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华园-记华工南北加州校友欢聚共祝华工70周年校庆

Philip谢,华南理工

同忆华园事 <p class="ql-block">十一月的洛杉矶,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彩云。一辆載着53名华工南加州校友的大巴,奔驰在101 号高速公路上,向着美国的科技重镇—硅谷驶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巴迎着朝阳风驰电掣般的行驶,載着满车的友情和对母校的深情。这是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的首次壮举—北上跟硅谷校友聚首,齐祝华南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同忆华园事,共叙校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的大巴“北征”是由张海明会长提议的。他认为与其各自驾车,不远千里地参加校庆活动,倒不如花点钱租部大巴北上。这样,校友不会因为长途跋涉而造成身心疲惫,影响大家参加活动的热情。可是张会长自己和夫人以及校友刘志峰却从更远的圣地亚哥驾车前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说我们可以借这次机会,来个北加州“顺道游”。尽管有“假借给母校祝寿之名,行远足旅行之实”的嫌疑,但被疫情锁在家里达三年之久的校友,特别渴望有这样的机会,到外面走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果然,通告公布后,谨24 小时就有48名校友报名参加,大巴出游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成。我们制定了“顺道游”的具体行程。11月11日早上8点钟出发,沿太平洋黄金海岸线101号公路前往丹麦城,观赏哥本哈根的异国风情,品尝闻名于世的丹麦美食和曲奇饼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共游科技城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前往蒙特利尔(Monterey)的17哩海湾风景名胜区。这是一处海风轻拂的小海湾,海滩附近的卵石滩上,一棵“孤柏树”静静地矗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12日,到达硅谷的第二天,由北加州校友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科技公司的翘楚Apple 和 Google园区。快到中午时分,我们到达遐迩闻名的硅谷“电脑历史博物馆”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脑历史博物馆”记载着整个电脑的诞生壮大和世代变迁的过程。“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了硅谷,不到“电脑历史博物馆”走一遭,你算白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让校友预先接龙报名,而且校友会赞助入馆门票。很快,有41名校友报名参观博物馆。于是,校友会财长菲利普谢在网上以一半价钱(50%的节扣)购买了7套博物馆门票,每套门票可供6人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参观Apple 园区的时候,在购物展厅逗留的时间过长,我们赶到“电脑博物馆”的时候已经是上午的11:20分钟,再加上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拍集体照,只剩下不到一小时的时间给我们参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菲利普让校友们先进了博物馆参观,他自己跟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协调入馆门票事宜。他希望能尽快完成检票事宜后,加入参观团入馆参观。</p> 急病碰着慢郎中 <p class="ql-block">不巧,给我们验票的是一位瘦小的白人老太婆,看上去起码有六、七十岁。她那皱巴巴的小手拿起从电脑上打印出来的七套门票购买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手不停地抖动,嘴里喃喃道:“I will take care of you, but it will take a few minutes ”。菲利普很有礼貌地说:“Take your time, no problem”。他心想,购票证明上有bar code(确认码)只要用 bar- code scanner (确认码扫描器)扫描一下,真的“Take a few minutes ”就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位老管理员拿出一张表格和一只铅笔来,颤悠悠地拿起一张门票购买证,凑近那对眯缝的双眼看购买证上的号码,然后,一个一个地把号码抄下来了。抄完那一串号码之后,她又把那张购买证凑近眼睛来看,核实号码有没有抄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一来,她起码花了三分钟才能完全检验一张门票购买证。天啊,还有六张购买证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菲利普在一旁急得跳脚,真是“急病碰着慢郎中”啊。可是,他还是强陪着笑脸表示礼貌。当劳峰执行会长问及验票的进展情况,菲利普若无其事地说:“it will take only a few minutes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反差也太大了吧!我们在装满电脑的博物馆前遇到了手工操作的验票“肠梗阻”。这完成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三观。</p> 博物馆物超所值 <p class="ql-block">进入了电脑历史博物馆,菲利普被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给吸引,开始认真地浏览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子计算机(电脑)是利用电子技术,执行人们预先设计的指令,即程序来完成各项原来的人工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计算机源于早期的计算设备,如中国的算盘,古希腊的安提基特拉机械。1623年,德国博学家Wilhelm Schichard 制作了一台进行六位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01 年,法国人约瑟夫.玛丽.亚卡尔在改进织布机的工艺中,使用了打孔的纸卡来制定编制程序;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在1820年构想和设计了第一部可程式化的计算机。但是一直到了1941年夏天世界上第一台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才诞生。这是一部基于二进制的ENIAC的计算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2日,罗伯特.诺伊斯领导并发明了集成电路。以后的微处理器的运用催生了第二代计算机。</p><p class="ql-block">很快电晶体取而代之,加上集成电路的大量使用,第三代计算机便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大大地减低了成本,使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计算机进入了第四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微电脑迅速普及,大量的家庭和学校开始使用计算机。1990年11月,微软发布了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 (Multimedia PC), 1994年10月10日Intel 发布了75MHz Pentium 处理器;1997年1月8日又发布Pentium MMX 使多功能更加增强。</p> 王安电脑饮恨记 <p class="ql-block">以后的个人电脑快速发展,月新月异。张海明会长饶有风趣地说:“电脑的历史中,个人电脑的发展致关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一名华人跟苹果的乔布斯齐名。他甚至在个人电脑上力压乔布斯。这个人跟我们华工人息息相关,是我们喊的口号“华工、华工,绝对威风!”的佐证。这个人就是王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安博士创立了王安实验室,后来成长为王安电脑,与当时的IBM竞争。王安当年选择非开放型的电脑架构,其实就是类似今天的苹果公司的战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安博士在哈佛念书期间,华南理工电机系院长冯炳铨教授是他的老师。王安年长五岁的邻居朱普康院士夫人还為王安带过他儿子。朱院士见证了王安的巨大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後來朱院士鼓励张海明,蔡丽下海创业,还将自己为数不多的退休金全部投入了张海明团队。是朱院士激励张海明成为材料科学行业的王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安于1951年和同学Dr Ge Yao Chu 开创了“王安电脑有限公司”。他们很快地进入LOCI 对数计算器和300系列可编程计算器,王安电脑风靡全美。公司盈利丰厚,到1967年王安资产总值达8000万美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王安电脑成为世界最大的文字处理机生产商。至1984年,王安和家族持有公司的股份55%,市值约$1,600,000,00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IBM 进入了PC 领域。王安犯了一个策略上的错误,形成了以一家公司对抗一个联盟的局面。王安电脑不能兼容大多数计算机设备,不能与数量大的PC 形成连网通信,因而使王安电脑滞销,公司负担巨额亏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安于1990逝世。</p> 天涯何处无芳草 <p class="ql-block">南北校友会的聚会在12日的下午如期进行。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的财长菲利普谢跟华工硅谷北加州校友会的理事陈梓慧和陈赛因 正式会师。菲利普谢在过去的两年里跟这两位北加的校友参与了“北美高校校友的歌咏比赛,建立了一定的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使菲利普谢感到意外的是他的一位过去的学生寻他而来。这是位家住硅谷的校友叫李伟斌。三十年前就读于华工汽车专业,有幸参加谢老师的英语高级班。这次听說谢老师从南加州而来,特意来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生见面,格外親切。老师还是原来心目中的老师,可是当年的学生已经头发花白啦。但细想之下,当年学生的稚嫩的面孔,仍然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加州校友会的曾泳红是原华工游泳队队员,为华工拿下了几届的广州高校游泳联赛的自由泳式冠军。这次她跟硅谷校友会的队友胡希泉和李卫灵相聚。旧友重逢,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加州校友会的罗卫天是华工造船系毕业,现在成为一名成功的建筑承包商。他惊奇地发现硅谷校友有不少的华工造船系毕业的学生。他和理事江东一起组织了一次造船系同学的小聚会。</p> <p class="ql-block">造船系的同学在硅谷不期而遇,江东和罗卫天组织了一次历届造船系同学小聚会。</p> <h3>南加州校友会理事曾泳红和裴树孟和硅谷校友会的胡希泉和李卫灵。</h3> 杰出校友侯一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3点钟,主题讲座正式开始。司仪范雪红介绍演讲嘉宾侯一钊教授。这使我们不禁想起老师经常讲的数学家陈景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的陈景润发明了“1+2”的“陈氏定理,大大地推动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得巴赫猜想”的研究。不曾想在华工南加州校友会里就有一位世界级的大数学家—侯一钊教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侯一钊1977年考入了华工数力系,师从邓韵秋和卢文教授。他在卢文教授的指导下,做主题为基本拓扑的不动点定理的学士毕业论文。侯一钊照本宣科地照搬教科书的论述作为自己的论文并把论文交给了李德前老师。李老师看了之后非常失望。他严肃地批评了侯一钊,说论文缺乏原创性。这给侯一钊有很大的触动,他为自己没有独立思考而缺乏原创性而感到羞愧。结果,在后来的研究生涯中,侯教授把原创性成为了自己的特长,探索一个又一个的应用数学的难题,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UCLA读博士的时候,他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证明了用涡团法计算二维的欧拉方程多尺度解的收敛性,超出了导师Engquist 教授的预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侯一钊被邀请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并出任应用数学系主任、教授。他秉持着“创新就是做人家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的信念,重点研究偏微分方程中的核心问题。这就是克雷数学研究所的七大百年问题中的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光滑解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侯教授在报告的后半部分非常高兴地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团队在几个星期前,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困扰了世界数学和力学界数百年的欧拉奇点的世纪难题的喜讯,这是他的团队锲而不舍地研究了二十年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把自己和团队的多年成功归功于自己多年的在佛学上的思考和历练,归功于以蔡建中先生为代表的华工校友和朋友们对他的团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加上加州理工学院的世界一流的宽容优厚的研究环境,和同为数学家的夫人几十年的奉献和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因”上努力,在“果”处随缘,是他一贯秉持的做人和做研究的态度,也是他能够在无数挫折之后,仍然能够在早已过了研究的黄金时代的花甲之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侯教授深邃的思想和三十年精彩的经历,给所有与会校友无限的想像空间,在思考的顶层翱翔。他像天上一颗最明亮的星星闪亮,但是他却是实实在在地在我们当中,在我们的身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讲到华工的学习生活以及母校对他的栽培时,情绪激动,几度梗咽,那份游子深情,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工学子,无论走得多远,身在何处,依然初心未改,师恩难忘。侯教授的成就和精彩报告,将成为世界所有华工人的一个里程碑!</p> <h3><br>加州理工大学教授,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侯一钊教授。</h3> <h3>侯教授和硅谷校友会会长李英敏和副会长黄志斌同框。</h3> <h3>侯教授和南加州校友劳峰、罗卫天、朱武涛、菲利普谢合影。</h3> 从智能车到芯片 <p class="ql-block">华工软件04的张懿,还有87无线电的吴天校友,也为在座校友就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智能汽车、半导体芯片等方面作了精彩演讲,令在座的校友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工硅谷校友会理事张懿主持的“软件行业趋势”。他以访谈式的方式访问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师,企业高管徐老师。徐老师侃侃而谈并且了回答了在座的五位企业家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加校友吴天把我们带入了深入的科技领域。他演讲的题目是“从智能汽车到半导体芯片”。他概括了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和半导体芯片在汽车上的运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说目前美国商务部颁布一系列的高科技禁令,未能影响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目前美国禁止用于高速运算(HPC)AI,Data Center 等先进制程的设备的14nm - 5nm(FinFET) 芯片出口到中国。没有限制用于家用电器、个人电脑、智能汽车等成熟技术的28/16nm (MOSFET)的芯片出口到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智能汽车所使用的芯片是28nm,属于MOSFET 范畴,不在被禁止之列。因此,智能汽车的生产不受美国商业部禁令的影响。</p> 校友成果的分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加州蔡丽学长兼理事介绍了张海明,蔡丽的“海丽基金会”的发起,成长,以及已经举办了的回馈社会的各种义举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海明会长兼任南加州,北加州校友会创会会长及荣誉会长二十余年,为南北加州校友会的发展壮大出钱,出力,出主意,让所有校友由衷地敬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丽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张会长,蔡丽贤伉俪在事业上的功成名就之后,开始了他们回馈社会的新篇章,在支持社区的艺术,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华工校友都为有如此优秀的华工人而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加州校友会理事江东讲述了南加州校友会近年来,在蔡建中名誉会长的支持鼓励下,探索海外校友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新尝试,以众多校友参与投资回馈校友会的方式来保障校友会活动资金的自给自足,长治久安地确保校友会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p>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理事江东。</h3> 庆祝华诞音乐会 <p class="ql-block">晚会的文艺表演把聚会推进了高潮。表演非常精彩,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发挥到淋漓尽致,真的是代表了湾区的“半壁江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仪说湾区的三大男歌手”倾力演出,其实,菲利普认为是“四大男歌手”因为温显老师并不逊色,他是作曲家,但他的唱歌功底深厚,而且有他自己的特色,是个非常棒的男歌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温显老师作曲,陈梓慧作词的《22路巴士》尤其能引起在坐的校友们的共鸣。这是一辆載着我们青春岁月,陪我们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的巴士啊。正如菲利普谢所说的:“ 22路巴士載着我们青春的岁月匆匆而去,歌曲又带来我们的华工的旧日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显老师弹着吉他,带领硅谷校友会的校友陈赛因和南加州校友会的校友家属晨曦演唱了这曲令人难忘的歌曲。</p> 大巴途中的故事会 <p class="ql-block">11月13日,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硅谷,向旧金山的方向驶去,进行这次活动的最后一个行程。我们游玩了旧金山的三个热门景点:世贸博物馆旧址、金门大桥和渔人码头。所到之处,景色美丽,风景这边独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大巴途中校友们分享各自的心理路程。分享由华工南加校友会执行会长劳峰以访谈的方式进行。每个校友都要走到巴士前面用麦克风讲述自己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劳峰:我们校友中有一位传奇人物—何强。他在墨西哥做贸易做了十多年,作为中国留学生在墨西哥做生意的凤毛鳞角。请何强说说他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强:我在墨西哥经营电子产品和灯饰生意。我十分感谢墨西哥这个国度给我带来的机会。墨西哥政局相对稳定,没有像别的南美国家那样动荡。墨西哥货币比索(现在兑换美元率是$0.0052)比较稳定。这些对生意人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墨西哥给人的印象是毒品泛滥,黑道横行。但是,只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晚上没事呆在家里,应当生命无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劳峰:你在墨西哥被人打过劫吗?</p><p class="ql-block">何强:今天我太太在车上,不想惊吓她。可是,我有被打劫,多少次我也记不得了。</p><p class="ql-block">(校友鼓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劳峰:刚才吃牛扒的时候,我看见朱武涛跟何强坐在一起,不知道他们谈些什么?听朱武涛说过他们公司做大裆裤(bagged pants)专门为黑人做的。一条裤子可以卖到$20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武涛:是的,我们公司的服装生意跟黑人结下不解之缘。1996年黑人的Hip-Hop (嘻哈) 使大裆裤风行一时。许多年轻黑人喜欢穿大裆裤而且把内裤露在外面。他们不惜花大钱购买大裆牛仔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公司专门经营黑人服装,生意越做越好,赚了不少钱。这种荣景持续了几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2008 的金融危机,黑人的Hip-Hop风尚淡去,公司不得不转型做电子商务。公司娉请了一名网红推销产品,果然接到了200多个订单。可是,我们打单还是用原来的方法,结果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把这些订单处理完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意识到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原来的人工处理单据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采用数字化自动处理订单。因此,公司在三年前进入商务数字化软件开发行业,开发的数字化软件卖给相应的小型企业。</p><p class="ql-block">(校友鼓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劳峰:我们有一位校友叫陈家礼,他的公司是专营“海底捞”火锅餐饮的供货商之一。请陈师兄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家礼:海底捞火锅餐饮在北美有二十多家分店,我们公司是海底捞产品在美西的经销商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我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我下海经商,做得不错。赚了钱在天河区买了房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想到美国发展,人家劝解我说美国很“坏”。可是,我就喜欢这个“坏”,冲着这个“坏”来到了美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做得更“坏”的是取到现在的老婆,庄静。庄静是个乖乖女,读书好,上研究生还是保送的。唉,学习好有什么用啊,学霸还不是最终做个老板娘。不过,我老婆还挺能干的,很能帮手,我很感激她。</p><p class="ql-block">(说完往庄静憋了一眼,爱怜之情溢于言表 引起校友的一阵掌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劳峰:黄岛主,又名黄若诗,咋听起来,像是个女孩子的名字,可是他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华工南加州校友会在高校联盟得到的排球六连冠跟他有很大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若诗:当年不经意被选入排球队,打了四年,排球队的待遇可能算是所有运动队里最差的,只领过一件短袖和长袖队服, 没有领过运动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在选拨赛中获得广东高校的冠军,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广东决定由全是省市专业队退下来的球员为主力的中大来代表广东高校参赛(专业队打乙组),我们(业余选手打甲组)就失去了1988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业那一年,教育部直属的重点之重点理工院校(14所)排球赛又从1990年往后推迟了一年,我也就没机会参加全国赛,怎么都算是本人排球生涯的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想到在毕业分配时排球队的经历又帮了我,让我能豁免了巨额“转籍费”,得以留在广州工作,在广州港工作三年经历在本人的思想和认知历程上占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校友鼓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劳峰:杨辉在华人社区赫赫有名,在华工南加州校友会当理事,真得太委屈了他了。他的华人社区吃香喝辣的,了解不少内幕消息,请杨会长给我们讲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辉:在侨界做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你必须有闲、有钱、有病。前面两个好理解,“有病”就是能没事都能挖出事来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侨界有位李会长刚好在场说了一句,杨辉在侨界混了十几年,病得可不轻啊,笑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经常组织像国庆升旗等等的活动,参加人数达800 多人。我们组委会就是我们三、四个人就能筹划按排好所有活动。他们管我叫“总协调员”,是个不小的官,可是这次聚会按排我坐后面的位置,还有一根柱子档住我杨辉的视线。如果在别的场合,我撒手就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侨界,华人社团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拉山头,各搞各的。如果跟正会长合不来,副会长就拉拢自己的同伙再创一个组织,所以,有些地方有好几个同乡会。(笑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华人侨界的事情,介绍大家读一本《侨领》的书就了解了,我在此不便多说。</p><p class="ql-block">(校友鼓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访谈在继续。江東分享南加校友會成立之過程;羅衛天谈了從曲線到直線,從船舶轉型成為地產建商经历。潘育蓮叙述了一個乒乓球特招生的在華工生活學習歷程。潘偉新分享疫情之下迷上了房車和RV旅遊經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大巴八个小时左右的旅途变成了校友们分享各种人生经历的访谈节目。这更加深了校友们的相互理解,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情。</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坐大巴回到了洛杉矶,聚会中校友们的欢声笑语仍然萦绕心头,校友间的情谊像甘泉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难忘硅谷校友会会长李英敏親率几位理事到我们下榻的酒店迎接我们并且带领我们参观“电脑历史博物馆馆”;难忘硅谷校友会的两位校友为我们当导游参观Apple 和Google 园区,还备置了鲜美的水果热情招待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北加校友会在李会长的带领下,精心安排这次的聚会。北加校友会拥有一支强大的理事队伍,每个理事都很有活力,各尽其职,组织和策划聚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工南加州校友会也积极参与,使庆祝母校70周年华诞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此特别感谢在幕后默默付出的校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范雪红为了做好学术讲座的环节的主持,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校友家属晨曦承担了晚上音乐会的演出工作,跟北加校友陈科学一起,在作曲家温显老师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演唱《22 路公交车》的歌曲。校友李宇升第一次参加校友会活动,主动请缨做好校友清点工作。理事江东总是在幕后默默工作,出谋献策,使整个出游的计划执行得有条不紊。理事曾泳红利用在旅行社工作的经验对校友的住宿作妥善周祥的安排,解除了校友远足旅行的后顾之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凡此种种,不一而足。</p> <h3>第三桌嘉宾,左起蔡丽理事、侯一钊教授、林仕前会长、劳峰执行会长、李英敏会长、吴天理事和菲利普谢副会长财长。</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执行会长劳峰伉俪。</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副会长兼财长菲利普谢和理事曾泳红伉俪。</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理事杨力伉俪。</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理事范雪红和朱武涛伉俪。</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理事林军雄和李晓伉俪。</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校友李伟光和卢希希伉俪。</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校友林柯伉俪。</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陈家礼和庄静伉俪。</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理事罗卫天伉俪。</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理事杨力和杨辉。</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理事曾泳红和Candy 罗同框。</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理事黄若诗。</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校友邝伯雄。</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校友黄盛渊。</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理事Jenny。</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校友李宇升。</h3> <h3>华工南加州校友会校友何强一家子。</h3>