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研修之风,拓成长之路 —————记2022年武鸣区教育系统“三名”工程培训学习之旅

周玉娇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16日,南宁市武鸣区教育系统三名工程培训班培训第二日,聆听了彭剑书记的《新时代三名的内涵、特质、修炼》和韦孟华教研员的《信息化2.0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两节专题讲座,是我们及时而充分的养料。</p> 上午场 《内涵-特质-修炼》 <p class="ql-block">  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有志向的人心有远方。</p> <p class="ql-block">  彭剑,广西南宁二中原党委书记、副校长。物理特级教师,柳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先进教育工作者,自治区突出贡献荣誉勋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二期《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物理学科导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p> <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彭剑书记邀请所有参训教师在课前齐唱《歌唱祖国》,歌声嘹亮,课堂欢快,既能让所有老师参与互动,也能够保证教师的培训激情。紧接着彭书记以“何为名师?名师为何?”的两个问题开始了讲座。在充分解释了以上两个问题后,彭书记以眼界和格局、信念与追求、内涵与特质和修炼与成长四个板块,分别解释在当前局势下,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三问,及分享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大会重要讲话金句。</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中高考过滤掉了一部分“学渣”,但是没有过滤掉频频出现的高智商犯罪人才。中国经济发展,但文明程度不足,灵魂跟不上,导致一部分人没有自由的精神,无所谓公民的责任,更不用说拥有远大的志向。大学生、研究生们听课的现状更令人震惊。基础教育没有做好,人才的外流,祖国的发展频频遭遇“卡脖子”,让学生变得没有问题,才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我们缺少顶尖人才,教师要想的是:教学生三年,想学生未来三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培养的是学生,不是培养考生。学生应该拥有高贵的灵魂,孤傲的雄心,远大的志向和独特的视角,更应该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  而在教师的成长指导中,彭剑书记提出机会只留给有远见的人。参与培训的名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都是经过了至少三次成长过程,才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我们还要把可能变成无限可能。借用人民教育家于漪的观点,彭书记希望教师要做到一课三备:钻研教材、博览群书、课后反思。教育学家叶澜也认为:一个教师,一辈子写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希望我们也能像他一样坚持先学后悟再教,将自己炼成名师。</p> <p class="ql-block">  一年之计,莫如数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上午的学习告一段落,由本组的梁华荣老师畅谈感想。</p> <p class="ql-block">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新时代,新舞台,让我们“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p> 下午场 信息化2.0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p class="ql-block">  韦孟华,南宁市兴宁区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南宁市兴宁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南宁市教坛精英领航工程培养对象。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培训专家。</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学习之旅,我们有幸聆听了韦孟华主任的讲座《信息化2.0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他从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2.0、2.0带来的课堂变革、课堂教学新常态以及他的教学主张、案例分析逐一展开,层层递进。</p> <p class="ql-block">  首先韦主任分析了当前时代背景,随着世界的快速颠覆,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也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并提出了八大理念,为我们解读了信息化2.0视域下课堂变革实质,展现了不同场景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案例。</p> <p class="ql-block">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思考: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互联网与课堂深度融合?让我们全程带着问题不断学习。</p> <p class="ql-block">  韦主任分享了他的教学主张—“四位一体”:以思维为前提的“实备、善教、乐学、多维”的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  韦主任最后还给我们分享了一节优秀的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的思维课堂案例,课堂上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我们感受到真实课堂的魅力。</p> 谈感想 <p class="ql-block">  学万千,言不达,只有交流才能引起思维的碰撞火花。学有所获,获有所思,思有所言,由本组的廖妹芳老师谈收获。</p>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部分老师的学习笔记</p> <p class="ql-block">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光,学无止境,我们一定带着一颗不断学习的心,走在学习路上,努力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文字:黄姜萍 周玉娇</p><p class="ql-block">图片:第二组全体老师</p><p class="ql-block">编辑:周玉娇</p><p class="ql-block">审核:潘明克 曾丽萍</p>

教师

课堂

名师

课堂教学

信息化

教育

南宁市

彭剑

学习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