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散记】一株站着的芦苇,加深了秋天的辽阔!

飞越高山

【题记】慢慢地,好像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总是想把做过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写下来的事情似乎就不是在还原,就是“二次备课”。原本是一次《基于“微课题”提高管理实效性路径探索——和巩留同行们再谈校长学校管理中的困惑和策略》的讲座,再写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株站着的芦苇,加深了秋天的辽阔》。讲座的主题是希望校长们能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树立“课题思维”的解决方法,其实也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就像那株站着的芦苇,不断丰厚思想的芦苇,就一定会加深秋天的辽阔,一定会灿烂学校的明天。 一株站着的芦苇,加深了秋天的辽阔。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厚实了学校的内涵,灿烂了学校的明天。 2022年11月15日,应新疆伊犁州巩留县教育局邀请,给学校中层以上教干们做了一场《基于“微课题”提高管理实效性路径探索——和巩留同行们再谈校长学校管理中的困惑和策略》讲座。前后两个多小时,意犹未尽。即使隔着屏幕,但还是感觉到像又回到新疆一样,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畅谈学校管理的话题。<div>  就像会后孙峰书记说的:咋感觉你离开新疆才两三天一样啊。</div><div> 好多人这样的问候让我感动不已:看着你的头发白了那么多,真有点心疼奥,要注意休息。</div> 教育家型校长孙凤梅书记的微信让我感慨不已:今天通过云端,我们认真聆听了李局长的讲座,我们都还意犹未尽呢!从毕淑敏的微故事引入,连云、巩留等鲜活生动的案例,诠释了管理策略和智慧。诗意盎然,字字珠玑,让我们如沐春风,豁然开朗。连山连海连天下,云台云街云风华;巩固感情,留下真情。喜欢一座城,是因为城里住着有爱的人。两地因你,而距离不再是问题! 讲座由教研中心的周主任主持。周主任讲述了“7月的故事”。那是巩留县教育学习团队到张家港学习,我利用周末时间,一天一夜来回1000多公里去看望他们。饭店是我长三角校长研修班的同学李峰校长帮定的,并且亲自出席又把单买了。那场景,真的是喝嗨了。饭店没上分酒器,直接是红酒杯半杯一口。记不得喝了多长时间,只是依稀记得话一直在说。幸亏下午早到点,和于海军去张家港第六中学一起聊了聊。谈了谈援疆学校共建的事情。因为他们还要培训,所以,当天深夜,又驱车回来。周主任在讲座结束后给我微信留言:讲到七月故事时,差点没控制住泪水。 <b>微故事</b>:讲座从微故事《走不回来的人》开始,因为作者毕淑敏出生于新疆伊宁,加上这个故事可以对学校管理中的困惑有所启发。<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走不回来的人(节选)</b></div><div> 有一次,我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他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我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br>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他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有锯两下,“不行,这锯子太钝了,”他说,“得磨一磨。”<br> 他家有一锉刀,锉刀拿来了,他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他又发现我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能用。他又找来磨刀石,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就在也没见他回来。当然了,那幅画,我还是一边一个钉子把它钉在墙上。<br> 下午再见到他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五交化商店里往外架一台笨重的电锯。<br></div><div> </div> 故事思考:不忘初心?!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走不回来了;忙着忙着,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过一个时期,或每走一段路程,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身后,看看在太阳落山之前是否还能走回来。或干脆停下来,沉思片刻,问一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去干什么?这样或许可以活得简洁些,也不至于走得太远,失去现在,失掉自我。教研“两张皮”现象:课堂的目标偏移;研究问题地目标针对性不够。<div>  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看到不利因素,化不利因素为学校增长点,逐渐变为学校特色。学校发展需求的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学校领导班子不断调整,它是根植于学校自身改革与发"中断",不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特色需要培育、孵化,需要为他人所认知。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学的改革是学校最大的改革,学校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如课改以来全国出现的一些名校,大多都是因教学改革而出名。如江苏省的洋思中学,在多年的实验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成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领头羊。如南京市东庐中学提</div>出的“教学合一”的课堂模式,通过讲学稿把教案、学案、练习案三位一体,做到了三案合一,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如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在各科探索出了“和谐教学五环节”的课堂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br> <b>微课题</b>:是为解决较为具体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其特点是以小见大,贴近教育的生活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要以场馆资源为由头开展针对性实践研究,而不是从网上<br>下载现成材料;要积累研究过程与研究证据,如调查、观察、实验等解决问题的经历;要形成有说服力的结论,如借助史料、观察和调查等;要通过一件小事,讲好故事,有观点、有事实依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特征: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基本理念:<b>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b>。<br>研究路径:实践——找到理论支撑——实践——自己的理论<br>微:内容微;理论微;成本微;观察微。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教师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们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b>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b>"。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br> <b>微分析:</b>新疆教育正处在飞跃发展的机遇:一是整体布局“双集中”办学几近完成:初中向县城、小学向乡镇集中,有利有弊,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利益最大化;二是几近原生态的教育加上强大的执行力,这一点需要好好总结经验,需要把这种执行力延续下去,这是新疆教育能够得到飞速发展的最大保障,教育变革成功率很大;三是在国家以及内地援建资金的持续投入下,教育教学设备绝不落后,甚至居于前列,需要做的是持续提升设备的利用率;四是教育局和学校重视教研的力度空前:聚大家智慧,研蝶城教育,目前的县本教研体系搭建几近完成,需要进一步优化。<div> 新疆教育飞跃发展的挑战与对策:教师和学生的“层次感”“差异化”分明;少数民族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建构路径亟待深度研究;县本→学区→校本;校本→学区(集团)→县本。<br></div> 领 导:给组织带来愿景,并带来实现愿景的能力。基辛格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领导者:处于组织变化和活动的核心地位,并努力实现愿景的人;“领导力就象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br><br> 教师管理方向: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br>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br>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br> <b>  微学习</b>:一花一世界,一桥一未来。<br><div> 一花一世界:花或绚烂、或朴素;或硕大、或微小;或芬芳、或淡雅;或早开、或迟发……无论怎样,他们都是花,因为不同,才有了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学生就是这姿态万千的“花”,把学生当成“花”,教师就不会因为他们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就会精心地呵护、耐心地等待、由衷地欣赏。另一方面每一朵“花”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让每一朵“花”都绽放,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div> 一桥一未来:这里的“桥”不仅指开设的课程、教职工的一言一行,更多强调的是,教育应该像“桥”一样,它不是灌输、不是压制、不是封闭,它重在引导、重在启发,重在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明天。“未来”强调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当下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是教师应有的姿态。<br> <b>微运用:</b> ”克孜勒齐勒克”国语的意思是:红柳。新疆广泛极为分布的植物之一,具有较强的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不仅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同时还是水土保持树种和盐碱地的绿化造林树种,而且还是良好的薪炭、编制和建筑用材。 秋天的时候,火红一片,加上成片的羊群。特别美丽。<br><div><b> 校训:让红色蓓蕾在明天绽放;</b>蓓蕾是含苞待放的花朵。红色蓓蕾是传承发展红色基因的祖国未来好少年。明天是未来,是光明,是希望;明天是春华秋实,桃李芬芳;明天是迎接世界挑战;明天是祖国繁荣富强的栋梁!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激荡孩子们厚重的家国情怀,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视野和格局;在春风化雨的教育氛围中,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童真气息。每一个孩子都如同花蕾一般,享受着春风的爱抚,春雨的滋润,迎着日出,伴着雨露,茁壮成长,在美好的明天绚烂绽放。</div> <b>微思辨</b>:阅溪廊or听溪廊?是什么?为什么?<div> 高扬白杨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树一水一学苑,三园三路三基地;(外显文化的总体建构)校园文化生发点是白杨树。横贯校园的“灌溉溪”是校园文化的增长点。<br> 閲 察看;视察,考查 看;阅读 总聚;汇集。<div> 聽 用耳朵感受声音接受,听信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决断;审理。<div> 阅溪廊:小溪的水不仅有声音,更可爱的是浪花的灵动活泼。是春夏季节小溪与花果树木的相映成趣,是秋冬季节干涸依然感受到水流的遐思……孩子们校园的难忘经历应该是教育应有的获得感,也祈愿这条小溪边的风景应该成为孩子们最耐读的一本书,感受着生命成长的律动,真的是“人在画中游”。<br></div></div></div> 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不是设局,但必须有设计;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永远相信团队的力量。<br> 最后,叶局长进行了总结。希望广大管理者始终站在学校中央,站在师生中间,站在课堂中间,始终关注教师发展。做到:心里有天空,眼里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br> 因为有爱,距离不是问题;因为喜欢,花再多的时间都愿意。尽管都是抽课余时间在琢磨课件,在不断完善内容。但我乐此不疲。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时间,我准备了3个小时的内容。尽管讲了一半,感觉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讲清楚了。<div>  一次培训,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但只要坚持学习,我们新疆教干的管理素养就一定会得到大的提升。很高兴看到,巩留县教育局大教研活动一直在坚持。</div>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由此推演,一个无任何教育主张的校长,他管理的学校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但愿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在面对学校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课题思维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一定会不断明晰自己的办学方向。<br><br> 但愿所有的学校管理者面对学校管理能够做到:想到—看到—说到—写到。 人不过是芦苇,性质极脆丽,但人是能思考的芦苇。每位校长,面对问题学会运用课题思维的进行思考。面对复杂问题,要运用微积分的原理:微积分把分而治之的策略发挥到了极致,也就是无穷的程度。它不是把一个大问题切分成有限的几小块,而是无休无止地切分下去,直到这个问题被切分成无穷多个最微小并且可以想象的部分。 每一位校长,都是那一株站着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