己都一样的平齐了。</p><p class="ql-block"> “云横九派”匾,悬挂于黄鹤楼北门之上,武汉邓少峰书。毛主席有诗词:茫茫九派流中国。九派,指长江由很多的支流汇入流向大海。这里描写长江一派云水茫茫,烟波浩渺的磅礴气象。</p> <p class="ql-block">  “南维高拱”匾,掛于黄鹤楼南边,武汉李尔重书。南维,指南边星宿;高拱,指高高在上。寓意在黄鹤楼的高楼上,可以遥见远天之中星汉绚灿,无穷无垠,宽广无边。</p><p class="ql-block"> “势连衡岳”匾,湖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亮书写,悬掛于黄鹤楼南门之上。表现黄鹤楼气魄宏大,与千里之外的南岳衡山遥相呼应,拔地而起气韵相连。</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匾额就被视作“建筑的灵魂和眼睛”,是文学、书法、篆刻、雕绘等艺术,在建筑上的结合与体现。高耸于蛇山之上的黄鹤楼,层层飞檐,通体金黄璀璨,分别在顶楼和一楼的南北东西四面,悬掛了八块牌匾,俯察八方人间,让唐诗宋词中的魂魄精神得到传承,光大再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